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3 毫秒
1.
在浩瀚的中国史籍中,保存有大量越南历史的记载,但大多比较分散。因此,几部由越南人编纂的专门叙述越南古代历史的中文著作就愈显出重要的价值,《安南志略》就是其中之一。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作者在编撰过程中,难免不加分析地抄袭了一些史籍的错误材料,收录了一部分荒诞不经的神话故事,甚至还有违背史实之处,但这部著作仍是今天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越南古代社会的宝贵资料。下面,笔者仅就《安南志略》的特点和价值略抒管见,以就教于同志们。  相似文献   

2.
唐代的安南文风很盛,涌现出很多精通中国文化的诗人,如廖有方、姜公辅、惟鉴法师、奉定法师等。唐代中越诗人之间进行了友好交往,并且相互唱和,留下了一段段佳话。分析、研究唐代安南诗人北上中原与中原士人广泛交往的历史,对于重新认识中越文化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外学者有关法国侵略越南并把它变成殖民地的论著,迄今仍多用法文等外文史料,而对越南的载籍,却少有问津,实为越南近代史研究的一大缺陷。90年代以来,我们有机会多次去越南考察访问,也接待了多批来访的越南学者,交流中得知越南有一部记述19世纪中后期法国人侵越南、越法交涉和越南沦为殖民地历史的著述──《洋事始末》(以下简称《始末》。为了弥补中法战争前后越南本身史料的缺陷,便利于越南近代史研究,我们从越南带回了该书两个抄本的复印件,并和研究生卢小莉、张辉一同对该书作了点校和初步的研究。一、(洋事始末)的抄本与…  相似文献   

4.
拙文《越南古代女诗人胡春香和她的诗》在《东南亚纵横》(1993年第4期)发表后,在我国读者(特别是正在从事东方文学教学和研究工作的读者)中,引起了较大的兴趣,希望能再读到胡春香的其他诗作,特别是她那部半汉半喃的《琉香记》,以便对这位曾深受汉诗文化影响的越南古代女诗人的生平与创作有进一步的了解。为满足读者的要求,现将越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出版的陶泰尊著《论胡春香诗歌的源与流》(暂译)一书中收入的《胡春香汉喃诗文》今越文本译出,并暂用《(琉香记)汉喃诗文选》这个新加题目公开发表。另,考虑到胡春香的一些主要代表作,大都出自历代民间流传下来的胡春香传诵诗,所以特将新译的《胡春香传诵诗十二首》随文一并附上,作为已公开发表的《胡春香诗二十五首》的续补。 这篇文章的翻译发表,曾先后得到了越南顺化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有惟先生、越南教育出版社总编阮克披先生、越南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中心、《民间文化杂志》主编教授乔收获先生的热情支持与帮助。《论胡春香诗歌的源与流》一书的原作者、越南汉喃文学研究评论家陶泰尊先生,在百忙中为本文据今越南文转译的汉字诗词作了详细校正。在此,谨向他们表示诚挚的谢意。  相似文献   

5.
中国有不少古人在越南享有盛名 ,白居易便是其中之一 ,越南的普通民众有相当多的人能背诵他的诗篇 ,而那首有名的《琵琶行》更是备受重视 ,它影响了越南文坛的许多著名诗人 ,他们竟相模仿《琵琶行》写诗 ,至于在诗中引用其中的词汇或几句诗更是极为常见的事。越南古代即有不少诗人翻译《琵琶行》 ,其中以诗人潘辉咏的译著最为有名 ,几百年来被视为越南文学翻译杰作 ,他也因此跻身越南诗坛名家之列。他用越南特有的双七六八体诗歌形式翻译 ,双七六八体诗歌的形式为前两句为七字 ,接着一句为六字 ,再接一句为八字 ,如此循环往复。其译本与白居…  相似文献   

6.
今人对昭君故事的研究已很全面,但是仍未将域外汉籍中的相关文献纳入研究范围。以昭君故事为蓝本的越南诗传《昭君贡胡书》,是在越南遭受法国入侵的历史背景下,结合"二征"历史故事与中国昭君出塞的故事而衍生出来的。在前人对中国昭君故事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以越南诗传①《昭君贡胡书》为考察对象,追溯其故事源流,对于促进中越文化交流,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越南科举制度简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南亚》1986,(3)
一、越南科举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科举制本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的官员选拔制度。在科举制产生和初步发展的隋、唐时期,现在越南的中部和北部称安南,属于中国郡县。随着科举向全国各地推广,安南士人也得“应诸色乡贡”。会昌五年(公元845年),唐王朝允许安南同福建、黔府、桂府、岭南等地一样,每年送进士七人、明经十人到礼部,汇同全国各地的乡贡、生徒,参加科举考试。  相似文献   

