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人才流动新走向及其对策欧可平,杨晓群人才流动与社会结构的变化紧密相关。本文试图从研究我国高校人才流动的走向入手,寻找高校人才合理流动的正确途径,推动高等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一、我国高校人才流动的新走向目前,我国高校人才流动的主体仍然表现为单向流动...  相似文献   

2.
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的一个重目标就是要通过人才流动达到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因此,就整个人才市场而言,人才的合理流动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但是,我们在鼓励人才合理流动的  相似文献   

3.
高校是人才聚集之地,合理开发使用人力资源对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人才流动理论从人的本能、潜能方面表明高等院校实行全员聘任的必要性。通过实施全员聘任,在改革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基础上,精简机构,整合人力资源,实现人才合理流动,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振兴湖南经济,关键在于人才;人才作用发挥,关键在于启动人才活力,启动人才活力,重要途径在于人才流动;人才合理流动,要求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基本原理去正确处理工作中的若干关系。 第一,相对稳定与合理流动。  相似文献   

5.
要培育山区人才市场,关键在于转变人才流动机制。具体来讲,要着重抓好“三个结合”: 其一,加强宏观调控与实行微观放活相结合,促使人才合理流动。 市场经济是现代化、社会化程度较高的经济。人才流动要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最佳效益,就必须发挥人才群体的整体效应和系统功能。  相似文献   

6.
张创荣 《现代人事》2000,(10):20-21
我们紧紧围绕我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抓好人才流动和人才市场建设工作,充分发挥市场对人才资源的基础性配置作用,调整人才结构,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大力开发人才资源,提高人才服务质量,为临潼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证。  相似文献   

7.
郭方 《现代人事》2000,(8):18-19
在西部大开发中,深入研究和解决西部特别是西部地区县级人才市场和人才流动中存在的问题,建立科学的人才流动和人才资源配置机制,真正实现人才先行,人尽其才的目标,已成为当务之急。就西部而言,尤其是经济落后的县在人才流动中普遍存在市场机制不健全、管理不规范、人们对人才市场的认识很有限等诸多问题,加之择业观念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在一定程序上制约着人才的合理流动。其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8.
人才的合理流动,打破了人才部门有所制的束缚,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开创了新局面,同时也为人才管理提出了许多值得研究的新课题.本文想谈谈适应人才流动的人才动态信息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9.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培育和发展人才市场,实现人才的合理流动、合理配置和合理使用,维护人才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凡通过本省各类人才交流场所、人才中介组织进行人才流动的有关活  相似文献   

10.
(一)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与解决实际困难相结合,促进人才的正向流动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一大政治优势。建国以来,思想政治工作对促进人才流动、保证国家重点建设、促进边疆地区或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建设和巩固国防起了巨大的作用。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是提高人才的思想觉悟,使人才树立自觉为国家建设服务的意识。现如今,仍要充分发挥这个优良传统工作方法的优势,结合实际,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激发人才到艰苦的地区和行业建功立业。同时也要认识到,人才是人,不是生活在真空里。由于地区、行业差别所带来的某些实际困难,非个人所能完全克服。因此,有关部门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应辅之以包括工资待遇、社会福利、子女上学就业等各种优惠保障措施,尽量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和实际困难。(二)建立人才合理流动的配套机制1、主要环节改革用人制度,疏通进出渠道;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为人才流动提供保障,健全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仲裁机构,解决人才流动争议纠纷;充分发挥政府计划调控职能,加强对人才流动的管理和指导。2、具体方法第一,建立人才市场体系,这是促进人才合理流动的一个重要条件,自1983年全国第一家人才交流中心在沈阳成立至今...  相似文献   

