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毛泽东是一个曾经影响了二十世纪中国和世界的重要人物,对于毛泽东的研究,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学术界一直是一个历久弥重的话题,世界各地对毛泽东尤其是对晚年时期的毛泽东的认识各有千秋。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评价  相似文献   

2.
晚年毛泽东是个伟大的历史悲剧人物,他的思想既闪烁过绚丽的光斑,又出现过不小的黑子。全盘否定毛泽东晚年的思想观点,或者不加分析地完全肯定毛泽东晚年的思想观点,都是十分有害的。1981年6月27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对毛泽东包括他晚年的思想理论进行了科学的全面的评价,十年的历史证明,这个评价是站得住的,并且经受了八十年代末期以来,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政治事件的严峻考验,因而至今仍然是我们研究毛泽东晚年思想观点的科学依据。尽管《决议》对毛泽东晚年的思想观点没能充分展开地加以分析,但贯穿其中的科学分析的思想方法,仍然是我们对毛泽东晚年思想观点再认识的根本准绳。  相似文献   

3.
享有“中共党内一支笔”盛名的胡乔木长期在毛泽东身边工作,对阐述和宣传毛泽东思想,作出了突出贡献。“文化大革命”后,胡乔木又负责中国共产党第二个历史决议的起草工作,其中对毛泽东晚年的错误作了客观的评价。那么,在胡乔木眼里,毛泽东究竟是怎样一个人  相似文献   

4.
如何评价毛泽东直接关系到中国未来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向何处去的根本性战略选择问题。邓小平的伟大贡献之一,就是客观公正地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统一了全党的思想。今天,重温30多年前邓小平对毛泽东的评价,联想"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面临命运转折时思想领域的复杂局面,不能不赞佩邓小平的胸怀、眼界,特别是他深刻的大局观。同时,也可以更好地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评价历史人物的重要论述。  相似文献   

5.
一、正视毛泽东晚年错误是确立毛泽东历史地位的关键 邓小平从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的根本立场出发,认为科学评价毛泽东必须要正视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把毛泽东晚年错误与毛泽东思想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6.
编者按 :近年来 ,随着莫斯科档案的解密 ,大批珍贵的历史文献浮出水面 ,它对于人们客观地了解早期中共党史 ,具有重大的意义。从本期起 ,本刊推出《域外传真》系列栏 ,将这些档案中有关的湖南人物和重大事件的内容陆续介绍给大家。在苏联、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史上 ,毛泽东是最重要的历史人物 ,莫斯科档案的解密 ,为我们更为客观地了解早期毛泽东在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影响 ,了解毛泽东早年在莫斯科的地位 ,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第一个赏识毛泽东的共产国际重要人物是列宁派来的马林在中国革命早期 ,荷兰革命家马林奉共产国际之命先后4次来…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历来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观察社会和历史.他认为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应当进行辩证分析,既要看到其对历史的贡献,仅要看到其失误,从而做出合理的、恰如其分的评价.下文通过介绍毛泽东对若干历史人物的评价,来简介毛泽东"一分为二"评价历史人物的马克思主义方法.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1980年3月到1981年6月期间关于起草、修改《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时的九次讲话以及同意大利记者法拉奇的谈话要点,这些珍贵材料充分印证了邓小平为我们党确立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做出的不朽的贡献.在认定毛泽东同志晚年错误性质的前提下,正确评价毛泽东同志的功和过.毛泽东同志晚年发动的“文化大革命”,是犯了“打倒一切、全面内战”的错误.这是全局性的长时间的错误,给我们党和国家造成了灾难性影响.为此,如何评价毛泽东同志已成为当时全国的“热点”问题.邓小平同志从维护毛泽东历史地位出发,提出要正确认识毛泽东同志,首要的是认定毛泽东同志错误的性质,这是正确评价毛泽东的前提条件.邓小平同志指出,尽管毛泽东晚年犯了发动”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但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性质与林彪四人帮的问题性质不一样、林彪四人帮是反党集团,利用毛泽东发动的“文化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产物。它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在继承中有发展,在发展中有继承。要继承毛泽东思想,首先就必须科学地总结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在主持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时,对如何评价毛泽东,如何总结毛泽东思想,多次发表讲话,为决议的起草和顺利通过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决议》对毛泽东的历史功绩和他晚年的错误作出了客观的分析与评价,根本否定了‘文化大革命”和毛泽东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对毛泽东思想进行了科学的总结,把毛泽东思想的内容归纳…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在他的一生中.不仅努力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而且酷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具有高深的中国文化素养.正如斯诺在《西行漫记》中评价他的那样.“是一个精通中国旧学的有成就的学者.在中国文化遗产中,毛泽东最熟悉的莫过干孔孟之书.无论是延安时期的著作,抑或是晚年的即兴讲话.引文以孔孟言论为多.然而,建国后,毛泽东对孔子的态度逐渐由批判地继承转变为否定,甚至在晚年发起一场名曰“批林批孔”的政治运动,去批判这位他青年时代曾为之崇拜的“圣人”.本文试就毛泽东这一态度的变化过程、原因作点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在晚年有一个一直萦绕在心怀,令他念念不忘,且必须根除的"大敌",那就是"修正主义".在"文化大革命"中,由于"最高指示"的普及性宣传,"修正主义"一词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而毛泽东本人发动文革的一个主要目的,也在于"反修"防修".可以说,对"修正主义"的斗争凝结了毛泽东晚年对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思考,也是理解建国后曲折历史的一把钥匙.本文通过对毛泽东"反修"防修"思想的演变过程及其成因加以探析,旨在从中汲取深刻的历史教训,更好地认识和把握中国的现在和未来.  相似文献   

