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9年,国际著名地理学家、美国伊州中国学社社长、全美华人协会芝加哥分会顾问、85岁高龄的江应澄教授,撰写了一部自传。在自传中,他写道:“我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美国,但我是一个在中国出生的炎黄子孙,语言文化不同於祖籍英伦的美国人。为了爱祖国……有需要我的地方,我都要竭力为之。”其赤诚之心,跃然纸上。1914年,江应澄出生于江苏省东台县垛镇一个中医世家,祖父江焕章、父亲江镜湖均为当地名医,且思想开明,忧心国事。在那军阀混战的民国初年,江镜湖给他的四个儿子分别取名为“应澄”、“应清”、“应中”、“应华”,连起来即为“澄清中…  相似文献   

2.
我与酒     
一我与酒为伴一生.我喜欢饮酒,也喜欢多多少少有一点“酒趣”的人。但我十分厌恶酗酒者,和整日泡在酒罐子里而别无它趣的人。酗酒者可称之为酒鬼,只有酒瘾而无任何另外之瘾(如书瘾、画瘾、写瘾、唱瘾等等)的人至多只能称之为酒徒。这样的人莫说大多无德,即使在饮酒的事上也是酒  相似文献   

3.
“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 唐双宁先生尊爱孙中山的这幅对联。并以为一生之楷本 2009年,温家宝总理在西班牙塞万提斯学院谈到中国传统文化时说:“一个民族要兴旺发达,就不仅要有人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更要有人遥望星空,坚守精神家园。这样的民族才有希望,才能克服前进路上的艰难险阻,才能有光明的未来。”  相似文献   

4.
秋色     
秋色,不同的人描写秋色,会写出不同的景色。有人把秋色写得很凄凉,萧条;有人把秋色写得悲壮,荡气回肠,“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写秋色最凄凉的我认为是宋代词人李清照的那首词《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咋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相似文献   

5.
人·鱼·树     
树被它错综复杂的根“拖累”着,一辈子只能待在一个地方。他不能选择自己的出生地,像一个杯子似的,一生的命运都掌握在别人的手里,自己没有半点自主权。更可悲的是:不论多猛烈的暴风雨,多可怕的旱灾、水灾,它都无法挣脱它的根,逃离灾难现场。 人和树有其相似点。但无可置疑,人比树要幸运得多了。虽然两者都无法决定自己的出身.但人却可以把命运握在自己的手里,创造出自己想要的人生。 人不是一棵树,人不能永远待在一个地方。有人畏惧惊涛骇浪,希望风平浪静,安然度过此生;他们选择一生永留在自己的家乡,因为那是他最熟悉不过…  相似文献   

6.
齐白石先生是我国现代书画家、金石家,在画坛颇具盛誉。齐白石还是位老寿星,一生心宽体健,近百岁才过世,这是与 他长年恪守“七戒”养生之道分不开的。   一戒酒。齐老经常要参加酒宴,可他每次赴宴时都说:“谢谢,我不会用酒。”谢绝饮酒。   二戒烟。齐老一生不吸烟,家中也不备烟,友人来访以清茶相待。   三戒狂喜。齐老的书画大都作为珍品,即使入选国际画展,他也能平静对待,以防乐极生悲。   四戒悲愤。齐老一生豁达开朗,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从不因一时得失而悲愤恼怒。 五戒空思。齐老除作画构思外,从不空思幻想。 …  相似文献   

7.
一位学者这样评价他:他是当代法学家中唯一的将军;唯一的军事法学家;唯一从事实际工作的法学家;唯一的蒙古族法学家。他被评为“世界文化名人”,却很少有人知道他。他写了许多畅销书有人读过,却未必都能记住他的名字。——作者题记  相似文献   

8.
有一条医学定理写道:“一个人在不眠的情况下,他所能生存的时间等于他绝食后所能生存的时间。”然而,使不少医学家感到困惑的是,有的人几十年、甚至一生都不睡觉却活得十分健康。据记载,法国著名法家列尔贝德曾经71年没有睡过一次觉。1793年1月21日上午,他两岁时曾和父母一起观  相似文献   

9.
有关孔子的学术研究甚为丰富,但近年来才涉及他在编辑学方面建树的研究,然而还很不深入。其实,孔子在编辑学领域的成就与贡献也是异常卓著的:他不但以丰硕的编辑成果享誉于世,而且在编辑理论方面的见解和主张也甚为精辟深邃。他是我国编辑事业杰出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是一个以中国为家,华夏为号,炎黄为旗,阴阳为道,执中为德,龙凤为图,汉字为记的伟大民族。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有人问您,为什么要叫中国呀?假如你答不上来,或者,说得牛头不对马嘴,那就太跌份了。  汉字是负载着科学知识和文化观念的全息标志,是中华文化的根。可是,自古以来,我们教学汉字,只教这个汉字怎么写,怎么读,如何造句就了事,从小学到大学都是如此。如果,要问一句,这个汉字为什么要这么写,为什么要这么读呢?很多人就答不上来了,因为,他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或者说是文而不化。其原因,出在文化…  相似文献   

11.
唱“国歌” 李鸿章的家乡安徽合肥是倒七戏流行中心。庐剧原来叫倒七戏,有近200年的历史,李鸿章自幼爱听并能哼唱几句。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他以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身份出访俄、德、比、法、英、美、加等国。在德国参加德皇威廉二世的欢庆大典时,德皇要求各国使  相似文献   

