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索猴头菇多糖(HEP)对小鼠脾淋巴细胞体外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HEP单独或协同ConA、LPS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显示,HEP的质量浓度在6.25~100μg/mL范围内能显著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且48h效果最佳;HEP与ConA或LPS共同作用小鼠脾淋巴细胞时,小鼠脾淋巴细胞的D570nm值高于ConA和LPS单独作用的,表现出明显的协同效应。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HEP通过促进脾淋巴细胞从G0/G1期进入S期,从而促进脾淋巴细胞增殖。结果表明,HEP可单独或协同ConA、LPS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及DNA的合成。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葫芦多糖(LSP)对鸡脾脏淋巴细胞和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本试验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葫芦总多糖(LSPt)及30%、50%、70%、80%乙醇浓度下分步醇沉的4种分级多糖(LSP30、LSP50、LSP70、LSP80),并通过苯酚硫酸法及红外光谱对葫芦多糖进行检测。通过M T T法测定各级葫芦多糖的安全浓度及对鸡脾脏及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表明,试验所提取的葫芦多糖均具有多糖的特征峰为多糖类化合物。脾脏B淋巴细胞增殖试验表明,除LSP30外的所有多糖在一定浓度下能单独和协同LPS刺激B淋巴细胞增殖,其中LSP50的增殖作用最强且对B淋巴细胞增殖的浓度范围最大。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试验表明,所有多糖在一定浓度下能单独和协同Con A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其中LSP50的增殖作用最强且对T淋巴细胞增殖的浓度范围最大。综上所述,各级葫芦多糖中LSP50对脾脏B淋巴细胞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增殖作用最强,可以作为进一步研究的材料。  相似文献   

3.
采用水提醇沉法获得鸡枞菌多糖,并对其总糖含量进行了测定;研究了不同剂量的鸡枞菌多糖对正常小鼠的免疫器官指数、血清溶血素水平、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及脾淋巴细胞增殖等免疫指标的影响。结果:鸡枞菌多糖得率为6.27%,总糖含量为94%;根据体重腹腔注射20mg/kg的鸡枞菌多糖可明显提高正常小鼠的溶血素水平(P<0.01)、脾指数(P<0.01)、胸腺指数(P<0.05)和巨噬细胞吞噬功能(P<0.01);体外试验中,与空白对照组相比,25μg/mL的鸡枞菌多糖可促进体外脾淋巴细胞增殖(P<0.05),12.5μg/mL鸡枞菌多糖对ConA或LPS引起的脾淋巴细胞增殖均有显著的协同作用(P<0.01)。结果表明,鸡枞菌多糖能显著增强小鼠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有望成为一种新的天然免疫增强剂。  相似文献   

4.
采用ELISA方法检测了不同浓度的狭叶紫锥菊提取物PolinaceaTM在体外结合刀豆蛋白A(ConA,1μg/mL)和美洲商陆有丝分裂原(PWM,0.6μg/mL)刺激6头荷斯坦乳牛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的增殖效果及PolinaceaTM结合ConA(2.27μg/mL)对γ-干扰素(IFN-γ)产量的影响.PolinaceaTM加入细胞培养基的浓度分别为0、6.3、20、60和180μg/mL.结果表明:PolinaceaTM最高浓度(180μg/mL)与最低浓度(6.3μg/mL)对PBMC的增殖分别高于对照组将近10倍与2倍;180μg/mL PolinaceaTM结合ConA对PBMC的增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20、60μg/mL PolinaceaTM结合PWM可显著刺激PBMC的增殖;PolinaceaTM能诱导外周血淋巴细胞产生IFN-γ,但不同浓度的紫锥菊提取物对IFN-γ的产生无显著影响(P)0.05).试验结果为体内试验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采用鸡枞菌多糖(TAP)体外作用于小鼠T淋巴细胞,用ELISA法检测其IL-4、IFN-γ及IL-2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RT-PCR法检测相关细胞因子mRNA表达量,观察研究了鸡枞菌多糖对小鼠T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onA组相比,25~100μg/mL TAP在作用72h内均能显著促进T细胞产生IL-4、IFN-γ及IL-2(P<0.01);25μg/mL TAP作用48h后可显著降低被ConA激活的T细胞CD4+%(P<0.01),升高CD8+%(P<0.05),并降低CD4+/CD8+(P<0.05);50μg/mL TAP则可显著升高CD3+%(P<0.01);50μg/mL TAP在作用72h内能显著提高IL-2、IL-4及IFN-γmRNA表达量(P<0.01),并使其保持较高水平。