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黑社会(性质)犯罪预防是一项系统工程,主要包括关系密切的三方面内容:一是对黑社会(性质)犯罪进行科学预测;二是对预防黑社会(性质)犯罪措施进行经济分析;三是提出预防黑社会(性质)犯罪之措施。科学预测是预防黑社会(性质)犯罪之前提,经济分析是黑社会(性质)犯罪的功科要求,提出预防黑社会(性质)犯罪措施是黑社会(性质)犯罪之关键。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黑社会犯罪与黑社会性质犯罪的对比,分析我国产生黑社会性质犯罪的成因,并预测其发展趋势,提出了打击黑社会性质犯罪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普通集团犯罪、黑社会性质犯罪和黑社会犯罪三个类型犯罪的区别,对黑社会性质犯罪予以界定,分析了当前我国黑社会性质犯罪的现状、特征。  相似文献   

4.
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与团伙犯罪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正确把握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概念和特征,严格界定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可为准确、快速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提供法理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犯罪主体方面,黑社会性质组织人数众多,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具有一定的组织性;在主观方面,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犯意坚决,犯罪目标明确,主要是追求经济利益;在客观方面,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表现为有组织地使用暴力或腐蚀手段,对社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危害。  相似文献   

6.
黑社会性质犯罪作为一种有组织犯罪,是共同犯罪结合程度较高的一种形式.当前,黑社会性质犯罪越来越严重。其在组织结构、行为方式、反控制手段等方面均不同于一般团伙犯罪。如何在司法实践中认定和预防黑社会性质犯罪,值得认真研究,本文以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特征为起点,认为建立具有综合性、相对性、特殊性、法治性的控制体系是防范黑社会性质犯罪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7.
依靠主体社会的资源和营养生存、发展的黑社会性质组织,凭借其内部非正式群体力量.对主体社会进行局部区域和行业的非法控制,极大地威胁社会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必须要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载体——黑社会性质组织进行合理界定。探究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称谓、厘定黑社会性质组织概念和把握黑社会性质组织特征对防控和打击黑社会性质犯罪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黑社会性质的组织指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手段,有组织地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称霸一方,为非作恶,欺压、残害群众,严重破坏经济、社会生活秩序的犯罪组织。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的情报搜索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建立专门的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情报机构和情报信息网;尽量组建有关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的电脑情报资料库:二是拓宽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情报收集的渠道;三是加强国内外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情报及其收集经验的交流。  相似文献   

9.
黑社会性质犯罪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社会性质犯罪在我国呈上升趋势,如何将黑社会性质犯罪控制并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止其发展成为黑社会组织犯罪成为当务之急。为了控制黑社会性质犯罪,首先,在司法实践中要正确认定黑社会性质犯罪;其次,在立法上对黑社会性质犯罪加以补充完善;第三,要加强对黑社会性质犯罪的社会控制;第四,加大对黑社会性质犯罪的打击力度,坚决打击洗钱及金融机构、财政部门的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等犯罪活动。  相似文献   

10.
黑社会(性质)犯罪预防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社会(性质)犯罪预防是一项系统工程,主要包括关系密切的三方面内容:一是对黑社会(性质)犯罪进行科学预测;二是对预防黑社会(性质)犯罪措施进行经济分析;三是提出预防黑社会(性质)犯罪之措施。科学预测是预防黑社会(性质)犯罪之前提,经济分析是预防黑社会(性质)犯罪的功利要求,提出预防黑社会(性质)犯罪措施是预防黑社会(性质)犯罪之关键。  相似文献   

11.
针对我国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实践需要 ,在立法上应适应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质的演变 ,明确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为黑社会组织犯罪 ;细化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原则性规定 ,出台可操作性的司法标准 ;体现从重从严的原则 ,加大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刑事制裁力度 ;加强对证人和受害者的保护 ,夯实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澳门反“黑”立法对策的分析,得出的借鉴之处是:重视黑社会犯罪原因,从源头上控制黑社会犯罪;界定黑社会(性质)概念,方便司法;完善黑社会(性质)犯罪刑事立法;完善打击黑社会(性质)犯罪的诉讼立法;加强打击黑社会下游犯罪力度,以堵塞黑社会(性质)犯罪的后路。  相似文献   

13.
黑社会性质犯罪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黑社会性质犯罪是当前社会危害最为严重的犯罪,本文通过对黑社会性质犯罪的基本状况及其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和条件的论述,预测其主要发展趋势为:1.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必然向黑社会演变;2.黑社会性质犯罪必然进一步加紧向经济领域和政治领域渗透;3.黑社会性质犯罪必然走国际化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4.
黑社会性质犯罪是指由黑社会性质组织所为的触犯刑法及其他刑事法律规范并应受到惩罚的行为。当前,黑社会性质犯罪问题越来越突出,并持续成为全国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分析黑社会性质犯罪的现状,揭示黑社会性质犯罪成因,以对此种犯罪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当前,“打黑除恶”已成为刑事斗争的“重中之重”,正确认定黑社会性质犯罪是当务之急。黑社会性质犯罪与黑社会犯罪、地方恶势力、恐怖组织、其他犯罪集团不同,需要从人数、组织结构、政治腐蚀性、渗透性、犯罪形成等方面来综合评定。  相似文献   

16.
黑社会性质组织是一种有组织犯罪集团,是犯罪集团中的一种高级形态,其组织性比普通犯罪集团更强。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本质特征是非法控制特征。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组织犯罪与成员个人犯罪的区分标准是是否为组织利益实施犯罪。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积极参加者应仅限于骨干成员。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同样应体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立法应从多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7.
黑社会性质有组织犯罪是我国近几年来出现的一类新型犯罪,司法实践中,该类犯罪的界定问题亟待进一步论证和探讨。从黑社会性质的有组织犯罪的界定,黑社会性质的有组织犯罪与集团性犯罪的界限,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与组织、领导、参加恐怖活动组织罪的界限,黑社会性质的有组织犯罪的一罪与数罪的界限等方面对刑法中黑社会性质有组织犯罪界定等问题进行阐析,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黑社会性质组织和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不断增多,“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和“严打”整治斗争都将这两类犯罪作为严厉打击的重点对象之一。随着“打黑”斗争的深入进行,在司法实践中依法准确处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面临着诸多难题。本文从依法打击和预防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角度出发,针对这些难题提出了一些探讨性的意见,以期促进我国刑法更加合理与完善。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大陆带黑社会性质犯罪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中国成立之后党和政府象对待卖淫、赌博等丑恶社会现象一样,严厉打击清除了黑社会犯罪。解放后短短几年,猖狂泛滥的黑社会犯罪便在大陆消声匿迹。然而,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出现了黑社会势力具有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团伙,或称带黑社会性质的犯罪。所谓“带黑社会性质犯罪”,指某些集团犯罪已具有黑社会犯罪的某些痕迹和性质,但还不具备黑社会犯罪的完整特征,属于在集团犯罪之上,向黑社会犯罪过渡的一种中间形态。比一般集团犯罪严重,不及典型的黑社会犯罪。因此,当今中国大陆研究犯罪问题的学者及司法部门对中国大陆的黑社会势力犯罪经常使用上述的概念。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仍处于活跃期,犯罪的破坏性不断加大。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公安机关的一个重要任务仍是严厉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遏制并最大限度地减少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的发生。但目前理论界、实务部门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概念的理解还不尽相同。因此,科学界定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概念,区分黑社会性质组织概念和其他相关概念,对有效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