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自然美,和美的本质问题一样,都是美学研究中的难题。我仅就自然美谈几点想法,和大家共同研究。一、关于自然美的客观性在自然美的讨论中,对于自然美的客观性,大体有三种基本看法。一是认为自然美是自然事物的属性,具有客观性。二是认为自然美是意识形态性的,不具备客观性。三是认为自然美是社会历史的产物,离开人的生活,自然美便不存在。以上三种看法,本质上是两种意见,一是否认自然美的客观性;二是承认自然美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2.
刘勰的《文心雕龙》强调文学的自然美与艺术美,形成了“重情尚采、质文统一”的美学思想核心。他认为:有形、有声之“文”来自客观的自然界,是自然而然的美;物是客观存在,情是物的主观反映,辞是情的表现手段,情依赖于物,辞有赖于情。刘勰肯定自然之美,是为了进一步论证人文之美。他从文艺与现实的关系出发,认为艺术美来源于客观的现实生活,社会生活对文艺起着决定的作用,而艺术美又具有特殊的社会功能,骏爽刚健的风骨则是品评文学作品的一个重要审美标准。  相似文献   

3.
况立秋 《新东方》2002,(1):69-72
刘勰的《文心雕龙》强调文学的自然美与艺术美,形成了“重情尚采、质文统一”的美学思想核心。他认为:有形、有声之“文“来自客观的自然界,是自然而然的美:物是客观存在,情是物的主观反映,辞是情的表现手段,情依赖于物,辞有赖于情。刘勰肯定自然之美,是为了进一步论证人文之美。他从文艺与现实的关系出发,认为艺术美来源于客观的现实生活。社会生活对文艺起着决定的作用,而艺术美又具有特殊的社会功能,骏爽刚健的风骨则是品评文学作品的一个重要审美标准。  相似文献   

4.
“社会实践说”在中国美学界是一个很重要的流派。由于这一流派主要的理论根据是马克思早期关于“人化自然”的理论,所以他们在创立美学理论体系时,虽有不少可资借鉴的东西,但也确有许多无法克服的难点。本文提出三点质疑,向美学界求教。 一、整个自然界都“人化”了吗? “社会实践说”认为:“人化的自然”是美的唯一的自然形式。“无论哪一种美,都必须有感性的自然形式。一个没有形式(形象)的美那不是美。这种形式就正是人化的自然”。(引自《美学》第三期第17页)我认为,这种把“人化自然”看成是美的唯一的“感性的自然形式”的观点,将会遇到一个难以克服的矛盾。因为,人们会问:如果“人化的自然”是美的唯一的感性自然形式,那么,非人化的自然界有没有美呢?要说它没有美吧,那是明显的不合实际。古今中外很多美学家都承认“非人化的自然界”有  相似文献   

5.
简论自然美     
一、自然美的特殊性 对美,人们习惯于分为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三类,实际上艺术美也是社会美,应该说是两类:社会美与自然美。 自然美有没有社会性?是不是一种客观存在?这是我们需要弄清楚的两个问题。为了弄清这两个问题,我们先从自然美的特殊性谈起,  相似文献   

6.
自然生产力就其实质而言是自然的生态生产力。它包括两个层次:一是自然界的自然力,即生态自然界客观存在的一切物质力量和因素;二是自然界的生产力,即生态自然界客观存  相似文献   

7.
强调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承认并维护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尊重各国人民有独立自主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是我国外交政策的重要内容。一、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世界的多样性,不仅是一个严肃的哲学命题,也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现实;不仅表现在纷繁复杂、千差万别的自然界,而且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所证实。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多样性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包含着不同于其他事物的特殊矛盾。首先,物质世界的各个层次都有自己特殊的矛盾,因而决定了不同层次的事物是很不相同的。其次,物质世界处于同一层次的各类事物的矛盾…  相似文献   

8.
黄艺农 《湖湘论坛》2001,14(1):83-84
美学界有些论者认为,“自然美是人类出现以前就存在的”。我们的观点是:自然美是在人类出现以后,在人的社会实践作用下,由自然物逐渐转化而成的。这个观点,基于对如下前提、条件和根源的理解。  一、理解自然物转化为自然美的前提  弄清美的形象和美的联系与区别、自然物和自然美的联系与区别,是理解自然物转化为自然美的前提。  美的形象是客观实体,即具有美这种本质属性的具体可感的事物。美则是美的形象的本质属性——悦情功能性,即客观事物本身固有的能与人的求悦性相容的属性。美这种本质属性寓于客观事物之中,决定着一…  相似文献   

9.
社会美包括作为人类劳动成果的工艺美和生活美两个部分,共同特征在于:以“善”的形态表现“真”的内涵,其实用功利性相对突出。自然美从总体或本质上看也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由于人类的劳动实践使本来威胁和限制着人的陌生、可怕和异已的自然界变成了对人有利、可亲,确证人的自由本质的人化的自然界,从而诞生了自然美,它以“真”的形式表现“善”的内容,合规律性中积淀着合目的性。艺术美作为一种物态化的心灵自由的形式,其内容是对社会美的自觉反映,其形式是对自然美的自觉运用,因而是美作为“自由的形式”的最高表现。  相似文献   

10.
回归哲学精神,回归民族信仰和中华民族精神家园,我们才能理解自己,也才有可能让别人理解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一是尊重道,认为自然社会、宇宙人生一切事物都存在于有规律的运动过程中;二是运用易,认为一切事物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且不断发展变化;三是主张和,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互依存的。  相似文献   

