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0 毫秒
1.
经济增长理论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理论反映,源于斯密和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派,是二战后在发达国家广泛流行的经济理论,它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及模型的建立强调科学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但是,发达国家经济学家自身存在的认识论缺陷使其不可能科学完整地建立经济增长理论及模型,因此,我们必须遵循马克思的方法论,从理论为实际的反映入手建立科学模型,并指导中国社会经济建设实践,特别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践。  相似文献   

2.
经济增长理论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理论反映,源于斯密和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派,是二战后在发达国家广泛流行的经济理论,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同时也探索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问题.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及模型的建立强调科学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积累、劳动分工以及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但是,发达国家经济学家自身存在的认识论缺陷使其不可能科学完整的建立经济增长理论及模型.  相似文献   

3.
依靠科技进步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靠科技进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黄少萍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实现我国“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一个带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这一转变涉及许多方面和环节,需要采取一系列重大措施,但归根到底,只有依靠科技进步,才是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指出,今后历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针是“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即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涉及企业经营、科技进步、资源配置。宏观决策等诸多理论与实践问题。本文将从宏观经济管理的角度对此进行初步探讨。               一在宏观经济管理目标体系中,经济增长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世界各国都把追求经济的高速增长作为宏观经济管理刻意追求的重点。结合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我们认为,宏观经济管理中经济增长的内涵具有特殊的范…  相似文献   

5.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作用在邓小平经济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他在总结新技术革命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时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江泽民总书记根据邓小平的论断强调指出:“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把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这些重要思想成为我国新时期经济建设的战略指导思想。一、邓小平关于经济建设理论在邓小平理论中,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核心内容构成的经济理论,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创新,是我国开展经济建设的巨大精神支柱和指导方针。主要内容:第一、共产党就是为发展社…  相似文献   

6.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首要问题是转变经济增长观念许志锐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之一。这个根本性转变,涉及到经济体制、产业政策、科技进步、经营管理等诸多方面的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和渐进过程。其中,首要的问...  相似文献   

7.
张永辉 《前沿》2013,(1):98-99
本文对马克思的经济增长理论中的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增长模型和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等方面作了一定考察,并从经济增长的方式、内容和研究方法等不同的方面对马克思的经济增长理论与西方经济增长理论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8.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难点及对策段瑞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诸多方面、诸多环节,既有经济体制、经济政策问题,又有科技体制和科技政策问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归根到底,是要把经济发展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  相似文献   

9.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多次强调要把全部经济工作转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总体效果还不明显。其原因虽是复杂的、多方面的。如何处理好对外开放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系,如何在对外开放中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对外开放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紧密地结合起来,使二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贯彻科学发展观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这不仅是“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严峻的挑战和最紧迫的任务,同时更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能否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要以自主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为突破口,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推进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形成有利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坚持以人为本,确立科学、合理的发展目标,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1.
该文在对解决家庭服务业发展问题的理论探索中,提出了行业的资本性质概念;选择生活质量、资源、资本、劳动和社会制度五个参数,建立行业经济的数学模型;通过对行业模型进行演绎、对行业经济要素进行拆分,完成了非资本型行业的定位及其特征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孟昭元 《桂海论丛》2003,19(3):71-7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味着整个社会的知识体系和人力资本结构将要发生重大改变 ,持续地增加人力资本存量并改进其质量 ,有赖于是否具备一个完善的人力资本积累体系 ;营造一个良好的人力资本投资环境可以提高投入产出比 ,并且有可能产生递增的人力资本扩散和带动效应 ;提高劳动力素质 ,不仅是中国实现跨跃式发展的根本出路 ,而且有助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实现社会充分就业和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13.
郭剑雄  李志俊 《思想战线》2006,32(3):106-111
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化,需要加速城市现代经济规模的扩张和打破传统部门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均衡,提高农业投入的产出弹性,促进部门间的收入均衡。中国现阶段促进二元结构转化的政策,应以提高农业人口的受教育程度为重点,要有利于农村生育率的下降和人力资本的提高,为其创造出需求条件。  相似文献   

