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 残疾人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的人。 残疾标准按照国务院的规定执行。  相似文献   

2.
联合国把1983—1992年定为“联合国残疾人十年”,目的在于唤起世界各国人民的关注并采取积极的保障行动。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在保障残疾人的权益方面理应迈出更大的步伐。制订与实施残疾人保障法,无论在国内或国外,无论在改善残疾人地位和改进立法工作方面,都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第一,制定残疾人保障法很有必要。我国现有视力残疾、听力语言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以及多重残疾的残疾人共5164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4.9%(1987年统计)。有残疾人的家庭占全国家庭总数的18.1%。对于这样一些人数众多、生活有  相似文献   

3.
Violette 《检察风云》2005,(18):74-75
据科学家推算,我国现有各类有残疾的人总数约6000万。如果您在与有残疾的人交往时感到无所适从,不知怎样做,那么这里介绍的与有残疾的人交往的礼仪常识可能会对您有所帮助。如果还是不太有把握,最好的办法就是问当事人—他更喜欢您怎么做或怎么说。不过以下一些总的原则要铭记在心:如果能用“有残疾的人”则不用“残疾人”;用“残疾”而避免用“残废”。很多有残疾的人不喜欢你用什么“生理上面对挑战者”或者“不同能力者”来称呼他们。再比如,要说“轮椅使用者”而不要用“被轮椅限制的人”,因为轮椅帮助他走出家门参与社会活动,这不是一种限制而是一种解放。  相似文献   

4.
残疾人是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1975年第三十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的《残疾人权利宣言》提出“残疾人应有经济的、社会的保障,保持其相当的生活水平。残疾人享有按其能力被雇佣,获得有偿的职业的权利。有参加工会的权利。”日本的《残疾人对策基本法》、德国的《职业促进法》、美国的《残疾人法》也都对残疾人的劳动就业权作出了特别规定。在我国,劳动就业权是国家法律赋予残疾人的基本权利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国家…  相似文献   

5.
《法律与生活》2012,(18):64-64
案情:较真售票员“逼”盲人买车票 小刘(化名)是北京一名视力残疾人,残疾程度达到了一级。生活中的小刘一直自食其力,在一家公司做咨询工作。因为工作地点在远郊,所以小刘前往市区需要乘坐9字头公交车。小刘平时很注意学习有关残疾人的政策和法规,知道视力残疾人可以免费乘坐公交车。平常乘坐公交车的时候.只要小刘向售票员出示残疾人证,售票员就不再要求小刘买票。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名残疾的基层法律工作者,我从1995年至今共代理诉讼案件400余起,案件标的额5000多万元,并代理法律援助、调解、非诉讼案件、协办公证若干件。身为一名残疾法律工作者,我看到有许多不富裕的残疾人需要法律的帮助,于是,我所坚持每年重大节假日在市区繁华地段进行义务咨询活动,散发大量普法宣传材料达上万份,解答群众法律咨询上千次,并在报纸上向全市残疾人承诺3年之内免费为残疾人提供法律服务,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作出承诺后,关键是落实。我所是自收自支单位,每位工作人员在正常办案情况下,都非常繁忙,人…  相似文献   

7.
[英]AudnyG.w,etalTheJournalofTrauma1997;42(1):54~61该调查目的在于分析严重复合损伤后残损及残疾的流行病学特征。绝大部分严重损伤都经过ISS评分和GCS评分,而缺乏对残损和残疾的评估。该调查基于健康、疾病/损伤、生活满意度这一理论模式:损伤导致残损(在组织水平上的功能障碍,生理学解剖学上的功能障碍或异常),这在某种情况下可以引起残疾。对于个体,可以表现为日常生活能力、非工作能力和工作能力受限或丧失,这种障碍通常是由于心理学和其他压力所致。在这一阶段给予有效支持和适当处理十分重要。个体差异、人…  相似文献   

8.
残疾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因身体或心理上存在一些缺陷,往往无法像正常人那样自由自在地活动,因而无法便利地参与社会生活,无法充分享受人类迄今为止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成果。人类是一个沉浮与共的共同体,残疾人作为这个共同体中的成员,理应得到整个共同体的关心和帮助。  相似文献   

