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秋雨过后的一天上午,我们来到老舍故居,拜访老舍先生的夫人、著名画家胡絮青先生。这是北京最常见的小四合院。先生虽已故去,这所小院仍然牵动着五洲四海无数颗善良友好的心。我们放轻了脚步,走进先生当年写作、会客的北房。室内的西墙上,挂着一幅一米多高的先生的油画象,正是先生六十岁以后的丰采。  相似文献   

2.
成都市西郊有一座占地5亩,被农田环绕的小院。小院里数名石匠正在一大难汉白玉中锤打出各种各样的造型,也锤打出一串串悦耳动听的音符。这些叮叮当当的玉音随着春风飞洒在小院后面一条缓缓向东流去的小河里。/J‘院的主人、著名公众艺术家朱成说,这条河是府南河的上游。对于他这个成都府南河音乐广场雕塑的设计者来说,这样的环境是再好不过的了。院里有一幢两层的小楼,它的外表看上去如同是一件永远没有完工的半成品。一楼有作品陈列室,那是凝聚着艺术家生命与精神的物证。没有扶手的木梯伸向二楼,这仍使我想到“待建”“半成品”…  相似文献   

3.
在陆家衡先生的老家江苏苏州锦溪镇,有一个静谧的小院,院里的两棵老柿树结出的柿子,硕大而甜美,尝过的人时时会记起。望着眼前这位不过46岁年纪却已见额头深深皱纹的中年书法家,又令人想起了他老家院子里的老柿树,——曾经历了多少艰辛的日月,饱受了几多风霜雨雪,才会结出那诱人的柿子,——我们似乎从中悟出了些什么。  相似文献   

4.
初夏,遵义市南郊洛江河畔原贵州省冶金防护研究所副所长陈文光住处,一百平方米的小院里,繁花似锦.客厅、卧室、书房、晾台上,都摆着一盆盆奇花异草、花香袭人.不久前,这位六十一岁的退休人员接到一封在台湾的姐姐来信.信中说,她们一家住在海边,辟有一个小花园.姐姐亲手侍弄花草,还栽种了几株茶树,学会了揉茶……分别四十多年,姐弟"不谋而合",有了共同爱好.这使陈文光养花的兴致更高了.他说:"生活中不能没有花."  相似文献   

5.
到中国现代文学馆参观,常务副馆长舒乙接待了我们。舒乙对我们很热情,像老朋友。其实本来就是老朋友,追溯起来要老到1917年,要老到舒乙的父亲老舍先生中学时代的一组诗文。这组诗文是描写金顶山的,有七律三首、古体诗一首,记载了老舍先生1917年两次到石景山的情景。所以,舒乙对我们石景山人格外热情和我们对他一见如故,都是有缘由的。《老舍和石景山》是舒乙回忆父亲的一篇文章。开头写道:“说起老舍和石景山,头一个想到的,不用说,当然是磨石口,因为《骆驼祥子》中的祥子是由磨石口逃回北平的,牵着三匹不大体面的骆驼。祥子的故事仿佛是由磨石口‘流’出来的。所以,石景山的人会很自豪地对你说,祥子是打我们这儿走出来的。”按石景山人的说法是,“你就骄傲去吧”。当初,祥子在磨石口(现名“模式口”)山上拾到三匹骆驼,尔后便靠此营生,也算是从石景山捡了个饭碗。小说《骆驼祥子》中,老舍先生提到20多处石景山和海淀的地名,记载的方位、地势、距离都十分准确。老舍先生对石景山一带  相似文献   

