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佩 《协商论坛》2017,(4):18-19
“质量之魂,存于匠心.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 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提“中国工匠”,引起各界高度关注.其实,2016年以来,“工匠精神”已经成为重要热词.什么是“工匠精神”?如何让工匠精神真正融入企业乃至各行各业从业者的价值体系?成为住豫全国政协委员今年两会热议的话题之一.  相似文献   

2.
江仕敏 《创造》2016,(10):22-23
正"工匠精神"坚守的是质量第一,追求的是精益求精,彰显的是持之以恒。品牌的塑造和形成,从来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全面系统的持久战,尤其需要精雕细琢、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报告提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相似文献   

3.
<正>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不断完善的精神理念。工匠精神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质,是一种尊崇理想信念、专注敬业、精益求精、遵守规矩、求实创新的精神。时代呼唤工匠精神,铁路党校教师更  相似文献   

4.
卷首语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在谈到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时阐述了企业家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这三大精神。报告指出:"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城市管理工作也要弘扬这三大精神。企业家精神本质上就是一种创新精神,这种创新体现在方方面面,既有产品创新、技术  相似文献   

5.
微观天下     
正"工匠精神"开创"质量时代""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今年两会,"工匠精神"这个充满传统色彩的词汇,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引发代表委员们热议。【评论】"郭晓伟":"工匠精神"的核心是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古时就有庖丁解牛的钻研境界。如今,发展新经济,更离不开这种用心、用神钻研  相似文献   

6.
<正>"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迅速成为国民关注的热点话题。在我看来,工匠精神不应仅局限于制造业升级,对于做好新时期的民主党派机关工作,也是十分必要的。尽管理论界对"工匠精神"的内涵还有不同的见解,但"敬业奉献、精益求精、勇于创新"是其中无  相似文献   

7.
《政协天地》2016,(4):63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月5日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赵俊杰认为:"中国在低端和高端制造业都具备了相当的竞争力,而庞大的中端制造业恰恰缺少的是精湛的工艺和实干精神,像是鲁班一样的工匠。"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工匠精神是在中国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提  相似文献   

8.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1]"工匠精神"成为大江南北广泛讨论的热词。随后,"品质革命"一词首次出现在5月11日的国务院常务会新闻通稿中。可见,国家倡导工匠精神,社会弘扬工匠精神,消费者欢迎工匠精神。要解决我国巨大的产业规模与庞大的消费群体不能完全对接的矛盾,重拾工匠精神,企业必须要向优质制造商转型,而政府必须要做好优质服务者。  相似文献   

9.
<正>在品读2017年第1期《当代广西》时,笔者被书中刊登的广西工匠杨似玉的故事深深地吸引。2016年3月,"工匠精神"首次写入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备受社会关注。时代呼唤"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代表一种精益求精的情怀、一种兢兢业业的执著、一份脚踏实地的坚守、一份不断创新的责任。2016年我区评选出十位广西工匠,他们坚守的工匠精神,擦亮了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在推动社会转型升  相似文献   

10.
"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在刚刚闭幕的两会上,"工匠精神"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这"意味着决策层将其摆在了重中之重的位置"!在一个高速现代化的背景下,为什么还要强调工匠精神?众所周知,我国的制造业早已走向全球,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制造业大国。制造业总产值占世界五分之一。但是,在世界品牌500强中,美国有239个,中国却只有21个。因此,在成为制造业大国的今天,必须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改变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产品档  相似文献   

11.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要在全社会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杭州市人大常委会立足人大职能,积极发挥作用,为弘扬新时代工匠精神营造  相似文献   

12.
王锦 《公安教育》2021,(11):19-22
一、警察工匠精神哲学省思(一)工匠精神强势复归工匠精神于2016年第一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里,并被评为当年度的十大热词之一。在随后的2017年、2018年、2019年和202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提出要弘扬工匠精神,从而"工匠精神"以这种自上而下的方式重新走入了社会公众的视野。  相似文献   

13.
正改革开放40年,号称"世界工厂"的广东,聚集着数以千万计的优秀劳动者,他们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创造出了广东经济发展的奇迹。当前,广东正从"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的爬坡越坎中迈进,不少一线劳动者摒弃浮躁,潜心钻研,用"工匠精神"提升了广东的国际竞争力。在2016年的全国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把"工匠精神"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一时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中国制造业的新一轮崛起,需要继续转型升级,更需要重塑"工匠精神"。  相似文献   

14.
正"工匠精神",本指手艺工人对产品精雕细琢、追求极致的理念,即对生产的每道工序、对产品的每个细节都精益求精,力求完美。任何行业、任何人"精益求精,力求完美"的精神,都可称"工匠精神"。作为铁路人,我们需要认识到,只有将以"专业、专心、专注""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为核心内涵的铁路工匠精神作为精神动力支撑,作为技术素养支持,将工匠精神的精华  相似文献   

15.
3月,“工匠精神”首次被写进我国的政府工作报告. 3月,以一群残疾人工匠为主体的中国代表团远赴法国波尔多,出征第九届国际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凯旋而归. 两天的比赛,几年、十几年、几十年的苦练,一生的梦想…… 当我们以“匠人”为参照去识别“艺术家”的时候,我们也许倾向于认为工匠仅是某种机械重复的工作者;而当我们被“匠心独运”征服的时候,我们意识到“庖丁”一样的工匠,热爱自己的工作,专业专注、技艺精湛、追求极致,其实,他们的内心充满了想象力,他们的工作也充满了创造力.  相似文献   

16.
论匠人精神     
2016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从国家层面倡导践行工匠精神,为中国经济注入新动能和活力。工匠精神源自于匠人自身执着器物而修身致知的文化积习和追求。从其文化累积上看,匠人精神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涵盖了审视、倾听、贴心、诚信、担当、创新、坚持、最优质、卓越、遵循规律等方面;从历史发生学意义上看,它具有锲而不舍地朝向追求极致成就的内在性。其内在的孜孜不倦原始动力和精神推动了匠人成为每个国家不可或缺和最基本的阶层和经济活动创造者。  相似文献   

17.
<正>习近平总书记号召我们面向未来和挑战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在谈到深化各个领域的改革时也提出要"精准发力"。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引发社会各界热议。当前,第三次工业技术革命的浪潮波涛汹涌,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阶段,大力加强新时期、新形势下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谈到"工匠精神"时指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本文对习近平关于"工匠精神"的观点和思路进行梳理,分析和研究了习近平关于"工匠精神"系列讲话的意义与价值,并就如何使"工匠精神"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建设和发展,以期实现新时代"工匠精神"的价值最大化提出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真正的工匠体现出的工匠精神,表现在对待工作精益求精、不墨守成规上,表现在不断以新技术创造新工艺,不断超越自我来实现社会价值上。工匠精神中蕴含的创造力,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因素。工匠精神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风气的重要推动力量。我们要赋予工匠精神新的时代内涵,用工匠精神点燃当代劳动者的信仰和激情。  相似文献   

20.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在良好人文修养和高超职业技能结合下形成的一种精神理念。它既体现为工匠的气质,又体现为产品的品质。就其价值内涵而言,包括工匠对职业的热爱与专注、工作中一丝不苟的态度与精益求精的精神、具有品牌意识、勇于创新以及对"道技合一"境界的追求。挖掘古代工匠精神的价值内涵,对重塑工匠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