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0 毫秒
1.
中国强烈的男孩偏好传统,以及近年来持续上升的出生性别比失调,导致了婚姻市场上严重的男性婚姻挤压.由于城乡之间经济和文化的巨大差异,农村地区的婚姻挤压尤为突出.本文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全面展示了青海省HY县S乡的婚姻现状,发现当地婚姻市场已经失衡,男性婚姻挤压严重,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西北农村地区婚姻的真实现状.  相似文献   

2.
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逐年攀升,长期失衡,这将造成我国的婚姻挤压、就业挤压、社会稳定的挤压、人口安全的挤压等六大社会性挤压。有关出生人口出生性别比偏高问题的研究已成为国内人口研究最为关注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3.
王磊 《青年探索》2013,(6):55-61
利用2010年问卷调查数据和2012年田野调查资料,研究了冀西北山区赤城县农村通婚圈变动趋势,男性婚配困难状况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结果发现:女性远距离外嫁明显增多,她们向更发达地区婚姻迁移的特征突出;男性婚配困难增大,条件较好的中青年男性通过进城务工解决婚配问题,条件较差的中老年男性远赴云、贵、川、黔等西南地区娶回妻子;人口从山上向山下、从村落向县城的迁移速度加快,山上村落人口规模萎缩,中老年大龄未婚男性逐渐沉淀其中。进城务工大潮带来了农村通婚圈的扩大,女性婚姻迁移加剧了男性婚姻挤压,农村贫困地区男性大龄未婚、晚婚和失婚问题严重。  相似文献   

4.
“剩男”与“剩女”: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婚姻挤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社会性别看,男性婚姻挤压现象一直存在并不断恶化。近年来,高学历、高收入的女性也遭遇婚姻挤压,成为一种新的社会现象。"剩男"和"剩女"现象,与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的社会性别建构有着密切的关系。具体来说,"男孩偏好"导致的出生性别比偏高,打破社会性别角色分工的期待,以及择偶的梯度模式,是社会性别视角下婚姻挤压的三大成因。婚姻挤压的社会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从个体角度来看,婚姻挤压直接对青年人的婚姻产生影响。其次从社会角度来看,婚姻挤压会引起社会安全问题,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再次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婚姻挤压会给人口再生产带来障碍,造成人口萎缩,影响人口素质的提高。最后,高层次女性的婚姻挤压,直接影响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解决婚姻挤压问题,必须以对社会性别的平等建构作为突破口。  相似文献   

5.
自从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数据公布后,研究者们看到1989年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1.92,出生性别比问题开始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并逐渐成为人口学界研究和争论的热点问题。上世纪90年代对出生性别比问题的争论主要集中在对出生与现行生育政策有关;出生性别比升高对未来婚姻市场挤压形成多少所谓的“光棍”等等。因此,如何科学认识出生性别比问题的性质、特点和基本规律,分离各种要素的影响和各种要素作用的大小,成为今后采取有效措施必不可少的环节。60今日中国论坛·2007年第1期总第25期对出生性别比问题性质与特点的再认识我国出生性…  相似文献   

6.
透视性别比     
苏征耀 《世纪行》2006,(2):38-42
20多年来,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走高。国内专家据此分析,到2020年,全国处于婚龄的男性人数将比女性多出3000至4000万:国外舆论则预测,若干年后,中国将有5000万男性无妻可娶。女性短缺,在人口基数小的国家,或许能通过跨国婚姻和女性移民解决婚姻问题;而在人口基数庞大的中国,难以想象能以上述方式觅求出路,必然会诱发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近几年,尽管中央和各地采取一系列措施,但截至2004年,出生人口性别比依然向高位攀升。  相似文献   

7.
女性婚姻迁移是一种以婚姻作为手段的人口流动,而欠发达农村地区男青年婚姻迁移则是一种以(实现)婚姻为目的的人口流动.其流向是从交通不便、经济欠发达的村庄迁往交通便利、经济条件较好的村庄或者城镇,其本质是婚姻挤压背景下,经济欠发达农村地区男青年为了增加交换资源以实现婚配而被迫采用的一种策略.该现象将长期存在,且容易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何妥善预防和解决这些社会问题是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出生人口性别比保持在正常值域是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基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的长期持续偏高,已对我国人口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潜在威胁。出生人口性别比的严重失衡深受我国传统生育文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影响。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综合治理,努力促进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平衡,实现人口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大规模跨省婚姻迁移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女性重要的人口迁移社会现象之一。文章以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为主并结合历次人口普查数据,对女性跨省婚姻迁移的时空模式及变迁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中国女性跨省婚姻迁移水平与性别结构失衡具有一定关联性。性别结构失衡和社会经济发展区域不平衡在中国女性跨省婚姻迁移中的叠加效应开始初步显现。大规模女性跨省婚姻迁移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济发达地区的婚姻挤压的同时,也推高了中西部地区的婚姻挤压程度。  相似文献   

10.
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自1994年以后有迅速攀升之势,农村明显高于城市,省际间很不平衡。由于传统生育观的驱动,农业生产对男性劳动力需求的偏向,监管乏力,《刑法》立法缺位和性别选择技术的应用与普及等原因使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十分重要,必须以加强宣传教育、加强管理和监督、完善《刑法》立法、建立养老保障制度等举措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11.
赖祖胜 《人民政坛》2008,(10):44-44
出生人口性别比是人口健康发展的“生态基础”,其正常值为103~107(活产男婴与女婴之比值)。据国家统计局调查,我国已成为全世界出生人口性别比最高、持续时间最长的国家。目前全国处于婚期的男性已多于女性1800万,预计到2020年,20岁到45岁的男性将多出3000万人。我省属于全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前10个省份之一。  相似文献   

