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人质型"犯罪主要有非法拘禁罪和绑架罪两种.司法实践中,针对"人质型"犯罪,应分清犯罪的此罪与彼罪;犯罪主观目的;犯罪的既遂与未遂及共犯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将"致使被绑架人死亡"与"杀害被绑架人"并列规定,且配置同样的绝对法定刑,导致"过失与故意同等处罚"。"致使被绑架人死亡"应解释为过失行为或故意伤害行为致使人质死亡;"杀害被绑架人"应解释为杀死人质,但绑架杀人未遂的,也应适用该款并同时适用未遂犯的从宽处罚规定。未来应修订该款,区分过失致使人质死亡、故意伤害致使人质死亡和杀害人质三种情况并设置轻重有序的法定刑。绑架过程中,因警方打击错误致使人质死亡的,应认定为"杀害被绑架人"。  相似文献   

3.
莫斯科"10·23"劫持人质事件具有劫持者的人数多、劫持者中的女性多、劫持者携带的枪支弹药多、被劫持的人质多的显著特点.针对这些特点,俄罗斯军警在解救人质中采取了实施包围、断其退路;查明情况、弄清目的;拟定方案、组织解救;及时抢救、减少伤亡和封锁戒严、搜捕残余的解救对策,使解救人质的行动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4.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概括了社会生活中"人质情结"这一特殊现象。这一现象不仅存在于社会心理领域,在政治生活中也同样存在着。在政治生活中,一旦具备了与产生这一现象类似的条件,它同样可以形成类似于绑匪与被绑架者之间的关系,即在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逐渐形成的从对手、俘虏转变为臣仆的关系。这种关系的长期存在影响了人类政治文明的进步。我们应该从其产生条件入手,选择适当的方式来防止政治上的"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产生。  相似文献   

5.
绑架现场均衡构成要件:绑架者、解救者、人质三方须同时参与;三方都有"人质安全"的故意;三方在客观上均为维持对峙现状的消极不作为。均衡契约有三个特点:内容是"人质安全、维持现状";形式主要为自然形成的"默契";期限不特定。均衡契约具备现场控制、提供谈判空间、人质安全以及社会教育功能等既定效果。寻机击毙绑架者,耐心不足,缺乏同情心,均是错误和非理性的。  相似文献   

6.
绑架现场均衡构成要件:绑架者、解救者、人质三方须同时参与;三方都有"人质安全"的故意;三方在客观上均为维持对峙现状的消极不作为。均衡契约有三个特点:内容是"人质安全、维持现状";形式主要为自然形成的"默契";期限不特定。均衡契约具备现场控制、提供谈判空间、人质安全以及社会教育功能等既定效果。寻机击毙绑架者,耐心不足,缺乏同情心,均是错误和非理性的。  相似文献   

7.
精确枪击在人质解救中有着十分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解救人质时精确枪击必须有实施的法律条件和过硬的射击技术,以及所需的地形地物和武器、通讯等装备.必须积极寻找、把握和创造战机.必须确保人质、周围群众及警察自身的安全;并要统一指挥,协同作战;里应外合,多管齐下;部位准确,首发命中.  相似文献   

8.
正确认识人质谈判的目的是充分发挥谈判作用的前提,人质解救中的谈判主要有以下目的:其一、通过谈判使犯罪嫌疑人主动释放人质;其二、通过谈判使案件向有利于解救人质的方向发展;其三、通过谈判可以了解犯罪嫌疑人和人质的情况,为武力解救人质探路和铺路。  相似文献   

9.
人质解救的新理念——谈判专家中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质解救属于高难度的战术,光靠武力难以成功,与犯罪人谈判是在所难免的。而我国警方现在极其缺乏专业谈判人员,各地纷纷采取措施培养谈判专家,这可能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短视行为。必须树立以谈判专家为中心的人质解救理念,从制定科学的培训计划、应急预案、现场指挥体系和现场处置策略等方面着手,以此才能架构起长效的危机处理机制。  相似文献   

