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 1950年10月7日晚上.彭德怀在同意由他出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这一重要领导职务之后.又一次来到中南海毛泽东住处,继续跟毛泽东研究志愿军组建并入朝作战诸问题。深夜,当他从毛泽东办公室出来向丰泽园大门口走去时,只见一个人在路灯下踯躅着。那个人见彭德怀出来了,赶紧跑步迎上前去,边跑边喊:  相似文献   

2.
彭德怀与浦安修何载彭德怀同志离开我们整21年了.浦安修同志去世也5个年头了。这一对恩爱夫妻的革命生涯.昭昭在目,令人难忘。谨撰小文,略表缅怀。麻田祭吊威震敌胆的八路军在抗日战争中.由3万多人发展到50多万人。在8年抗战中,他们解放了6000多万人民....  相似文献   

3.
1940年8月20日至12月5日.八路军总部调动105个团约40万人的兵力.在华北发动了令中外瞩目的规模空前的“破袭战”,史称“百团大战”。时任八路军副总司令的彭德怀,组织指挥了“百团大战”。然而.自1945年在延安召开的华北工作座谈会开始.到庐山会议.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彭德怀却因此背上“擅自发动百团大战”.搞“独立王国”的罪名,受到无情的批判和残酷迫害。对于“百团大战”历史功过.彭德怀有自己的评述.作为党的元老的薄一波同志也对战役作了公正的历史评价。  相似文献   

4.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数十年戎马生涯,彭德怀叱咤风云,令敌人闻风丧胆;在日常生活中,彭德怀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彭德怀的弟弟、烈士彭荣华的文儿彭钢曾经长期与彭德怀生活在一起。最近,这位担任中纪委常委、总政纪检部部长的女将军应约接受了我们的采访。她的一席谈,从另一个侧面在我们眼前树起了彭老总活生生的高大形象。“不要国家供给,由我负担。”彭德怀大公无私的言行,从小就在彭钢的脑海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1952年4月,彭德怀从朝鲜回来治病。接着中央确定彭总留京接替周总理主持军委日常工作。于是、住校读书的…  相似文献   

5.
《党史纵览》2008,(6):55-55
1942年5月25日,日军奔袭合围八路军总部及北方局机关。总部和北方局连夜突围。27日夜,突围人员在小南山村集结。此次突围牺牲惨重.副总参谋长左权在突围中阵亡.北方局秘书长张友清失踪.新华社华北分社社长何云等10余名工作人员牺牲.彭德怀站在打麦场上点名,周围的人一个个答应着。大家注意到.他没有问到一个人——他的妻子浦安修。  相似文献   

6.
《唯我彭大将军》一诗的沉浮王焰对《唯我彭大将军》这首诗,有的读者提出《一个真正的人──彭德怀》一书中引用的毛泽东赞扬彭德怀的诗"山高路险沟深,骑兵任尔纵横。谁敢横枪勒马,唯我彭大将军"与1981年12月出版的《彭德怀自述》所记的不一样。《自述》说的是...  相似文献   

7.
根叶情深──回忆伯伯彭德怀彭梅魁编者按:彭德怀元帅没有亲生的子女,但他养育了一群烈士的后代.本文作者彭梅魁就是其中之一,彭梅魁是彭帅大北彭金华烈士的长女.她的父亲在解放前被国民党杀害.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年幼的彭梅魁便来到京城,来到伯伯彭德怀身边.此后...  相似文献   

8.
彭德怀元帅性情耿直易动怒发火。然而,他动怒发火都是为了人民群众,为了国家利益。在抗美援朝期间,彭德怀曾三次发怒大骂军内和党内的一些高级干部,为的仍是那些浴血奋战于沙场的普通中华儿女们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大事!拍案大骂梁兴初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开始人朝作战。为了打好出国作战第一仗,彭德怀精心构思了一个大战役。如果此计划得以实现,志愿军就有可能将越过清川江以北的美军各个歼灭,这对入朝作战的志愿军减少后续作战的压力极有好处。计划制定后,彭德怀满怀信心地说:“这第一仗一定要把美国人打痛,要消…  相似文献   

9.
会前毛泽东怒斥彭德怀1959年3月24日,彭德怀根据中央的通知,赴上海参加中共八届七中全会。4月4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富春在全会上说明降低1959年钢产量的计划指标问题。翌日,毛泽东结合大跃进以来的经验教训,作了长篇讲话。他首先讲了“多谋善断”、“留有余地”、“当机立断”、“与人通气”、“波浪式前进”等工作方法问题,接着在批评国家计划委员会的工作时,突然疾言厉色,点名批评彭德怀。“彭德怀同志来了没有?”毛泽东的语气十分严厉,他犀利的目光扫到彭德怀的身上。“一个人没有人恨,是不堪设想的。我这个人是许多人恨的,特别是彭德怀同…  相似文献   

10.
1935年毛泽东同志曾兴奋地写下了一首诗: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短短24个字,既是写实,又浓缩地刻画出了彭德怀同志感震敌胆的英雄形象。彭德怀同志一生风云坎坷,有解放大西北的运筹帷幄,有抗美援朝的临危赴命,有庐山的直言敢谏,有如血残阳时的八载苦苦争斗,无论什么时候,彭老总那鲜明的个性和坚强的党性原则,都至今让我们缅怀。一、彭德怀同志既是一个高尚的人,又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他的人格魁力永存。(一)多谋善断,智勇双全。彭德怀同志戎马一生,有些人把他看成是“一介武夫”,其实是极其肤浅…  相似文献   