6.
冷静策略     
在一个漆黑的夜晚,我们包围了一处农家小院,因为有一个被通缉多年的在逃人员回到这里。这是他父母亲居住的小院。所长敲门,院里传来一声警惕的喝问:“谁?”我立即表明身份:“我们是警察,请立即开门,我们要找王老五。”里面有人粗声粗气地回了一句:“你们又来干什么?我们早就不知道他死到哪里去了。”所长坚定地说:“我们得到确切消息,他回家来了,请开门,否则我们撞进去了!”这时,只听院子里传出一阵慌乱声,有人在喊:“王老五,警察抓你来了,赶快跑……”埋伏在低矮的院墙外的民警迅速探身往里翻,跃墙而过。王老五刚从被窝…  相似文献   

7.
祥子 《协商论坛》2013,(7):57-59
在近代文人中,老舍、胡絮青夫妇和齐白石老人的交往是非常漂亮的一段佳话,有不少精彩的故事,很值得一记。老舍先生1930年由英国教书回来后,应聘到山东济南的齐鲁大学教书。这时他新婚不久,组成了一个幸福美满的小家庭。1933年得长女舒济。转过年来,在南新街寓所中照了一张相片,并题诗一首,名曰:"全家福"。爸笑妈随女扯书,一家三口乐安居。  相似文献   

8.
正在徐州市东北38公里、苏鲁两省交界处,有一座远近闻名的"小城"贾汪。之所以有名,过去是因为贫穷、落后,以挖煤著称。"路上黑乎乎,到处脏兮兮,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曾是这座百年煤城的真实写照;如今则是因为实现了从"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的精彩嬗变,因山清水秀、游客众多闻名。2017年12月12日至1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江苏省徐州市考察,期间视察了贾汪区潘安湖湿地,走访了马庄村,对  相似文献   

9.
一 老舍是个大作家,可一生都在写下层百姓和小人物. 新中国之后,老舍先生著作等身.可真正被后人熟知的只有两部话剧:一部挽歌《茶馆》;一部颂歌《龙须沟》. 老舍以写作为自己的职业.尽职尽守,业绩昭著.但是老舍很清醒,他曾经在"文化大革命"前夕,对英国人格尔德夫妇说过这样的话:"我虽然同情革命,但我还不是革命的一部分,所以,我并不真正理解革命,而对不理解的东西是无法写出有价值的东西的."  相似文献   

10.
赵辉 《台声》2006,(3):58-59
向学人的先生因工作调动到大陆,同许多随先生来大陆的台湾太太一样,开始了在北京的生活。向学人说“:1995年冬天第一次来到北京,当时的天空总是灰蒙蒙的,空气很不好,很干燥,也很冷。风很大,无法和自己想象中的六朝古都所重叠。”北京的冬天带给向学人的感觉并不美好。因为先生工作的关系1996年春天向学人和先生正式定居北京。春天的北京让向学人很是惊讶,粉红的桃花,嫩黄的迎春,翠绿的青柳,慢慢的现实中的北京和想象中的古都北京交融一体。向学人也越发喜欢这座城市,这一住就住了10年。在北京,向学人有家,有爱她的先生,还有她经营了快9年,用…  相似文献   

11.
我与北京的青年作家靳飞结婚前,靳飞约我去看老舍故居,在那里,我们受到了老舍先生长女舒济女士和她的丈夫王端先生的热情招待。靳飞与舒家很熟,是故居的常客,我则是第一次步入这所保持着老北京味道的四合院。闲谈中,我想到一件事。我的祖父,日本的汉学家波多野乾一先生,曾翻译出版过老舍先生的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舒济夫妇听了,异常惊讶,问我,是不是兴亚书局印的?我说是。他们讲,那很可能是老舍著作在国外的首次出版。这是1992年12月的事情。那次与舒济女士见面谈话之后,我和靳飞忙着准备结  相似文献   

12.
舒乙 《北京观察》2009,(9):60-61
人人知道,老舍先生爱北京。 怎么个爱法呢?爱它什么呢? 他说他自己说不上来,仿佛爱母亲一样,是一种由音乐和图画所引起的爱.不大容易说得清楚。北京在他的血里,他的性格和脾气有许多地方是北京赐给的。  相似文献   