8.
序今从旧稿中录出唐安南人宰相姜公辅兄弟与诗人廖有方之佚文,并附录《新唐书·姜公辅传》、唐代柳宗元文二篇,及1945年余所作旧序一篇,作为研究唐代安南文学史及中越关系史之参考。一九七一年,余游厦门、泉州,特由泉城出发,往南安九日山,专诚访姜秦祠与姜墓。祠堂作为生产队屋,两人塑像已化乌有;惟宋人苏才翁所书“姜相峰”三大字石刻,仍屹立山顶。宋泉郡守状元王十朋《咏姜相峰诗》云:“相国忠如宋广平,危言流落晋江城,天资自直无心卖,何事青山亦得名?”可谓地由人传。而姜墓未见。最后在东边山麓看到石翁  相似文献   

9.
试析十三世纪元朝入侵越南的若干史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阅读了越南社会科学委员会编著的《越南历史》一书关于公元13世纪元朝同越南之间的三次战争的阐述,发现它所着力渲染的“三次击溃元朝侵略军的辉煌胜利”,同中国《元史》等古籍的记载相去甚远。为了恢复历史的真面目,笔者谨就这三次战争的起因、结局、元朝军队北辙原因等问题,根据史料予以说明。 一、关于蒙古第一次(1257年底至1258年初)入侵安南 13世纪初,成吉思汗统一全蒙后,不断派军南下,于1227年灭西夏,解除了蒙古的西顾之忧;于1234年2月宋蒙联合灭金后,蒙古乘机进军黄河流域。占领了中原广大地区,从而形成了蒙宋对峙的局面;1234年9月(南宋端平元年),蒙古军发动突然袭击,打败宋军,占领了汴京和洛阳,从此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明末清初青心才人的才子佳人小说《金云翘传》在中国知道的人不算多,并非家喻户晓。但它被越南著名诗人阮攸改编成喃传《金云翘传》后,却在越南文坛上大放异彩,家喻户晓,被越南文学界誉为“越南诗歌艺术的高峰”,“使用民族语言的卓越范例。”阮攸的《金云翘传》是借助中国青心才人的章回小说用越南民间通俗语言撰写的六八体诗歌小说。  相似文献   

11.
自18世纪末中国帆船对吧城、马尼拉的贸易逐渐衰退之后,到19世纪初期依然没有摆脱持续衰落的困境。与此同时,暹罗及安南的王朝兴替,则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中国帆船对两国贸易衰退的势头,并促使彼此间贸易往来在19世纪初期再度兴旺起来。19世纪初期英国在据有新加坡之后所采取的自由贸易政策,使得中国帆船的东南亚贸易又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机遇。对于中国帆船的东南亚贸易而言,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可谓是一个危机与机遇并存的时代。  相似文献   

12.
素友是越南20世纪著名诗人,越共中央的主要领导之一。他的诗歌被越南官方视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典范,是20世纪越南的"史诗"。20世纪50~60年代,在中越友好关系的影响下,一大批以素友诗歌为典型的越南文学作品在中国得到传播。这些越南文学作品传播到中国之后,在政治上加强了当时的政治意识形态;在文化上增进了中国读者对外国文化的了解;在学术上则带动了中国的越南文学研究。  相似文献   

13.
《金云翘传》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越南著名诗人阮攸的一部传世杰作。目前由国人翻译并在中国出版的《翘传》只有一个译本,并且由于种种原因,译本并不很理想。笔者感到有责任和义务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中国比较文学研究工作者提供一个较为符合原著风格的《翘传》中文译本。  相似文献   

14.
广西与越南在教育上的友好合作关系可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越南在广西南宁和桂林办学的育才学校,以及20世纪60~70年代在广西桂林办学的九二学校。中越友好关系的发展、越南校友对母校的感情、越南校友会和联谊会的组织作用、校友的示范作用,以及广西高校对越南校友资源的重视,是广西高校在越南校友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前期,越南阮朝派出官船前往"下洲"和"小西洋",进行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外洋公务"。通过此举,越南一些封建士大夫开眼看世界,与西方殖民地有了一些初步的接触。《西方入侵前夕越南阮朝的"外洋公务"》一文对此历史现象涉及的一些问题,作出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和考证,深化了越南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一、越南史学界对越南19世纪改革思想的研究 19世纪越南的改革思想一向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与研究.学术界对19世纪越南改革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19世纪下半叶.因此,本文所说的19世纪越南改革思想,主要是指19世纪中后期所产生的改革思想.  相似文献   

17.
17世纪初至18世纪中后期,越南南河阮氏政权的海外贸易迅速发展,成为东亚海上贸易的一大亮点。作为当时东亚海上贸易的主导者,华商以操作者、推动者和管理者的身份参与南河海外贸易发展的全过程,为其发展和兴盛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闫彩琴 《东南亚》2012,(1):50-54
中越边境贸易在18世纪达到一个高峰,早期以越人来商为主的情况发生变化,华商入越成为主流。入越华商主要由广西、云南边境地区的本土边民和其他外省商人构成,他们在中越贸易的过程中,逐渐当地化。华商的贸易活动对中越两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均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9.
越南高台教自诞生以来,在越南新闻界和思想界曾引发了一场激烈的争论。本文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从高台教诞生的文化背景、历史背景和众多主、客观因素入手,对高台教产生的历史、文化及社会原因作出了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