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引言 索绪尔,现代语言学之父,他提出的语言“系统”学说使语言学成为独立学科,奠定了语言学真正成为科学的基础。他的学生们根据听课笔记整理出版了《普通语言学教程》,该书及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对后世影响很大,包括对居斯塔夫·纪尧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的对象是中国的硕士研究生,旨在对语言学作一个入门性的引介。通过对索绪尔理论的解释,我们同时也引入了雅各布森的交流图谱,素材来自阿波利奈尔的一首诗歌。  相似文献   

3.
在传统的法语教学与研究中,人们往往注重笔语而忽视口语,或者把笔语与口语混为一谈。其实笔语与口语是两种不同的表达形式,口语有其自身的特点,它是最真实、最生动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著名的语言学家索绪尔(F.deSaussure)在他的《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曾指出:语言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类语言的所有的表现形式”。因此,法语口语在法语教学与研究中应占有一席之地。笔者在本文中试分析法语口语的主要特点,以引起广大法语工作者的关注与兴趣。法语口语本身也有多种形式。有些如演讲或外交会谈中用的口语比较高雅,与笔语形式相似。因此…  相似文献   

4.
法国语言学家马丁内是功能语言学的大师。他的《普通语言学纲要》及其后续研究特别关注语言成分的功能。在对音位、语素和句法等语言要素的考察中,他分别描述了语音成分、语义成分和句法成分,并且就这些成分的功能进行了思考,试图构建一个体系完整的功能语言学理论。  相似文献   

5.
德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法学家——萨维尼的生平与学说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慧 《德国研究》2003,18(4):54-59
萨维尼是德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法学家,历史法学派的创立人.他主张法律是"民族精神"的体现,坚决反对制订民法典.他的理论对世界各国法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杜涛 《德国研究》2005,20(1):40-44
康拉德·茨威格特是德国著名比较法学家、国际私法学家.他的<比较法导论>已经成为世界法学名著.他作为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外国私法与国际私法研究所所长,对德国战后法学的重建发挥了重要作用.他的理论在世界各国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驻扎官制度是英国在马来亚实行殖民统治的特征,驻扎官在英国殖民统治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本文以弗兰克·瑞天成为个案,探讨他在驻扎官制度初期的殖民策略,并利用马克思关于殖民主义"双重使命"的学说,分析他在英属马来亚历史上的作用,肯定其对推动马来亚历史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克里奥化":对全球"美国化"现象的一种解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20世纪世界文化交流史上,对他文化发展影响最大的莫过于美国大众文化,致使"美国化"成为很多国家在维护本民族文化认同时面对的严重挑战."美国化"现象反映了美国以自己的文化价值观重塑这个多元文化世界的图谋,带有明显的"文化中心主义"的色彩.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探讨"美国化"这一全球现象,"克里奥化"便是其中一种很引入注目的观点.本论在考察20世纪以来全球"美国化"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分析"克里奥化"观提出的背景及其包含的基本内容,以及文化上的"克里奥化"在现实生活中的存在.本文认为,"克里奥化"观尽管还不完善,但对从一个新的角度理解全球"美国化"颇有启迪.  相似文献   

9.
克里斯特瓦的互文性概念的基本含义及具体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67年,克里斯特瓦(Julia Kristeva)在法国《批评》杂志上发表题为《巴赫金:词语、对话与小说》的论文,首次提出了互文性概念(intertextualité),用以阐释和修正巴赫金的对话理论.次年,她在克吕尼举行的"语言学与文学"研讨会上宣读了一篇题为《文本的结构化问题》的论文,再次提出了互文性概念,但不再涉及巴赫金,而是更加独立地论述了互文性机制.这两篇论文不久就分别收入了克里斯特瓦的理论专著《符号学--符号分析研究》①和"如是"小组的集体论文集《整体理论》②,从此成为广义互文性理论的奠基性文章.  相似文献   

10.
徐敬德作为16世纪朝鲜理学思想的核心人物,对朝鲜后世儒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作品数量不多,大多收录在《花潭集》中。《花潭集》中收录的诗歌有78首,这为数不多的诗作成为他理学精神得以展现的艺术载体。他的诗作有很大一部分是直接传达他理学观念的,这使得他的诗作具有了很强的哲理性。而且作为一个理学家,徐敬德执着追求"至理"的精神也化身为他独特的宇宙观和人生观并深深地渗透到他的诗作中,使他的诗歌能够寓理于情、借景达意。  相似文献   

11.
李奎报是高丽时期杰出的诗人,也是出色的诗论家,他的诗论对韩国古代诗学的确立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他的诗论中,出现了一些比较重要的诗学范畴,其中"味"目前还很少有人论及."‘味'是中国古代文论确立的关于艺术美特征的重要范畴".①李奎报的诗歌观念深受中国诗论的影响,在高丽诗坛中,他是较早地使用"味"来论诗的.与"意"神"等诗学范畴相比,"味"在李奎报诗论中出现的频率不高,但它已经包含了对于诗歌风格、审美特征和审美属性的基本认识,所以有必要对其进行梳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12.
谢詠 《法国研究》2004,(1):69-78
本文讨论了"文化定型"(le stéréotype culturel)的性质、作用、弊端以及对外语教学的影响."文化定型"指人们对某一民族或国家所持有的一成不变的简单化看法,有"自定型"和"他定型"之分.这种看法受观察者特定文化视角的影响,主观色彩较浓,其最大弊端是容易导致对他民族的偏见和歧视.但定型同时也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人类认知方式,是人们对纷繁复杂的外部现象和文化差异进行概括、分类时必定要采用的一种基本认知策略.法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增强对"文化定型"的敏感性,创造条件和设置情景以帮助学生揭示隐藏在跨文化交际行为中的"定型",进而分析它、超越它,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有效沟通.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学研究有各种不同的视角,语言哲学即语言学方法论研究应该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研究表明,方法论视角的俄罗斯语言学传统形成于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期间经历了俄罗斯思想史上的两场"革命性变革"——欧洲主义和斯拉夫主义的洗礼,因此,其语言学方法论也体现为包容两种不同哲学思潮的"雅努斯"特质。该特质又在哲学维面上分别展现为"形而上"与"形而下"、"本体论"与"载体论"、"言尽意"与"言不尽意"、"不断完善"与"有限超越"等对立统一的学理形态。  相似文献   

