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拉丁美洲是政党政治比较发达的地区。资产阶级政党统治和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一直是这个地区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拉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中小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增长,反帝反霸反殖反独裁的民族民主运动高涨,这个地区进入了一个政党林立、各种政治  相似文献   

2.
俄历史上国家政治体制的特点是中央集权制。苏联解体后,俄政治体制开始由极权主义向权威主义转变。普京执政后,特别致力于加强国家权威主义,同时,在权威主义政治基础上重视发展民主政治。普京政权新近提出的“主权民主”观是其政治模式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统一俄罗斯党是目前俄罗斯最大的政党,被称为“政权党”。自从在2003年杜马选举中获胜后,该党把持杜马的控制权并凭借普京总统的支持,一步步向执政党迈进。作为俄国内的关键政治力量,国家的重要决定只有在该党的支持下才能得到实施。为谋求长久发展,近来该党内政治家提出建立本党思想体系,形成以“主权民主”为基础的意识形态。“主权民主”思想是普京执政以来俄罗斯国内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它符合普京执政时期政治体制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政治民主是“乌兹别克斯坦模式”的最终目标。乌独立以来所走的宪政道路有两个方向,即政治民主化和维护政权安全。2005年“安集延事件”以来,乌在保持政权稳定的基础上继续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在发展政治机构和社会民主程序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政治民主模式仍保留了总统集权、不容许反对派政党等特点。目前,卡里莫夫总统的政权安全依赖多元基础。未来乌兹别克斯坦政治改革将“小步”前进。  相似文献   

5.
政党政治是人类有史以来民主政治的高级形式,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典型形式,是人类政治文明的积极成果。政党政治首先形成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最先发展资本主义商品市场经济的国家,如英、法、美等国,新兴资产阶级是在夺取政权后的议会斗争中才组成政党,经由多党竞争,选民投票,实现政党轮流执政或联合执政。后发资本主义国家,如德、意、俄等国以及广大被压迫民族国家,则是先组  相似文献   

6.
“主权民主”是俄罗斯从当今国际政治现实及俄国内政治需要出发而提出来的,它体现了普京的治国理念与政治哲学,折射出俄罗斯特有的历史传统和民族特性。但在俄国内,对“主权民主”的科学性、合法性及其价值定位,都还存在着争议。“主权民主”反映了俄罗斯一定社会发展时期的政治现实,但它毕竟是一种过渡性政治形式。从长远看,俄罗斯的政治体制仍将以民主为导向逐步健全与完善。作为一种理论,“主权民主”上升为俄罗斯国家意识形态的可能性不大。俄罗斯主权民主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如何,有待世人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7.
2000年11月日本共产党召开了该党第22次代表大会,以此次大会为标志,这个拥有80年历史的政党正在力图实现自身的巨大转变,其转变主要表现为:对党的性质做了重大修改;作为党的最终奋斗目标的“共产主义社会”被“共同社会”所取代;“资本主义框架内的民主改革”成为实现“共同社会”的途径,“社会主义革命”从党章中消失;进一步明确了对社会主义的基本立场等。日本共产党决意开始这种世纪性大转变既有其自身组织能力严重退化的原因。又有日本社会结构深刻变化以及冷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杨莉 《国际问题研究》2003,(4):41-44,49
俄罗斯政治体制经过叶利钦和普京两个时期的发展,基本完成了从社会主义向资本主义的转型,其政权体制、政党制度、联邦体制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俄罗斯在政治体制建设上不是完全照搬西方模式,而是逐步走出了有自己特色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孙景峰 《东南亚》2004,(3):37-41
政治合法性是现代政党执政的先决条件。合法性实质上就是民众对政治统治的认同与服从 ,是“人们内心的一种态度 ,这种态度认为政府的统治是合法的和公正的。因此 ,即使我们对政府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好感 ,我们通常也要服从它”① 。只有有了民众的心理认同 ,执政党才会有凝聚力和号召力 ,政府推行自己的政策才能够顺利 ,执政党的地位才能巩固。如果一个政党缺乏民众的心理认同 ,需要经常依靠国家机器进行高压统治 ,那么 ,它的执政地位就难以维持 ,或难以长久维持。合法性构成了对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执政研究的一个重要视角。戴维·伊斯顿把合法…  相似文献   

10.
普京总统第二任期内对政党法和选举法进行了修改,俄罗斯政党体制进一步法制化和规范化,政党数量减少。“统一俄罗斯”党、新组建的“公正俄罗斯”党、俄共和“自由民主党”最有可能进入第五届国家杜马。右翼自由主义政党四分五裂,但自由主义思潮在社会上仍有相当影响。俄罗斯政党体制仍处于转型过程之中,将在“主权民主”的框架内建立具有俄罗斯特色的政党体制。  相似文献   

