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编者眼里,顾培东的确是一个“非典型”的人:“非典型”的官员、“非典型”的学者,“非典型”的律师。他的“非典型”不在于他的行为,而在于他的思想、他的学问、他的才能。“中国律师2000年大会”召开前夕,组委会准备推出一份《中国律师业发展报告》,编者提出建议,执笔人非顾莫属。结果之好,反响之妙,超出预料,纷纷感其执笔之辛劳,叹其水平之高超。据编者所知,他是我国律师界目前惟一获得过国务院津贴的人,他自谦为“歪打正着”。这正说明了他的“非典型”表现,以致于编者见到他时更多的是在学术研讨会上。应该说,“言人所不愿”是他的责任,“言人所不能”是他的水平,“言人所不敢”则是他的胆识。无法想像,如果没有深厚的理论基础、深重的社会责任感和知识分子“匹夫有责”的社会良心及其对中国法制建设的深刻把握,断不会有如此境界和追求。或许,他的想法、他的言行、他的思考有些“另类”,有些“非典型”,那是因为他对这片土地爱得更深沉(诚如艾青诗句所言: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本文标题均为编者所加)  相似文献   

2.
春江水 《政府法制》2007,(13):58-60
柳宗元一篇《捕蛇者说》,让世人皆知永州“异蛇”“黑质而白章”。纵观湖南省永州市公安局原副局长王石宾多年来所扮演的人生角色,他又何曾不是一条“黑质而白章”的“异蛇”?说他“白”,是因为他不仅具有警察身份,而且还是“打黑除恶领导小组”组长;说他“黑”,是因为他不但是永州黑恶势力团伙的保护伞,而且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黑老大”。他一边冠冕堂皇地打“黑”除“恶”,一边却干着开庄放贷、敲诈勒索、滥用私刑、非法敛财的“黑”、“恶”勾当。  相似文献   

3.
他,在危险地带“逆向行走”16年;他,被公安部表彰为“全国公安机关爆炸物品安全监管业务技能大比武成绩突出个人”、“全国‘两清理一排查’专项行动成绩突出个人”;他,被授予泰州市“最美法治人物”、“十佳人民满意政法干警”、“最美警察暨首届警察工匠”;他,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个人三等功3次、嘉奖8次、当选为“江苏省优秀人民警察”…… 他,就是终日与危化品管理打交道的兴化市公安局治安大队一级警员、副大队长朱克家.  相似文献   

4.
邢继才,中等个儿、体态较胖、嗓门特大,现任万州区检察院行装科科长。熟悉和了解他的人都说,邢继才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抠门”。因为“抠”,他也未少得罪人,说他有些不近人情;因为“抠”,他更赢得了院领导和绝大多数干警职工的赞许,称他是“抠门”的好“管家”。  相似文献   

5.
大海 《政府法制》2006,(20):30-32
他只是一名普通的“海归”打工仔,为了让自己的生活变得像有钱人那样骄奢淫逸,他打3份工,包养了两名“二奶”。两名“二奶”的巨大开支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他没日没夜地干活,在城市里东奔西走,舍不得买一份超过4块钱的盒饭……终于,在两个“二奶”的围困下,他的积蓄彻底耗尽,骗取工友的巨款后也无济于事。眼看“二奶”、“三奶”都要离他而去,他决定杀掉“二奶”,用“二奶”的钱养“三奶”……2006年6月,安徽省合肥市检察院以故意杀人罪对李明河提起公诉。  相似文献   

6.
他先后被评为市“四五”普法依法治理先进个人,被司法部授予“全国标兵人民调解员”等荣誉称号,他领导的司法所被评为“集体一等功”、市“规范化建设先进单位”、“平安建设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7.
“他”是第三人称,现代汉语里经常出没,可在古汉语系统里“他”却不是主角。“他”是个形声字,本作“佗”,本义是负担,古代、近代泛指男女及一切事物,现代则用于称代自己和对方以外的男性第三者。此外,“他”还有一个重要义项,是表示指称,相当于“别的”、“其他的”,与“此”相对。  相似文献   

8.
“赵家富太累了”、“赵局长太累了”、“家富太累了”,无论是群众、同事、还是亲人,都这样感叹着……“等雨小些再清障,尽量保证人员、机械安全。”身处险境的他还惦念着他人的安全,然而不久,他自己却被急降的泥石流卷走吞没了,献出了年仅39岁的生命……面对情与理、情与法、公与私的矛盾,他的准则是:宁做“恶人”,不做“罪人”。他牺牲后,交通部授予他“交通局长的楷模”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9.
生活中,他爱伺花弄草,尤喜摆弄兰花。工作上,他年轻、有朝气,是个实干家。浏览他的成长过程,你会发现他的青春轨迹是激昂和灿烂的:20岁参加工作,31岁被任命为反贪污贿赂局副局长,36岁成为职务犯罪侦查局局长;而伴随他成长的是“先进团员”、“先进团干部”、“先进工作者”、“全市十佳侦查员”、“全国优秀侦查员”……  相似文献   