12.
出生性别比是人口性别年龄结构发展变化的自然基础。出生性别比失衡是中国人口问题面临的一个复杂、实际的深层次问题。依据历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由于农村较低的生产力水平和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出生性别比偏高的趋势仍未明显缓解。传统的生育文化是导致农村出生性别比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宽松的计划生育政策及执行是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关键因素,先进医疗技术的滥用甚至违法使用更加速了出生性别比的失衡状态,另外农村社会保障薄弱以及计划生育户的奖励幅度过低也是出生性别比偏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我国男性婚姻挤压压力不断增大,直接或间接地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负面影响,并造成较大冲击。这些影响主要表现为:婚姻挤压导致家庭结构的脆弱化,加剧阶层分化的全面化并使分化结果固化,造成地区和城乡间人口、经济和社会发展进一步失衡,导致社会失序和社会问题日益复杂,进而影响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4.
关于出生性别比治理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有关出生性别比的含义及现状所谓出生性别比 ,通常是为了便于观察与比较所定义的每出生百名女婴相对的出生男婴数。出生性别比对某一人口一定时期内出生的婴儿总数而言 ,可有人口出生性别比 ;相对孩次而言 ,可有分孩次出生性别比 ,如一孩性别比 ,二孩性别比等。所谓某人口出生性别比 ,是指该人口某一时期 (通常为一年 )内出生的男婴总数与女婴总数的比值 ,用每百名出生女婴数相对应的出生男婴数表示。在大多数国家 ,出生性别比约为每 1 0 0个女婴对应 1 0 5或 1 0 6个男婴。随着年龄的增长 ,性别比会因男女性别死亡和迁移模式的不同而发…  相似文献   

15.
中国已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的国家转变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国家;从以农村人口为主的国家转变为以城镇人口为主的国家;从成年型人口国家转变为老龄化人口国家。中国人口的这种重大转变,对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已经或将造成很多重大影响,这些影响包括:劳动力人口占比开始下降、城镇化速度加快、农村老龄化水平提升、人口负债压力日益加大、人口出生性别比攀升造成的婚姻挤压问题逐步显化、"421家庭"赡养结构渐成规模等。为达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目的,人口政策应在分析这些影响过程中作出调整:在"十二五"末期考虑实施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结婚可以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在"十三五"末期实施所有育龄夫妇都可以生育两孩子的间隔生育政策。  相似文献   

16.
杨有旺 《世纪行》2008,(2):29-29
“十五”以来.我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法律法规。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十五”期间全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总体水平上升1.7个单位值的情况下.我省出生人口性别比由第五次人口普查时的128.86下降到2007年的120左右。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省人口惯性增长势头依然强劲.每年出生一个中等县市的人口;出生人口性别比仍在高位运行.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隐患,应进一步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7.
各市、县人民政府,自治区农垦局,区直各委、办、厅、局:为加强对我区关爱女孩行动、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工作的领导,切实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势头,逐步实现出生人口性别比的自然平衡,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成立自治区关爱女孩行动、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现将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及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8.
农村光棍现象成为时下社会热点。调查发现,时间“可能性”和空间“关系性”成为农村光棍成因及其婚姻抉择的内在变量。在传统农村“通婚圈”逐渐融入全国性“婚姻市场”的时空背景下,性别失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引致的婚姻挤压效应,成为农村光棍形成的宏观原因;差异化的家庭条件和个体择偶能力、观念,成为农村光棍形成的微观原因。从追求年龄更小的婚配对象到被迫接纳离异女性甚至入赘,从传统“通婚圈”到地域边缘“婚姻市场”寻求婚配机会,农村光棍也在能动地调适自身的婚配策略,充分利用了时间的“可能性”和空间的“关系性”,以增加婚配的机会。但是经时空规训的婚配机制在结构层面已经决定农村光棍能够得到的婚配机会极其有限,且随着时间流逝,结构层面婚姻挤压程度的上升,个体层面择偶能力的下降,农村光棍也将从积极寻求姻缘转变为消极面对婚姻,直至沦为终身光棍。  相似文献   

19.
"依法治理"是西南民族地区在治理出生性别比失调过程中的重要举措.在对西南民族地区出生性别比失调依法治理背景、实践进行论述的基础上,主要分析和讨论了依法治理在立法、执法上存在的问题,最后就依法治理相关对策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20.
一个社会中性别比出现较大的不平衡,该社会婚配的男女数量往往也将失去平衡。但是当一个社会性别比相对平衡时,婚配中男女数量是否就一定平衡呢?北京社科所郑也夫研究了解放后人口的性别比大多正常,但是近十几年来北京及其他一些大城市的婚配状况恰恰与性别比相反,出现了女子过剩的现象后,提出了在看待性比和婚配关系上与流行观点不同的看法。他认为,性别比、男女初婚年龄差、人口增减势态三个因素结合在一起,决定了一个地区婚配中男女数量的平衡与否。在同龄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