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各国宪法都将言论自由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加以确认和保障,我国也不例外,但是,宪法所保障的公民言论自由权与刑法所规定的某些行为的入罪有时存在着一定的紧张关系。以诽谤罪入罪为视角,探讨诽谤罪入罪与言论自由权之间的关系,寻找恰当的方法来厘清言论自由的刑罚界限,从而使宪法所保障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得到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2.
段凡  李媛 《前沿》2009,(7):66-69
基本权利是公民全部权利中最重要的、最核心的权利,是和谐社会的首要价值。人权的核心价值必然要通过公民基本权利的骨架才能得以支撑,基本权利的建立也会对人权的补充起着一定的作用。科学发展观在法学上的重大贡献之一就是要提升和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建议在适当时候对宪法作出局部修改,将科学发展观载入宪法。  相似文献   

3.
人权的宪法保障是现代宪政的出发点和归宿。宪法对人权的充分保障首先体现为公民基本权利立宪的健全和完善。对我国公民基本权利立宪作历史考察,并在对现行宪法公民基本权利立宪进行检讨和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现行宪法第二章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现行宪法虽然比较全面地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但时至今日,一部分基本权利仍然还停留在宪法文本上.这些年陆续发生的孙志刚案、延安"黄碟"案、彭水诗案、成都自焚抗拆事件等等,暴露了当前一些地方公权力滥用,肆意践踏、侵害公民的正当权益,公民的一些基本权利得不到有效保障的社会乱象.宪法所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得不到有效保障,原因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5.
郭斌 《人民政坛》2014,(11):13-13
<正>我国宪法将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一章置于国家机构之前,彰显我国宪法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价值。从我国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的规定来看,具有以下明显特征:(一)基本权利的规定较为全面我国宪法第33条第3款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此项规定表达了人权保护的基本原则与立场。具体而言,宪法第二章规定的基本权利包括平等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表达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人格尊严权、"隐私  相似文献   

6.
宪法与公民的权利密切相关,我国宪法规定了广泛的公民权利,并且通过不同的方式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对公民基本权利保障体制的完善程度不但反映着一个国家的民主化进程,也象征着法制的完善程度,而我国宪法中关于公民权利的内容严重滞后,应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关于公民基本权利的规定,建立科学的权利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7.
李燕 《岭南学刊》2009,(2):60-63
宪法所规定的基本权利,不应当停留在宪法文本上,而应在现实生活中得到体现和保障。目前我国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普通法律体系已经基本建立,但仍存在不足之处。在尚未建立违宪审查制度的阶段,进一步保障基本权利必须完善并落实相关立法、建立有效的法律审查机制并改革法院收费制度。  相似文献   

8.
朱中 《广东民政》2009,(12):42-43
我国《宪法》赋予每个公民平等权、政治自由权、宗教信仰权、人身自由权、批评建议检举控告权。获取物质帮助权、社会经济权、文化教育权等多方面的基本权利,每个公民应该充分依法行使这些基本权利,党的组织和各级政府应该依法保障公民真正享有这些基本权利。要建立和谐的公民社会,有赖于每个社会成员公民意识尤其是公民权利意识的大提升。对于社会弱势群体而言,平等权和获取物质帮助(包括社会服务)权显得格外重要。当自己的某项基本权利受到他人(无论是政府部门、社会团体、企业单位,还是其他个人)不法侵害时,受害人应该勇敢地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郑州市民李兆宇的维权小故事或许对我们今后奋起维权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9.
<正>我国现行宪法虽然比较全面地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但时至今日,一部分基本权利仍然还停留在宪法文本上。这些年陆续发生的孙志刚案、延安"黄碟"案、彭水诗案、成都自焚抗拆事件等等,暴露了当前一些地方公权力滥用,肆意践踏、侵害公民的正当权益,公民的一些基本权利得不到有效保障的社会乱象。宪法所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得不到有效保障,原因是多方面的。"重公权而轻私权"的思想传统古而有言:"公而忘私,国而忘家","以公灭私,民其允怀"。重视国家权力和社会公共利益而轻视公民的个体利益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  相似文献   

10.
黄延峰 《人民论坛》2014,(4):142-143,207
言论自由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新闻自由是言论自由衍生的一种权利,具体指新闻采访和评论自由权.在我国,传媒监督司法有宪法依据.但传媒监督司法更要有限度,即媒体介入司法必须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媒体有尊重被报道者人权的责任,媒体有不妨碍司法独立的义务.  相似文献   

