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8 毫秒
1.
协商民主是我国政治建设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的有机统一。历史逻辑表现为纵向维度的中国特色政治建设实践的历史发展;理论逻辑表现为横向维度的中国特色政治建设的逻辑体系和理论内涵,即政党制度、基层民主自治制度、公共论坛和听证制度有机结合的立体理论网络。我国的协商民主与科学社会主义民主是一脉相承的,协商民主将为我国政治建设开辟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生成与成长始终处于发展演变过程之中,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范畴。本文试图从制度视阈探析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生成与成长的基本逻辑,认为制度创新使其孕育生成,制度自觉使其成长发展,制度自信使其不断走向成熟。我国新型政党制度正是在这种制度创新、制度自觉与制度自信相互衔接、相互促进的成长历程中不断稳健前行、成熟定型。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40年来,新型政党制度演进历史脉络清晰、理论实践丰富、现实依据充分,与西方政党制度相比其文化传承深厚、结构性特征突出、制度优势明显。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体系构建进行一个历史与现实的回顾与审视,寻经验与启示,以推进新型政党制度发展之路,彰显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4.
移民既是个人自我迁徙权利的一种行使,也是影响现代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移民制度对于移民活动的进行具有重要影响,是移民的流动与遴选的重要机制。而要对我国的移民制度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和清晰的把握,对移民法律制度进行历史追溯是一条有效的研究路径。历史考察有助于认识我国移民法律制度的发展脉络和历史惯性,辩证地看待和理解我国当下的移民法律制度,从而分析其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中国和日本作为文化一体的邻国,自古以来其犯罪侦查制度便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历史上曾相互借鉴和学习,制度现代化的过程都交织着西方法律文化的东渐和影响。然而当代日本的犯罪侦查制度却与我国大相径庭,其颇具特色的犯罪侦查制度是典型的“中间形态”,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本文从两国犯罪侦查制度历史发展、组织制度、侦查程序等方面进行比较,并对二者的异同进行分析。借鉴外国经验与本国实际相结合,是日本犯罪侦查制度发展的成功经验,也是我国犯罪侦查制度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6.
我国建立判例制度的必要性:一是成文法存在固有的缺陷,二是司法解释不足以弥补成文法的缺陷。判例制度的建立能够极大提高法官的素质,可以节约司法成本,提高司法效率;判例制度的引入有助于法律的普及。在我国建立判例制度的可行性:从世界范围看两大法系正在走向融合,从我国历史上看存在判例制度的传统,判例制度与我国立法体制并不矛盾。我国判例制度的建立必须从判例的效力、判例的发布、判例的制作与筛选、判例的运用、判例的清理与废止等方面进行规范。  相似文献   

7.
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一大优势和特点。本文试就中国政党制度形成的历史必然性及其特点诸问题谈点管见 ,谨以参考。一、中国政党制度形成的历史必然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们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它的产生、巩固和发展不是任何人、任何政党、任何集团主观意志的反映 ,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1、中国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所决定的。共产党的历史地位和领导作用 ,始终是与党的先进性联…  相似文献   

8.
当前,构建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理论体系是一个重大政治问题,更是一个重大理论问题。这既是加强我国政党制度建设、促进政党关系和谐、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现实需要,也是对我国60多年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实践经验进行科学总结的历史必然,还是应对西方政党制度挑战、正面回应对我国政党制度质疑之理论需要。近年来,关于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理论研究的视角、方法、深度和广度上都取得很大进展,但从总体上与丰富生动的中国特色政党制度运行实践比较,相对滞后,还没有形成独立的科学的理论体系。应该采用科学的比较方法、历史研究的方法、规范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政党制度研究,着力构建成熟完善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相似文献   