提示,TAP对细胞免疫功能具有显著增强作用,T淋巴细胞是TAP的靶细胞之一。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不同细胞因子对水牛原始生殖细胞(PGCs)传代培养的影响,将PGCs分别采用A、B、C、D、E、F和G共7种培养基进行培养,即A组:基础液+10 ng/mL白血病抑制因子(LIF)+10 ng/m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B组:基础液+20 ng/mL LIF+20 ng/mL bFGF;C组:基础液+20 ng/mLLIF+10 ng/mL bFGF;D组:基础液+20 ng/mL LIF;E组:基础液+20 ng/mL LIF+20 ng/mL bFGF+20ng/mL干细胞因子(SCF);F组:基础液+20 ng/mL LIF+40 ng/mL bFGF+40 ng/mL SCF;G组(对照组):基础液。将机械法分离的PGCs小集落接种到水牛胎儿成纤维细胞(BEF)饲养层上进行传代培养。结果,原代时,A、B、C、D、E和F组的克隆数目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E和F组的克隆数目显著高于A组(P<0.05),而与B、C、D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1~8代时,B、C、D、E、F组的克隆数目显著高于A组(P<0.05);对照组传代数仅为2代,A组为5代,而B、C、D、E和F组均为8代以上。结果表明,在传代过程中,LIF起主要作用,20 ng/mL的LIF浓度可以满足水牛PGCs传代培养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蕨麻多糖(Potentilla anserinepolysaccharide,PAP)免疫调节的作用机理,观察了PAP对小鼠脾淋巴细胞体外增殖和分泌一氧化氮的影响。结果显示,50 mg/L PAP配合ConA或LPS(lipopolysaccharide,脂多糖)能使小鼠脾淋巴细胞在体外显著增殖(P<0.05);100、200及400 mg/L PAP配合ConA或LPS可使小鼠脾淋巴细胞在体外极显著增殖(P<0.01);与对照组相比,PAP以不同浓度(50~400 mg/L)处理小鼠脾淋巴细胞后一氧化氮分泌量均显著升高(P<0.05)。试验结果表明,蕨麻多糖能明显促进体外培养的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和分泌一氧化氮,与ConA或LPS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研究脂多糖(LPS)诱导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核因子κB亚单位P65蛋白mRNA的表达变化,从细胞水平深入探讨子宫内膜炎的发病机理。将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传代培养,采用1、10、50、100、1000μg/mL五个浓度梯度的LPS刺激子宫内膜上皮细胞,MTT法筛选最佳刺激浓度;以上述最佳刺激浓度刺激细胞,于0、0.5、1、2、4h后收集细胞,荧光定量RT-PCR检测p65 mRNA的表达差异性。结果显示,100μg/mLLPS为最佳刺激浓度;LPS刺激1h组p65 mRNA的表达极显著(P0.01)高于其他时间组;2h组显著(P0.05)高于0、0.5和4h组;0.5和4h组显著(P0.05)高于0h组。结果表明,LPS可诱导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NF-κB的激活,LPS介导的NF-κB信号通路存在于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中,并参与子宫内膜炎发病机理的调控。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利用响应曲面法优化硒化猴头菇多糖纳米微粒的制备工艺条件,研究其对脾淋巴细胞免疫活性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法研究有机相(O)和内水相(W1)之比、外水相(W2)和初乳(PE)之比以及PLGA浓度对硒化猴头菇多糖纳米微粒包封率的影响,并通过透射电镜以及粒径与Zeta电位的表征,检测模拟最优工艺条件制备硒化猴头菇多糖纳米微粒,并通过鸡脾淋巴细胞增殖和细胞因子IFN-γ、IL-4分泌量的检测,探究其免疫效果。结果显示,硒化猴头菇多糖纳米微粒的最佳制备工艺:有机相和内水相之比为4.66,外水相与初乳之比为7.23,PLGA浓度为21.19 mg/m L,在此条件下硒化猴头菇多糖纳米微粒包封率的实测值为(90.21±0.01)%,接近于预测值91.48%。纳米微粒的粒径小,表面光滑,粒子间有明显的界限,无黏连现象。硒化猴头菇多糖纳米微粒浓度为0.49μg/m L时,与硒化猴头菇多糖相比,更能促进鸡脾淋巴细胞增殖(P<0.05)。浓度为0.25μg/m L~0.98μg/m L时,与硒化猴头菇多糖相比,硒化猴头菇多糖纳米微粒更能促进鸡脾淋巴细胞分泌IFN-γ(P&...  相似文献   

10.
