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是一个城市的精神支撑。“志存高远,澎湃驰翔”的“大东精神”的塑造和培育标志着“大东人”对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从自发的追求走向了理性的自觉,走向了文化的自觉。“大东人”的文化自觉体现在“大东人”在发展路径的选择上,以“大东精神”统领和支撑大东经济、社会的发展,以文化力提升经济力,打造区域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对优秀的传统文化尤其市民族工业精神的传承和弘扬;体现在“大东精神”塑造的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2.
侯鹏生  孙吉亭 《求索》2012,(9):244-245,210
城市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种特殊形态,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重要成果。志愿服务活动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志愿精神也成为城市精神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城市的发展应注意培养志愿服务活动与城市文化之间的良好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3.
<正>一、"十五"以来我国文化建设的进程从"十五"至今,是我国历史上文化政策密集出台,文化建设突飞猛进的时期,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提出发展文化产业,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2000年10月,中共中央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十五"规划的建议》,首次提出了"完  相似文献   

4.
工业是一个城市的实力,文化是一个城市的魅力,而城市的魅力则构成了城市发展的软实力。构建城市文化,培育城市精神,发展城市软实力,成为实现城市建设良性发展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武汉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确立了将武汉市建设为“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纵观国内中心城市和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的成功经验,深度挖掘和有效整合地域独特的历史人文资源和自然地理优势,提炼和构建城市主题文化,是建设国家文化中心城市的关键举措。武汉市建设国家文化中心城市必须打造武汉市城市主题文化并对武汉市城市文化发展进行顶层设计。本文重点是将武汉市城市主题文化定位于“长江文化之都”,并就此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白晋虎  边素庭 《前进》2005,(10):27-29
加快太原文化发展对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太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就加快太原文化发展谈几点认识:一、关于文化发展战略问题经济是城市的肌体,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太原的现代化不仅要有经济的稳定增长,而且要有文化的全面繁荣。我们要确立太原文化发展“三步走”战略.也就是分三个阶段实施文化发展战略。第一步是要树立“文化立市”理念。在这一阶段,主要是把“文化立市”的理念渗透到太原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渗透到每个市民的自觉认…  相似文献   

7.
中国对外文化传播和文化出口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我们一方面需要重新定位如何选择文化内容产品及其“走出去”的策略,另一方面需要以大国的风度、平和的态度和合理的话语方式来传播我们的文化和声音。  相似文献   

8.
双传学 《群众》2011,(12):70-71
文化是一个地方、一个城市的根和魂,是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滋养着生命力,激发着创造力,铸造着凝聚力,打造着竞争力。省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通过实施文化建设工程《意见》,提出文化改革发展“三三四”的总思路:即牢固确立文化“三主”地位——党的工作的一条主战线、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一个主阵地、推进“两个率先”的一支主力军,努力实现文化“三强”目标——文化凝聚力和引领力强、文化事业和产业强、文化人才队伍强,  相似文献   

9.
李红 《理论月刊》2002,(10):10-11
经济、政治、文化是一个社会的三大支点,三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党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决定了她必然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党领导着中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决定了她必然领导着中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党要成为先进理论文化的培育主体;党要成为社会高尚思想道德文化的建设主体;党要成为人类一切优秀文化吸收、继承、创新的主体。  相似文献   

10.
深挖城市精神的“源”与“骨”在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历史演进中,由于自然地理的局限与塑造,每一座城市都形成了特有的风土人情,形成独特的文化符号和记忆,有着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地位。这些,是城市精神的“源头”和“筋骨”,也是这一城市区别于另一城市的独有气质。如果没有了区别,没有了特点,千城一词,不仅模糊了城市的面貌,割断了城市文化的历史脉络,“城市精神”也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和本真意义。因此,在提炼和塑造“城市精神”的过程中,切不可盲目跟风、追风,必须深挖城市历史、文化中的精华和特征,在传承中华文化和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背景下,突出城市的文化个性和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1.
权俊 《传承》2014,(11):148-149
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和中华文化,但到了近代,中华文化受到外来文明和文化的冲击,又由于在一些领域自身不注重传承,而呈现出流失、断层等现象。文化产品作为文化发展、传承的媒介,对文化的传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要用好文化产品,为实现"中国梦"创造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2.
水泽月 《今日山西》2004,(10):23-23
平遥国际摄影大展连续四年的成功举办,最直接的影响是对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平遥古城的世界文化遗产品牌与平遥国际摄影大展这一国际文化品牌的珠联璧合,把平遥的旅游业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辐射并影响了晋中乃至山西旅游业的发展。来自平遥旅游部门的统计显示,2003年平遥共接待海外游客达3.9万人次,今年上半年接待海外游客2.1万人次,平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海外游客的目光,正在向国际型文明旅游城市迈进。截至目前,平遥从事旅游业的人数已达6万多人,2003年,旅游产业收入占平遥县GDP的比重已达到48.6%,越来越多的平遥人可以…  相似文献   