9.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50多年的历史雄辩地表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仅推动了中国政治文明的发展,而且也是人类政治文明优秀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时期,深化我国政治文明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加强和完善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制度建设在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的构建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经历了结构框架的初步搭建、制度法规的全面铺开和制度理念的不断深化等三个历史阶段。在未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要更加注重制度与实践的衔接,更加注重制度刚性与软性约束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先后经历了三次大规模的农村土地制度变迁,从土地改革到农村集体化,再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在这一过程中,农民土地观的演变轨迹颇为明显。农民究竟是如何看待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以及他们与土地的关系,对于完善我国当前的土地制度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征地补偿协商的历史演进过程进行分析,揭示了征地补偿从最早的双向协商,逐渐过渡到政府单方定价。最后又回归到双向协商的历史过程。通过分析征地补偿协商的特点和在实践中产生的正负效应,提出趋利避害的政策建议.包括进一步规范并细化征地程序;建立公平、公正、可行的征地纠纷裁决制度;完善诉讼等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13.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也逐步加强,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存在着性质模糊,农村土地承包法没有完全回归民法,行政权力过分介入,流转所需的相关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等问题.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本文从明确界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为物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完全回归民法,减少行政权力介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等方面入手,着实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铺平道路,以期健康、稳定地发展.  相似文献   

14.
加快农村土地流转与政府制度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加快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是我国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要求 ,政府应消除阻碍农地流转的制度障碍 ,积极进行相应的制度体系创新。在创造条件充分发挥市场对农地流转的基础性调节作用的同时 ,政府还要加强对农地流转市场的引导、规范 ,使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平均地权的主旨是实现全体国民共享土地收益,求“地利共享”;同时强调土地使用效益的增进,求“地尽其利”.孙中山提出了平均地权的实施办法:“规定地价”、“照价征税”、“照价收买”、“涨价归公”四大纲要,以及“均权制”、“耕者有其田”等制度政策.实现平均地权思想的制度和政策方式可以有不同选择,我国现阶段在农村应坚持土地承包制...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地制度变革经历了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农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四个阶段。 实践证明,现阶段的农地制度基本上是适合生产力发展的,但在土地所有制度、土地产权制度、对农地征收税赋制度、国家征收和 征用农地制度、村级自治组织制度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解决。为此必须实行农地所有权国有化;农地产权家庭化,同时,国 家应及时调整对农村的财政、征用农地和税收政策;制止村民自治组织政权化,大力精简县、乡(镇)、村的机构与人员;逐步取消城 乡隔离的各种制度。  相似文献   

17.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新一轮社会转型期,政治、经济和文化体制都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在这种背景下,大学生的价值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通过梳理1978年至21世纪初社会转型对大学生价值观嬗变的影响,可以分析价值观嬗变的历程,总结大学生价值观嬗变的特点,探讨价值观教育的导控原则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对于法律应该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即它仅仅是市场中影响交易的众多制度之一,我们要将市场的观念引入法律的领域,用效率的视角来考察法律,以期合理利用法律促进社会总体福利。在这方面,美国的许多学者在规则选择和适用领域做了有意义的探索和尝试。本文的目的就是对相关的理论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并且以此为基础考察一下我国农地征用领域适用的规则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下,我国的农村社会保障过分依赖家庭保障和土地保障,已无法适应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迫切需要建立符合现代文明,体现社会公平与公正的新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为此,应摈弃“经济发展决定论”片面化的思想误区,着重建立健全三项农村基本社会保障制度,拓宽农村社保资金来源渠道,提升土地保障和家庭保障的“造血”功能。  相似文献   

20.
“乡土中国”是我国农村的基本社会事实。土地问题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逻辑起点,也是深化改革的关键着力点。优化地权配置,通过土地流转提高农地利用效率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从地权配置角度切入,剖析乡村振兴与农地流转之间的内生关系,探究了当前农地流转的成绩、不足以及困境,以图耦合地、人、业、钱等要素的关系。为推进农地流转体制机制创新,应当加快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网络化的农地流转市场并充分监管农地用途,合理界定相关权利主体及其行为边界,激活土地的多层次权能,促进现代农业与小农户有机衔接,同时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减少农地流转的后顾之忧,殷实农民获得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