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情理是人的通常心理和事情的一般道理,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经验法则。法律来源于社会,又服务于社会,法律应该以社会普通民众的情理为基础,情理往往代表着法的价值取向。但情理不是具体的法律规范本身,行政执法者在处理具体案件时,只能以相关法律的具体规定为依据,不能以情理作为判案的直接依据。但法官也不能机械地适用法律,要注意法律与情理的协调。合理的裁决或判决结果较容易为当事人和社会公众所接受以及信服,这样才能真正树立起法律的权威。  相似文献   

2.
王媛媛 《求索》2013,(9):188-190
司法活动是一个价值判断过程,具有抽象性,因为法律并不会为争议提供唯一解决方案,法官必须在社会情理场与媒体监督场两大维度下,依据一定方法对法律规范加以解释和适用,恪守法官的内心独立,保障社会公正。德国基本法97条是法官实质独立和身份独立的宪法保障,法官的内心独立也被看作是法治国的基本原则.援引97条解读法官的内心独立是德国学界的基本共识。面对来自社会情理场和媒体监督场的影响,德国法强调法官遵从法律的义务,在遴选环节注重考察法官候选人的人格与个性.并赋予法官内心独立以宪法职责,以保证法官面对各种干扰时保持内心独立。我国保障法官审判独立和身份独立的各项制度还亟待完善。德国的经验对我国法官制度的建设有着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3.
法官的职业使命是赋予法律以生命,法官的司法活动以法律解释为中心,然而,在我国法官职业化缺失,因而法官职业化的过程要在法律解释的过程中得到体现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这是主客观相统一的过程,同时也是符合法治要求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费蓬煜  王琳 《人民论坛》2012,(35):110-111
法律规则本身就具有限制权力滥用的"天职",如何在现行的法律框架中设置相应的法律规则,限制法官在刑事裁判环节中的裁判恣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文章以刑事裁判为视角,通过对"法官刑事裁判恣意的规则限制"的探讨,提出解决法官裁判恣意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法学界和司法工作者在纠正“重实体、轻程序”现象的同时,产生了过分强调程序公正的倾向,并导致司法裁判不公现象的增多。从实证的角度看.程序公正是实体公正的基础和前提.实体公正是程序公正的依归和检验标准,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是一致的,但有时也会产生冲突,这时,法官就要根据价值衡量来决定取舍,不能简单地一律程序公正优先.也不能把实体公正作为惟一的追求。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民事诉讼实务中要实现裁判的实体公正,必须在民事裁判结果中体现法律和情理的统一。以取得裁判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实现法律公正与社会主流正义观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法意与民情     
司法裁判应兼顾法意与民情,但又不能毫无原则地接受民情的影响.司法裁判可以从承认法官释法的正当性,培育法官健全的法律感觉,,构建司法权威下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合理利用利益衡量方法实现民情与法的沟通、平衡和协调,严格司法程序以避免法官的恣意,准确把握情理引入司法的限度等方面着手,以期兼顾法意与民情.  相似文献   

7.
论法律的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律解释使法律具体化、明确化和体系化。它对不确定的概念和不明确的规定予以具体化和明确化的解释 ,以维护法律的安定。法律的解释是法律确定化的必经途径 ,法律规则是立法者对法律意图或目的的一种阐释 ,一种权威性的阐释。当立法者的具体解释在适用过程中与法律的意图或目的相冲突时 ,法官有权对其进行必要的修正。法律本身决定了法律解释的方法和原则。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少年法庭陈洁法官近日收到了一封署名为涛涛的特殊来信,信中涛涛说:“姐姐,还有4个月多我就要出去了,不知道将来的日子会怎样,我希望你能帮我,下次我有烦心事就写信给你,你一会要回信……”。涛涛是陈洁曾经做过心理辅导的少年犯,现在,他与法官姐姐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而在玄武区少年法庭这个特殊的大家庭里,象陈洁与涛涛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少年法庭“寓教于审、惩教结合”,走出了一条法理与情理和谐、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统一的少年审判之路。  相似文献   

9.
司法民主是我国司法改革的前进方向,人民陪审制度是我国实现司法民主的主要方式之一,应充分发挥陪审员源于民众,代表民众的优势。我国存在传统法律伦理精神与现代法治精神的冲突,导致现实中公平正义的法治精神缺失。为培育公平正义的法治精神,不仅要融合有益的传统法律伦理精神,还要加强现代法治精神的宣传教育。法官制度与司法民主与公平正义在逻辑上是紧密相连的。时下的法官制度有历史遗留问题,也有遴选与任免上的不尽科学等。完善法官制度要提高法官的准入资格,增强司法独立性,打破按照行政区划设置司法机关的局面等。  相似文献   

