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行政相对人程序性权利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为一个重要的行政法范畴,行政相对人的程序权利具有促成行政程序主体地位的平等化、驱使行政权力实际运作的理性化及保障相对人实体性权利的现实化等内在价值.获得通知权、卷宗阅览权、陈述抗辩权、申请权、委托代理权、获得帮助权、拒绝权等构成了行政相对人程序权利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2.
吕学军 《宁夏党校学报》2006,8(1):94-96,F0003
在现代行政程序中,行政相对人成为主要程序主体的地位理应受到尊重。而通过行政程序法确认相对人程序参与权利正是弘扬权利保障这一时代主旋律的具体体现。行政相对人行使程序参与权有其深远的民主与法治基础。行政程序法不仅要明确规范确认行政相对人具体的程序参与权利,而且要对行政相对人行使程序参与权利提供法律上的保障。  相似文献   

3.
行政权力对相对人权利的正价值是内蕴的、实质意义的,行政权力对相对人权利具有确认、保障和发展的积极意义;相对人权利对行政权力同样生产正价值,具有塑造、强化和拓展行政权力的积极意义;倡导两者间的良性互动,有助于强化行政权力,发展相对人权利,可达致权力与权利的和谐与双赢;行政权力与相对人权利良性互动的实现,是一个既具有重大实践价值又具有丰富理论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行政处罚相对人程序对抗权有知情权、陈述申辩权、听证权、拒绝处罚权、申请回避权和救济权。这些权利中的绝大多数在实际执行过程中 ,操作不能到位 ,法律规定略显不足 ,需要完善。行政处罚相对人程序对抗权的完善 ,既有利于行政相对人的权益保障 ,又有利于对行政处罚实施主体恣意行政的防止和监督。  相似文献   

5.
论行政公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政公正指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办事公道,不徇私情,平等对待不同身份、民族、性别和不同宗教信仰的行政相对人。行政公正包括实体公正、程序公正和形象公正三个方面的内容,程序公正是实现实体公正价值的手段、工具和保障,实体公正是程序公正机制作用的对象争目标,形象公正是行政公正外在的要求。实现行政公正需要构建市场经济平台、政治平台、现代文化平台和法律平台。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过去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即行政主体具有无所不能的行政权力和绝对的支配地位,相对一方从实质上讲没有独立的法律人格。而行政法被认为是有关行政管理的法,是作为行政管理的有效手段来认识的。行政法的这种价值取向,也只能以行政主体及其行政权力为重点。行政相对人作为受支配的一方,其法律地位上的被  相似文献   

7.
质疑违反法定程序之行政行为的撤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程序的价值包括工具价值和独立价值。正义与效率是行政程序独立价值之根本。我国对违反法定程序的具体行政行为一律撤销的僵化处理模式忽视了行政效率与程序违法的多样性,没有关注对公共利益和公民信赖利益的保护,不能充分实现行政程序公正与效率的双重价值目标。我国应借鉴国外的立法经验,根据程序违法行为的不同情形设定不同的法律后果。  相似文献   

8.
行政程序法治化存在的问题 由于历史的原因,法治观念尤其是程序观念在我国极为淡薄,有关行政程序立法理论更几乎是空白。从行政机关方面来看,封建传统中的“官本位”和“家长制”的思想影响很深.缺乏行政程序的观念更为普遍。在行政执法实践中,往往是“长官意志”,有程序规定不照办.没有程序规定更好办。从行政相对人方面来讲,由于法治观念淡薄和受“无讼”文化传统根深蒂固的影响.老百姓一方面认识不到自己正当权利受到侵犯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获得解决,另一方面仍然报着“饿死不做贼,屈死不告状”的信条,不敢轻易去诉诸法律。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我国行政程序法治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郭渐强  左娟 《学习论坛》2006,22(7):40-42
依行政程序行政是依法行政的重要内容,依法行政需要加强程序保障。目前,在我国行政程序建设中还存在不少问题,阻碍着程序保障作用的发挥。因此,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建立一套行政程序法规体系,设置科学、严密、有效的行政程序,是当前依法行政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0.
一、行政公开的内涵行政公开是现代法治国家的一个基本价值取向,是现代行政发展的基本趋势。行政公开的基本含义是国家行政机关的活动,尤其是国家行政机关对全社会的管理活动,除依法应保密的外,应一律对社会公开。行政公开的内容包括行政法规、行政规章、行政政策以及行政机关作出影响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的行为的标准、条件、程序等,都应一律依法公布,让相对人依法查阅、复制;有关行政会议、决议、决定及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活动情况,除依法保密的外,应允许新闻媒介依法采访、报道。行政公开的内容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体现在各项…  相似文献   