为揭示玉米赤霉烯酮(ZEA)、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及其联合作用免疫毒性的机理,试验研究了ZEA、DON及联合作用对刀豆蛋白A(Con A)刺激的小鼠离体T淋巴细胞细胞凋亡和Fas/FasL凋亡信号通路的影响。从BALB/c小鼠脾分离原代T淋巴细胞,分别设细胞空白组、刀豆蛋白A对照组(Con A组)、Con A+不同浓度ZEA染毒组、Con A+不同浓度DON染毒组、Con A+不同浓度ZEA与DON联合染毒组,染毒时间为24 h,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blot检测Fas、FasL、Cleaved-caspase8、Bax、Bcl-2等关键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与细胞空白组相比,Con A组细胞凋亡率上升但差异不显著(P0.05);与Con A组相比,各染毒组细胞凋亡率均上升,多组出现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或P0.01);联合处理组较单一毒素处理组细胞凋亡率升高,经CompuSyn软件拟合,ZEA和DON以20∶1联合作用时协同效应最为明显。Con A组与细胞空白组相比,Bax/Bal-2值显著降低(P0.05)、Fas、FasL、Cleaved-caspase8等蛋白的表达量无明显变化(P0.05);与Con A对照组相比,各染毒组Bax/Bal-2、Fas、FasL、Cleaved-caspase8等蛋白的表达量均上升,且呈剂量依赖性,多组出现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或P0.01);联合染毒组较单一染毒组各蛋白表达量均升高。结果表明, ZEA、DON均可通过Fas/FasL凋亡信号通路诱导T细胞的凋亡,ZEA与DON联合可发挥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旨在制备羟乙基化猴头菇多糖,考察羟乙基化猴头菇多糖对树突状细胞(DCs)与自然杀伤细胞(NKs)相互作用的影响。以环氧乙烷为羟乙基化试剂,对猴头菇多糖进行羟乙基化。并采用RT-PCR和Western-blot探索猴头菇多糖(HEP)和羟乙基化猴头菇多糖(HE-HEP)分别与DCs和NKs共同孵育后对细胞免疫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HEP和HE-HEP可以使IL-12、IL-15、IL-18、NF-κB、NKG2D、TNF-α、IFN-γ和GM-CSF的mRNA表达上调。31.25 g/mL、62.5 g/mL的HE-HEP对IL-12、IL-15、IL-18、NF-κB的mRNA表达方面的效果优于HEP,并且62.5 g/mL、125 g/mL的HE-HEP对NKG2D、TNF-α、IFN-γ和GM-CSF的mRNA表达方面的效果优于HEP。结果表明,羟乙基化修饰可以显著增强猴头菇多糖对DCs和NKs之间的相互作用,提高其免疫活性。  相似文献   

12.
将构建的鹅细小病毒(GPV)VP3基因疫苗(pcDNA-GPV-VP3)转染鹅胚成纤维细胞(GEF),每隔12 h检测VP3蛋白的表达情况,同时以不同剂量分别通过基因枪轰击和肌肉注射免疫28日龄健康雏鹅,于免疫后第3、7、14、21、28、35、49、63、77和105 d采血,进行淋巴细胞增殖试验(MTT法)。结果,转染后第24 h即可在GEF中检测到GPV VP3蛋白,第60 h表达量达到高峰。试验组鹅外周血T淋巴细胞D490 nm值在免疫后第35 d达到最大。肌肉注射组和基因枪组免疫后第14~63 d、第7~63 d的D490 nm值分别与PBS对照组差异极显著;肌肉注射组及基因枪组免疫后第21~49 d的D490 nm值显著高于弱毒疫苗对照组;肌肉注射组及基因枪组免疫后第14~63 d的D490 nm值极显著高于空质粒对照组。表明,基因枪轰击和肌肉注射pcDNA-GPV-VP3均能诱导雏鹅产生良好的细胞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羊口疮病毒ORFV129蛋白对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DCs)生物免疫学功能的影响,从小鼠骨髓腔中分离获得单核细胞,诱导分化为未成熟DCs并用不同浓度的ORFV129蛋白进行刺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成熟DCs的表面标记物MHC-Ⅱ、CD40等表达及吞噬FITC-dextran的能力,以及检测ORFV129蛋白作用DCs后分泌IFN-γ、IL-6等细胞因子的水平;采用CCK8法检测ORFV129蛋白对DCs刺激T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及检测培养上清中IFN-γ、IL-5的水平。