10.
有个很喜欢说大话的人,只要从他口里说出的话.就含有“一定”、“肯定”、“保证”、“绝对”之词,人们称他为“大话王”。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历史、文化、地理、法律、个人等角度出发讨论宋慈及《洗冤集录》产生的条件。我国法医检验早期发展是宋慈及《洗冤集录》产生的历史条件,朱熹理学影响是宋慈及《洗冤集录》产生的文化条件,南宋建阳政治文化发展是宋慈及《洗冤集录》产生的地理条件,完善的南宋检验制度是宋慈及《洗冤集录》产生的法律条件,宋慈在《洗冤集录》中把个别的具体事例进行全体性、系统性综合是个人努力和总结的结果。因此,南宋时期出现宋慈及其《洗冤集录》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是历史必然和文化传承至一定阶段的产物,更是中华文化结晶和法医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2.
曹植之失志 ,是被“夺志”;阮籍之失志 ,则是“弃志”。失志原因的不同导致了他们在心境、安顿身心的方法和诗歌的抒情方式的差异。曹植因失意而痛苦 ,却无法忘怀已被剥夺的志向 ,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安顿身心 ;阮籍孤独而苦闷 ,怀疑甚至否定一切传统的价值观念。曹植采用比兴的手法 ,抒情中带有“缘事而发”的乐府精神 ;阮籍则意欲摆脱具体事实 ,注重更为纯粹的情感抒发  相似文献   

13.
在林几的学术生涯中,中国法医学史是其研究的重要领域,并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进而形成的法医学史观,构成了林几法医学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林几的中国法医学史观主要包括:以比较法医学的视野研究中国法医学发展史;运用实验法医学的方法鉴别中国古代法医学的精华和糟粕;古代法医学的现代转型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实现法医学的现代转型,应注意科学总结中外法医学发展史的经验教训。这些法医学史观对于全面理解中国古代法医学兴衰之路,以及推动民国时期中国法医学的现代转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以往人们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法律观存在着片面性认识,忽视了马克思关于法律对经济基础反作用思想的深入探究,尤其缺乏对法律反作用的逻辑机理和表现形式的具体分析.旨在全面领悟和深入读解马克思关于经济发展中法律作用的思想,揭示经济发展中蕴含的法律逻辑机理.  相似文献   

15.
杜桂萍 《金陵法律评论》2006,(6):130-136,141
清代乾隆年间徐燨创作的《写心杂剧》,在杂剧史上是一部具有"范式"意义的作品.其体制形态上由"代人立言"到"自我登场"的转变,改变了以往杂剧创作追求"自喻"的表达方式.通过自我抒情言志和高扬主体精神的"写心"作法、因自传性艺术演述凸显出来的特殊意味,以及与晚明小品灵动自然、清新隽永之艺术格调的同构对应等,都充分显示出《写心杂剧》既徘徊于雅俗之间,同时又为普通文人提供了特殊的话语空间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6.
孟德斯鸠的学说和思想集中系统地体现在其代表作<论法的精神>这一鸿篇巨制中.他是西方法学思想史上备受关注的人物,但是有关其立法思想的评述却不多见.事实上,<论法的精神>亦是一部具体深入探讨如何立法的著作,包涵着丰富的立法理论和生动的立法实例.孟氏持积极创制的立法观,寻求影响立法的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提出一系列立法技术要求,以阐明如何创制适合特定社会的特定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7.
车文博先生在吸收借鉴、扬弃超越他人的研究视域和编篡原则的基础上,持之以恒地大胆探索,出版了数本(套)在国内外心理学界产生重大影响的鸿篇巨制。车文博先生关于心理学三史的创新性研究,实现了从心理学知识史到认识史、从心理学学科史到思想史、从单一文化心理学史到多元文化心理学比较思想史的整体性跨跃,体现了先生作为理论心理学家、心理学史家和心理哲学家的治学理念和学术风范,三史研究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王玫黎 《现代法学》2002,24(2):27-33
中国固有文化中礼所规定的明具伦理色彩的等级秩序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朝贡体制不能在智仁志士的观念和政治上产生国际法。近世文人王韬的国际法思想产生于其移居上海和香港特别是太平天国失败之后 ,之前他和同代人一样 ,信奉中国文化上的优越主义。王韬这种观念的产生与回应西方列强的冲击和自身的经历有关。但笔者对这种“冲击———回应”模式的运用并非费正清式的 ,毋宁说它更是柯文版的。王韬对国际法的矛盾态度显示了一种局内人的无奈。王韬的国际法思想最后落基于他给晚清政府开具的全面改革旨在图强采取新的思想方式的药方。  相似文献   

19.
董必武的司法思想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在中国社会主义司法思想发展进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考察了董必武关于司法的政治性、司法的人民性、司法的公正性和司法的程序性等问题的基本论述,揭示了董必武司法思想的科学内涵与理论品格,确证了董必武司法思想的革命性意义和现时代价值,进而强调董必武的司法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法律与司法观的创造性运用与发展,构成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重要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20.
本文既在专题水平上探讨车文博教授关于无意识心理学思想的系统论述,并尝试揭示其理论意义,又希望通过这个专题研究,揭示车文博教授文以载道的学术人格和治学理念,从而为我们学习、领会、研究车文博教授博大精深的心理学思想提供一个方法论的范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