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红军长征,是革命与反革命两种力量、光明与黑暗两种命运的一场大搏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点。对长征的伟大意义和不朽精神,中国共产党人给予了精辟的总结和论述。长征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正如1935年12月27日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中所说:"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这里的新局面既有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革命的伟大史诗中,最壮丽的篇章莫过于红军的万里长征。这次长征,仅中央红军就行程二万五千里,横越十多个省份。一路上,红军将士们以非凡的勇气和毅力克服了政治上、军事上和自然界无数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创造了世界上传奇般的英雄业绩。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出的精神正是中华民族和中国革命伟大精神的缩影,深入地研究它,可以更加  相似文献   

3.
怀念长征(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天刊登由方程编写的《怀念长征》一文,有一层重要的意旨是为了纪念发生在70年前的中国红军的长征。提起长征,我们自然会想到“震惊中外”“艰难卓绝”“一往无前的必胜信念”等词语,自然会想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邓小平、陈云、彭德怀等一批灿若星斗的伟人及催生新中国屹立在世界东方的众多革命元勋,自然会想到那些在长征路上冲锋陷阵、舍生忘死的知名或不知名的普通红军战士。可以说,红军长征是一种为了执著的信念和理想、不畏险阻、不怕牺牲、英勇奋斗、自强不息的历史进程,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修正错误、不断求真务实、不断自立自强、不断带领军队和民众冲破层层黑暗走向光明前景的历史进程。我们怀念长征,是在怀念一种照亮历史和中国人民生活的精神;我们纪念长征,更是期待长征的精神不断在新的历史时期能够得到发扬光大,依然如灿烂的阳光般照亮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4.
七十年前,中国工农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形成的伟大的“长征精神”,大力地推动了红军长征的胜利和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从而成为中国近现代史上最具影响力和吸引力的一种革命精神,焕发出巨大的文化力量,激励着中国人民永远踏着时代步伐而进行人类社会进步事业永恒的长征。“长征精神”是一种精神鼓舞。1936年,当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后,著名作家鲁迅和茅盾即对红军的英勇斗争致以热烈的祝贺与敬意。他们在《红色中华》报上发表热情洋溢的贺信,信中说:“英勇的红军将领和士兵们,你们勇敢的斗争,你们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解放史上最光…  相似文献   

5.
在井冈山两年零四个月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成功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井冈山斗争,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光辉起点。在井冈山革命斗争中所孕育的伟大的井冈山精神,是后来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源头。井冈山斗争的成功,是与党和红军结合实际实行一系列成功的政策分不开的,其中,党对干部和红军开展各种严格的教育和训练,为革命打造了一支纪律严明、作风强硬的红军队伍,对革命的成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石仲泉 《湘潮》2006,(10):1-1
红军长征精神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根据我走长征路的经验和采访一些老红军,对红军长征精神有如下解读。解读之一:对党的无限忠诚和坚信革命必胜的信念,是红军长征精神的根本要义。红军长征,是革命与反革命两种力量、光明与黑暗两种命运的大搏斗。在这场惊心动魄的搏击中,共产党内部的指导思想也有尖锐斗争。同时,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使红军一再面临能否克服艰难险阻、经受饥寒伤病折磨的严重考验。这样,红军长征,既要同围追堵截的几十万国民党军浴血奋战,又要与党内的错误思想展开斗争,还要克服无数道高山大…  相似文献   

7.
独步长征     
沿着红军长征足迹前行,这在当代中国已经不是新鲜话题。然而在我所阅读、关注过的所有长征路上的后来者中,赵太国的行走和探访更具有一种长征精神的传承和传递意义。  相似文献   

