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刘世友 《法制与社会》2011,(32):255-256
我国《刑诉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公诉人出庭公诉的案件,被告人经济困难或者其他原因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可以指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为其提供辩护;被告人是盲、聋、哑或者未成年人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应当指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为其提供辩护;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死刑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应当指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为其提供辩护。  相似文献   

2.
《中国司法》2010,(7):111-111
日前,浙江省司法厅下发《关于全省实行法律服务机构代为受理法律援助案件制度的通知》,在全省范围内全面实行法律服务机构代为受理法律援助案件制度。该制度是指律师事务所和基层法律服务所等法律服务机构对当事人申请法律援助案件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律师》2009,(3):39-39
今后,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当事人申请法律援助可自主选择律师;老年人、残疾人凭老年证、残疾证便可申请法律援助,而不再受“经济困难”的条件限制。2008年以来,石家庄市法律援助首次试行了“点援制”,即当事人可自主指定法援律师。今年,这一形式将得到推广。石家庄市还经过摸索、实践,确定了构建“法律援助半小时服务圈”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一)法律援助,是指在国家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的指导和协调下,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工作者等法律服务人员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当事人给予减、免收费提供法律帮助的一项法律制度。(二)司法部设立法律援助中心,指导和协调全国的法律援助工作。(三)律师事务所、公证处、基层法律服务机构在本地区法律援助中心的统一协调下,实施法律援助。(四)具备以下条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可申请法律援助:1有充分理由证明为保障自己合法权益需要帮助;2.确因经济困难,无能力或无完全能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公民经济困难标准由各地参照…  相似文献   

5.
法律援助诉前调解,是指法律援助机构对受理的民事法律援助案件,指派法律援助工作人员在查明事实、明确责任的基础上,说服受援对象及对方当事人互谅互让,并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的规定,自愿达成和解协议,从而解决纷争的活动。按照调解人员的身份属性,法律援助诉前调解分为法律援助机构工作人员主持的调解和律师等社会法律服务人员主持的调解两大类。笔者本文所称的法律援助诉前调解,仅指前者。  相似文献   

6.
《中国司法》2013,(7):95
为提升法律援助质量和管理水平,宁夏司法厅今年以案件质量管理为核心,在全区开展了"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规范年"活动,通过五个环节的"规范",努力为困难群众提供优质的法律援助服务。一、规范案件受理,把好案件入口关。坚持案件统一受理,公示法律援助的对象、范围及接受申请的法律援助机构。全面推行一次性告知制度,要求法律援助机构在规定的时限内作出是否给予援助的书面决定。改进案件指派方式,根据法律服务机构人员数量、资质、专业特长、案件情况、受援人意愿等因素  相似文献   

7.
《中国司法》2007,(12):105-106
8月6日.深圳市司法局出台了《深圳市法律援助八项便民措施》。新规定就农民工、特困人员、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患有重大疾病者和孕、产、哺乳期妇女等七类特殊群体分别制定了针对性的便民措施。主要包括农民工因工伤赔偿及欠薪纠纷申请法律援助无须提供家庭经济证明。农民工因与单位发生群体性劳动争议而申请法律援助,法律援助机构应当开辟“绿色通道”,即先行受理申请和指派律师,然后指导其补交法律援助申请材料和案件材料;  相似文献   

8.
刘波 《法制与经济》2009,(4):50-52,54
我国《法律援助条例》规定了律师有义务提供法律援助,各地制定的法律援助法规也都规定每名律师每年必须办理一定数量的法律援助案件。强制律师提供法律援助在平衡律师职业主义产生的垄断和抑制律师商业主义造成的法律服务向有钱人集中方面有积极的意义,然而,强制律师提供法律服务带来了对律师服务质量的担忧。国家应当增加对律师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的利益刺激和建立完善的质量评估体系,以保证法律援助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我国《法律援助条例》规定了律师有义务提供法律援助,各地制定的法律援助法规也都规定每名律师每年必须办理一定数量的法律援助案件。强制律师提供法律援助在平衡律师职业主义产生的垄断和抑制律师商业主义造成的法律服务向有钱人集中方面有积极的意义,然而,强制律师提供法律服务带来了对律师服务质量的担忧。国家应当增加对律师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的利益刺激和建立完善的质量评估体系,以保证法律援助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王宏 《中国司法》2008,(1):84-86
一、提高法律援助机构管理能力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根据国务院《法律援助条例》的规定,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责任,各级司法行政部门负责监督管理法律援助工作;法律援助机构负责受理、审查法律援助申请,指派或者安排人员为符合规定条件的公民提供法律咨询、代理、刑事辩护等无偿法律服务。但是,从实践中来看,大多数法律援助机构既根据司法行政部门的授权对法律援助工作进行监督管理,同时也直接为符合条件的公民提供无偿法律援助服务。  相似文献   