14.
Many foreign banks are attracted to the PRC economy, as a result of its continuing economic growth and financial liberalisations. This paper provides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this development and of the features of those foreign banks choosing to enter this market. In addition, a survey questionnaire permits an assessment of the attractions and weaknesses of the PRC banking market as perceived by foreign banks. It has been shown that large, financially sound foreign banks have helped to stimulate trade and investment in the PRC. However, China's restricted movement of capital and inadequate legal framework has reinforced the need for international banking services from Hong Kong.  相似文献   

15.
孙强  孙荣 《思想战线》2004,30(2):16-20
宏观效率是资本市场的外在效率,是资本市场与国民经济相互作用及其对经济增长贡献所体现出的效率。宏观效率会受到一国经济发展道路和资本融资方式选择的长期影响。优化企业融资结构,实现融资方式的多元化,是增强我国证券市场宏观效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大陆台商投资地区的空间关联性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空M分析方法对台商投资大陆的53个台商超过百家的城市和31个省市自治区进行空间测度表明,台商大陆投资区域具有显著的空间聚集特征。其原凶主要是市场容量、劳动力成本、基础设施和沿海内陆差异等因素所致,台商投资在FDI中有其独特之处。我们认为保持区域经济的持续增长是吸引台商投资大陆的关键;通过政策促进人力资本的积累、引导大陆台资企业转型升级,是消减劳动力工资上升对台商大陆投资负面影响的有效手段;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是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台资的重要途径;拓宽经济区的空间范围,有利于发挥台商投资的空间聚集效应,从而最大限度地吸引台商投资。  相似文献   

17.
李娟  沙景华 《青年论坛》2008,(1):113-117
山东省自从1979年引进外资以来,经历了起步、缓速发展、快速发展、调整、新一轮的快速发展五个阶段,引资规模位居全国前列,为全省经济发展增添了活力。但从吸收外资的来源地区、产业流向、利用形式及空间差异四方面进行分析,则发现其引资过程中存在产业流向不合理、区域分布不平衡、FDI质量不高及内陆地区投资软环境亟需规范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该采取培育高质量的产业集群、调整外资来源布局、扩大服务业开放力度、建立创新体系、利用合力引资模式等措施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18.
After 15 years of economic reforms, the most notable feature of today's Chinese economy is high economic growth compounded with high inflation. The continuous coexistence of these events has raised two questions that are important to address. That is, what is the meaning of the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high growth and high inflation, and what is the real impact of the current inflation on China's economy. The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inflation on Chinese economy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economic growth, investment in fixed assets,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inflation. Findings of this paper suggest that high inflation that has accompanied the recent rapid economic growth has made the GDP growth rate of today's China highly suspicious. What is more, while inflation in China has mainly been generated by over‐investment and unfruitful development in the eastern region, which is financed by excess money printing and central budget deficit, the ill effects of inflation have mostly been borne by the poor regions.  相似文献   

19.
区域软实力的概念、要素及评估指标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运仓 《桂海论丛》2010,26(3):113-117
区域软实力在中国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不少学者对其概念、涵盖的要素及评估指标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区域软实力是指在一个国家内一个区域可用以动员区内外的资源来实现其经济、社会、文化等全面发展的非物质力量。其构成要素主要有:政府管理和服务、区域文化、人力素质、区域形象和生活环境。为此,应构建由三级指标构成的区域软实力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人力资本及其制度的契合为切入点,就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人力资本投资的制度供给、制度绩效和对策建议进行了论述.人力资本积累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得以实施的关键和突破口,但人力资本作用的发挥受制于制度的约束.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人力资本投资的制度供给是相对丰富的,但正式制度短缺与非正式制度短缺仍然是人力资本投资的瓶颈制约,实证调查分析在很大程度上也证实了这一点.为此西部民族地区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增强教育法律制度供给,创新经济制度,加大教育投资,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形成人力资本开发的多元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