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社会构成的复杂性和青少年学生自身认识能力的限制,青少年学生往往不能深刻地认识社会,不能从纷繁复杂的社会表象中分析、掌握社会的本质性的东西而形态万千的社会表象又往往不能与青少年学生的特殊心理状况相互协调一致,因而容易引起青少年的心理误差.这种误差可能会外化为种种非正常的行为,会使一部分青少年学生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根据对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行为发生时的心理状况调查分析,除偶然的过失犯罪之外,几乎所有的青少年学生的违法犯罪行为都是在心理误差的背景下发生的.并且这种由心理误差引发的违法犯罪的自知程度并不随年龄的增长而减轻,由于青少年学生的心理误差相当大的一部分是因为对社会现象的认识错误引起的,因此,很有必要从正确认识社会、调整心理误差的角度分析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的原因,从而达到预防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热词     
《南风窗》2014,(7):22-22
指伴随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370航班失联事件产生的一系列公众心理焦虑问题。由于该航班失联后长时间没有下落,并不断有虚假消息干扰。失联客机家属及公众感到担忧、不满、抑郁等,担心各种危险的发生,不停刷新闻。对此,专家建议及早进行心理危机千预。  相似文献   

3.
关注孩子、珍爱生命,让未成年人远离危险,已经引起大家的高度关注,但为什么未成年人意外伤亡事故屡屡发生,尤其是有些明显不应该发生的事故仍呈现多发性倾向呢?看来确实需要进行深刻的反思。  相似文献   

4.
最近,浙江金华四中高二学生徐力不堪学习重负杀死生母,震动全国。各界人士群情涌涌,纷纷反思教育弊端,提出改进措施。 有人认为,家长逼子成龙心切,子女承受力弱,是造成悲剧的主要原因。有人提出,中小学生负担过重,已成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主要障碍,因而急切需要减轻学生负担。也有人说,学校片面的教育质量观和陈旧的人才  相似文献   

5.
贾在江 《工会博览》2009,(10):80-81
心理训练是现代竞技体育比赛中十分重要的训练环节,它是取得比赛胜利的有效途径。对赛前紧张和焦虑所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阐述心理因素在赛前所产生的危害,指出呼吸调节法是克服赛前紧张和焦虑的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一个人只要生活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只要面对各种各样压力和诱惑,都会产生心理失衡.或表现为消沉颓废、郁闷不乐、焦虑烦躁等不良心理状态。出现心理偏差;或表现为不思进取,活力日减,情感麻木,出现情绪饥饿;或表现为面对信息社会大量资讯眼花嘹乱,不辨真伪,心理压抑,出现偏执狂暴。青少年心理失衡主要出现在生理与心理之间、心理与生活之间、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研究在了解服刑人员出监前焦虑情绪状况的基础上,探讨服刑人员出监前焦虑与人格特质之间的关系。方法从广东省粤西某监狱筛选出刑满前半年到一年左右的服刑人员,再用随机抽样法筛选出200名服刑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随机访谈20名服刑人员和10名管教警察。结果服刑人员出监前焦虑显著高于常模,出监前焦虑与自信心、聪慧性、情绪稳定性、焦虑感显著正相关,并且自信心与情绪稳定性对服刑人员出监前焦虑形成在统计学上具有预测意义。结论服刑人员出监前焦虑较为普遍。帮助服刑人员塑造自信、稳定的健康人格,降低服刑人员的焦虑水平,是当前监狱心理矫治工作刻不容缓的任务。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罪犯在服刑的罪犯中是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他们的青春期是在监狱里、少管所中度过的,充满着挫折、冲突和心理焦虑。本项研究通过深入监所进行调研,分析探讨青少年罪犯在监管条件下的不同焦虑心理及如何有针对性的对青少年罪犯进行教育改造和心理矫治。  相似文献   

