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 数百年来的唐宋词研究,大抵围绕“豪放”“婉约”来做文章,业已形成的传统格局对唐宋词研究的限制显而易见。已故词学大师唐圭璋先生的高足王兆鹏博士怀着能在这一研究领域有所突破的热望,选择一向不受人们关注的宋南渡词人群作为群体研究的突破口,以新的研究观念审视整个唐宋词的发展史,以科学的态度进行大量的实证工作,从而以他的博士论文《宋南渡词人群体研究》(台湾文津出版社1992年3月版),实现了对唐宋词研究的一次突破。所谓宋南渡词人群体,是指生活、创作都经历了北宋末徽宗朝和南宋高宗朝的一群词人。作者从具体的历史事实出发,证实了这一批词人有较为自觉的群体意识,其中大部分人仕同进退、政治倾向一致,又由于他们大多是元祜党人、元祜学术名流的门人故旧,相同的学术观点和渊源,无形地把他们联结在一起,他们相互  相似文献   

2.
宋南渡词人吕渭老的昆虫意蕴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璐 《求索》2012,(10):147-148
昆虫意象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是一个值得令人关注的现象,来源于对现实生活最直观的印象。宋南渡词人在作品中就频繁使用昆虫意象来表情达意,本文以吕渭老作品为例,从生物学和文学双重角度探索昆虫入词现象,关注词人"南渡"人生的伤怀咏叹、孤旅伤怀的生命体验、日薄西山的凄婉相思和无奈而居的清泪这些情感指向。  相似文献   

3.
王兆鹏编著的《张元干年谱》(南京出版社1989年版),是作者“费时六载,详考宋人别集、史乘笔记、地志金石、谱谍图表,并参时贤之作”而写成的(唐圭璋序)。该书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谱填补了张元干研究的空白。张元干是南宋初期的杰出词人,以诗词并擅驰名文坛。其作品主要写于动乱时期,悲愤沉郁,豪壮有力,开南宋爱国作家之先河。但由于《宋史》没有为他立传,作品流传亦不广,因  相似文献   

4.
周长风 《春秋》2014,(3):52-56
正宋建炎三年(1129年)二月,金兵攻陷天长,奔袭宋室驻地扬州。宋高宗赵构正在后宫寻欢作乐,闻报金兵前锋已逼近城下,仓皇乘小船南渡长江,逃到镇江。五月,宋高宗命人出使金国,表示愿意比于藩臣,令举国上下一片惊恐,悲鸣之声弥漫朝野。就在这个天热心寒的夏日里,有一个家乡沦陷、流寓江南的人,来到乌江县的西楚霸王祠,作《乌江》(一  相似文献   

5.
张楠 《创造》2002,(10)
《(宋)大理国梵像卷》,因系大理国描工张胜温所绘,又称为《张胜温画卷》(以下 简称《画卷》)。《(宋)大理国梵像卷》与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所绘《清明上河图》,被誉为中国古代绘画的“南北双绝”,是我国誉享中外的两件艺术瑰宝,而且二者的“遭遇”相同,命运坎坷,具有传奇色彩。目前,继杭州《宋城》主题公园获得极大的成功,大理又新建《天龙八部》影视城及40集电视系列片《天龙八部》开拍之机,对被誉为“南天瑰宝”的《(宋)大理国梵像卷》、《清明上河图》与《天龙八部》进行比较研究,对研究南诏、大理历史及如何应用《画卷》发展…  相似文献   

6.
《黄埔》2014,(1):47-47
正全景式描述二十世纪中国学术"大迁徙"的史诗巨著《南渡北归》修订本出版继2011年《南渡北归》在大陆和台湾两岸出版并在读者中引起巨大反响之后,2013年9月,《南渡北归》修订版再度于大陆出版。该书讲述大批知识分子冒着抗战的炮火,由中原迁往西南之地、尔后再回归中原的故事。整部  相似文献   

7.
李欣 《理论月刊》2007,(2):138-141
宋南渡诗人程俱,总能以随缘自适之心来面对多舛之人生,故而其诗歌无论是描写自然山水题材、还是抒写自适情怀的言志之作,都体现出冲澹闲远之美,这也是他自觉学习前人萧散古澹之风的结果。不过,其诗歌透露出的幽独情怀却折射出物质层面的困顿与精神追求的超逸之间的矛盾,反映了士人在宋南渡这一特定时期的苦难心境。  相似文献   

8.
新世纪以来中国古典词学接受研究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建次 《前沿》2009,(12):181-185
新世纪以来,我国古典词学接受研究的成绩主要体现在五个领域,即:对词人接受的研究,对词作、词集接受的研究。对词体、词统与诃学群体接受的研究,对词人词作对前代作家与非词体作品接受的研究,对词作为文学之体接受的研究。新世纪以来古典词学接受研究所取得的成绩,从一个侧面标示出我国古典词学研究的范围正在日益拓展。研究的对象正在日益丰富,研究的论题正在日益细化。  相似文献   

