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9 毫秒
1.
孟子宣扬自己的正义观,以图重塑人们的正义感,以救天下之危乱。他拒邪说、辟杨墨、正人心,在继承孔子仁学思想的基础之上,仁义并举,凸现“义”范畴的内在的道德价值以及外在的政治价值,同时提出相应的正义原则。孟子的正义思想是我们今天可以借鉴的宝贵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2.
教育正义是终极性的教育价值理念。传统的教育正义研究范式是罗尔斯正义理论在教育领域的套用,本质上是一种"分配正义",罗尔斯理论自身的局限性及其对教育领域的适应性不足影响了传统范式的科学性。通过重建理论基础、重构从正义到教育正义的演绎路径,新的教育正义研究范式得以确立。新范式以"关系正义"为逻辑起点,以系统论为逻辑中介,凸显教育的特殊性,内涵包括外部正义与内部正义,实践方式为制度实践与伦理实践。  相似文献   

3.
法的正义是程序正义和实体正义的统一。程序正义对于实体正义、司法正义的实现乃至人的尊严的维护等具有独特价值。认真研究程序正义价值的独立性和优先性,对于我国"依法治国"策略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冲突正义与实质正义间的冲突及衡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法律旨在创设一种正义的秩序,法律与正义相伴随,同样,作为法律体系组成部分的冲突法与正义也是一种须臾不可分离的关系。冲突法并非仅仅追求冲突正义而不关注实质正义。其实,冲突正义与实质正义的关系也并不是相互抵触的,其所追求和实现的价值目标可谓是殊途同归。而且,尽管在20世纪末以前传统的冲突正义仍然保持其主导地位,但随后实质正义已经明显地渗透到冲突正义的思想之中,因而呈现出了冲突正义向实质正义的嬗变和发展之趋势。但是这一趋势并不表明传统的冲突法规则因为要追求实质正义而被舍弃,其价值至今仍然不能被完全否定,且冲突正义与实质正义之间的冲突也是完全可以得到衡平的。  相似文献   

5.
经济正义是对经济生活世界中人们的经济行为、经济交往关系以及社会经济制度是否具有道德正义性的价值评价和哲学反思。在中国漫长的传统社会及其经济发展过程中,生成了丰富的经济正义思想,集中体现在:"富民"、"教民"的生产正义思想,"义以制利"、"诚实无欺"的交换正义思想,"礼以定分"、"贫富均平"的分配正义思想,"黜奢节用"的消费正义思想。  相似文献   

6.
正义是社会文明发展的标准,也是价值衡量的标准.在现代法治社会,法律被视为是人类的正义观念.正义以法律的形式表现.法律正义以司法正义为终点,所以,社会正义的实现有赖于司法正义的保障,司法正义为社会提供向善的价值导向,守住社会道德的底线,司法正义能够坚定公众的法律信仰,有助于社会理性的回归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正义观的最终形成也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历程。面对正义问题的诸多困惑,马克思本人对正义进行了认真的思考,最终形成了自己的正义思想,其思想历程可以分为萌芽期、发展期、成熟期三个阶段。萌芽期是对正义思想的继承,主要体现在其博士论文以及《莱茵报》时期,这一时期马克思表达了自己对正义的渴求;发展期是对正义思想的批判,从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开始,直到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年稿》中对正义进行阐述和分析;成熟期是其正义思想的确立时期,从而形成了自己的唯物主义正义观。合理地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将胜利的历史趋势,人性最终得以解放。  相似文献   

8.
论经济法的正义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义一直被视为人类社会的崇高理想和美德,法一直被视为维护和促进正义的艺术或工具。经济法作为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正义的实现和维护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不可替代的作用。从经济法的产生背景、具体内容看,都体现出了对正义价值的追求,而在与民法的正义价值观的比较中,可以更清楚地看到经济法追求实质正义、分配正义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9.
正义是法哲学中的一个古老的伦理道德范畴。马克思的正义观是对西方法哲学的正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其内容包括价值正义和制度正义两部分,具有科学性、现实性和革命性的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义观的理论建构,必须以马克思的正义观为指导,马克思的正义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当前,马克思的正义理论思想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义是法的先导,法是正义的形式;正义是法的衡量尺度,司法正义是正义的题中之义;正义是法律正义之价值来源,法律正义是正义之表现形式。因此,强调社会正义的实现仍然有赖于司法正义,真正法治的构建依然维系于司法正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