结果显示,经10μg与5μg浓度的ORFV129蛋白作用24 h后,DCs表面分子CD80、CD40的表达显著上调,与未处理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经ORFV129蛋白刺激后DCs吞噬FITC-dextran的能力下降;10μg的ORFV129蛋白极显著地促进了IFN-γ、IL-6、IL-12p40等细胞因子的表达,与空白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另外,经ORFV129蛋白处理的DCs还可刺激T细胞增殖,以及使培养上清中IFN-γ的分泌量显著增加。ORFV129蛋白可上调DCs表面MHC-Ⅱ、CD40、CD80和CD86分子表达,降低其吞噬能力,促进DCs分泌IFN-γ、IL-6、IL-10、IL-12p40等细胞因子,还可刺激T细胞增殖,表明ORFV129蛋白对DCs的成熟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猪链球菌2型(Streptococcus suis type 2,SS2)的39ku胞壁蛋白对巨噬细胞的致病作用,将39ku胞壁蛋白纯化,取小鼠腹腔巨噬细胞(murine peritoneal macrophage,MPM)和39ku胞壁蛋白(4μg/mL和40μg/mL)共孵育,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以不同浓度(4~50μg/mL)39ku胞壁蛋白腹腔注射小鼠,作用6h,用DNA Ladder法检测MPM凋亡情况,以40μg/mL腹腔注射,分别作用2、4、6、8h,用流式细胞术检测MPM凋亡率,同时用试剂盒比色法检测其Caspase 3的表达动态。结果显示,低浓度(4μg/mL)诱导后MPM未见异常形态改变;而高浓度(40μg/mL)能引起典型的凋亡形态学变化,低浓度(4μg/mL)诱导后,DNA图谱与阴性对照相同;而高浓度(20~50μg/mL)诱导后均出现典型的DNALadder,且随39ku胞壁蛋白浓度增加,梯状条带更加清晰。流式细胞分析表明,MPM的凋亡率随39ku胞壁蛋白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与对照组之间均差异极显著(P<0.01);Caspase 3的表达量随39ku胞壁蛋白作用时间的延长而上升,各时间点之间均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39ku胞壁蛋白可以诱导MPM高水平凋亡,凋亡率与39ku胞壁蛋白的作用浓度和时间之间正相关,39ku胞壁蛋白可单独作为SS2的毒力因子。  相似文献   

15.
用改良的McCoy’s 5a培养液(含 3 mmol/L L-谷氨酰胺、1 g/L BSA、29 ng/mL睾酮、2.5μg/mL转铁蛋白、100 ng/mL胰岛素和4 ng/mL硒),在96孔培养板中,每孔250μL培养液条件下,研究了神经生长因子(NGF)对牛腔前卵泡体外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培养液中添加 3种不同浓度(4、6、8 IU/mL)NGF对体外培养的d<60μm腔前卵泡有促进生长的作用。在体外培养10 d时,3种不同浓度NGF组的d<60μm腔前卵泡及其卵母细胞直径平均增长值显著高于对照组,但对60μm130μm的腔前卵泡作用不显著。同时,不同浓度的 NGF显著提高了d<60μm腔前卵泡的发育率。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参芪多糖口服液对注射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Y)免疫抑制鸡空肠黏膜免疫功能的保护作用,选用180只0日龄白羽种蛋鸡公雏随机分为6组:空白组、CY模型组、3个多糖口服液组(CY+低剂量组、CY+中剂量组、CY+高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CY+左旋咪唑组)。从10日龄起,除空白组外,3个多糖口服液组、左旋咪唑组和环磷酰胺模型组均腹腔注射80 mg/(kg·d)环磷酰胺,连续3 d;然后3个多糖组给予不同质量浓度[75、150、300 mg/(kg·d)]的参芪多糖口服液,空白组和环磷酰胺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灌胃给予20 mg/(kg·d)的左旋咪唑,所有试验组用药时间为10~20日龄、25~35日龄,同时在14和28日龄给各试验组注射新-支-流三联疫苗。于21、42日龄从各组随机采样,计算脾指数和胸腺指数,观察空肠结构的变化和杯状细胞的数目,并检测空肠黏膜免疫细胞因子(s Ig A、IL-4、IFN-γ)的质量浓度。结果显示,对比CY组,多糖中剂量组都能显著地提高脾指数和胸腺指数(P0.05),多糖高剂量组都能显著地提高绒毛高度(P0.05),肠V/C值的大小(P0.05),肠肌层厚度(P0.05),肠杯状细胞数量(P0.05)和空肠黏膜免疫细胞因子(s Ig A、IL-4、IFN-γ)的质量浓度(P0.05)。结果表明,参芪多糖口服液可以拮抗环磷酰胺对鸡空肠黏膜结构和免疫功能的损害,促进空肠黏膜的发育,从而发挥提高鸡肠道黏膜免疫的药效。  相似文献   

17.