12.
王小波,一个生前沉寂,死后辉煌的名字。一个写了《青铜时代》、《白银时代》、《黄金时代》时代三部曲的男子。那个写过,“爱到深处这么美好。真不想任何人来管我们。谁也管不着,和谁都无关。”的男子。在辉煌的时代三部之前,还有一部《黑铁时代》,是他生前不曾发表的作品,曾经出版无们。写于他困惑清寂、在黎明前的黑夜里苦行僧一样不知前路的时节。  相似文献   

13.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自去年年底上任以来把修改日本现行宪法作为优先目标之一,不断发表有关修宪的言论和计划,甚至在今年2月访美时也把他的修宪设想告知了奥巴马,随后他又明确提出了分三步走的修宪“日程表”。7月15日,他在接受长崎国际电视台采访时更直接地说:“我们将修改(宪法)第九条,写明其(自卫队)存在和作用。这才是正确的姿态。”看来,安倍修宪的势头已不可逆转。现在人们关注的是美闰对此究竟持什么态度?国内有人说:“美国绝不会允许日本修改由美国制定的这部宪法”。按逻辑推理,这种判断似乎不无道理。但这是一种主观的猜测。事实完全不是这样。  相似文献   

14.
1839年暮春,在中国社会即将发生重大动荡和变革的前夕,历尽宦海风波,“一生困厄下僚”的龚自珍满怀悲愤和感慨,辞官南归。途中,他写了这样一首诗:“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已亥杂诗》)。  相似文献   

15.
金庸,中国当今最知名的武侠小说家,他笔下那些有情有义的人物形象和可歌可泣的武林传奇,让全世界热爱武侠的华人深深着迷。人们也许会很好奇:这位写尽了人间恩怨情仇的“武林大侠”,生活中的情感世界究竟是怎样的呢?其实,金庸一生情路坎坷,历经艰辛和痛楚才找到了自己生命中的真爱。  相似文献   

16.
《东南亚纵横》2001,(4):52-52
世事不可料,人的一生际遇很难说,一个出生 于台湾新竹大户的林祺海,最后竟成为台中名产 “太阳饼”的惟一传人,这是谁也料想不到的事。 根据台中县府所编著的《台中县口述历史》第 二辑中清楚记载,今日大家所称的“太阳饼”,是已 于1993年改良自中国传统的“酥饼”而来,最后才 定名为“太阳饼”。 魏清海人称“阿明师”,他发明了太阳饼已是人 们公认的事实。但自从魏清海与其三子“阿郎师”魏 建三相继过世之后,这家传绝学是传承到“阿明师” 的义子林祺海身上。 由于“阿郎师”魏建三过世前,他的儿子并未投 入太阳饼的制作行…  相似文献   

17.
2001年,我从复旦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直接考进了上海最知名的“名仕”广告公司担任策划文案。虽然是初进公司,但是我一炮走红,接手的第一个广告文案就做得很成功,尤其是广告主题词,优美流畅,琅琅上口,让公司里上上下下都对我刮目相看,更有人称呼我“才女”,让我很是得意了一阵子。但是,林华的到来彻底地终结了我的得意。林华据说是被老板挖过来的,但几乎所有的同事都没有拿正眼看过他。因为他毕业于一所我们听都没听过的大学,虽然长得高大却一点也不英俊,皮肤粗黑,是那种在太阳下干多了体力活才有的黑。更要命的是,他身上穿的…  相似文献   

18.
清代诗人、书画家郑板桥有一句名言:“天下无农夫,兴趣世皆饿死”。但天下倘若无诗人呢?是否会使丰富多彩的世界变得黯淡些许?  相似文献   

19.
●全军唯一获国际“南丁格尔”奖崇高荣誉者●将门之后,却做了一辈子“提灯女郎”●60多位亲人在海外,她独身一世留中国●功高德劭,为三代最高层领导人所赞佩  兰州军区总医院有位81岁的女军人,全军以至全国不少的人都听说过她的名字:黎秀芳。但人们更喜欢称她为中国的“南丁格尔”。  最近,她真的获得了有很高荣誉的国际红十字会“南丁格尔”奖,从江泽民主席手中接过了那枚闪亮的奖章,圆了一生的梦想。  黎秀芳一生传奇色彩,将军之女,独身一世,与伟人之交……等等,象一团团谜,吸引着许多人。将军门第的“叛逆者”  “…  相似文献   

20.
娃娃亲     
阿郎刚刚出生不久,就被父母按照彝族风俗,将他和另一个刚刚出生的女孩子结为娃娃亲。连话都不会说,路也不会走的他,在自己民族的风俗中成为了“丈夫”。彝族风俗里,结为娃娃亲后,双方直到结婚的时候才可以见面,但也只是见一面而已,见面后还需要分居一年后才可以真正的住在一起。那是沿袭了千年的风俗,融会着对民族的崇敬。在民族的风俗中,阿郎成长着。他不知道对方的家在哪里,不知道对方的父母是谁,甚至连那女孩子的名字都不知道,但他知道,在这个世界上的某个角落,有着已经成为他将来婚姻中的妻子的一个阿人在等待着他。无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