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49年9月19日,绥远和平起义通电在包头签字。绥远起义,是毛泽东主席亲自倡导的解决国民党残余武装力量的三种方式之一。绥远起义是傅作义将军北平和平解放的继续。一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之前,毛泽东在西柏坡中共中央驻地接见傅作义、邓宝珊两位将军时,已经把绥远方式这一意图告知了两位将军。毛泽东握着傅作义的手说:“过去我们在战场见面,清清楚楚,今天我们是姑舅亲戚,难舍难分。蒋介石一辈子耍码头,最后还是你把他甩掉了。”“有了北平的和平解放,绥远问题就好解决了。可以先放一下嘛,等待他们的起义。”“绥远方式”架…  相似文献   

2.
杜秀 《青年论坛》2000,(4):73-74
“九一八”事变开始了日本帝国主义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阶段。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人民抗日斗争的同时 ,也加强与国民党地方实力派的联合。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 ,素有爱国思想的绥远省主席傅作义毅然发动绥远抗战 ,并由此形成全国范围的援绥热潮 ,大大地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 ,也为后来国共两党两军联合抗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绥远抗战,是1936年11—12月爱国将领傅作义领导中国军队在绥远省东部、北部地区抗击日伪军的战役,是继淞沪抗战、长城抗战后中国军队又一次武装抗日斗争。此次抗战,挫败了日本吞并绥远、建立“蒙古国”的计划,鼓舞了全国士气,掀起全国援绥热潮,成为卢沟桥抗战的先声。日本的图谋日本对绥远的图谋由来已久。从地理上看,绥远位于内蒙古西部,东临察哈尔,南至山西、陕西北部,西南与宁夏、甘肃相接,是连接华北和西北、内蒙古与蒙古的重要战略要地。对日本而言,占领绥远,有助于形成对华北、西北的外包围圈,便利日军入侵河北、山西等省,是进攻中原…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内蒙古自治区的成立和发展曾给予极大关注,对少数民族干部更是关怀备至,每当重要历史关头,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或亲自出面,一言九鼎,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现择录其二,与读者共同缅怀他们的崇高风范。毛泽东与“绥远方式”北平和谈期间,党中央就曾考虑将绥远问题同北平问题一起解决,以缩短整个华北解放的进程。由于错综复杂的原因,傅作义将军对当时的华北局势还存在某种幻想,使绥远问题被搁置起来。北平和平解放后,傅作义将军执行了中共中央提出的八项二十四款和平条约,交出20个师的…  相似文献   

5.
1936年12月1日,中共中央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发出《关于绥远抗战的通电》,号召全国人民积极援绥抗日。在绥远抗战期间,全国各族各界知名人士、爱国学生、社会团体、港澳同胞、海外华侨以及广大群众,爱国热情空前高涨,掀起波澜壮阔的声援绥远军民抗日的热潮。慰问电函雪片似的飞来,援助抗日的现金和物资源源不断地寄往归绥(今呼和浩特市),全国有影响的报纸和电台,把绥远抗战和援绥抗日列为报道的中心内容。全国各地组织的各种前线慰问团、慰问队、战地服务团、抗日救亡演出队纷至沓来,慰问绥远军民,声势之大、数量之多,前所未有。位于…  相似文献   

6.
神圣目标 1949年1月1O日,淮海战役胜利结束。14日,人民解放军向驻守天津的国民党军发起总攻。经过29小时战斗,解放军占领天津全城。2月3日,傅作义率部在北平(今北京)起义,北平和平解放。时任国民党晋陕绥边区中将副总司令、绥远省主席的董其武,受形势感染和傅作义力劝,于1949年9月19日举行绥远起义,人民解放军顺利地接收了绥远这块战略要地。董其武率部起义,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立下大功。  相似文献   

7.
1937年“七七事变”之前.在我国北部边疆——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达茂旗一带,曾发生过一次震惊华夏的抗日战役。这次战役打击了日本侵略者蚕食绥远的嚣张气焰,收复了百灵庙、红格尔图、土木尔台、土城子等失地,极大的振奋了中国军队的抗日士气。  相似文献   

8.
正长城抗日的最后一战,发生在北平怀柔的长城脚下,与日军顽强交战的是从绥远调来的傅作义部59军。在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史上,有一段悲壮的"长城抗战",发生于东北沦陷后的1933年。那年元旦夜11时,侵华日军向榆关(今山海关)发动进攻,爱国将领何柱国率守军奋起反击,拉开了长城抗战的序幕。经过3个昼夜的激烈巷战,何柱国部第1营、3营将士全部殉国,1月3日山海关失陷。3月,日寇侵犯热河,热河省主席汤玉麟不战即溃。日军趁势南犯,  相似文献   

9.
钱占元 《思想工作》2007,(10):44-45
绥西抗日包括奇袭包头、会战绥西和收复五原三个战役.从1939年12月至1940年3月.历时3个月.在国民党抗日名将、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傅作义将军亲自指挥下.取得重创日本侵略军,有效地牵制了日军南下,保卫了绥西,巩同了西北屏障的重大胜利.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10.
娜仁 《前沿》2012,(15):159-161,179
1932年10月绥远省主席傅作义出巡所属集宁、丰镇、兴和等县农村,发现当时绥远省农村经济的破产状况.导致破产的具体原因,以小台什乡、大台什乡的实地调查为例,有以下几种:农村土地占有不均;农民负担严重;土匪扰乱社会经济秩序;自然灾害.可见,傅作义主政时期绥远省农业经济已陷入破产困境,也就很难谈上任何发展.进而推论,近代以来大兴移民垦殖的结果,除增加绥远省地区农业人口及无限开扩耕地面积外,未能带来绥远农村及农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我是太行山西麓浊漳河畔的农家子弟,少年家境贫寒。为谋生路,1936年冬,踏着皑皑白雪离家出走。抗战初期,在晋西北投考入傅作义将军领导的35军干部学校。17岁时徒步行军晋、陕、甘、宁,经过千辛万苦,始抵达绥远省五原县,在这里亲身经见了国共合作时期傅军在绥西战役中痛歼敌寇那惊心动  相似文献   