9.
未成年人犯罪的个体因素主要是指未成年人的生理和心理因素。心理因素是指对未成年人犯罪行为能发生直接影响或与其他因素发生交互影响而促成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的心理变项,诸如人格特质、自我概念、心理需求、情绪、压力、生活适应、智力等因素,生理因素是指未成年人的身体健康情形。健康的身体以及愉快的生活,使未成年人偏差及犯罪的可能性就会降低;抑郁性、焦虑、自卑、不安、自制力、攻击性等人格特质使未成年人偏差及犯罪的可能性增大;自我概念与自我认同低会增大未成年人偏差与犯罪的可能性;情绪稳定性低、自我控制力差会增大未成年人偏差与犯罪的可能性。个体因素是未成年人犯罪各因素的核心,其他(家庭/学校/同辈群体/社会)因素相互作用,并与未成年人的个体因素发生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0.
学校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而真正教好书,育好人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作为一名学校帮教工作者,“育好人”就显得尤为重要。每次与学生进行谈心,都是一次心理接触,使其对照法律准则和道德规范衡量是非,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达到“育好人”的目的。帮教工作是青少年保护工作的主要内容,谈心则是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帮教人员可以在谈心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表述内容和心理动态进行分析,采用深入谈话和适当引导的策略进行交流,使学生的心理变化经历“排斥——敬佩——信任”的过程。有了信任感、就会引起被帮教学生的积极态度,加快达到…  相似文献   

11.
刘瑞 《工会博览》2009,(11):44-44
焦虑是外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极易产生且往往会带来负面影响的一种感情因素。本文通过介绍外语学习焦虑的分类、产生及其影响,试提出了克服和减轻学生外语学习焦虑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杨仁彪 《工会博览》2009,(12):40-41
目前,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导致一部分面临就业的大学生产生心理焦虑情绪,故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加强政策导向,专业调整.改革教学模式等措施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文就大学生就业心理及就业倾向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及对策,以期使毕业生以良好状态应对就业竞争。为社会输送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3.
教师虐待学生的行为容易使学生对学校和学习产生恐惧、厌恶和仇恨心理,还可能使学生形成反社会的变态人格。究其根源,在于教育领域尚未肃清封建主义教育观影响,部份教师、学校领导和学生家长法制观念淡薄,要制止教师虐生事件的发生,必须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师德”教育,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承担起监管学校工作职责,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坚决惩治和清除教师中的“害群之马”,同时要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4.
校园暴力频发,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已从国外的校园枪击案蔓延到国内的校园暴力事件,从马加爵杀人案的大学蔓延到“杨不管”事件的中小学,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运用访谈法与文献法,深入剖析了校园暴力的七大类型和暴力学生的八大倾向;深刻分析了校园暴力的成因(学生性格心理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从三大方面提出了校园暴力的预防策略。  相似文献   

15.
欺负是儿童间尤其是中小学生之间经常发生的一种消极的社会行为。这种行为对双方,尤其是受欺负者的社会适应和身心健康有着多方面的消极影响和危害。经常受欺负的儿童,不仅会导致压抑、焦虑、自尊心和自信心下降等内部心理问题。在极度压抑的状态下,甚至导致学生自杀。而且,还会出现一些外部行为问题,造成社会适应不良。  相似文献   

16.
自卑情结是由长期的深刻的挫折感所形成的,根植于心理结构的深层次。具有自卑情结的人要改变自己的状况,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正当途径,将自卑转化为前进的动力,创造出出类拔萃的成绩,得到社会肯定,从而超越自卑。另一种途径是用非法手段,当由自卑情结而造成的紧张焦虑不能再控制时,可能以一股非常大的破坏力喷发而出,演化为犯罪。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与违法犯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青少年中比较普遍的心理问题包括成长中的心理矛盾、心理幼稚化和人格问题等,倘若这些问题未能得到适当的解决,容易导致违法犯罪。要防范青少年犯罪,一定要引起全社会的注意,加强对青少年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帮助学生培养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18.
国玉 《工会博览》2008,(12):58-58
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级地震后,不少人心存焦虑和恐慌。对此,心理专家提醒,要理性看待地震等突发性事件,以良好的心态应对危机。  相似文献   

19.
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青少年学生失足犯罪也是一样,也有一个发生的“信号”。所谓犯罪“信号”,是指他们在实施违法犯罪之前在行为、心理和思想等方面表现出的异常反应。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开展青少年学生失足犯罪前异常行为表现的研究,有利于有的放矢地制订帮教措施,加强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的预防工作。对此,笔者在研究的同时,与众多教师进行了探讨,归纳起来,青少年失足犯罪的“信号”至少有如下表现:一、纪律散漫,学习成绩下降。除个别因激情而导致偶发性违法犯罪外,不少青少年学生在实施违法行…  相似文献   

20.
葛宁 《当代世界》2011,(2):61-62
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成功的中国与陷于困境的西方形成鲜明对比,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已经不可替代,这些都是当今世界不争的现实。美西方国家除了心理上的不适和焦虑与日俱增之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