用公英乳康涂膜剂的3种不同配方A、B、C及六茜素和克林霉素进行乳牛乳腺炎主要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无乳链球菌的对比抑菌试验。结果显示,A、B、C 3 种配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依次为125、250、250 mg/mL;对无乳链球菌的MIC分别为250、500、500 mg/mL;而六茜素和克林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分别为400和25μg/mL,它们对无乳链球菌的MIC分别为400和50μg/mL。结果表明,公英乳康涂膜剂对2 种致病菌的抑菌作用不如六茜素和克林霉素,但其也有较好的抑菌作用,且配方A的抑菌效果强于B和C。  相似文献   

18.
将48只健康山羊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A组)、内毒素(LPS)组(B组)、内毒素+褪黑素(LPS+MT)组(C组)、褪黑素(MT)组(D组),在处理后第3 h和6 h提取肝细胞线粒体,采用Clark氧电极技术测定线粒体呼吸控制率(RCR)、磷氧比值(P/O)、氧化磷酸化效率(OPR)的变化,探讨了MT对LPS诱导的山羊内毒素血症机体线粒体呼吸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内毒素组山羊在第3 h和6 h的RCR、P/O、OP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应用褪黑素后,即内毒素+褪黑素组第3 h的肝细胞线粒体RCR、P/O、OPR明显升高(P<0.05);褪黑素组第3 h的RCR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褪黑素组第3 h的P/O、OPR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证实,山羊内毒素血症时线粒体的呼吸功能明显下降,褪黑素对肝细胞线粒体呼吸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考察猴头菇多糖(HEP)对氧化应激状态下猪小肠上皮细胞(IPEC-J2)的增殖和紧密连接(TJ)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通过100 g/m L脂多糖(LPS)处理建立IPEC-J2细胞氧化应激模型,在预试验基础上选用125、250、500 g/m L不同质量浓度的HEP处理细胞2、4、8 h,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其对正常及氧化应激的IPEC-J2细胞增殖的影响;选取其中最佳的HEP浓度,依上述方法处理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TJ相关的Occludin、Claudin及ZO-1基因m RNA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不同的HEP浓度和作用时间对正常细胞增殖均有显著影响(P0.05),对LPS诱导的细胞氧化应激均有缓解作用(P0.05);HEP的最佳质量浓度为250 g/m L、最佳作用时间为4 h;250 g/m L的HEP作用4、8 h均能显著提高氧化应激状态下,IPEC-J2细胞Occludin、Claudin和ZO-1基因的m RNA表达量(P0.05)。结果表明,HEP能够促进氧化应激状态下IPEC-J2细胞TJ相关基因的表达,缓解LPS诱导的氧化应激对IPEC-J2屏障功能的损伤。  相似文献   

20.
采用甲醇-100g/L三氯乙酸混合液(二者体积比为50:50)提取血浆中的硫酸黏杆菌素,用邻苯二甲醛进行柱前衍生。荧光检测,激发波长344nm,发射波长436nm。流动相为V乙腈:V0.01mol/L磷酸缓冲液=68:32,流速为1.4mL/min。猪、鸡血浆中硫酸黏杆菌素浓度为0.1~4μg/mL时,硫酸黏杆菌素与其峰面积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7),最低定量限为0.1μg/mL。血浆中添加0.1、0.5、2.0μg/mL浓度的硫酸黏杆菌素,其回收率70%,变异系数均10%。结果表明,建立的猪和鸡血浆中硫酸黏杆菌素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方法重复性好、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可用于猪和鸡血浆中硫酸黏杆菌素浓度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