11.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政党政治去意识形态化的趋势、新媒体在选举政治中的广泛应用、利益集团强大的游说压力、网络化社会的影响、改革发展稳定复杂关系的交织态势、政党体制的惯性掣肘和僵化,欧美政党在“体系-过程-政策”3个层次上传统和固有的政治功能包括政治系统的维持和适应——政治社会化功能、政治沟通和政治募员功能,要求和支持的输入——利益表达和利益积聚功能,政策的生产和输出——政策制定和政策实施功能,①出现集体失灵和弱化现象.尽管欧美政党被迫进行自我调试,但仍无法避免局部失调或政治困境.究其根源,则是欧美国家普遍将民主政治有限界定和狭隘理解为政党竞争性选举政治,从而忽视了民主本意“人民统治”在民主政治全过程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委内瑞拉在1958年建立民主体制之后保持了较长时间的政治稳定和可治理性,但自20世纪80年代末实行经济模式转型以来,委内瑞拉面对着一场可治理性危机,其表现为民选政府愈来愈难以有效地维持社会秩序,大规模、长时间的罢工、示威和严重的暴力冲突频频发生;社会各阶层、各群体之间的政治分歧加剧;国家机器内部出现分裂乃至对立,严重限制了政府的执政能力;猖獗的腐败现象损害了民主体制的合法性,多起未遂军事政变的发生对民主体制构成严重威胁.从政治体制的角度看,这场危机发生的原因在于委内瑞拉政治制度化的水平落后于政治参与的发展水平;民选政府的执政能力不足,政策措施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两大传统政党的衰落和政党体制的破碎化削弱了民主体制的社会基础和功能作用.为了应对可治理性危机,委内瑞拉政党和政治体制都需要进行自我改革,提高民众的政治参与度,并建立一套强有力的反腐机制.  相似文献   

13.
政党是现代政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和原则,政党政治则是现代政治生活的要素和主要组织方式。政党和政党政治研究的概念和分析工具主要来自相对成熟的、在欧美发达国家经验基础上产生的政治理论,但关于“第三次浪潮”民主国家的研究更为关注这一理论所忽视的许多现象,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后发国家政党政治的制度化水平。运用上述理论分析巴西的政党政治状况,可以清晰地认识巴西政党与政党制度许多突出的内容、特点和风格。但经典和新兴理论都不可能穷尽“第三次浪潮”民主国家政治发展进程及其理论总结,巴西政党与政党制度的实际状况尚有一些重要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本文试图为这一研究提供一种思路和视角。  相似文献   

14.
日本政治右倾化和钓鱼岛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本政治的右倾倾向日益突出,具体表现在日本政治体制的演变、外交政策、军事、许多日本政治家多次“失言”等方面。公然挑起钓鱼岛争端是日本政治右倾化的结果。地理条件、历史文献、国际法等大量无可争辩的事实证明,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人民决不允许日本把中国的钓鱼岛据为己有  相似文献   

15.
对非洲国家政治发展问题的一些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洲国家“政治发展”概念是指独立时的前资本主义社会 ,独立后向现代社会转变过程中政治方面的变化。现阶段的基本目标是以增强民族凝聚力 ,强固民族国家的地位为主要。但因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政治发展是围绕着建立什么样的政治体制和政党制度展开的 ,呈现波动性和反复性的特点。尊重历史和现实 ,明确发展阶段 ;重视非洲联盟的建立和影响 ;强调文化和人的因素在政治发展中的作用等问题 ,是深入研究非洲政治发展应予以注意的。  相似文献   

16.
普京执政以后,主张在加强国家权威主义的基础上发展符合俄罗斯国情的民主政治。普京的“主权民主”思想,既是维护俄国家政治、经济、军事权益的现实需要,也是为保证后普京时代俄国家政治体制得以继承与发展的一项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17.
议会制度是资产阶级民主的核心和主要标志,是资本主义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学者和政客一向推崇分权制衡学说,西方议会实行倒阁、质询、国政调查、弹劾等一整套制度,这种监督、制约机制被誉为西方议会民主的“完美设计”。同封建君主专制相比,西方议会民主是历史的进步,它维护了资产阶级民主、法治,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但是,资产阶级民主不是最高形式的民主,它具有其自身不可克服的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倒阁、质询、国政调查、弹劾……不过是资产阶级维护其阶级统治的手法,是资产阶级内部不同利益、不同派别之间的权力斗争,西方代议制提供的民主只是资产阶级内部的民主,至于伴随着议会制度而来的金权政治、玩弄权术、党争丑闻、政治腐败,等等,就更是西方议会政治所特有的现象。在当代西方世界,几乎没有一个国家的议会能够避免这些政治丑闻。西方议会政治、西方资产阶级民主的实质是:它是“一种残缺不全的、贫乏的和虚伪的民主,是只供富人,只供少数人享受的民主。”  相似文献   

18.
关于20世纪末拉美政治民主化独特性的再思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拉美的政治民主化进程是在冷战结束前后独特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 ,因此 ,具有明显不同于近现代的西欧和北美民主模式的特点。首先 ,拉美的进步社会政治力量是反对军人独裁统治、推动政治民主化的主要因素。此外 ,在经济全球化、区域化和由美国主导的自由化的合力推动下 ,拉美形成了“第三波”世界民主化的浪潮。其次 ,拉美民主政治的形式和内容都有自己的特点。除了“选举民主”符合西方民主所谓的“最低标准”之外 ,其总统制、政党体系、政治参与等方面都按照自身的逻辑运转。再次 ,在 2 0世纪末的拉美 ,尽管民主政治取得进展 ,但以军人干政为主要特征的普力夺社会残余依然存在 ,这不仅为军人重返政坛留下了空间 ,而且不利于民主政治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为确保未来权力交接时政局稳定和延续现有方针政策,普京对政治体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推出新《政党法》,规范政党发展走向,为形成两党制或三党制奠定基础;巩固“政权党”地位,使其在新一届国家杜马(议会下院)选举中成为最大赢家,并成为当局可靠的政治支柱;改革议会选举办法,以法律形式规范政党制度的发展,确保政局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20.
苏共的执政模式是一种高度集权的执政模式,这是一个客观事实。而关于苏共高度集权执政模式形成的原因,文章着重讨论了苏共高度集权执政模式形成中的国际政治因素。一个基本的观点是:苏共所秉承的“世界革命”理念以及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直接导致了苏联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形成了一种恶性互动的紧张关系。这种与资本主义国问的紧张关系成为苏共对国家全面领导的政治体制形成的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