11.
黄延峰 《人民论坛》2014,(11):142-143,207
言论自由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新闻自由是言论自由衍生的一种权利,具体指新闻采访和评论自由权。在我国,传媒监督司法有宪法依据。但传媒监督司法更要有限度,即媒体介入司法必须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媒体有尊重被报道者人权的责任,媒体有不妨碍司法独立的义务。  相似文献   

12.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进宪法,这表明了中国对人权问题的极端重视,也意味着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将得到更多的保障。而尊重和保障公民基本权利,正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根本目的所在。所以,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要依照宪法的规定,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得到实现。贯彻落实宪法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精神,至少应坚持四个原则:一是宪法至上至重原则。“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列宁语)。人权作为宪法的基本立足点和出发点,在一切法律法规中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和最…  相似文献   

13.
迁徙自由作为一项公民的基本权利在国际法和众多国家的宪法中得到确认。在制定"八二宪法"时,考虑到尚不具备实现迁徙自由的现实条件,所以"八二宪法"没有规定迁徙自由,这是一种权利受制约性的思维模式。当下学术界多主张迁徙自由作为一项基本权利具有不可侵犯性,宪法应当重新确认迁徙自由。在权利的不可侵犯性和受制约性的矛盾关系中,不可侵犯性是第一性的,受制约性是第二性的。在公民迁徙自由权是否入宪的问题上,必须先考虑不可侵犯性,不能以受制约性为理由来剥夺公民的迁徙自由。  相似文献   

14.
正新的表达平台给公民的言论自由权带来了更广阔的空间,但"权利不是绝对的",自由的行使必须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才会受到保障。网络言论自由的保障与限制是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我国公民的言论自由权受到宪法的保护,但目前还没有具体的法律法规明确界定网络言论行为合法与违法的界限。由于缺乏法律的明确规制,恣意诽谤、网络暴力等现象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15.
警察使用武力是一项重大而特殊的国家公共权力,影响公民生命权等基本权利,理应受到宪法的规制,但警察使用武力的宪法规制问题却被普遍忽视,极少得到关注和研究。警察使用武力的宪法规制是警察使用武力法律制度的顶层设计,具有制约警察武力使用权和保障公民生命权的双重作用。警察使用武力的核心内容应当作为宪法保留事项,由宪法加以规制。世界上多个国家的宪法对于执法人员使用武力作出了直接、明确的规定,对我国具有借鉴意义。我国宪法规制警察使用武力的理想模式是:宪法在确认公民生命权并规定保障生命权的同时,将警察使用武力作为保障公民生命权的一项例外情形,并且明确设定使用武力的原则和情形。  相似文献   

16.
王佳宁 《前沿》2006,(1):84-86
宪法所确认的公民权利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主要依赖于法律的实施而得以保障;但当权利没有被法律具体化,或当法律与宪法相抵触而侵犯了公民权利时,公民理应获得宪法救济.这同时也提出了一个问题公民在自己的宪法权利受到侵害时通过何种途径获得救济?本文从我国现实案例入手分析我国宪法救济制度,为发展和完善我国公民权利的宪法制度提出一些学术建议.  相似文献   

17.
受教育权作为公民的一项宪法基本权利,在普通法律得不到救济之时,应该能得到根本大法宪法的救济。我国应完善受教育权的宪法救济制度,在立法上确立违宪司法审查制度,在制度上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违宪审查模式,同时要防止受教育权宪法救济手段的滥用。公民受教育权受到侵犯时应寻求正常的法律救济渠道,通过行政诉讼或民事诉讼予以保障。  相似文献   

18.
休息权是我国宪法直接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在社会活动方方面面都应有所体现,侦查讯问也概莫能外。这里仅就侦查讯问中公民休息权保障问题进行探讨,以期推动我国刑事司法制度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9.
在比较各国宪法的基础上,讨论三种公民基本权利的规定方式,即列举式、概括+列举式和指引式。虽然采用列举式的宪法占多数,但概括+列举式更有利于规范和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各国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的限制方式有具体限制、依法限制和原则性限制三种,大多数宪法都兼采两种或三种限制方式。适当的具体限制条款有利于防止普通法律任意扩大对宪法权利的限制范围,以更好地保障人权。  相似文献   

20.
三、公民的基本权利(一)宪法规定了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这些规定同国际上公认的人权公约和原则基本上是相同的。有些人在人权问题上不顾国际人权公约和我国的宪法、法律,对我国无端进行攻击是完全没有道理的。1.宪法恢复了1954年宪法关于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规定。规定了普遍和平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规定了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政治权利)2.宪法的规定对公民的人身自由和人身权利作了充分保障。1982年宪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