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公安研究》2009,(8):95-95
侯松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9年第2期撰文认为,在观察中国社会风俗变迁的视角下,改革开放体现为社会风俗变迁动力机制的全面转型。这一转型在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体现为一种谋求各动力要素在相互平衡、相互配合中保证整个动力机制协调运作的思路,从而有效促进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风俗变迁的健康发展,这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全面推进过程中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借鉴要素与相应保障。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反映了中国社会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发展的基本特性,体现了中国社会时空变迁、结构转型与政党使命的历史影响要素。这一思想体系在核心观点上明确了新时代中国社会发展道路选择的合法性与制度设计的合理性,在基本方略上指出了中国社会现代化建设布局的方向性与政策设置的系统性,不仅鲜明地体现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成的基本主题,同时也深刻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进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3.
制度变迁:文化转型的内在动力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的中国社会充分展现了一幅巨大变迁的历史画卷 ,其变迁的核心内容是中国社会的文化转型。本文通过揭示“制度”与“文化”的基本内涵 ,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梳理了近代以来中国文化转型的基本面貌 ,并分析了中国文化转型的内在动因。制度变迁是中国社会文化转型的内在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4.
王琴梅 《思想战线》2008,34(2):42-46
导致区域协调发展的一般机制包括要素的边际收益递减、技术在区域间的传播和扩散、区域产业结构的变迁等,但最主要的还是完善的市场机制加政府科学的调控机制.由于制度创新是转型经济增长和发展的第一内生要素,所以推进体制转型在东中西部的均衡化正是转型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特殊机制.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农村社会先后从"捆绑式社会"变迁到"现代市场要素与传统因素二元对立并存"的社会,再到整体全面转型的"裂变自致性社会"。在这一社会形态和结构变迁的大背景下,农村社会冲突理性也有一条鲜明的变迁路径,即从价值型理性为主转向价值型理性与工具型理性交错并存,再到工具型理性的扩张。当代中国农村社会冲突理性变迁的路径,是对当代中国农村社会关系和结构变迁的深刻反映,是农村社会冲突行动变迁的"隐藏"思维依据。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阶层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就社会阶层结构而言,哪个阶层的分化最大 ?   二十多年来,中国社会的变化是巨大而深刻的,其“巨大”体现为改革已触及到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各个要素和各个环节;其“深刻”表现为事物的变化已经从表层向深层、从局部向整体、从要素与机制向结构层面纵深推进。在这场伟大的社会变迁中,社会成员的角色、身份、地位的激烈分化与重组是这一变迁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社会阶层结构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分化、大调整、大重组。其中农民阶层的分化最显著,最引人注目。多样化的从…  相似文献   

7.
科技革命、社会和谐、政治制度转型这三者看似不在同一语境,但却是有着深刻内在牵系的社会发展互动因素.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西方社会结构的变迁,政治制度的适应性转型维护了社会的正常运转并构成了新科技创新的激励性环境.中国改革开放后对西方科技成果的运用推动了经济与社会的巨大发展,但社会结构新趋势的出现,使中国面临社会各阶层利益冲突激化与科技创新原发性驱动力能否持续增长的疑问.未来中国政治制度的转型是推动上述问题解决的出路.  相似文献   

8.
政府职能转变是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迁与全球化经济新秩序的内在需要。作为上层建筑的政府体制总是嵌入于一定的社会结构之中,动态地随社会结构变迁而变迁。本文将政府职能转变置于社会经济结构转型背景之中,对政府职能转变与“职能悖论”进行深层利益剖析,以探析新时期政府职能转变的动力机制、阻力机制与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9.
在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社会变迁催生的多重社会问题需要由国家和社会力量共同形成的保护性行动加以遏制,由此形成政府、市场与社会力量共同组成的互动系统。作为一种独特的专业行动,中国社会工作自恢复重建以来得以快速发展的两大核心动力在于:政府制度赋能与社会工作的专业自我建构。制度赋能体现为国家通过强制性制度变迁实现社会工作的制度扩散与合法性建构,通过制度驱动专业化、职业化进程不断演进;专业建构体现为社会工作通过服务建构、体制建构形成对制度驱动的反映性行动,以及对社会问题的专业性回应,由此形成专业社会工作参与基层治理和国家治理的本土进程,彰显其在制度优势框架下的社会治理效能。中国社会工作的这种双重发展动力共同推动着社会的生长,成为有效抵制自由市场扩张以及现代化进程中多重风险生成的保护性机制。  相似文献   