10.
涉外民商事案件中的识别是法官依据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对特定法律事实进行定性、分类并对有关规则进行解释,从而确定管辖权规则或冲突规则的认识过程。由于各国法律存在广泛冲突,运用不同法律进行识别,往往导致不同结果,从而形成识别冲突。识别冲突是冲突法领域的特有概念,是各国实体法和冲突法上的冲突在司法阶段的表现。关于识别冲突的解决,国际上至今没有统一的立法和主张,法院地法说、比较法说、准据法说等都各有利弊,需运用最密切联系理论解决识别冲突,即根据识别对象的不同分别适用不同的"最适当的法",以最密切联系理论为指导的"自体识别说"有利于涉外民商事案件的法律适用实现"冲突法正义"与"实体法正义"的真正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1.
This study explored the sense of community among women (n = 21) and women with children (n = 30) living in Oxford Houses, with emphasis on how the presence of children might affect the household. Sense of community did not vary between participants with more or less than three months residence. Residents reported very high levels of satisfaction with the home, possibly because of a ceiling effect of little room for increases in their sense of community over time. Participants reported that they were getting along with the children in the home, that mothers could count on babysitting help, and that the children had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household and their own recovery process. This effect did not differ between mothers and non-mothers, suggesting that non-mothers might view the children in the home with a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and sensitivity comparable to that of the mothers. Implication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2.
当前行政执法中暴露出一些问题,导致法律权威的失落和法治信念的动摇.究其原因,既有体制上的,也有观念方面的.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应重视执法"软件"建设,推进体制改革,全面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素质,严格执法责任和责任追究,强化对行政执法活动的监督制约.  相似文献   

13.
对公安民警进行养成教育,目的是形成公安民警正确的观念、良好的作风,从而牢固树立公安 民警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群众意识、法治意识。  相似文献   

14.
关于法官依常理断案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慈 《桂海论丛》2008,24(3):81-83
常理客观地存在于法的制定和实施中,法官依常理断案可以弥补成文法的局限性,削减法官对事实认识的局限。然而,由于社会公众的不理解以及法官法律论证能力的欠缺,法官依常理断案时常陷入困境。法官依常理断案并不是也不应当是完全任意的,应当结合中国实际设计一些具体的制度与规则,尽量将法官依常理断案的副作用降低到不影响裁判的正当性、准确性的程度。  相似文献   

15.
尊重和保障人权已明确写入新刑事诉讼法的基本任务之中,但要在刑事法治领域真正做到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则必须在刑事立法、刑事司法、刑罚的执行三个环节融入人民群众普遍认可的常识、常情、常理,在刑事立法时将常识、常情、常理抽象到各刑事法条款中,在刑事司法时将常识、常情、常理还原到具体的案件中,在刑罚的执行环节将常识、常情、常理融入到各种行刑中,从而在刑事法治领域彻底实现尊重和保障人权。  相似文献   

16.
胡江 《青年论坛》2009,(1):108-114
无论是狭义的犯罪未遂还是广义的犯罪未遂概念,都体现了特定的刑事政策因素。在对犯罪未遂的处罚上,经历了从结果责任到责任主义的发展和转变,这个过程体现了国家在刑事政策上的考虑。国家根据维护法的秩序和实现正义的要求,反映着社会大众的普遍的法感情,将具有社会危害性的犯罪未遂纳入到法的否定性评价范围并给予刑罚处罚。但是同时又根据犯罪未遂的特征在对其处罚上采取了灵活的处理方式,其目的就是要实现国家维护秩序、预防犯罪的刑事政策要求。  相似文献   

17.
公众安全感评价机制探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公众安全感”的概念,以它作为评价社会治安状况,以及警察机构执法质量、水平的评判标准。在我国,公众安全感的研究调查分析也得到了逐步重视,认为它是衡量社会运行机制,评价社会治安状况,反映人民生活安定程度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8.
宪法学属于法学基础理论学科,理论性强,学生学习起来困难。宪法学又是学生学习其他部门法的基础,宪法学基本理论掌握不好,会影响其他部门法的学习,因此对宪法学教学方法的探讨显的尤为重要。实践证明,在宪法学教学中,适当选择并注意运用宪法案例(事例),能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以人为本是法律发展最为基本的价值理念,这表现为法律发展有三个价值维度:法律发展的终极关怀是以人为本的价值指向,法律发展的现实关切是以人为本的实践取向,尊重和保护人权是以人为本的评价尺度。准确把握以人为本的这三个价值维度,有助于我们树立科学的法律发展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