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一个电影发布会上,陈凯歌给葛优鞠了一躬,说“你是个真演员,我从你身上学到了许多,谢谢!”这对于一贯挑剔的陈凯歌是极罕见的。他后来解释,说葛优是真演员,是因为他有天真。在拍《赵氏孤儿》时,他跟葛优说戏,说到感人的情节,葛优居然哭了。陈凯歌觉得好奇怪,“这是戏啊!你怎么一听就哭了呢?”葛优在圈里混了这么久,拍了那么多戏,居然还能有这种天真,实属不易,也确实令人赞赏。  相似文献   

2.
“以一赶二”如何前些日子,偶尔看了一出叫《甘露寺》的京戏,觉得戏中那位既能演诸葛、又能扮乔玄的演员很不简单,从一位行家口中得知这便叫作“以一赶二”,讲究的是演员功力老到,演谁像谁。由此,我想到了基层工作。人们常说基层工作像一台戏,基层干部既当葫芦又当...  相似文献   

3.
1996年,在电影《长征》中,我第一次饰演毛主席。当时接这个戏是有压力的:太多演员都演过毛主席,并且得到老百姓的承认。作为一个后来者,如果没有自己的特色,观众不会认可。一开始从心理上就败了三分,那么就只能从戏上下工夫。  相似文献   

4.
我第一次见到周总理,是在1949年。我作为戏曲界特邀代表,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住在北京(当时还叫北平)东交民巷的六国饭店,第二天一早服务员给我送来一杯牛奶、两个鸡蛋,并说:“这是周副主席特意关照给你的,他听说你在;日社会生过肺病,让给予照顾。”作为一国总理,如此关心一个地方戏演员的健康,怎么不使人感动呢!几天后,在接见政协会议代表时,周恩来同志见到我,亲切地和我握手,说:“我早就认识你了。”这番话,使我忆起了往事。1946年5月,我们“雪声剧团”在上海演出了根据警迅名著(祝福)改编的(…  相似文献   

5.
湍水石 《党课》2012,(5):111-111
演员学戏,一般部是先从“跑龙套”开始,他们通过学、演、看,熟悉戏路和增长舞台阅历,最后才轮到唱“大轴子戏”,扮演重要角色。“跑龙套”是演员进行艰苦磨炼、打牢基础不可多得鹩良机。党员干部的成长也是这样。  相似文献   

6.
观众看戏,演员演戏,往往要评论这出戏“有戏”,那出戏“没戏”,这本是常事。可是,在议论当中,有的同志曾经认为:凡是外国的、古典的、大型的就“有戏”,“有挖头”;而中国的、现代的、小型的就“没戏”,“没挖头”。如果进一步追究:所谓“有戏”,到底是什么戏?所谓“有挖头”,到底是挖什么?那么,  相似文献   

7.
张帆 《前线》1999,(11)
解放前,咱们国家没有专业话剧院,更谈不上有专供话剧演出的剧场。1952年6月12日,在周恩来总理和北京市委的关怀下,正式成立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是著名剧作家曹禹。北京人艺刚建时,条件相当艰苦,甭说固定的演出场所,就是像样儿的排练场也没有。那阵儿人艺排戏是在灯市东口的一座两层旧楼里,窗户临街,排起戏来常常要受到“当当车”(有轨电车)声的干扰,排着排着戏,只要“当当车”一响,导演就得叫“停”,否则导演就听不清演员的台词儿了,半天儿下来不知要停多少次,可戏无论如何还得接着往下排。至于当时的演出地点,先是…  相似文献   

8.
范富文 《廉政瞭望》2010,(17):34-35
二人转是我国东北民间戏,演员为一男一女,手拿扇子或手绢,边走边唱边舞。而时下的一些贪官,他们也善演二人转,不过,他们演出的是“腐败二人转”。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地税局原局长洪月江和情妇尤永秀就是这样一对“演员”。  相似文献   

9.
戏言 《党建文汇》2002,(2):37-37
如今,爱情戏火爆荧屏,颇有一种争奇斗妍、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喧嚣。然而,透过喧嚣,不难发现,许多爱情戏不仅离谱,甚至在开拍之前就没对准焦距而“错焦”了!  相似文献   

10.
快乐大叔 《党课》2007,(3):102-103
有一句话最近经常听到,叫做“潜规则990把这“潜规则”如果放在字面上去解释,似乎还说不大清,可具体是什么东西大家心里却都清楚。别的咱就不说了,就说这演艺圈吧,“潜规则”可多着呢!郭德纲在他的一个相声段子里,曾经讽刺了如今的演员上戏就得跟导演去睡觉的现象,夸张肯定是有些夸张了,但事情却也不是“非著名相声演员”郭德纲的臆造。好像已经有很多年了,有关导演(主要是男导演)和演员(主要是女演员)之间的绯闻就从没断过。以最近发生的一个事件为例,某位在北京的“北漂”女演员,因为某导演对其承诺没有兑现,就将其与该导演在一起的录像视频贴到了网上,引起轩然大波,就连海外媒体也参与报道。  相似文献   