12.
长征到达陕北之后,关于战略方针问题党内实际是有些不同主张的。那个时候毛主席提出一个战略来,就是要脱离陕北,占领太行山,然后向绥远发展,背靠内蒙。他提这么个战略计划,好像就是在洛甫(张闻天)那个窑洞里,不是在自己的窑洞里。(刘英插话:对。那时开会都在洛甫那个窑洞。)大家都不赞成他这个意见。(刘英插话:我记得还争论得很厉害。)因此,东征彭德怀不愿意,树彪不愿意,都是从这个地方来的。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的大青山麓,耸立着一块高约14米的巨大碑石,显得巍峨、雄伟。碑由台基、碑座、碑身、碑冠组成,碑的阳面镌雕着“中华民国二十二年华北军第五十九军抗日阵亡将士公墓傅作义敬建”29个耀眼大字。阴面则铭刻367位“阵亡将士”的英名和军衔。碑座上镶嵌着一块大型汉白玉石,雕凿着湟湟碑文。  相似文献   

14.
薄一波和阎锡山的这次成功会谈,标志着共产党和阎锡山特殊形式的上层统一战线的形成。那时是1936年初,日本要"借路"从绥远北攻蒙古,不久红军"北上抗日"渡过黄河,之后蒋介石派10万中央军开进山西。  相似文献   

15.
绥远城八旗源流考述蒙林在平日研习清代史学中,常看到地方史志及报刊上载有:绥远城(今呼和浩特市新城区)驻防八旗兵于乾隆四年(1739)从山西右卫迁来。其史料依据多为《绥远旗志》载定安将军碑记:“绥远城在归化城东北五里,周九里许,建于乾隆四年,移右卫八旗...  相似文献   

16.
五四月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占我国东北的战争,全国人民同仇敌汽,要求抗击日军,收复失地。而蒋介石却以日本强大,国内政局不稳为由,坚持不抵抗政策,把张学良的东北军撤回关内,将东三省拱手让给日本。1935年10月,北上抗日的红军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到达陕北。毛泽东在瓦窑堡发表讲话指出:“目前形势的基本事实,就是日本帝国主义要变中国为他的殖民地。我们的口号是:停止内战,一致抗日。”退到陕西的张学良在全国人民面前拍不起头来,但蒋介石仍一封封电报催他向刚刚到达陕北的红军发动进攻。1935年冬,红军攻入榆林,歼…  相似文献   

17.
裴周玉将军1930年参加红军,经受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战斗洗礼,抗日战争期间转战山西绥远与大青山雁北抗日前线,参加过著名的百团大战,曾率部在大同、丰镇一带袭击驻口泉、鸦儿崖的日寇,令敌人闻风丧胆。在纪念抗战胜利五十周年之际,我们有幸采访了裴将军。裴老已83岁高龄,精神矍铄,思维敏捷,和蔼的面容透着军人固有的坚毅。落座之后,裴老便将我们带入那烽火连天的抗战年代。日寇的凶暴残忍,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再次燃起这位历史见证人胸中的愤怒烈火:日寇扫荡抗日根据地时,“见村就烧,见物就抢,见人就杀。蛮汗山根据地黄花…  相似文献   

18.
史霄 《中州统战》2002,(11):39-41
故友指明途将军犹徘徊1948年9月26日,处于历史转折关头的北平秋高气爽。傅作义的同乡好友、华北学院教授杜任之,根据中共北平地下党组织的安排,以看望傅作义为名,来到了位于中南海的傅作义官邸,动员傅作义顺应民心,高举义旗,走向光明。傅作义正拿着放大镜伏在硕大的华北地区作战军用地图上全神贯注地观看、圈点。当副官通报杜任之教授已到客厅之后,傅作义半天才答道:“知道了。”他又接着看了几分钟,这才搁下放大镜,随副官走出指挥室,向客厅走去。老友见面,寒暄数语,杜任之便把话题转到了当前的战局时势上来:“在辽沈…  相似文献   

19.
<正> 一段风云激荡的历史,几多可歌可泣的故事。1936年10月,结束了万里长征的红军第一、二、四三个方面军会师于陕北。此前,共产国际曾决定,在中国红军攻占宁夏地区后,由苏联提供一批武器弹药,作为对中共的援助。这些武器将于当年12月集中在蒙古人民共和国南部边境,然后由中共派人经由中国宁夏运抵陕北。可由于绥远战事爆发,日伪蒙军大举进攻百灵庙,在蒙古边境接取苏联援助已不可能。为此,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于11月  相似文献   

20.
王国庆 《前沿》2014,(21):225-227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绥远城将军衙署是目前我国保存最为完整的清代武官衙署建筑群,是研究绥远乃至整个全国八旗驻防制度的珍贵历史文物资料。本文通过对绥远城将军衙署历史沿革及建筑保存情况的全景式介绍,在此基础上对将军衙署建筑文化作出初步的分析讨论与文化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