11.
李卫华 《新视野》2006,(4):65-67
行政相对人和行政相关人是行政法律关系权利主体,其所享有的权利具有明显的公法色彩:法定性、不能自力实现性、不可让渡性、实现的不确定性等。行政法权利与行政权力的相互作用构成了行政法作用于社会的基本机制,其对行政权力的基本作用机制是参与与配合、监督与制约、抗辩与申诉。行政法权利的实现要求立法权建立制度性的前提保障,要求行政权确立现实的条件保障,要求司法权提供事后的救济保障。  相似文献   

12.
法治和谐、法治行政的实现离不开对行政相对人权利的研究,对行政相对人权利演进之社会历史背景进行考察更有助于把握其本质和发展规律。行政相对人权利随着近代宪政的产生发展而产生和扩大,随着现当代行政法的发展而不断提升,又随着当代国际人权法的发展而受到相应的国际保护,成为国家权力配置和运作的目的界限。  相似文献   

13.
法治和谐、法治行政的实现离不开对行政相对人权利的研究,对行政相对人权利演进之社会历史背景进行考察更有助于把握其本质和发展规律.行政相对人权利随着近代宪政的产生发展而产生和扩大,随着现当代行政法的发展而不断提升,又随着当代国际人权法的发展而受到相应的国际保护,成为国家权力配置运作的目的界限.  相似文献   

14.
行政程序是指由行政行为的方式、步骤、时间、顺序所构成的行为过程。从广义上讲,行政程序违法的主体既包括行政主体,又包括行政相对人。现代行政法治一方面要求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权时必须严格遵循法定程序规则,另一方面也要求行政相对人无论是在享有法定权利,还是在履行法定义务时都必须遵守法定程序,否则就会产生否定性的法律后果。但本文所探讨的行政程序违法是指行政主体违反法定程序的行为,不包括行政相对人的程序违法。在现实生活中,行政主体程序违法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它不仅表现在具体行政行为上,而且也表现在抽…  相似文献   

15.
行政告知制度作为行政程序制度的重要一环,具有重要的法律价值.它是立法者为了平衡行政权和公民权的不对称而作出的制度设计,是制约行政主体的行政权力,保障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推进依法行政不可或缺的程序制度.  相似文献   

16.
美国非正式的行政裁决行为并没有普遍适用的规则。目前主要通过个别法律规定、联邦行政程序法中可以利用的规定以及宪法中的正当程序条款进行调整。我国应参照美国的经验,明确行政程序要求,建立一套科学、统一的行政程序。美国非正式行政程序与我国的具体行政程序相对应,其最低程序保障的内容适用范围,以及之后的救济方式都对我国的行政程序立法有极为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公开是行政程序的基本要求。行政调查作为行政行为的必经程序,必须遵守行政公开原则的要求。然而,行政公开并非绝对。为了保障法律实施,实现利益平衡及行政管理目标,在行政调查中行政公开原则可以被合理限制,允许不公开调查的存在。当然,不公开调查必须满足实体上目的正当、效益满足,程序上排除替代、权利弥补等正当性条件才能被认可。同时,不公开调查存在被行政主体滥用的风险,必须加以严格监控,防止其对行政相对人造成不当侵害。  相似文献   

18.
方蕾 《世纪桥》2009,(24):73-74
行政告知制度作为行政程序制度的重要一环,具有重要的法律价值。它是立法者为了平衡行政权和公民权的不对称而作出的制度设计,是制约行政主体的行政权力,保障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推进依法行政不可或缺的程序制度。  相似文献   

19.
刘文忠  王绿瑛 《新视野》2005,3(1):52-54
行政相对人是指直接参与行政过程并且其实质利益受到行政行为影响的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主体。在整个行政过程中,行政相对人并不是一个消极被动的角色, 整个现代行政过程中都充斥着行政相对人积极主动的法律行为,行政相对人的行为影响着行政过程的启动、运行甚至结果,行政相对人不依附于行政主体而具有独立的法律地位和人格,是行政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和协作者,而不是行政行为的客体。  相似文献   

20.
一、正当性是“正当法律程序”对行政程序的必然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追求社会公正从司法领域向行政领域延伸和发展,人们从要求法官公正进一步发展到要求政府公正,行政程序的概念就被提出来了。行政程序可以界定为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在实施具有行政法上权利义务内容的法律行为时所应当遵循的方式、步骤、时限和顺序。就其本质而言,行政程序只是一个中性的概念,它并不含有任何价值取向。正如法律有善恶之分一样,行政程序也有合理与不合理之分,一个善的实体行为在不正当的程序之下,可能会取得相反的效果;而一个恶的实体行为在一个正当的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