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事资料手册》2006,(4):21-21
“长征”一词,随着红军长征的发展有一个演变过程,并不是一开始就明确的。据中央档案馆梁慧荣的考证,“长征”一词的首次使用是在1935年5月中共中央以红军总司令朱德名义发布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布告指出:“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今已来到川西,尊重彝人风俗。”  相似文献   

2.
<正>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无论在报纸、杂志,还是在电视、广播……我们随时可以感受到红军长征那难忘的战斗岁月: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发生在上个世纪30年代的红军长征,是世界军事史上绝无仅有的伟大壮举。鲁迅把红军长征看做是“中华民族解放史上最光荣的一页”;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幽默”地说,与红军长征相比,“汉尼拔越过阿尔卑斯山就像  相似文献   

3.
罗基富  ;陈兴华 《传承》2014,(12):48-49
广西兴安千家寺红军标语楼是广西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34年12月3日至5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的三、五军团和中央军委两纵队在突破湘江封锁线后经过此地,书写了一批红军标语。基于我国1956年才通过简化字的规范,那么红军标语中何以出现简化字,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红星》报是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出版的红军中央机关报,1931年12月11日创刊于瑞金。红军长征中,遵义会议以前,由邓小平同志负责编辑;遵义会议以后,由陆定一同志负责编辑。从1934年10月至1935年8月,《红星》报共出版长征专号28期。对长征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被誉为长征途中的“红色号角”。  相似文献   

5.
林子 《人民公安》2006,(9):42-44
在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一位91岁高龄的老红军在2005年11月21日从红军长征出发地赣南踏上征途,至2006年3月5日历时三个多月再次走完了长征路,成为了全国重走长征路中年龄最大的人。这位老红军名叫刘国保。“长征是我这辈子最重要的经历”刘国保老人出生在江西省  相似文献   

6.
鲍洋 《天津人大》2006,(11):41-42
今年是举世震惊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纪念这一伟大的革命历史事件,是为了缅怀革命先烈,是为了铭记历史,是为了感悟革命来之不易,更是为了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的光荣革命传统,弘扬光大红军长征所熔铸成的伟大长征精神。  相似文献   

7.
《时事资料手册》2006,(6):19-20
1935年11月初,红军陕甘支队在陕西甘泉的象鼻子湾(一说下寺湾)同红十五军团会师。中共中央于11月3日在甘泉下寺湾召开政治局常委会议。同日,中华苏维共和国中央政府决定,成立中国工农红军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毛泽东为主席,周恩来、彭德怀为副主席,同时,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宣布恢复红一方面军番号,  相似文献   

8.
黄利明 《当代广西》2011,(13):48-49
桂北一些农村老屋的墙壁上、木板上和岩石上,至今仍保留着红军长征时留下的标语和漫画。这些至今仍留存着的标语,虽经时代的变迁、岁月的冲刷已是斑驳、褪色,我们仍能从中读到那段光耀千秋的历史,印证着“红军是宣传队”的含义,感受到红军宣传工作的魅力。  相似文献   

9.
张秀芬 《长白学刊》2008,(6):113-116
中国工农红军组建为方面军是红军的第一次军事战略转变,反映了红军战争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趋势,是中国工农红军建设史上的一件大事,它使红军的兵力更加集中,指挥更加统一,不但建立和完善了红军的组织指挥系统.而且大大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为之后各根据地红军实行由游击战为主向运动战为主的转变奠定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0.
《传承》2006,(Z1)
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到1933年8月,以中央革命根据地为中心的全国红军已发展到十万余人。1933年6月30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在瑞金颁布了“关于决定‘八一’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的命令。命令说,南昌起义“是英勇的工农红军的来源,中国工农红军是彻底进行民族革命战争的主力,本委会为纪念南昌暴动与红军成立,特决定自1933年起,每年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紧接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作出了《关于“八一”纪念运动的决议》,规定以每年“八…  相似文献   

11.
长征五问     
朱学成 《政策》2006,(9):58-59
一问:中国工农红军为什么要长征?答:关于这个问题曾经有过多种说法,如“红军长征是为了北上抗日”、“长征是为了打破蒋介石的第五次‘围剿’”等等。从长征胜利的结果来看确是如此,因为长征的胜利使蒋介石的“围剿”计划彻底破产;党中央到达陕北后实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妥善处理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的关系,很快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但结果不等于起因。红军长征的直接原因是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失败。中央苏区历时一年多的反“围剿”战争,由于“左”倾教条主义者的错误指导进攻中搞冒险主义,防御中搞保守主义,退却时搞逃跑主…  相似文献   

12.
我省举行红十三军成立80周年纪念活动5月27月,省委党史研究室、温州市委在永嘉县五尺乡举行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成立80周年纪念活动,缅怀革命先烈丰功伟绩,弘扬红军精神,激发创业创新热情。  相似文献   

13.
贺龙还蒸钵     
《传承》2013,(4):147-147
红军即将离开湘鄂川省革命委员会所在地塔卧,开赴前线迎接新的战斗。贺龙带着几个干部挨家挨户检查红军执行纪律的情况。走到一家低矮的铺子前,贺龙问旁边一个干部:“这是张老板的家吧!”干部回答:“是的。”贺龙问道:“过年的时候不是借了他十几个蒸钵,还了吗?”  相似文献   

14.
博览之窗     
红军“长征”一词的由来“长征”一词,随着红军长征的发展有一个演变过程,并不是一开始就明确的。据中央档案馆的考证,“长征”一词的首次使用是在1935年5月中共中央以红军总司令朱德名义发布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布告指出:“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今已来到川西,尊重彝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各地都在举行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一批共和国元勋的子女,在近40天“重走长征路”的长途跋涉后,于8月下旬到达红军长征的目的地——陕西省的吴起、延安。(见2006.8.24—28《华商报》)  相似文献   

16.
仁怀市鲁班镇是一个传奇古镇。1935年3月,红军在鲁班镇与国民党周浑元部有过一场恶战,史称“鲁班场战役”。该战役的胜利,保证了红军三渡赤水。  相似文献   

17.
《上海支部生活》2006,(6):29-29
《伟大的征程——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纪念册;《自我保健大讲堂》;《红军不怕远征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纪念册;  相似文献   

18.
《时事资料手册》2006,(4):22-23
1934年11月25日~12月1日,中央红军在全州(今广西全州县)以南湘江东岸与敌浴血奋战。湘江战役,是蒋介石精心策划的一次大战役,也是红军长征经历的第一场恶战。蒋介石投入嫡系部队和湘、粤、桂三省地方军阀部队近30万人的兵力,妄图全歼我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地区。敌我力量如此悬殊,“左”倾领导人的错误决策又给红军造成了全盘被动,在这种险恶的情况下,红军还是突破了湘江。然而,这是给红军带来巨大损失的一场血战。红军由长征出发时的8.6万余人.减少到3万余人。  相似文献   

19.
2002年9月26日,《新消息报》刊登了《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之地有新说,三军开颜同心城》的消息,报导了宁夏区党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邢万莹“经过长达16年的调查访问”提出的“新观点”: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之地不在甘肃会宁,也不在宁夏西吉将台堡,而在宁夏同心城。并于次日发表了该同志《三军会师同心城》的章。《当代宁夏》2003年第3期和第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说:“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的胜利,不仅是红军战略转移的胜利,更是红军成功宣传我党我军政治主张的胜利。长征途中,我党我军紧密结合实际,深入发动群众,掀起了大众化和群众性的舆论宣传,创造性地运用灵活多样的宣传手段,充分展示了我军舆论宣传的巨大威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