10.
在解救被劫持人质的案件中,公安机关在三种情况下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一是拒绝或拖延解救人质;二是在解救过程中采取措施不力;三是无过错情况下人质受到伤亡.应当通过行政诉讼、专门调查委员会的调查以及制定相关的行政补偿条例等三种不同的问责机制,分别解决相关的法律责任问题.  相似文献   

11.
绑架犯罪的条件变量及其预防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绑架犯罪的发生缘于一定原因 ,而持续过程依赖于一定的条件 ,应当说绑架犯罪原因条件与绑架行为之间是有联系规律的 ,但是传统的经验方法和思辨研究难以明辨因果之间的联系 ,因此 ,本课题研究引入行为科学的实证研究方法 ,把原因条件与犯罪行为的关系纳入变量与反应的关系范畴中进行观察和分析 ,在充分讨论1 0 0 0余例绑架案件因果关系的基础上 ,提出了影响绑架过程的各种条件变量所起的作用 ,其中对人质、赎金、犯罪方式、心理承受力、报案、侦查介入等变量条件的影响作用的讨论 ,对分析案情和解救人质的实际操作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人质解救作为风险大、难度高、谋略性、操作性和随机性极强的一种战术,必须把保证人质的生命安全作为第一要素,制服劫持者必须以保障人质的生命安全为先决条件;一旦需要对劫持者实施武力强攻,就必须瞬间制敌。  相似文献   

13.
勒索型绑架案件侦办的首要任务是保护人质安全,内紧外松的侦查策略要坚决执行综合保密原则,采取多种侦查措施。能否成功解救人质是衡量案件成功与失败的重要尺度。解救人质工作策略上应以隐蔽为主,战术上应以快制胜,出其不意。  相似文献   

14.
劫持大巴车随机性强、机动灵活、防范性差、容易得手且成本很低,会造成巨大的社会影响和恐慌,极有可能成为恐怖分子和暴力犯罪分子较为便捷的一种袭击和犯罪方式。要圆满完成处置劫持大巴车事件的任务,离不开科学的谋划和高效的指挥。在进行处置谋划时,应把安全解救人质作为重点和目标。把控得严作为确定兵力部署的标准,以查得清为指挥员定下决心的前提,灵活巧妙地运用战法,实现突得进、救得下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绑架现场人质解救的博弈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绑架者一般是不完全信息博弈者 ;在绑架现场人质解救中 ,绑架者会面临博弈困境。解救者应在人质解救的“纳什均衡”出现期间 ,解决绑架者的博弈困境。为有利于人质解救 ,解救者应有选择地向绑架者提供相关信息 ,应审慎开出“空头支票”。  相似文献   

16.
当今社会劫持人质事件种类逐步增多,实施手段也随之连续翻新。据其独有的特点要求,必须制定一套专门的处置方法:1.快速出动,抢占要点,形成围控;2.建立攻心谈判组,确定接近路线和谈判位置;3.火力隐蔽掩护,攻心谈判等。  相似文献   

17.
反劫制暴战术谈判目前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其社会价值在于它:与反恐斗争直接相关;开始填补国内空白;体现了生命之上、人性化解决危机的理念;体现了警察职业化、技能化要求.  相似文献   

18.
警方谈判者缺乏现场预测能力、喜欢说教与恫吓、轻易同意现场交换人质是进入谈判低谷,谈判者无力摆脱劫持者在心理上的纠缠的一种最典型的反映。这种失利状态一旦发生,就极有可能导致谈判的全面失败.  相似文献   

19.
劫持人质案件谈判最主要的技巧即在于谈判员与劫持者之间的沟通过程,然而,沟通的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一项必须不断地学习及练习的技术。谈判失败的主要原因往往是谈判员在处置劫持人质案件过程中不能有效应对各种因素和状况,不会采用适当的沟通技巧。谈判人员很有必要掌握各种克服与劫持者沟通障碍的办法及在不同的状况下的沟通方法与技巧。  相似文献   

20.
劫持犯罪是无法预测的,只能在劫持态势发生后进行有效应对。其中一种有效途径,就是现场策略性的谈判,通过警方与劫持者的谈判沟通来达到缓和局势、保证人质安全的目的。于是一种新型的控制犯罪的手法——反劫持谈判应急方式就应运而生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