14.
"美国金融危机及其影响"研讨会纪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者按]:美国次贷危机波及世界金融业,并对我国产生了一定影响.此次危机发生的原因、波及范围及其发展前景,以及它是否会对我国产生进一步影响,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2008年11月1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经济研究室与<美国研究>编辑部联合举办了"美国金融危机及其影响"研讨会.  相似文献   

15.
赵蕾莲 《德国研究》2007,22(1):50-55
君特·格拉斯作为德国著名的当代作家,一向是有争议的公众人物.他在2006年秋出版的新自传体小说<剥洋葱>中首次公布自己曾是纳粹武装党卫军的一员.由此引发的<剥洋葱>事件再一次使格拉斯成为众矢之的.本文试图结合<剥洋葱>事件本身,通过区分瓦尔泽和格拉斯对"奥斯维辛"截然不同的态度以及笔者在国外的部分见闻来论述这一严肃问题:反思德国人在二战中所犯的罪行,这对当今许多德国人来说仍然是非常现实的问题.本文还着重分析作者在该小说和其他小说中独特的叙述视角和方法,分析他的部分随笔和演讲,以总结二战历史对作者文学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阿根廷小说家、诗人、评论家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是20世纪后半期拉丁美洲乃至世界现代文学的代表性作家。他敢于打破现有文学的旧框框,宣称要与最普遍的现实性大众小说断绝关系,进行所谓幻想文学的文学体裁可能性的实验。这不是对经验世界或历史世界,而是对关于观念性、思想性、虚构性世界的文学讨论,对韩国和中国的文坛或作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博尔赫斯才开始正式受到韩国和中国文坛的关注,在他的影响下,韩中作家在小说创作中运用了"迷宫式叙事"和"迷宫式时间",展现出显著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语言有的尽是差别”。这是索绪尔的一条原理,而且早已成为语言文学研究的基础;自然它也应用于评诗,甚至一首诗的最小的单元,如辅音或元音;这种研究当然不会着眼于个别的字,或若干个字。但是最要紧的是在任何单元上发现出差异。因为语言不仅作为音(son)而且当作系统(système)才被理解的。“系统”也是索绪尔的术语,专指差异关系的封闭系统,这也适用于任何能指不光是口说、书写的能指,由此,我们研究、评读一首诗,就其  相似文献   

18.
《四声通解》是朝鲜时代人们学习汉语比较有影响的一部韵书,它是著名语言学者崔世珍于1517年完成的,是他在汉语音韵学研究方面的代表作。该书在中韩语言对比的基础上对16世纪初期汉语语音的声韵调等情况做了详尽的记录,尤其是书中关于汉语入声韵的论述,为我们今天研究近代汉语入声的演变提供了比较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19.
瘟疫影响了印度人民的生活,也在作家的创作中留下了印记.20世纪初的印度小说史上,萨拉特·钱德拉·查特吉是描写疾病与底层生活关系最多的作家.萨拉特在描摹贫民生活时经常会写到疾病.在他的作品中,疾病既是主题的构成要素,也是情节结构的发展动力.他描写了疾病与底层民众如影随形,本来属于生活非常态的疾病却成为常见的现象,凸显了疾病的日常化特征及疾病蕴含的等级内涵;疾病在他的作品中不仅仅是个体的身体和心理的经验,也是社会的痼疾,萨拉特描写了疾病对个体的影响及其在社会关系构建中所起的作用,把个体的病痛与社会批判有机结合起来,更客观而真实地剖开了印度传统社会的痼疾;萨拉特小说中的疾病书写在展示社会痼疾、突出底层痛苦的同时,否定了传统宗教救世的可能性,也描写了现代科学与印度民众之间巨大的鸿沟.小说中的主人公往往表现为"反英雄"的特点,他们脆弱不堪、犹疑不决、缺乏勇气、逃避生活,无力承担改变社会的使命.作家塑造的处于病状的主人公,反映了殖民主义时期失去主体地位的印度形象,从而批判了英国殖民统治对印度的剥夺和戕害.特定的被殖民的历史语境决定了印度疾病的无法治愈,主人公只能在病痛中等待新生的曙光.  相似文献   

20.
1索绪尔生前已刊的论文、书信及观点片断 一、1878年12月(版权页标为1879年),索绪尔21岁,出版长篇论文《论印欧语元音的原始系统》(Memoirestgr le systkmeprimitif des voyelles dans les languesindo—europOennes.Leipzig:Teubner),被当时语言学界视为天才之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