11.
法律援助制度的程序关于美国法律援助制度的法定程序问题,由于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州与州之间的法律援助程序不尽相同,获得法律援助的条件标准也各不一样。但就一般程序来讲,获得法律援助必须具备两个方面的条件:一是经济上的贫困,即无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或其他诉讼费用;二是案由上的依据,即该事务需要通过法律途径予以解决,并需要寻求法律帮助。如若当事人认为自己具备了以上两个条件,就可以到自己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提供申请的形成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当事人提出援助申请后,法律援助中心的工作人…  相似文献   

12.
宋卓艺 《法制与社会》2012,(24):291-292
至1994年司法部正式提出建立实施法律援助相关制度以来,我国法律援助得到了较快发展,此后于2003年国家又颁布实施了《法律援助条例》,确立了我国法律援助的基本框架,并明确指出法律援助是律师的法定义务.近年来律师在法律援助上,做出了非凡的贡献和成绩,但是也存在诸多不足.因此,本文将对如何实现和完善,由律师统一承担法律援助义务这一问题,进行层层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成立于2005年9月.依托于北京市致诚律师事务所和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是一家专门为外地来京打工的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的公益机构。该站成立一年多的时间里,共接受法律咨询案件7532件.直接涉及农民工55000人以上.涉及金额2.5亿元以上;决定受理法律援助案件1710件.共涉及农民工2809人,涉及金额为2040万余元;已经办结1001件,涉及农民工1806人次;通过仲裁、诉讼或律师调解的方式已经解决9,039,300元,已经切实拿到农民工手里6,993,990元。  相似文献   

14.
法律援助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组织法律援助人员,为经济困难的公民或者人民法院指定辩护案件的当事人免费提供法律服务的一种制度。作为政府责任,法律援助的施行是有一定条件的,因此,法律援助机构在收到法律援助申请后必须依法进行审查,这其中就包括经济困难状况的审查。经济状况是否困难成为获得法律援助的必要条件,这是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但由于经济困难状况难以明确认定,审查时往往缺乏操作性,而且经济状况困难的要求又与“降低门槛、扩大范围”的法律援助政策存在一定程度的矛盾冲突,致使法律援助机构在审查经济困难状况时会出现几种不同的审查情形。  相似文献   

15.
法律援助的重要一环:管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援助的管辖,是指各法律援助机构之间受理法律援助案件的分工。要有效的开展法律援助工作,必须解决管辖问题,如果管辖不明确,在实践中就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互相推倭,导致法律援助工作不能适时起动,也必然给当事人造成到处奔波,增加交通费用等负担,加重其困难。因此,正确地划分法律援助的管辖,成为实施法律援助的重要一环。如何科学地确定法律援助的管辖,根据我国较早进行法律援助试点工作的广州、上海、武汉等地的情况看,主要有两种做法:一种是实行届人原则,如《广州市司法局法律援助试行办法》第七条规定,“凡具有广州市常…  相似文献   

16.
在《法律援助条例》实施以前,全国各地对法律援助人员是否领取办案补贴有不同的看法和做法。2003年《法律援助条例》的出台统一了认识,法律援助机构向承办法律援助案件的律师及社会组织人员支付办案补贴,这正是政府履行法律援助职责的具体表现之一,是政府应尽的义务。2005年广东省司法厅、广东省财政厅根据《法律援助条例》第24条规定联合下发了《广东省支付办理法律援助事项补贴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广东办案补贴办法》”)。《广东办案补贴办法》为法律援助机构承担政府责任提供了具体依据,更为政府增加法律援助办案经费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刑事诉讼法律援助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法律援助条例》以及其他相关规定,结合法律援助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定。第二条犯罪嫌疑人,公诉案件中的被告人,公诉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以及自诉案件中的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因经济困难没有聘请律师或者委托诉讼代理人的,可以向办理  相似文献   

18.
陈雷 《法制与社会》2011,(18):207-207
法律援助是在政府依法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统一协调下,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等法律服务人员,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当事人提供义务法律帮助,以维护其合法权益,保障国家法律正确实施的一项法律制度。法律援助工作不仅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还能有效地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这就要求法律援助工作人员不仅要业务精通,办案能力强,还要深入地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9.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暂行条例”第二条的规定,接受民事案件当事人的委托,担任代理人参加诉讼,这是律师主要业务之一。民事案件,就是由司法机关受理的有关民事权利和义务的案件。主要指有关财产权益的案件,也包括婚姻、家庭等方面的案件。在我国,是各级人民法院的民事审判庭的受理对象(基层人民法院派出的人民法庭也受理民事案件)。简单的民事案件不需要开庭审判,可用调解的方式处理;需要审判的民事案件则由合议庭以判决的方式处理。  相似文献   

20.
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诉讼法律援助全程化,是指在未成年人刑事犯罪案件中,对未成年人提供无偿法律服务,从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之时开始,在侦查阶段为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帮助,在审查起诉阶段为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辩护,在公诉案件一、二审阶段为未成年被告人辩护。即在我国刑事诉讼各阶段全过程中,为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联系指定法律援助律师,维护其合法权益,体现司法公正。一、构建现代司法理念下未成年人刑事诉讼法律援助全程化机制的必要性根据《法律援助条例》规定,我国目前刑事法律援助主要适用于两类人群,一类以经济困难为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