8.
长征博物馆     
2006年10月,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红军长征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诞生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为隆重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缅怀革命先烈,大力弘扬长征精神,本刊特别推出“长征博物馆”栏目,图文并茂介绍红军长征史迹。福建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红军长征出发地的主要省份。当年,中央苏区所属的22个县福建就有11个。福建有近3万人参加长征。福建苏区人民积极扩红支前,支援红军北上抗日。长征路上,八闽子弟兵英勇作战,流血牺牲,到达陕北时仅剩2000余人。福建人民为红军长征胜利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巨大贡献。本期引领读者走进宁化苏区——  相似文献   

9.
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长征精神是一种先进的意识与文明的缩影,是红军夺取长征胜利的精神法宝。长征精神是无产者翻身求解放的斗争精神,是不怕苦、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艰苦奋斗、吃大苦、耐大劳的奋斗精神,是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阶级友爱精神,是一种闪耀着共产主义思想、品德、价值观念的共产主义精神。弘扬长征精神,对加强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己经整整80周年了。8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经过艰苦卓绝的万里长征,在甘肃会宁会师,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妄想消灭共产党和红军的图谋,实现了红军北上抗日的战略大转移。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史的一项伟大壮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创造的人间奇迹。它不仅拯救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保存了红军队伍和革命力量,使我们党和革命事业转危为安,而且在这场远征中产生出来的伟大精神——长征精神,永远铭刻在中国革命丰  相似文献   

11.
"五四"自由精神是"五四"精神的核心,不仅影响了一代"五四"人,而且对"五四"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也具有重要的影响."五四"自由精神的现实诉求是实现个性解放和人格独立,"五四"人对自由平等的权利的追求体现了他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所以,寻求中华民族自强之路是其真正主旨.重新审视"五四"自由精神对中国社会进步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一提起共同富裕,人们的理解往往只限于物质生活。实现物质共同富裕固然是共同富裕的首要任务和基本内涵,但实现精神共同富裕同样也是共同富裕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关于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的论述,从哲学价值论视角聚焦到一点:两个尊重阐明了我们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时代诉求,展现了其承载着价值取向、价值力量、价值实现的三重维度。恪守价值取向,就是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拓展价值力量,就是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诚心诚意依靠群众。促进价值实现,就是要在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中落实两个尊重。  相似文献   

14.
中国梦的提出,赋予了公民意识以新的时代内涵,对公民意识教育提出了紧迫的现实要求。当前,应准确把握中国梦视阈中公民意识教育的科学内涵和时代要求,优化方法路径,大力提升公民意识教育实效,凝聚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5.
抗击疫情中的故事叙事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书写着人民至上的价值坚守、家国同构的爱国情怀、迎难而上的使命担当和团结不屈的民族精神。它主要通过情感唤醒、意义关联、认同建构等内在心理机制将其内蕴的思想政治教育意义传递给受众。抗击疫情中故事叙事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需要精准故事叙事的受众定位、做好故事叙事的理论提升、促进故事叙事的实践转化。  相似文献   

16.
通过关注人的物质需要、精神需要、发展需要以及需要的不同层次,逐步解决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不同群体对主流价值的认同与信仰问题,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7.
中国梦包含着个体与整体、物质与精神、历史与现实、特殊与普遍等相互统一的深刻的辩证意蕴。现实中尚存在制约或阻碍实现中国梦的诸种因素,实现中国梦必须正确处理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的若干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8.
公共服务创新是实现宁夏跨越式发展的根本动因,同时也是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必然要求。为了更好地推进公共服务创新,就必须依法行政,完善政府行为规范,推动政务公开,建立公开透明的行政体制,转变政府职能,推动公共服务社会化,完善政府绩效评估考核机制,提高政府效能,建设电子政府,推动政府再造。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态城市开始成为人们聚焦的一个热点。生态城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推进城市的生态化建设是21世纪赋予我们的伟大历史使命,是贯彻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0.
我国新世纪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双重历史方位。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一项根本任务,也是贯彻十六大精神的一个重要战略决策。我们要根据十六大要求搞好政治建设,落实政治体制改革的各项部署,不断增添政治文明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