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宗教的网络传播是宗教在信息社会继续生存、扩张的内在要求。目前,这种新型宗教传播方式已成为大学生初次接触,进而认识、认同宗教的主要渠道之一。虽然大学生信教人数未必会就此出现大规模增长,但帮助其科学、理性地认识宗教本质,提高其对宗教网络传播内容的辨识力和抵御力,已成为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亟需解决的新问题。对此,应从知识、文化和信仰三条路径系统切入,变被动应对为主动疏导,结合线上、线下两个阵地,为学生提供宗教以外的精神替代选项,挤压宗教在高校的生存空间,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和疏导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2.
张智楠 《学理论》2013,(20):372-373
高校宗教渗透是境外敌对势力在和平年代反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主要手段之一,进入21世纪,高校宗教渗透呈现出新的特点,大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开始信仰宗教,只有不断提高应对高校宗教渗透的意识与能力,提升高校辅导员对宗教渗透的敏感性,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才能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高校才能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相似文献   

3.
王毓楠  安俊学 《学理论》2012,(12):61-62
在校大学生信仰宗教的现象有越来越普遍的趋势,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笔者设计了"沈阳地区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调查问卷",对沈阳地区大学生进行了相关调查,了解到了目前大学生宗教信仰的情况,并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为指导,作了简要的分析,提出了要加强引导,注重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精神,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开设有关宗教基本知识的课程,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等相关的建议,以期引起社会有关方面对这一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翟建华 《学理论》2012,(35):340-341
网络文化的普及和网络信息的传播给大学生意识形态带来了很大的冲击,网络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多种困境。既要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一具有时代特征的传播工具,主动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激发学生健康向上的精神境界,又要规避网络风险,让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现实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共振,不断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5.
陈鸿雁  张维维 《学理论》2011,(2):278-279
近些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掀起了一场宗教复兴的热潮。促使宗教复兴现象产生的原因有许多,其中以信仰教育为核心、以"爱"的教育为理念、以人文关怀为原则的宗教教育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这对于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大启示。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发扬民族精神在信仰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弘扬"爱"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注重对教育主体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20,(3)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社团是由具有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大学生自发形成的学生社团组织,是大学生学习、宣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阵地,是加强、改进、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有效载体,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课堂外实现理论内化与实践外化的有效途径,是高校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重要抓手。发挥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社团的作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要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必须要充分重视和发挥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社团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5,(24)
21世纪的网络发展日新月异,高校作为大学生的聚集地,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逐渐成为各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不二选择。大学生群体具有较好的理论和实践素养,乐于接受新鲜事物,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关键是要让学生在情感上认可马克思主义。从多个视角出发,将情感教育应用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从而更好地实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戴黎 《学理论》2013,(23):379-380
近年来,在高校校园中出现了"宗教升温"现象,一些大学生成为了宗教文化的追随者和信仰者。这一现象的出现对当前的高校思想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正确对待和积极引导大学生的宗教信仰问题已经成为了当前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刘娟  胡新宇 《学理论》2014,(5):286-288
帮助大学生确立科学的信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也是大学生社会化和人格完善的思想保障。信仰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但目前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实效性却并不理想,在大学生群体中,信仰缺失、迷失的现象并不少见。增进信仰教育实效性的途径如下:实现知识教学与信仰教育的统一;实现理论学习与信仰实践的统一;实现个人信仰与社会理想的统一;实现传统传媒与现代传媒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张人崧 《学理论》2012,(1):173-174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当前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把握时机,与时俱进,引入激励理论,把网络领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对大学生开展行之有效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逐步探索构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20,(5)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与灵魂,对大学生、高校以及国家的精神文化与信仰建构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网络的飞速发展,带来了一个全新的网络社会空间,这种社会空间发展状态对青年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带来很多的挑战和诸多负面影响。因此,高校务必要主动适应网络社会发展的新常态,在坚持理论创新的同时,切实做好开发马克思主义信仰网络平台,掌握网络平台的话语主动权,做好网络舆情的引导与监控,积极建设健康、文明的网络社会空间;坚持外在教育引导与自觉学习提升相结合的办法,从马克思主义信仰认知、认同与践行等三个层面,增强当代青年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不断丰富与提升当代青年大学生的精神教育与信仰空间。  相似文献   

12.
王槐银 《学理论》2012,(17):289-290
在美国,高校主要采用间接教育、宗教教育、心理咨询等隐性公民教育方法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而我国高校则偏向于采取直接教育、灌输教育、榜样教育等显性教育法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对两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比较,我们可以得出应该从增强主体性、疏导性、渗透性等方面改进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3.
在文化多元化和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大背景下,大学生信仰心态纷繁复杂,马克思主义信仰有弱化的趋势,大学生信仰呈现多样化、功利化、世俗化的特点。这与当前社会发展状况和大学生自身思想文化素养有着密切关联,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异化则是另一重要原因。因此,要加强大学生主流信仰教育,引导大学生在繁芜丛杂的信仰中树立正确的信仰观。  相似文献   

14.
微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廖颖 《学理论》2011,(16):276-278
微博作为新兴网络交互平台为大学生开启了新的网络生活方式,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我们应正确认识和把握微博的传播和交互特点,充分发掘微博的独特优势,发挥微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5,(4)
教育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故教育应生活化,而生活在网络化时代,高校教育应根据大学生网络生活化的发展趋势,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等融入大学生的网络生活中,以实现教育的生活化、网络化。探讨大学生思想政治网络教育生活化的现状有助于发现目前思想政治在网络生活化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而对其意义及方法路径的探析则有助于实现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  相似文献   

16.
路遥  于志杰  郁燕霞 《学理论》2012,(31):269-270
在高度信息化的网络时代",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传播工具,以其不可替代的便捷性、互动性、扩散性、草根性受到大学生的喜爱和欢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与时俱进,切实利用好微博平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分析了微博传播形式的基本特征,并探讨了微博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7.
赵效萍 《学理论》2014,(12):273-274
移动互联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借鉴传统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与方法,精心设计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移动云平台,以教育主体、客体、介体和环体为抓手,深入探讨移动互联下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应因之策,创新高校移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手段,创新移动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路径。  相似文献   

18.
网络使得大学生的生活更加便捷,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而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临的一些问题,也说明了网络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的必要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不但是自身的发展要求,也是党和国家交给思政工作者的重托,只有利用好网络,才能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体现"以人为本"的根本宗旨.  相似文献   

19.
朱虹 《学理论》2012,(8):201-202
高校大学生轻生现象的不断增加已是不争的事实,对其原因与对策的研究也随之增多。从思想政治教育视阈,缩小视角做一些思考。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生命教育的忽视和信仰教育的缺失是高校大学生轻生现象有增无减的重要原因。以高校为主要阵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对于有效防止大学生轻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唐晶 《学理论》2010,(15):260-262
在网络技术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形势下,加强高校图书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显得由为重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其内容的设置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合乎一定的要求。应根据网络传媒的优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及高校大学生网民的特点,构筑高校图书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