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台湾问题上,美国政府向来是两句话:一句话是坚持一个中国的政策,恪守中美两国政府达成的三个联合公报,不支持台湾独立,不支持“两个中国”和“一中一台”,不支持台湾加入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即所谓的“三不政策”;另一句话是严格遵守《与台湾关系法》,反对海峡两岸任何一方单独改变现状。小布什政府上台以后,继续反对中国大陆对台动武,但也明确表示“不支持台湾独立”,奉行两岸“平衡政策”。布什政府多次强调,台海两岸必须用和平方法解决争端,也多次在重要外交场合表示不支持台湾独立。按照美国政府的设想,台湾问题应该保持“不统、…  相似文献   

2.
李捷 《党的文献》2001,(3):75-83
1988年李登辉执掌台湾以来,台湾因素从局部性因素逐步演变成为阻碍中美关系正常发展的全局性因素.这不但是台湾本身局势变化的结果,也是1989年政治风波以后,特别是冷战结束以后,美国对华政策调整的结果.从1989年到1993年,面对复杂的国际局势,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共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在邓小平的支持和指导下,稳妥而得体地处理两岸关系和中美关系,比较顺利地渡过了中美关系的危机期,中共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对台政策,也有了较大发展.  相似文献   

3.
万斯访华在台湾问题上霸气十足;邓小平当仁不让,严厉批评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倒退言行——万斯碰壁灰溜溜返回美国 1977年1月20日,民主党人卡特出任美国第39届总统。由于苏联的扩张趋势构成了对美国的严峻挑战,卡特急于和中国改善关系,借以抗衡苏联。他上任后不久就表示:“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策将以上海公报为指导,我们政策的目标是美中关系正常化。”但他知道要想改善中美关系,就必须在台湾问题上迈出关键的一步。所以在4月份,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美国政府长期对我持敌视和遏制的态度,而与苟安台湾一隅的“中华民国”残余政权保持所谓的“外交”关系。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为打破中美关系僵局,争取一个更有利的国际环境,毛泽东运用他超人的智慧,匠心独运,高招频出,使中美关系的坚冰豁然瓦解。在打  相似文献   

5.
宫力 《党的文献》2002,(2):67-78
中美上海公报发表之后,中共中央对中美最高级会谈的结果进行了评估,把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任务提上了议事日程.为加快推进中美关系正常化,毛泽东提出了"一条线"的战略构想.邓小平坚持中美建交三项基本条件的坚定立场,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美国政府指望中国在台湾问题上作出较大让步的不切实际的幻想.中美建交谈判的最后协议是中美双方互谅互让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十一)曲折建交——邓小平明确表示,要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干干脆脆就是三条:废约、撤军、断交;卡特盘算着:如何既同中国建交,又能“同台湾保持足够的联系”中美两国建交,走过了曲折的路.1972年尼克松访华,承认了“一个中国” 的原则,并承担了最终从台湾撤军的义务,打算在第二届任期的头两年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1973年,中美双方互设联络处,这是改善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步骤,为建立两国间的直接联系,进行了有效的工作,并为中美建立长期友好合作关系打下了基础.正当中美关系顺利发展的时候,双方国内都发生了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7.
周恩来是举世闻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在70年代初,运用“乒乓外交”,以“小球转动大球”,终于打开了中美两国关系的大门,为中美关系正常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回顾这段往事,可以看到周恩来公关意识、才能和艺术,使人们从中受到启迪和教益。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美国政府一直对新中国采取封锁、孤立、遏制和敌视的政策,使中美两国关系和人民的交往隔断了20多年。身为中国外交政策主要制定者和执行者的周恩来总理为了维护国家的独立和安全,保障亚太地区和世界和乎,曾表示愿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改善中美关系。1955…  相似文献   

8.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同时也宣告了美国支持的国民党政权的灭亡。不甘于失败的美国政府一方面派人游说,企图使新中国改变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方向,另一方面拒不承认和阻挠中华人民共和国拥有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195O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政府出动第七舰队侵占台湾。以后,美国纠集其他国家一起对中国实行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在帝国主义的高压面前,社会主义的中国巍然挺立,始终没有动摇自己既定的目标和政策。新中国成立以后的ZO多年时间里,中美关系犹如一块封冻久年的坚冰。其间,虽然也有日内瓦谈判和中美华…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美国政府经过了短时间的"眺望",对新中国开始了长达20多年的"不承认"政策。20世纪60年代后期,中美两国政府面对发生巨大变化的国际形势,都重新调整了外交政策包括两国间的相互政策,为了打开中美关系大门,开始试探和接触。  相似文献   

10.
日前,由上海台湾研究所和上海市委党校社会发展研究所联合主办的“中美关系与台湾问题”研讨会顺利召开。来自上海市各高校研究中美关系与台湾问题的专家学者和上海市政府台办、台盟、台研所、台研会等有关部门领导约30人出席了会议。此次会议有两大主题:一是“理论与实务:小布什上台后中美关系的走向”;二是“新形势下最终解决台湾问题的理论应对”。与会的专家学者们在江泽民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的指导下,本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就目前中美关系与台湾问题中的若干问题从理论的高度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许多创新的观点和见解。  相似文献   

