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校园是育人的净土,是传播先进思想和文化的圣洁之地。要想这片净土不受污染,要想这块圣洁之地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校园就应该成为师生共有的精神家园。有了这一方精神家园。可以使教师有效抵御各种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开启全新的校园文化空间,让学生耳濡目染。激励他们产生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让他们感受学习的乐趣、成长的幸福、生命的意义。这是学校的职责之所在,至高境界之所在。  相似文献   

2.
临时工作人员已经成为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高校对他们的管理和使用却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也不利于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因此,切实加强图书馆临时工作人员的管理对图书馆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一、个性化服务与学科馆员制度的联系个性化服务是当代图书馆服务的主导潮流,目的就是满足特定用户在特定时间所需要的特定信息和服务。图书馆服务的读者用户有着不同的知识需求,读者用户的知识需求行为会因为其学科背景、阅读习惯、性格偏好等有所不同而呈现出区别于他人的“个性”特征。正是这种“区别”直接影响着他们对知识的鉴别、选择和占有,体现了用户知识的个性化特征。因此,怎样满足读者用户对信息的个性化需求,让他们在浩翰的信息海洋中快捷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就成为图书馆的当务之急。我在工作实践中深深地体会到,要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4.
先秦史官负有掌管天文历法,记注时事。文书撰写,保管图籍。备王顾问等重要职责。作为“明习天下图书计籍”的最早的知识分子,《史记》记述了他们优异的人格品质、职业素质,这也成为了中华民族精神家园中的优良传统。作为我国秘书工作的鼻祖,先秦史官的工作作风、职业精神,更应成为现代秘书工作者学习的楷模。  相似文献   

5.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 ,人们对物质文明的追求在日益膨胀 ,而与物质相协调的精神却遭遇冷落 ,人文精神的失落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 ,时代在呼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共同发展 ,而艺术是人性复归的重要形成 ,让艺术建立科技时代人们的美好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这充分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繁荣发展民族文化的强烈历史责任感,更突出强调了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这一伟大任务的重要意义。每位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应身体力行,成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模范。  相似文献   

7.
作为“明习天下图书计籍”的先秦史官,负有掌管天文历法,记注时事,文书撰写,保管图籍,备王顾问等重要职责。他们在长期的工作中所形成的一些职业素质,人格品质,世代传承,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家园中的优良传统。先秦史官也是我国秘书工作的鼻祖,他们履行职责、忠于职守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务实态度;大胆进谏、参谋咨询的主观能动性行为等种种优秀职业素质的表现,都是现代秘书工作者学习的楷模。  相似文献   

8.
浅论大学图书馆藏书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图书馆的核心资源就是藏书,藏书建设解决好了,会极大地拉进学生和图书馆的距离,真正让图书馆成为学生学习、拓宽视野、了解社会的场所,图书馆的建设也必然迈上新台阶。大学图书馆藏书建设要从四个方面着手,即提高藏书质量、藏书有效性、藏书时效性以及建立藏书评估系统。  相似文献   

9.
何颖 《工会论坛》2011,(5):122-123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它关注的是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随着物质经济生活的提高,高等教育的深入发展和数字化时代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方式的不断变革,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方式集中体现了图书馆人文主义精神的内涵。高校图书馆作为大学生的知识殿堂、精神家园,用人文主义精神构建图书馆,用人文主义精神服务与读者,用人文主义精神建立相互讨论、自由交流的平台,对培养高素质人才将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国家和民族的标志和灵魂。中华民族在五千年历史演进中,形成了共同的中华文化,它是维系国家、民族发展的最具有生命力的因素,也是两岸共同的文化母体与价值认同的基本元素。中华文化是台湾文化的底色,台湾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华文化成为两岸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园,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宅基地使用权具有保障性、政治性与计划性,是一种特殊的用益物权。现阶段不宜开禁宅基地流转。宅基地上的房屋可以脱离宅基地使用权入市流转,建立专门系统的宅基地使用权制度规范体系,完善登记制度,从而解决宅基地初始取得和管理混乱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农村宅基地产权流转应和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相结合。农村宅基地产权流转合理配置问题是产权制度问题。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用益物权属性的实质是农村住宅社会保障价值形态的转化。农村宅基地产权可流转制度的构建是农村社会经济现实发展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3.
对农村宅基地使用权进行明确定性是不容易的。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立法现状尚待完善。针对于此,该文提出从立法上对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进行完善的几种观点,主张从流转范围、流转条件、流转方式及收益分配制度等诸方面进行立法完善。  相似文献   

14.
科学地界定母子公司间的控制,应当符合界定的目的,即让存在控制关系的两个公司适用母子公司法律规范。从这点出发可以发现,母子公司间的控制途径除了股份控制、协议控制之外,还有其他途径;(股份)控制标准应当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宜规定一个固定的比例;控制形式也包括间接控制。  相似文献   

15.
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是城乡统筹发展,而土地制度成为阻碍社会和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我国部分试点地区已经开始探索宅基地使用权退出制度,并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法规,通过整理试点地区现行宅基地使用权退出制度的操作流程和相关规定,分析宅基地使用权退出条件、退出程序和保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宅基地使用权退出制度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现行的限制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变动的制度与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变动现实发生了激烈的冲突。文章从我国经济体制的变革、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农民增收渠道的拓展、城乡公平的发展权等方面阐述了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变动的必要性,从政策引导与物权法搁置性规定、户籍制度改革、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制度执行动力等方面论证了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变动的可行性,文章就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变动条件、程序等提出了若干设想。  相似文献   

17.
图书馆精神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图书馆精神作为贯穿于图书馆工作中的基本思想、准则、信念和价值观,是一个历史性范畴。近现代图书馆精神的核心是通过图书馆保障普通民众获取知识与信息的公平权利。然而,时至今日,这一理念在我国图书馆工作中并没有真正建立和实现。坚持人人公平享受信息,关注信息弱势群体,维护图书馆自身价值,提高人们对图书馆职业的敬意,是当今时代发展对图书馆精神的呼唤。  相似文献   

18.
农村宅基地置换城镇住房的理论内涵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村土地流转作为破解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三农”问题的一种探索,刺激全国各地区分别从各自实际出发进行多样性方式的实践,具有代表性的是天津市单纯“宅基地换房”与嘉兴市“两分两换”模式下的农村宅基地置换城镇住房尝试。通过对两试验区的典型模式进行分析,找出这些模式立论的理论基础并探寻这些基础的局限,进而探究出农村宅基地置换城镇住房的价值向度是资本价值向度,忽略了农村宅基地天然具有的人权价值向度。  相似文献   

19.
当前,数字图书馆建设浪潮正在世界展开,将现有图书馆馆藏资料数字化是其主要方式.国家检察官学院图书数字化建设的四个步骤(一)建立机读目录;(二)建立电子阅览室;(三)建立局域网;(四)实现馆际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20.
Based on the case study of Yiwu as one of the 33 pilot projects cities of “Three Pieces of Land” in China,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risks and precautions of the reform of homestead syst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Three Rights Division of Homestead”. It also explores into the origin of “the Three Rights Division of Homestead” with the reform documents analysis and the discussion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homestead system. Then we conduct a case study of the homestead reform in Yiwu, and finally put forward the precautions against the risks of the “Three Rights Division of Homestead”. The research methods used in this study are text analysis and case study. The following precautions are provided in the end of the article: 1) set up the implementation organization of homestead ownership; 2) standardize the conditions for obtaining qualifications for homesteads, and establish the paying system for the use of homesteads and achieve the right of qualification fairness through prices; 3) realize the right of qualification and the right of use, and clarify the power of the righ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