13.
有一座地处几所小学附近的花园,一年四季鲜花不断,五彩缤纷,千姿百态。可美中不足的是,尽管这座花园总有牧师认真看管,但小学生私摘甚至毁坏鲜花的现象却从未停止过。后来换了一位牧师来管理这座花园,情况则有了根本改变,小学生私摘或毁坏鲜花的现象再也没有发生过。这位新来的牧师有什么“秘诀”呢%面对小学生,他亲切地问:“这些鲜花漂亮吗%”小学生异口同声地答:“很漂亮&”又问:“你们想拥有这些花吗%”答:“想&”牧师慈爱地说:“那好,现在这些花就属于你们了。”学生们开始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之后便是欢呼雀跃。看着孩子…  相似文献   

14.
封面     
正背上国徽到农家院里"开庭"。由于被告人因病无法到法院开庭,法院决定到其家中开庭审理。2020年6月24日上午,蛟河市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在天岗镇某村被告人家中的院子里挂上了国徽。该案当庭宣判,被告人表示息诉服判。  相似文献   

15.
《小康》2017,(27)
<正>雄安一出天下名,作为重要的生态屏障,伴随着"碧水行动"、"净土行动"、"蓝天行动"等经年持久的治理生态环境大动作,白洋淀逐渐恢复了元气,波清水碧、荷叶田田、芦花飘香。"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  相似文献   

16.
北京的“靠山”“香山其实就是一座山,海拔400多米,傻乎乎地站在那里”,这是一本书的开篇,像很多年岁稍长的北京人一样,作者施袁喜有着浓厚的香山“情结”。早年读《骆驼祥子》,老舍对香山的偏爱自不必说,后来遭遇杨绛先生的《洗澡》,印象深刻的竟是男女主人公游香山的情景。上  相似文献   

17.
【"没有什么反动学术权威"】1972年,我总算从大学毕业了,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工作,再去耀邦叔叔家时,就常讲一些科学方面和科学院里的事情。耀邦叔叔对科学非常关注,他常问去他家的年轻人,近来有什么新发明、新发现,他很愿意听。他说:我现在虽没工作,但我不能跟时代脱节。中国在科技上落后人家,这些年差距更大。他对文盲下了新定义:"不懂科技,就是文盲。"年轻人爱说"小道消息",他有时就引导大家不说这些,而说科技方面的事。  相似文献   

18.
老槐     
老槐程怀宇将从法医系毕业的那年春天,我被安排到一个极偏僻的乡村派出所实习。派出所很小,一溜五间瓦房,东边两间是乡卫生院,西边三间便是派出所了。这座院子有一棵很老的槐树。老槐就在我住的窗前,粗粗的很有些年代了,风风雨雨地站在那里,居然还能开出淡淡的白花...  相似文献   

19.
每年盛夏,我圃捉南到北,随虚可晃盛朋着的大麓花。遇撞花,形姿傻美,色彩婿黝,朵兑硕大壮觑,在焕熟的居室中,黔掇上一雨盆大麓花,既抬人以美的享受,而且徙人们心理上也可起到消暑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扶贫日志     
4月3日,星期五,晴转多云下午,镇分管教育的陈助理陪我们到竹杆、汤码两村,实地察看村小学,以便制订两所村小学的改建计划。粘土地带,很不好走,果真应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这句话。不足3米宽的泥土路,虽说天已放晴两天了,却依旧路难行,行路难。稍突出的边缘很干,象田埂一样可以走人,但路中间非常泥泞,不足10华里的路上,好几辆手扶拖拉机陷在里面不能动弹。今年是省委确定的扶贫促小康的第一年。我们特意留心其中的一项硬指标:草房率。周岗村的一座草房引起我们的注意:土墙已有一条裂痕,山墙上斜支着两根碗口粗的树棍,这是一座草房加危房。我们走了过去,只见倚门放着一张桌,3张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