11.
这个问题《科学人生观》第六课教材上已经谈到,“从实际出发,就是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但这个问题还可以作更深的理解。我们所讲的实际是指我们思想以外客观上存在的一切事物。我们知道,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在具体的时间、空间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每一个事物一方面有它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另一方面有它特定的广延性,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再一方面还有对它的存在和发展发生作用的、与其他事物相联系的条件。这就是说,我们只有从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条件出发,才能对事物有真切的认识。因此,一切事物都必须以具体的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这  相似文献   

12.
一、认识论问题美国马克思主义者十分注意在列宁反映论的基础上研究认识论问题。他们认为,意识是高度组织起来的物质的属性,是对客观现在观念上的再生产,是对它们的反映,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形象。(参阅乌尔斯:《精神分析学的破产》,1957年俄文版)伯尔索斯在分析意识的本质时指出,意识虽然不存在于个体的人们之外,但按其本质它具有社会性质。思维活动是整个人类的活动,与自然界相互作用并在社会历史实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他说:“我们把理性活动看作为物质力量,  相似文献   

13.
关于美是什么的问题,各种观点目不暇接,但究竟什么是“美本身”,仍然未能找到确切的答案。笔者认为,如果不彻底抛弃过去那种静态的、机械的做法而另辟蹊径,固执地一味探索那作为绝对真理而一成不变的、“加到任何一件事物上面就使那件事物成其为美”的美本身,是永远不会得到结果的。在笔者另外的文章里,曾表述过这样的观点:美的本质只存在于人和外部对象世界的审美关系之中。本文旨在进一步证明:美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从潜在到现实的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14.
白然形象之不同于艺术中的自然形象,正如自然美不同于艺术美。自然形象只表现自然物本身的特殊的自然质和本质规律,而艺术中的自然形象却还表现人的某些本质和社会生活的某些内容,其中还反映了作者的情趣、爱憎和褒贬,染上了作者的主观色彩,并由此而打上了时代的、民族的和阶级的印记。但是,对于那些不承认自然形象本身有美的美学家来说,自然形象之美就是艺  相似文献   

15.
由于形而上学不承认矛盾,因而把肯定和否定绝对地对立起来,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即黑就是黑,白就是白,二者毫不相干。唯物辩证法则相反,它认为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有矛盾,因而对一切事物都应采取科学  相似文献   

16.
关于自然美,美学界一直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种认为是纯自然性质的,与人没有关系;另一种则认为是自然人化的结果,离开了人就无所谓美。我认为:这两种观点都只注意了自然美的一种形态,而且是一种形态的一个方面,而忽略了一种形态的另一方面和另一形态的自然美。实际上,自然美有两种形态,每一形态都既有自然属性的一面,又有与人发生联系和关系的一面,只不过对于这两方面,两种形态各有侧重、各有主次而已。为说明这一点,我拟从阐述两种形态入手,然后论及两种形态的相互关系,最后再分析两种形态同人的联系和关系。  相似文献   

17.
林楠 《政协天地》2012,(6):62-64
整体思维观念,是以普遍联系、相互制约的方式看待客观世界及其一切事物和现象的思维观念。整体思维观念不仅把整个客观世界看作一个大的有机整体,认为客观世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相互联系的、不可割裂的,  相似文献   

18.
岳悍惟 《人权》2010,(6):46-47
何谓人权?美国芝加哥大学哲学教授格维尔茨认为,“人权是所有的人因为他们是人就平等地具有的权利”。英国达勒姆大学的米尔恩教授认为,“人权概念是这样一种观念:存在某些无论被承认与否都在一切时间和场合属于全体人类的权利。人们仅凭其作为人就享有这些权利,而不论其在国籍、宗教、性别、社会身份、职业、财富、财产或其他任何种族、文化或社会特性方面的差异”。吲这种人之为人应该享有的权利,是从道德范畴对人权所做的界定,它强调人权超越地域、时空对一切人均有效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19.
海南岛花开四季、景色绚丽多彩,是个生态岛、健康岛、富饶的宝岛,为摄影创作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尤其是风光摄影艺术创作的重要源头。作为海南生、海南长的摄影爱好者,二十年来走遍了海南的山山水水,深得灵感和触悟。生态风光摄影艺术实际就是摄影者对自然美和“自然的人化”的艺术追求。自然界中的自然美是客观存在的,是自然景物的自然属性所具有的特征。它直观而具体,看得见摸得着。如文昌的东郊椰林,椰树身姿各异,有的笔直参天,有的斜身探海,有的弯弓曲身,有的横卧沙滩,可绿树冠却总是昂头舒展向上,潇洒超然脱俗。五指山、尖峰岭的热带雨林…  相似文献   

20.
黄湘燕 《湖湘论坛》2001,14(5):63-65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理论和发展模式,已成为全人类的共同战略和中国的必然选择。这一全新理念,与传统的发展有着显著的区别或不同,把可持续发展作为未来发展战略目标或发展模式,表明人类对发展问题认识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是人们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更新。 一是人类自然观。传统的发展观认为人是自然界的“统治者”,凌驾于万物之上,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来支配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对自然进行“改造”,实行“征服”。在这种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发展观指导下,以一种征服者的快意和掠夺者的态度对待自然,野蛮贪婪地开发自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