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5 毫秒
1.
正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石顷镇黄龙村村民冯勇军,因不满领导机关治污不力,而给镇党委政府、县环保局送"不作为"锦旗,结果被警方刑事拘留。诸多媒体对此作了报道。笔者认为群众给党政机关送"不作为"锦旗并不违法,应当视为群众监督党政机关的一种方式。说送"不作为"锦旗不违法,是因为我国宪法第四十一条明确规定:"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  相似文献   

2.
正送"不作为"锦旗不但没有违反游行示威法及相关规定,而且有利于推进国家机关工作,更好地服务群众。送"不作为"锦旗是群众监督国家机关的有效手段。"不作为"锦旗客观地反映了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工作不力,效果不好,群众不满意,并给相关国家机关施加了一定压力。送"不作为"锦旗是督促国家机关承  相似文献   

3.
正凡事均有"度","不作为"锦旗还是不送为好。按常规,锦旗是用来褒奖的。然而,如今有些人却反其道而行之,送"不作为"锦旗给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以表达对公权力的不满。这种以羞辱、讽刺的手段进行另类维权,的确存在违法的风险。诸如引发民众围观造成交通拥堵,影响有关国家机关的正常工作秩序等,还有可能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而造成不可收拾的后果。  相似文献   

4.
《公民导刊》2016,(11):46-47
正四川一村民因给镇党委政府、县环保局送"不作为"锦旗,被当地警方刑事拘留。对此,有人认为,此举涉嫌非法游行、示威,违反了游行示威法及相关规定。也有人认为,群众不能对政府作出评价吗?就算评价不合理那又何妨?作为政府就应该拿出应有的担当,而不是动用警力刑拘当事人。送"不作为"锦旗违法吗?请看本期争鸣。  相似文献   

5.
正送"不作为"锦旗并不违法,但其维权方式却欠妥。宪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送"不作为"锦旗亦属于公民批评和监督权利范畴,不应被认定为非法游行、示威。退一步说,即使是非法游行、示威,也达不到刑法第二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拒不服从解散命令"和"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犯罪基本构成要件。公民表达诉求既要合法,也要合理。送"不作为"  相似文献   

6.
刘鹏 《政协天地》2011,(1):47-47
因为200多亩土地争议问题,海南省文昌市东郊镇政府调解不力,被当地村民送了一副"村民心中最不作为奖"的锦旗。而该镇政府在收到锦旗以后,将其挂在了办公室中。(据1月15日大洋网)  相似文献   

7.
正近曰,四川一打民因给镇党委政府、县环保局送"不作为"锦旗,被当地警方刑事拘留。对此,有人认为,此举涉嫌非法游行、示威,违反了游行示威法及相关规定。也有人认为,群众不能对政府作出评价吗?就算是评价不合理那又何妨?作为政府就应该拿出  相似文献   

8.
正刑拘送"不作为"锦旗的村民,有"欲加之罪"的嫌疑,不仅有失法律的威严,还有损政府的公信力。村民送"不作为"锦旗的行为,从主观上看,是为了引起政府的注意和重视,从而达到解决诉求的目的;从客观上看,并没有造成破坏社会秩序和危害公共安全的严重后果。因此,何来违法之谈。  相似文献   

9.
漫话锦旗     
徐飞 《现代领导》2010,(12):47-47
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政府部门的领导存在着一种“锦旗贪婪症”,喜欢把群众送来的锦旗、镜匾挂在“荣誉室”,似乎锦旗、镜匾越多,自己的工作就做得越好,成绩就越突出。有的部门甚至将收到的锦旗、牌匾、感谢信的数量作为评优评先的依据。这种做法往往使一些领导产生居功自傲的思想,不利于检讨工作中的不足。更有甚者。少数党员干部为追求“赞歌如潮,锦旗如云”的效果,不满足于被动地等待群众送锦旗,而是采取暗示等办法变相向群众索要锦旗、牌匾。  相似文献   

10.
2010年11月下旬,江苏无锡市有个小伙子周力连续几天都去给无锡市新区劳动保障监察部门送锦旗。一般送锦旗是为了表达公民对政府部门的某种敬意或感谢,但小伙子的锦旗上却写着"不为人民服务"六个大字。原来小伙子因劳动纠纷,曾向劳动监察部门实名举报,但和当事方连打了14场官司都没有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1.
当人们走进武义县公安局信访室时,映人眼帘的是一面面锦旗。这些锦旗,有的是上访群众送的,有的是上级领导部门奖给的。它们是荣誉的象征.满含着信访室两位同志的工作艰辛,也展示出汤樟宝同志对信访工作默默奉献的精神,局信访室先后10余次被省公安厅、金华市公安局、武义县委县府  相似文献   

12.
正用向政府部门赠送"不作为"锦旗来表达心中不满,此举虽事出有因,但也少不了有吸引人眼球、引发关注和制造影响之嫌。任何一个公民,都有权对政府及其部门工作进行监督,要求其认真履职,一旦出现不作为或乱作为时,可以提出批评和建议,也可以向其上级机关或有  相似文献   