11.
合理有序的人才流动反映了一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健康状况和活力水平。美国是人才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也是人才流动性最大的国家。人才的高流动性一方面满足了美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客观需要,另一方面也适应了人才成长与发展的内在规律。深入考察发现,当代美国人才资源的合理有序流动得益于其科学合理的制度安排。受顶层制度设计和配套制度建设等因素的限制,当代中国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与非国有单位之间的人才流动存在诸多障碍,人才资源的合理流动和科学配置问题十分突出。在这一问题上,美国人才流动的制度安排对中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广州市委、市政府从打破人才资源条块分割、部门分割的限制入手,着力营造拴心留人的环境,精心构建广揽贤能的网络,有力地椎动了人才合理、有序流动,实现了人才增长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一、修筑进出通畅的人才流动通道 坚持宏观调控与市场配置相结合,促进人才合理流动。 修筑人才跨国(境)流动通道。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13.
民办院校人才频繁流动的原因及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孔繁正 《前沿》2004,(5):111-112
民办院校为人才的合理流动提供了很好的机制 ,但人员流动过频 ,特别优秀人才频繁流动 ,并不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如何建立一支较为稳定的人才队伍 ,留住现有人才 ,是民办院校发展中一个值得重点思考的问题。本文从民办院校人才流动的原因分析入手 ,就民办院校如何留住优秀人才进行了探讨 ,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一、我国高校人才流动的新走向 目前,我国高校人才流动的主体仍然表现为单向流动,去向多为沿海沿边、富裕发达地区和大城市,或者出走异国他乡。但纵观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发展形势,我国高校人才的流动将出现一些新的走向。  相似文献   

15.
《前进》2014,(8):31-33
<正>人才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保障。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支持力度,重视实用人才培养,引导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明确指出,要创新人才流动配置机制,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基层和艰苦地区是培养人才锻炼人才的主阵地,发挥人才作用的主战场。推动人才向基层和科研生产一线流动是推动人才工作均衡发展的治本之策,是促进我省转型跨越发展的战略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刚破土,便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人才市场是顺应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全社会“人才合理流动”的强烈呼声应运而生的。1983年,沈阳创建了我国第一个人才交流场所。10年之后,全国人才流动社会化服务机构已有1800多家,已挂牌的人才市场达500余个,组织人才交流集市700多次,从业者近万人,为各行各业输送人才120多万人次。北京市到目前为止就举办了100多次人才集市,40多万人参加交流;几年前才启动  相似文献   

17.
浅议人才流动的流量与流速卢玉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才需求量不断加大,使人才短缺与人才积压并存的矛盾更为突出,迫切要求人才流动管理部门和人才市场对人才流动进行动态疏导,调控人才流动的流量和流速。人才通过人才市场在不同的地域、行业、部门、单位之间进行迁徒...  相似文献   

18.
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专业人才的涌现。本文从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出发,分析了高校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高校在培养文化产业人才发展中的对策,从多渠道加强文化人才的培养力度,采取科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以及促进文化产业人才流动等。期望能为高校文化产业教育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人才市场是促进人才合理流动、人才资源有效配置的场所。它在整个社会市场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针对我国人才市场发展的现状采取正确的对策,这不仅是至关重要的理论问题,而且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现实问题。 据国家人事部1995年统计,全国人才流动服务机构3766家(其中,省属30家,地属382家,县属2273家,部门所属行业297家,民办784家)。已成立挂牌的人才市场有1469个(其中,省属30个,地属317个,县属1122个)。从事人才流动,人才市场工作的在编人员8769人,1994年,我省通过人才市场举办人才交流  相似文献   

20.
付音 《人大研究》2001,(9):15-17
一、问题的提出与分析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商业秘密立法工作的开展 ,商业秘密保护与人才流动的关系成为一个突出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保护商业秘密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我国已通过《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法规予以明确。生产要素的最优配置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 ,人力资源作为最活跃的生产要素 ,它的合理流动是合乎体制要求的 ,同时通过《宪法》《劳动法》给予保护。这样 ,便出现了一个问题 ,在符合体制要求受法律保护的人才流动过程中 ,由于流动中的人才带走其在原单位掌握或接触到的商业秘密 ,使原单位的商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