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小平经济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强国富民的理论。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里,提出了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目标,提出了一系列促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思路、新举措,坚持和发展了邓小平经济理论。认真学习十五大报告,对于我们深人学习邓小平理论,成功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创我国经济建设新局面,有重大的意义。十五大报告中对邓小平经济理论的坚持和发展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申和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基石,…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的科技经济一体化发展战略胡亦琴邓小平通过对战后新技术革命性质和作用的深入分析,首次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并指出科技经济要紧密结合,互促一体发展。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科技学说和生产力理论的重大发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的经济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的新成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根本指导思想。本文仅就邓小平经济理论中的有关内容,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建设的重大贡献作一些探讨。一、邓小平经济理论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和范围的扩充关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虽然是学术界长期争议的重大理论问题,但从理论界主流派观点而言,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一直界定在“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变化规律上。长期以来,扭曲了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使其误入歧途,窒息了政治经济学的生机和活…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新贡献于幼军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初步系统地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的马克...  相似文献   

5.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理论的贡献陈国新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地把握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它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贯穿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重大问题上形成了一…  相似文献   

7.
试论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贡献徐吉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理论依据和指针,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深刻认识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贡献,有助于把握建设有中国特...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经济理论着力研究和探讨的是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问题。这一理论用新的理论观点,坚持、继承、发展、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政治经济学。  相似文献   

9.
论邓小平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时代价值冯颖红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逐步得到确立、完善和发展的,它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马克思主义其他重大理论的产生一样,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  相似文献   

10.
简论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黄灼明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邓小平的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显得特别耀眼,为世人所瞩目。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新发展。而邓小平的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最为令人瞩目的莫过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理论。邓...  相似文献   

11.
王鑫 《岭南学刊》2001,(6):28-31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博大精深 ,其中 ,他的发展思想是最具有创新意义的组成部分。深入学习和研究邓小平的发展现 ,对于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 ,把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 ,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一、邓小平发展观是全民族伟大实践和创新精神在新时代的展现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是批判的、进取的和创新的。作为系统而初步回答了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和如何发展社会主义的邓小平发展观 ,就是邓小平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 ,创造性地解决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2.
论邓小平科技思想与中国跨世纪发展李周邓小平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审视和分析当代世界科学技术的革命性变革与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用科技进步思想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最重大基本理论问题的解决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把对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学说发展的新贡献许英鹏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里,邓小平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变化,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原理,在全面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深刻阐述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解决了经济文化比...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经历了发展的过程,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创新理论成果,邓小平发挥了开启作用。基于对历史实践的深刻反省,邓小平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给出的一系列回答,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概念以丰富的内涵挺立起来,成为贯穿整个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原创性成果。从党的十二大到党的十八大的30年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体系化过程演绎了同一个理论主体形成和成熟的思想发展逻辑。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邓小平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概念,搭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体框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作出了突出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必须继承邓小平留下的思想和政治遗产。  相似文献   

15.
一个重大的原则问题──学习邓小平统一战线思想的体会武敏中邓小平的统一战线理论,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邓小平关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设计中的得意之笔。他把马克思主义的统战原理和毛泽东的统战思想同我国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人民观──学习邓小平关于人民观的论述吴秉元邓小平同志在社会主义时期,特别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对马克思主义人民观作了许多新论述.坚持、继承和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观,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的形成,标志着中华民族对外开放思想完成了一次突破性的历史飞跃,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思想理论境界。一、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有关思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的,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同样是邓小平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而结出的一个丰硕的成果。马克思主义是在工业革命以后,世界经济、政治、文化一体化趋势开始出现…  相似文献   

18.
进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木点”的基本路线的内在要求,是对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重大发展.今天,我们要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就必须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为经济建设提供一个良好的政治环境和发展条件.认真学习邓小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思想,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促进现代化事业健康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推向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是因为他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创新精神 ,并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创新成为推动邓小平理论形成发展的动力 ,是其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邓小平在中国发展的重大转折关头 ,解决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一个严峻课题。像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 ,一个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东方大国 ,如何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去实现理应在前一个社会形态中完成的工业化、市场化、现代化 ,建设一个全新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那里找不到现成的答案。要解决这个…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国家理论的新发展王兆铮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结合改革开放这样新的实际,研究邓小平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国家理论的新贡献,是很有意义的。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发挥政府必要的管理经济职能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