13.
新年伊始,四川省青川县马鹿乡砂石村的徐文辉等5位村民冒雪来到广元市委统战部,代表全体村民送上“牵线搭桥吸纳八方支援。尽心竭力帮扶村民发展”的锦旗,表达对统一战线倾情援助的感恩之情。两年来,在“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活动中,市委统战部多方协调资金20多万元。  相似文献   

14.
不久前,河南禹州市人民检察院在年度考核中使出新招,首次赋予普通工作人员“弹劾权”,当部门负责人不作为或对部门负责人表现不满意的,可要求其辞职或自愿调离原岗位。一年之内,部门内部有两名以上工作人员提出建议,将对该部门负责人进行民主评议,通不过者离职待岗学习;如果有超过部门半数以上工作人员提出建议,该负责人将被直接撤职。据禹州市人民检察院透露,因为受到“弹劾”,已有5位部门负责^从领导岗位上被撤换下来,待岗学习。在赋予工作人员“弹劾权”的同时,禹州市人民检察院还规定,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40%工作人员有直接“解聘权”。据称,推出这一措施是为了解决工作人员不作为的问题。让“弹劾权”与“解聘权”互相制衡,又互相促进。  相似文献   

15.
王莉  程龙  苏秦 《人民公安》2023,(11):60-61
<正>他是国家二级网球运动员、河北省网球一级裁判员,也是一名办案麻利、条理清晰,受同事喜爱、被群众“追着”送锦旗的新晋“执法尖兵”。笔直清瘦的身形、轻松昂扬的神态、爽朗外向的性格,是他给人的第一印象,他就是石家庄铁路公安处石家庄站派出所执法办案队民警李钊。  相似文献   

16.
拜读《楚天主人》2004年第11期所载楚丁、孔建同志的文章《是“人民作主”,不是“为民作主”》,颇有同感,但仍觉意犹未尽。该文称,湖北省人大依法监督一起司法机关程序违法案件,当事人给省人大赠送上书“为民作主、恩重如山”的锦旗表示谢意,新闻媒体将有关稿件送审,省人大新闻发言人陈洪波同志删去“为民作主、恩重如山”8个字,并作了一段发人深省的批语。仅从该文理解,陈洪波同志只是不赞成锦旗上的8个字,而对公民向国家机关赠送锦旗、国家机关接受锦旗还是持宽容抑或默许甚至肯定态度的。遗憾的是,楚丁、孔建两位的笔锋也没有直指赠送、接受锦旗的行为并作进一步剖析,不知其心灵深处是否都怀有一定程度的“锦旗情结”。君不见,作为人民公仆的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为作为国家主人的人民群众做了点实事——或纠正错案,或赈灾扶贫,或修桥补路,主人们动辄敲锣打鼓放鞭炮送锦旗以鸣谢。公仆们则往往来者不拒,一一笑纳,大有当仁不让、当之无愧之慷慨。更有“感恩戴德”的主人,不惜耗资为公仆立“功德碑”,公仆竟然以“行善施恩”者自居,  相似文献   

17.
盛大林 《中州统战》2003,(10):34-35
据《法律服务时报》9月11日报道,武汉市政府日前召开全市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典型案件通报会,通报了10起“不作为、乱作为”的典型案件。因未认真履行职责,造成一幢优秀历史建筑物被违法拆除,武汉市文化局的一名副局长被通报批评,两名相关工作人员分别受到行政记过、党内警告处分。在另外9起案件中,38人受到党纪处分,70人受到政纪处理,4人被追究刑事责任。百姓状告政府部门“行政不作为”的事儿时有耳闻,但政府主动拿“行政不作为”说事儿却很少听说。如果说“民告官”是一些老百姓拿起法律武器向政府“讨说法”的话,那么,政府主动向“行政不作…  相似文献   

18.
据媒体报道.江苏省南通市一名司机扶起受伤老人被诬肇事者,幸亏车内有监控录像方证明其清白。老人称自己一时糊涂深表歉意.让儿子专程送锦旗致谢。官方拟为这名司机申报南通市“见义勇为好司机”。  相似文献   

19.
政府部门和其他职能部门官僚主义严重,没有及时依法履行应尽的职责就是“不作为”。2000年3月,浙江省永嘉县瓯北镇中村自然村的农民,以县政府对一起水事纠纷不作处理的“不作为”行为,将永嘉县政府推上被告席,并依法维护了自己的权益。这是我国第一起农民状告县政府“不作为”案。自此,以政府及职能部门因为“不作为”行为而成被告的“民告官”案件就常常见诸于各类媒体。“不作为”,已经成为当前政风建设中一个突出问题,应当引起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不作为”表现形式:熟视无睹型、不以为然型、相互推诿型、冷漠无情型现实生活中,政府部门以及职能部门包括公务人员应该履行而不履行职责的“不作为”现象,有各类表现形式,具体来说有以下四种类型。熟视无睹型。政府管理部门在正常的社会经济秩  相似文献   

20.
贺丽华办公室的墙上密密麻麻地挂满了十多面锦旗,每面锦旗的背后都是一个关于她的感人故事。前不久差点又要添上一面新的,但她执意谢绝了:“我不要锦旗,只希望你注意身体,好好工作,不要给小区丢人。”欲送锦旗的中年男子姓袁,下岗失业在家,与妻子离异十多年,唯一的收入来源是老母亲的退休金。年前母亲过世了,他只好申请低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