11.
1998年10月24日,是彭德怀诞辰100周年。为缅怀他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所建树的不朽功勋,中国现代史学会等四家联合发起,于10月6日至9日在彭德怀家乡湖南省湘潭市,举行了彭德怀生平与思想研讨会。研讨会上,学者们对彭德怀为什么要给毛择东写信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认为彭德怀的主要考虑是:1.庐山会议即将结束,但“左”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又没有机会与毛泽东面谈,无可奈何,只有写信。2.他在西北小组发言7次,会议简报没有很好反映;还有些问题,感到不便在小组会上讲。他认为写信更适宜。3.他把彻底解决“左”的问题的希望寄托在毛…  相似文献   

12.
关于把彭德怀从四川揪回北京的事 在1965年9月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毛泽东提出,考虑到战备形势,彭德怀等人不宜留在首都,并提议把他们挂职下放,分配到外地去。为此,毛泽东和彭德怀亲自谈了话。接着,彭德怀被分配到三线任副总指挥。  相似文献   

13.
1938年1月15日徐州抗日战事吃紧,蒋介石特邀彭德怀到武昌共商御敌大计。其实这次武昌会谈,蒋介石还有一个愿望,就是想收买彭德怀。于是,他假作关切地问道:“彭将军戎马倥偬,可否有机会回故里探望?府上皆安否?”见彭德怀沉默不语,误以为彭德怀一定有什么难处,立即搓搓手提高声调说:“府上若有难处,我即嘱张主席(当时湖南省主席张治中)多加照顾。”彭德怀冷笑道:“承蒙委座垂念,我彭德怀一家早经何健主席照顾过了,连祖宗三代的坟都已掘光了。家弟两人,至今流落在外。”本想套套近乎,没想到揭开了疮疤,蒋介石尴尬万…  相似文献   

14.
智救彭德怀 抗美援朝时,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副司令洪学智分管司令部、特种兵和后勤。中央几次发电报,要保证彭德怀的安全。于是,洪学智挖了一个防空洞。彭德怀找到洪学智说:“你个洪学智,是不是没有事儿干了,在山下瞎鼓捣什么!”  相似文献   

15.
王彪 《党史纵横》2011,(7):48-51
自庐山会议上被打倒后,彭德怀曾经多次上书中央和毛泽东,希望能够向中央和毛主席阐明实情,为自己洗清罪名。在那段痛苦不堪的日子里,满心愤懑的彭德怀写下了大量的文字,可是彭德怀每写下一个字,都被专案组和造反派认定是“翻案”文章。彭德怀被平反后,他所写的这些文章被收编成集出版,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波澜,甚至创下了建国以来国家领导人回忆录销量的最高记录。  相似文献   

16.
湘潭、湘乡毗邻,军旅中两县人素来以同乡相认。彭德怀是湘潭人,在湘军中他有一位湘乡籍的老乡,又兼是军校同学,此人本来也有机会与彭德怀走上一条相同的道路,可惜他几次辜负了彭德怀的厚望,在几个重要的历史关头作出了错误的选择,最后以人生悲剧而告终。这个人名叫李绶明。李绶明,又名李旭,湘乡下湾人,8岁入私塾,14岁进东山学校。1913年投入湘军,1922年以湘军第一师一团二营八连上尉连长身份带职进了湖南陆军讲武堂,与彭德怀、黄公略同学。李缓明受训结业后返回原部队,从继续当连长到升少校营长,1924年因部队被打散回到湘乡…  相似文献   

17.
一个十分偶然的机会,笔者发现了一封彭德怀的亲笔信。这封信在相关文献中没有被收录或提到过。 信是彭德怀写给平江县委的,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18.
彭德怀在平江起义后,于1928年秋率领红五军从乎江黄金洞出发,准备上井冈山与红四军会师。途经万载,突遭敌军鲁涤平部袭击,后转移到江西铜鼓县幽居大龙山一带,继续坚持游击战争。几个月的时间,红五军军长彭德怀在铜鼓开辟和扩大根据地的斗争中,与当地群众建立了亲密无间的鱼水深情,留下了一个个动人故事。会飞的被子红五军第一次来到大龙山,军部暂住在幽居农民樊老七家,彭德怀叫人买了些未草,在厅堂里打地铺。樊老七是个苦大仇深的雇农,一家人白天听了彭德怀在群众大会上的讲话后,深受感动,都把红军看成自己人,对红军战士非常…  相似文献   

19.
陈忠红 《新湘评论》2008,(10):44-45
题记:开国元帅彭德怀.1898年10月24日出生在湘潭县乌石寨彭家围子一个农民家庭。元帅戎马一生,南征北战,但却忘不了生他养他的这片土地。新中国成立后,他多次回乌石调查研究。他在调查研究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风范和高尚情操,令家乡人民记忆犹新,难以忘怀。今年是彭德怀元帅110周年诞辰,我们特约请中共湘潭县委书记陈忠红讲述元帅在家乡调查的几个故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仰望太行山     
乔林山 《新湘评论》2013,(24):52-54
展读左权在战斗间隙给妻子刘志兰写下的11封家书,一个人性的人情的左权缓缓向我们走未。就是这样一个简陋、狭窄的小院,当年是八路军总司令部的所在地,朱德、彭德怀、左权等人在此指挥太行山军民进行大小战斗135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