9.
新书架     
《人民公安》2011,(14):63-63
《南渡北归》 岳南著 湖南文艺出版社 《南渡北归》讲述了中国最后一批大师的命运变迁,"南渡北归",即作品中的大批知识分子冒着抗战的炮火由中原迁往西南之地,尔后再回归中原的故事。整部作品的时间跨度近一个世纪,所涉人物几乎囊括了20世纪人文科学领域所有大师级人物,  相似文献   

10.
梦窗词结构方式初探潘裕民吴文英(字君特,号梦窗)是继姜夔之后南宋后期的重要词人,也是词史上颇有争议的一个人物。他现存词约340余首,其数量于南宋词人中仅次于辛弃疾。然而,自宋末以来,特别在近一个多世纪内,对梦窗词褒贬不一,毁誉参半。究其原因,恐怕与它...  相似文献   

11.
史德新 《求索》2010,(7):257-257
20世纪以来,对清代《孟子》学研究,相比对汉、唐、宋、明朝《孟子》学研究之繁荣景象,要清冷得多。迄今为止,从宏观角度研究清代《孟子》学的专论或专著甚少。令人欣慰的是,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扬州大学文学院刘瑾辉先生的《清代(孟子)学研究》(2007年9月),填补了这一空缺。该著作以清代《孟子》学专著为研究对象,梳理了清代《孟子》学的发展脉络,考察了清代《孟子》学研究的学术成就、特点及其学术影响。全书结构简洁,体例严谨,计26余万字。  相似文献   

12.
80年来云南社会科学研究的特点宋光淑笔者经过几年的努力,完成了《云南近现代社会科学研究书目(1912—1992)》一书(以下简称《书目》)。这部书目收录从民国建立(1912年)到1992年底止,长达80年的有关云南社会科学研究的图书目录及其提要、说明...  相似文献   

13.
杭扇古今谈     
扇子在我国约有三四千年的历史。杭州的扇子,早在南宋时就负有盛名。当时有许多制扇工匠和书画艺人随着宋室南渡,集于杭州,扇子也  相似文献   

14.
作者蒋建平,资深媒体人.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1983年进人上海电视台工作,历任编辑、责任编辑、主编等职。他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古典文学。发表相关论文、文史随笔数百万字,已出版《大明三百年》、《大宋王朝之谜》等多本专著。本刊于2007第7期至2009年第1期曾连载蒋建平的历史专著《盛世风云——探秘大唐帝国》,受到读者好评。 从本期起,本刊将连载蒋建平最新原创的历史专著《大宋春秋》的精彩章节。《大宋春秋》从两宋的历史变迁,叙述了重要的历史人物从政的曲折演变和兴衰沉浮。其著作史料丰富、夹叙夹议,给读者以深邃的史鉴及掩卷后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临安词人群是宋末元初词坛一个重要的词人创作群体 ,本文拟以张炎、周密、王沂孙为代表探讨这一易代之际词人群体的隐逸心态。隐逸既是其忠于故国的表白 ,也是其唯一的精神栖息地 ,又是其困境中的不得已之选择 ,身隐而心终不可隐。隐逸既有群体之共性又有个体之差异  相似文献   

16.
编读往来     
回声:年轻人,别老站在圈外宋延阿我是一名大学老师,也是《今日中国》的读者。贵刊第7期《关注“新失业群体”》的报道刊出时,正值一年一度的大学生毕业,读完这组文章,感触良多: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关注青年就是关心我们的未来。从“青年就业”这个实际问题着手,实实在在地关心青年人,体现出《今日中国》作为国家级刊物的责任感和良心。  相似文献   

17.
论加强中共党史人物群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静如 《湖湘论坛》2006,19(4):23-23,32
对党史群体人物的考察,意义重大,《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群体成长规律研究》一书,对于该时期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群体的成长规律、特点进行了研究,它对于如何进行党史人物的群体研究很有裨益。  相似文献   

18.
李小成 《求索》2013,(6):130-132
作为先秦文学代表的楚辞内容丰富.给后世提供了各方面的写作素材。其中类书《艺文类聚》就从各个角度广泛地征引了楚辞,由于该书编撰、成书年代较早。与宋以后的版本比起来,有着一定的文献学价值。对人们校勘楚辞有参考作用。所以就后世流行的《楚辞章句补注》与所引之《艺文类聚》相比较,可见唐抄本与宋刊本之异同。  相似文献   

19.
李前进 《春秋》2012,(2):64-64
近日,由无棣县政协编辑的《一代词人李之仪》出版发行。全书分为李之仪其人、李之仪的词、李之仪的诗、李之仪的文、李之仪的交游五大栏目,共46万字。  相似文献   

20.
《中国妇运》2009,(5):32-34
在北京人才队伍中,有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就是女性领导人才。这个群体是北京领导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北京迈向现代化、国际化步伐的进一步加快,它的作用将愈加重要和突出。《北京市党政女性领导人才成长规律研究》是北京市社会科学联合会2007年规划资助项目,由北京市委组织部、北京市妇女联合会、北京市委党校联合组成调查组开展调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