13.
文化的本质和核心只能是宗教、信仰等核心价值观。在一个文明中,核心价值观是各种“文化”的总开关和制高点,它渗透到了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习俗文化、物质文化等方方面面。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但不是每个民族的文化都可以被称为“义明”,只有产生了属于自己的达到宗教、信仰高度的核心价值观,才配称为“文明”。中华文明或日华夏文明是与两方基督教文明同样高度的文明。河洛文化是华夏文明的核心,河洛文化的本质是信仰、是核心价值观,河洛义化是具有高度超越性的文化。  相似文献   

14.
当年的“以桥兴市”变成了如今的“以文兴市”,当年的“桥”在城市建设中拆除了,但以桥兴市的“市”更兴旺了。载体转型发展了,原址崛起了一个个商圈,成了新的“桥买’地标,形成了独特的商业文化新名片。无论是海派风情十足的街市商业文化,还是创新型的时尚商业文化,共同为地域商业的繁荣兴旺而推波助澜。  相似文献   

15.
白晋虎 《前进》2011,(1):36-38
城市文化作为人类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城市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创造和积淀的独具特色的价值观念、城市精神、行为规范等精神财富的总和。  相似文献   

16.
庞桂美 《青年论坛》2011,(2):149-153
城市文化是指一个城市的地域特征、现存建筑及风格等实体性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又是指一个城市的独特历史、市民的价值观、民俗民风、日常性和季节性的文化活动等直接相关的种种文化现象、文化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城市文化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系统。当今时代,培育城市、经营城市、发展城市已成为普遍的社会共识。以古齐文化为主脉,在欧陆文化碰撞交融下的青岛文化,具有务实性、开放性、平民化特性,青岛的海派文化特色孕育着休闲文化功能。奥林匹克精神为青岛文化与城市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7.
"一把手"权力监督难的问题,不仅是一个制度层面的问题,而且是一个文化层面的问题。我国传统文化对待"一把手"权力的基本态度实际上是基于权力与善是能够实现完美结合的思维模式,是"一把手"权力通吃的思维模式,是权力面前存在人格差异的思维模式。这种根深蒂固的文化心理模式,对制约和监督"一把手"权力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因此,解决"一把手"权力监督难的问题,除了进行制度的健全和完善之外,还有赖于对传统文化进行更深入的文化批判,培育积极向上的社会主义文化。  相似文献   

18.
民族文化是彰显地域特色的重要文化资源,保护民族文化就是保护一个地方发展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从民族文化保护视角梳理安顺城市文化肌理,理清安顺城市发展脉络,挖掘安顺城市地域特色,塑造安顺城市形象,寻找安顺城市文化未来的发展路径,建设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文化城市。  相似文献   

19.
<正>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城市是人类发展的产物,体现着人类文明的程度。文化构成城市的内核,体现城市的个性与魅力。在物质增长方式趋同、资源环境压力增大的今天,文化已成为城市发展的内在动力。一、充分认识文化融入城市建设的作用1、文化是城市建设的灵魂。文化体现城市底蕴,是城市的名片,是一个城市最具体、最直接、最现实的品牌,是一个城市历史、现实和未来的缩影。从历史看,城市建设的规划布局、外形设计、装饰装潢等,  相似文献   

20.
王长江 《创造》2007,(4):131-133
在中国语言中,"文化"是一个很高雅的词.人们把通古晓今、满腹经纶看作是"有文化"的体现,把掌握学问、从事知识传播的学者、专家叫做"文化人".因此,像"文化"这样深奥的研究课题,颇有令人望而却步之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