10.
《新东方》2016,(6)
改革开放所开启的中国千年变局正式启程于20世纪的70年代末,80年代初,其经济社会演进的基础内容是思想解放,指令性计划调整,重构对外关系,民生富国为重的城乡、区域、民族发展现代化要素全面活跃与展开。中国发展的核心经验是体制机制创新,一心一意奔小康,同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的构建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而现在解读"非均衡格局中的地方自主性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内源性动力,并以地方政府为代表的制度创新为重要标志"这一命题,仍然有助于增进对发展方向、发展质量、发展安全、发展利益分享,以及经济转型升级等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中共中央要求全面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若要实质性地推动这项工作,一定要真正寻找到社会组织从事党建的动力。对这一问题的分析可采用新制度主义分析的方法。整体分析框架拟采用斯科特制度环境中规制性要素和规范性要素的二维合法性机制。规制性要素主要化约为项目制,规范性要素主要化约为精英选拔制。传统意义上,新制度主义分析方法强调合法性机制,不绝对排斥效率机制,但弱化效率机制。合法性机制可以部分、但无法充分解释社会组织从事党建的动力。其动力应当是合法性机制和效率机制的耦合。合法性机制在面上提供了可供言说的动机,使其更符合外部社会期待,效率机制在幕后对合法性机制提供了支撑,使其更符合组织内部的期待。要从外部为社会组织输入合法性机制和效率机制。  相似文献   

12.
现代性建构中的文化困境及其运行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创造意义的生命实践,文化通过提供知识、信仰和价值建构了人的意义世界。当下中国信仰多元化、价值体系和意义世界的危机展现了文化的困境。困境产生于以现代性建构为主题的文化变迁的问题情境。不论在制度变革的实践还是学术思想的论争中,文化的现代性建构都在徘徊中陷入僵局。困境具体表现为诸多结构性矛盾。这些矛盾产生于社会系统的转型过程中,权力、市场、社会等与文化相互作用形成一种动力机制,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钳制和羁绊导致系统运行不畅、创新不足。走出困境需要在生命实践的创造中培育中国文化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3.
正当前经济转型升级必须实现两个历史性转变,一是实现生产要素从主要依靠物的要素向主要依靠人的要素的转变,二是实现人的要素从主要依靠体力要素向主要依靠智力要素的转变。高等教育对人的智力要素发掘至关重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教育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创新成果和人才支撑,有效解决了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诸多科技难题和人才问题。但随着中国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发展方式无法继续为中国成为  相似文献   

14.
从转型政治学看三十年中国变革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现行的中国政治模式是一种介乎于完全没有社会多元化的全能主义旧体制,和具有中国特色的未来民主政治之间的一种过渡性政治形态.相对于世界各国已有的转型模式而言,这种可以称之为"中国--越南模式"的体制,是转型分类学上的一个新的"物种".这一发展模式所具有的对变迁过程的可控制性,经济动员能力与整合资源的优势,以及它在转型中面临的问题、困难与矛盾,均可以从这一模式的结构特点中得到解释.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政治发展路径的研究,理应成为国际范围内的"演化政治学"研究最有希望的领域.  相似文献   

15.
当代研究生价值观的主要变迁及其动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社会正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时期.伴随社会经济的大变动,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改革开放以来研究生价值观的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所发生的变迁.研究生是未来现代化建设的骨干力量,了解他们在社会转型时期价值观的变化这一重要动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把握中国现代化的未来.  相似文献   

16.
吴正东  姚伟钧 《求索》2011,(12):257-259
明清时期,湖南社会风俗发生重大变迁。主要原因一是外来移民的增多;其二是商业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传统观念。他们对社会风俗如婚姻、服饰、诉讼之风等产生重大影响。风俗变迁的结果催生了一大批城镇和乡市镇的兴起,加速了湖南与全国各地间商品贸易的联系,昭示着湖南近代化的开端。研究这一时期社会风俗的变迁,有助于认识和了解明清时期湖南的社会及其变迁。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公共政策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潭 《湖湘论坛》2009,22(4):10-13
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处于大变革、大转型时代的30年,是中国经济增长和制度成长的30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了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众所周知,这种社会主义变革和转型主要体现为计划经济体制走向市场经济体制的宏大转轨,展示了一个发展中的大国的治理逻辑,凸显了体制转轨与政策变迁中的中国模式和独特经验。  相似文献   

18.
中国改革开放已走过了近30年的历程.在此进程中,中国的经济体制、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和分配结构都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的一个客观结果就是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迁.新的社会阶层结构正在形成,原有的社会阶层结构正处于剧烈的重新分化和重新整合过程中.如何在一个阶层化的社会中保持社会稳定,进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我们在社会阶层结构变迁这一客观的历史进程中,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也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报告精神、加强我国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产权制度变迁作为一种投入,其绩效不仅体现在速度、规模的进展对传统产权制度的冲击上,还表现在由此带来的新制度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力及其创新效应。把脉其质变趋势, 以制度创新畅通人本视域变革的通道, 使现代产权制度变迁庞大的系统工程趋于整体向上的和谐完美,成为中国社会战略转型的基本动力。  相似文献   

20.
伏尔泰《风俗论》一书的全名是《风俗论——论各民族的精神与风俗以及自查理曼至路易十三的历史》,这本书不仅仅考察风俗的历史,而且力图透过对各民族历史的考察,来洞察精神的实质.全书除导论和前言外,共197章.其中,导论部分是伏尔泰于1765年发表的《历史哲学》一书,后收入到《风俗论》中,作为全书的导论.在这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中,从地球的变迁、人种的起源、原始社会开端,一直描写到18世纪的欧洲与亚洲;从人类社会的形成到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的发展,一直描写到宗教、文化等的嬗变.可以说,这部书向我们展示了18世纪之前的整个人类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