11.
冷战结束以后,美国政府调整了对华政策,从而破坏了中美关系的基础,使两国关系退到了25年来的最低点。由于美对华实行的政策遭到失败和在全球显得孤立,美国政府进行了反思。去年5月克林顿在美国发表讲话,表示要对中国实行接触政策;11月到澳大利亚访问又重申这一政策;11月24日江泽民主席和克林顿总统借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四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之机,举行了会晤,商讨两国关系如何面向21世纪的重大问题,把中美关系推上一个新的里程。去年下半年以来两国高层互访频繁。这些接触,使一些曾困扰两国关系的问题相继取得共识和得到缓解。一…  相似文献   

12.
布什执政以来,中美关系历经坎坷,目前趋于稳定。本文在对中美关系的这一发展过程的三个阶段进行分析后,指出,美国政府仍然实行接触与遏制并用的对华政策,两国政治关系的重新稳定并未解决两国间的基本矛盾,中国综合实力的增强将对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党史研究资料》1988年第3期发表窦晖文章——《从杜鲁门“6·27”声明到美蒋条约的签订——评美国“两个中国”政策的形成》,指出:朝鲜战争爆发的第三天,杜鲁门总统发表了关于武装侵略朝鲜和中国台湾的“6·27”声明,攻击我军解放台湾“将直接威胁太平洋地区的安全”及该地区的美国部队,下令“第七舰队阻止对台湾的任何  相似文献   

14.
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背景下,1970年代末美国政府期望通过扩大对华技术转让的方式来促进中美关系向前发展。在普雷斯访华之后,美国认识到了科技交流合作有助于美国对中国施加长期影响和维护中美关系的稳定。因此,美国确定了与中国进行全面的科技合作的政策。1979年1月31日,卡特与邓小平签署科技合作协定,中美科技关系进入制度化的全面合作阶段。  相似文献   

15.
程早霞 《世纪桥》2007,(5):95-96
在中美关系的“三T”问题中,台湾问题与西藏问题是中美政治关系中矛盾与摩擦的引爆点。美国利用台湾问题与西藏问题在中国的东南与西南两个方向上对中国形成钳形包围之势,以此遏制中国的统一与发展。“两T”问题成为美国在亚洲遏制共产主义中国的一枚棋子。  相似文献   

16.
特使万斯企图力压中国达成协议,邓小平断然拒绝,粉碎美国强势战略1977年1月20日,卡特出任美国第39任总统。由于苏联的扩张趋势对美国构成了威胁,美国急于和中国改善关系,借以抗衡苏联。8月,美国国务卿万斯访华。8月24日,邓小平接见并宴请了万斯。万斯表示:中国必须以公开或默许的形式,作出在台湾问题上不使用武力解决的承诺;中美关系正常化后,美国还要继续向台湾出售武器;实施“倒联络处”方案,即中美之间的联络处升格为大使馆,而美国驻台“大使馆”降格为联络处。尽管他尽力保持语气的轻缓,但其“美国式”的霸气和强硬仍然表露得相当刺  相似文献   

17.
自1989年6月以来,中美关系一直动荡不定,起伏不断,作着“摩擦”、“危机”、“改善”、“高潮”的周期性运动。迄今为止,中美关系已经走完了五个波动的周期。目前正处于第六个波动周期阶段。一、中美关系已经走完的五个波动周期第一个波动的周期(1989年6月~1992年初):1989年6月5日和20日,美国布什政府宣布对华五项制裁措施,使两国关系跌入建交以来最严重的危机。由于当时苏联没有消亡,中苏关系自1989年5月戈尔巴乔夫访华以来发展迅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美国内的反华声浪,也使美国政府在进一步采取对华制裁措…  相似文献   

18.
饶银华 《探索》2007,2(3):18-21
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发展中美关系的外交实践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理论总结。这就是,中美两国领导人应当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观点来审视和处理双边关系,相互尊重和求同存异,中美三个联合公报仍然是发展中美关系的基础,台湾问题是发展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等,从而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邓小平关于发展中美关系的理论和实践。  相似文献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美国政府一直采取敌视政策。但是,由于新中国不断壮大,在国际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就迫使美国逐步改变对中国的态度。1972年2月21日至28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震惊世界。从此,中美关系掀开了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20.
前不久,美国总统布什在会见胡锦涛主席时表示:“在台湾问题上,我的立场是一贯的和坚定的”。但如果仔细回顾布什政府6年多来在台湾问题上的言行就不难发现,布什政府的政策已距上任之初有了较大的变化与调整。追踪其政策变化的轨迹,剖析其中缘由,对于准确把握两岸关系走向无疑是极具现实意义的。2000年,共和党竞选政纲重申了历届美国政府坚持的“一个中国”政策,但它是建立在中国大陆不对台湾使用武力的原则基础之上的。政纲强调,如果中国政府以武力实现国家的统一,那么美国将根据《与台湾关系法》,帮助台湾进行防御。布什本人则在竞选中以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