9.
<美国残疾人法>(ADA)是美国保障残疾人就业平等权的主要法律,该法保护适格的残疾人,只要残疾的求职者或雇员能完成工作的关键内容,雇主不得拒绝雇用,并负有合理调适的义务.但是在该法实施的过程中,却没有起到预想的效果,在一定的范围内反而使残疾人就业率下降.本文将从该法出台的背景,以及实施过程中雇主,雇员,以及政府三方面寻找问题的根源,以期为我们在类似立法上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为了矫正市场机制在保护和促进残疾人平等权利方面的失灵,税收优惠作为一种倾斜性权利配置的法律调节应运而生。然而考察我国残疾人税收优惠制度的实际运行,由于存在明显的负外部效应,故而导致国家调节再次失灵。随着我国首次将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在制度建构上必须进一步实现残疾人权利的倾斜性配置从税收优惠向财政支持的根本转变。基于我国的立法发展,应重构财政支持下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以残疾人社会保障财政补贴制度替代以福利企业为中介的间接税收优惠;借鉴美国残疾人财政补贴项目之经验,区别对待天生残疾和后天残疾;征收社会保障税以统筹残疾人社会保障资助中的付费社会保险与免费社会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1.
陶德宝 《江淮法治》2011,(13):20-21
残疾人是一个数量众多、特性突出、特别需要帮助的社会群体。宣城市人大常委会从2009年以来,连续3年开展监督工作,督促市政府贯彻实施残疾人保障法,让残疾人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  相似文献   

12.
何艳霞 《法制与社会》2011,(21):246-247
我国残疾人权益保障虽然已经形成初步的法律体系,但缺乏针对残疾人的专门立法。制定和完善我国残疾人权益保障的专门法律法规,可以从制定具有法律约束力的统一的残疾标准、制定有关康复的专门法规、制定有关无障碍的专门法规以及制定反对残疾歧视的专门法律法规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3.
案情: 较真售票员"逼"盲人买车票 小刘(化名)是北京一名视力残疾人,残疾程度达到了一级.生活中的小刘一直自食其力,在一家公司做咨询工作.因为工作地点在远郊,所以小刘前往市区需要乘坐9字头公交车.小刘平时很注意学习有关残疾人的政策和法规,知道视力残疾人可以免费乘坐公交车.平常乘坐公交车的时候,只要小刘向售票员出示残疾人证,售票员就不再要求小刘买票.  相似文献   

14.
《公民与法治》2009,(9):F0003-F0003
河北省丰润区高各庄村残疾农民企业家李新华,于2001年自筹资金建成“自力更生残疾院”,无偿抚养17名残疾人至今,曾受到新华社、人民日报、人民政协报、北京晚报、河北日报等媒体报道,2003年荣获国务院授予“残疾人之家”光荣称号。  相似文献   

15.
监外执行或保外就医都应按刑事诉讼法规定办来信我是残疾人,因盗窃罪被判刑六年半,听同监的犯人说:对身患残疾的犯人,可以监外执行或保外就医这种说法有法律根据吗?辽宁马某复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残疾人也一样,如果...  相似文献   

16.
雇凶杀人犯罪是指行为人为达到某种目的 ,以钱财、利益等为条件 ,雇请他人谋杀与行为人有着某种特殊关系的人的一种犯罪行为。雇主的心理动因主要源于自我保护和借刀杀人的需要 ,雇凶的心理动因主要源于强烈的侥幸心理和贪图钱财或某种利益的欲望。对雇凶杀人犯罪可从四个方面进行分类。雇凶杀人犯罪具有犯罪行为的预谋性、暴力性和内隐性等四个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中的“组织”,只要求将一定的人加以安排而使之具有一定的系统性或整体性即可.不需要对象达到3人以上.对自己的亲属等人加以组织也可以按照该罪处理。在评定某人是否这里所说的“残疾人”的时候,应参照《残疾人实用评定标准(试用)》进行判断。该罪的暴力要求是针对特定人的身体实施的伤害、殴打等危害特定人的人身安全.但不是故意重伤害或者故意杀人的行为。这里的胁迫的内容为对方本人或者亲属的生命、自由、名誉或财产将受到侵害。乞讨,是指向他人乞求、讨要一定财产利益的行为.具体表现形式多样。  相似文献   

18.
残疾人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残疾人工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点。做好服务残疾人事业的各项工作.是各级政府和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司法部十分重视残疾人事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工作部署,把服务残疾人工作纳入重要工作议程,  相似文献   

19.
残疾群体作为我国社会重要组成部分,历来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残疾人事业,而残疾人法律保障体系建设是保持我国残疾人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保证。本文通过对我国残疾人法律保障体系现状进行研究分析,结合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找出未来残疾人法律保障体系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0.
崔军 《中国公证》2011,(11):41-44
第二部分错误公证书法律救济的概念界定、主要途径及意义一、错误公证书法律救济的概念界定救济的概念在经济领域.就是指帮助,使脱离困难或危险的意思。在法学领域.就是指某种权利受到或可能受到某种行为侵害时.如何纠正、矫正或者补救的问题。错误公证书的法律救济.笔者认为是指公证机构在办理公证过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