11.
梁秉堃 《廉政瞭望》2014,(21):72-73
今年春暖花开的季节,一市纪委的宣传部长在闲谈时对我说:“您能不能写个反腐的戏?现在的形势很需要。”我认真考虑着,但没有吭声。她又说:“您就写当年刘青山和张子善的事件,行不行?”我停了一下才回答:“让我好好想一想。”  相似文献   

12.
阿庚 《党史博采》2011,(9):57-60
1995年,我们编辑并由梁斌同志作序的《〈红旗谱〉——话剧民族化探索》一书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同年夏秋之交我匆匆赴津给梁老送书。在天津总医院高干病房内梁老翻着书页、看着一幅幅剧照不无感慨地说:“多好的一台戏呀,可惜编剧、导演和几位演员都不在世了……”声调里带有几分凄婉。我赶紧调转话头说:“您的《序》写的多好呀。您不仅是位文学家,还是位戏剧家呀!”梁老笑了,他说:“这倒是,我的文学生涯实际是从戏剧起步的……”  相似文献   

13.
别再演戏     
近两年来,创省级文明城市、卫生城市成为一些地方城镇文明创建中的“重头戏”。既然是“重头戏”,一些地方不免演出不少“戏”来。笔者知道的就有两出“戏”:其一是听来的。一位退了休的老干部在宾馆门前遇见了在位的市长,问:“谋市长,明天省里要来领导吧?”市长:“是的。某老同志,您真不错,退了休还关心市里的大事。”老干部(气愤地):“我看大街上洒水车又在洒,十有八九是要来领导了。搞形式!”其二是经历的。早晨,  相似文献   

14.
剧场的掌声     
我是个戏迷,一有空就巴不得去看戏。最近,我一连看了几出“包青天”的戏。我第一次看“包青天”戏时,发现“包青天”一出场,剧场里观众自发发出热烈的掌声。第二次是在另一剧场看“包青天”的另一出戏,观众与上场也不同,但当“包青天”出场时,剧场里也发出热烈的掌声。第三次看“包青天”的戏是在离家千里之外,戏的内容不同,观众当然也不同了,但当“包青天”出场时,剧场还是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以后看了几场“包青天”戏,同样出现类似情况,不由我思索起来。  相似文献   

15.
舞台上有句话叫做:“只有小演员,没有小兔色。”指的就是无论角色大小,无论戏份多少,每个演员对这个舞台的整体责任都是均一相等的。由此,笔者联想到了在连队党支部中常常被称为“小角色”的士官支委,他们常常安心于“配角”,甚至还有很多人“入不了戏”、“找不着位”,这就要求各基层党支部要积极引导他们、帮带他们、督促他们、鼓励他们,  相似文献   

16.
我叫赵葆秀,是北京京剧院的一名老旦演员。今年9月10日教师节前后,我的戏剧展演活动在梅兰芳大剧院连续演出了三天。演出结束的时候有记者采访我,问我最大的感触是什么,我就说了一句:“吃水不忘打井人”。  相似文献   

17.
睿智生幽默     
最近,在一次研讨会上,漫画大师方成先生说:作为首都,迎奥运,市政府提出说话要有礼貌,似乎还不够,应当提倡要有点幽默感,这对与国际友人交往来说,那效果肯定大不一样。他还举了两个例子,博得满堂笑声、掌声。例一:相声大师侯宝林访问美国时,有位记者问他:里根当过演员,现在是总统。你也是演员,会不会也当国家领导人呢?侯宝林答:我这个演员与他不一样,他是二级的,我是一级的。例二:小平同志访问美国时,会见著名学者“中国通”费正清。费感慨地说:您比我年长多了,还一头黑发,而我的头发,已经很少了。小平说:这就是聪…  相似文献   

18.
不记得从哪一天开始,我便被称为“老演员”了。“老”,字书或者宽宏地解释为“尊称”,或者冷酷地说它是“谓物之陈旧者”。不管怎么说,横直我听了都不大高兴。我还年轻嘛!  相似文献   

19.
刊海拾贝     
毛泽东看京戏 听京戏评京戏 毛泽东对京戏可谓情有独钟。他在休息的时候,爱看京戏,爱听著名京戏演员的唱片。从内容上则对有教育意义的历史戏更感兴趣。 他在听唱《空城计》时,那种得意之情,逍遥之态,真是表现得淋漓尽致。他说:“诸葛亮之所以敢对司马懿施这一计,是因为诸葛亮太了解司马懿了,知道司马懿多疑,料定他不敢进城,所以才把城门敞开。”又说:“诸葛亮当时也是迫不得已才这样干的。”这时,我突然联想到解放战争,就问他:“主席,你是如何领导全军打败蒋介石800万军队的呢?”他给我讲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道理后说:“我对蒋介石太了解了,蒋介石一翘屁股,我就知道他拉啥屎!”  相似文献   

20.
现如今清官大戏一出接一出地火爆银屏,“戏说”、“私访”刚刚落幕,正史再现又方兴未艾,“戏说”“私访”得是否周全,正史再现得是否成功且不去管它,引起我兴趣和深思的是,每部戏中奴才在主子面前的那番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