12.
在诗人毛泽东的内心世界,永远升腾着共产主义的理想和激情.尤其晚年,在毛泽东的诗情词意之中,一种挥之不去、历久愈浓的心志、情绪,郁郁成结,追天逐日,寓于故园、故地、故国,成为诗人毛泽东的晚年情结和理想世界."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他祈盼,他热望,迫切地想要尽快让中国进入共产主义世界,尽早让人民过上丰衣足食、莺歌燕舞的美好生活.所以,仅从1996年正式出版的<毛泽东诗词集>中收录的毛泽东晚年诗词作品中,我们就不只一次地读到听到,毛泽东或低吟浅唱,或高歌长啸,故园呀,故地呀,故国呀,屡屡入诗,吟咏不断,诗人毛泽东的晚年情结和理想世界寄情于此,诗人兴会和政治家理想融为一体,竟成特色,致成绝唱.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和邓小平是推动现代中国历史发展,使中华民族洗身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的历史伟人。对这两位伟人进行科学的比较研究,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工作者一个长期的重要研究任务。目前研究这个问题的论著很多,各种观点至百花齐放之态。本文根据十五大精神,试从几个视点进行多侧面的综合比较,以期进一步客观地全面地揭示他们的历史功绩和理论贡献。一、毛泽东和邓小平代表了新中国历史发展的两个进程、两个阶段第一个视点,也是首要的比较,即从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贡献、对中国现代历史发展的影响来看,毛泽东和邓小平代表了历史发展的两个进程…  相似文献   

14.
必须从党和毛泽东的全部历史,从历史转折关头毛泽东的巨大贡献,从毛泽东对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的巨大贡献,从毛泽东思想对世界的影响,看待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所犯的错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时期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坚持和发展,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所以,必须旗帜鲜明地维护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5.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陈云提出要正确评价毛泽东,并据此作了许多重要的指示:对领袖人物的评价,是一个世界问题、政治问题,必须慎重对待;毛泽东的威望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老一代人拥护毛泽东是真心实意的;正确评价毛泽东是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陈云对毛泽东个人及其思想的客观评价体现了他的唯物辩证史观。  相似文献   

16.
抗美援越战争已经过去了30多年,当年的当事人多已作古,我们或许应该可以比较冷静地从客观历史的角度,探讨毛泽东晚年如何进行这场“抗美援越”斗争。而我们现在也只能靠现有的极其有限的中文资料,和大量的英文资料来勾勒出一幅毛泽东晚年领导“抗美援越”的宏伟历史画面。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一生孜孜追求中华民族的解放和中国人民的权利实现,为此他不断地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形成了关于中国权利建构思想.本文重点探讨了毛泽东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后关于中国权利建构思想,同时对他晚年偏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中国权利建构思想也进行了分析.毛泽东的权利建构思想以及晚年对此的失误,对今天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实现以人为本、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无疑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刘仓 《党的文献》2013,(1):62-68
在陈云看来,毛泽东是中国革命的旗帜,是党、军队和人民的领袖,这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历史选择的结果.因此,“文革”结束以后,陈云强调对毛泽东的评价不仅是中国的问题,也是世界的问题.他为《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起草和通过提出了关键建议,为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作出了重大贡献.陈云之所以能够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在于他始终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采取对历史负责任的态度.  相似文献   

19.
辛岩 《党史文汇》2005,(8):53-54
无论是人类社会还是自然界,总是不断发展的.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也是不断发展的.毛泽东说:"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这个历史永远不会完结.""因此,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停止的论点,悲观的论点,无所作为和骄傲自满的观点,都是错误的."(<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第 845页)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制度建党的思想是毛泽东建党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创建军队中党的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的有关制度问题、关于改进党的领导的具体制度的问题、关于健全民主集中制的问题。毛泽东制度建党的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的制度建设理论,丰富了毛泽东建党思想的内容。毛泽东制度建党思想是适应一定的历史条件和党的任务而提出来的,正确认识毛泽东晚年所犯的错误,要求我们客观地、实事求是地对待毛泽东制度建党思想,不能因毛泽东晚年所犯错误而否认其正确的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