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民主》2014,(5):31-31
辽宁省城乡差别较大,地域发展不平衡,二元结构特征明显,因此,不能简单借鉴美国、日本等国家走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的城镇化模式,而是要因地制宜,科学定位,将发展农业和农村所需的劳动力稳定在经济合理空间半径内,将城镇化的核心放在人的城镇化上,更加注重城镇化的质量,有序推进农业人口转移,实现就地城镇化。  相似文献   

2.
李宁宁 《理论视野》2013,(11):74-76
【提要】在城镇化过程中,如果离开资源利用集约化和城镇功能良性化的发展方向,将会带来生态资源需求的增长以及生态供给的削减,导致生态赤字的进一步增加。因此,对新一轮城镇化,我们的对策思路是:新型城镇化要注重降低生态足迹——走低碳化、生态化城镇化道路,建立和推广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引导和推广低碳消费方式;新型城镇化要注重提高生态生产力——在产城融合中大力发展还原产业.提高新型城镇的科技创新能力、提高新型城镇的生态承载力。  相似文献   

3.
杜永伟 《党政论坛》2014,(19):45-47
农村城镇化是现代化主要标志。在中国广阔的农村,进行城镇化,就是以城镇这一服务载体,承载着“化”一部分农民为市民,“化”一部分劳动力从事二三产业,让最大多数农民的生产空间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田间转向集约高效的车间和城镇空间,让最大多数农民的生活空间由“秋风破歌的茅展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4.
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天津加强社区管理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保彦 《求知》2012,(7):31-33
继工业化之后,城市化目前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强大动力。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农村社区。农村社区是农村基层社会组织,也是加强社会管理的基础环节。天津以"三改一化"(即农改非、村改居、集体经济改股份制经济和大力推进农村城镇化)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5.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放宽中小城市户籍限制是城镇化制度安排的重大突破。当前,要在中西部地区实施不同于东部的城镇化战略,通过依托县城发展壮大一批中小城市;要探讨土地融资的新模式,解决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资金问题;要改革户籍制度、金融制度以及土地制度,让农民工率先在中小城市市民化,实现其城市梦、安居梦和创业梦。  相似文献   

6.
左定超 《民主》2009,(11):8-10
城镇化是一项系统的、综合性的、庞大的、艰巨的推动社会不断进步的宏伟工程,城镇化进程的快慢、水平的高低,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发展水平的象征。人类的城镇化进程,从经济角度看,是不断追求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的过程和结果;从人文角度看,是追求现代文明的过程和结果。而城镇化本身又是一个集规划、建设、管理、经营以及与农村协调发展于一身的复杂过程。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城镇化与农村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城镇化发展滞后的主要成因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困难。要推进我国的城镇化,就必须不断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方面取得突破。为此,必须因地制宜设计合理的城镇化路径;建立统一、完善的劳动力市场;大力推进工业化;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开发和引进劳动密集型技术;提高人力资本水平。  相似文献   

8.
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世界各国工业化过程中的共同规律。由于世界各国的具体国情不同,因而使农业劳动力转移呈现出不同的模式。透过这些模式,我们发现国际上农业劳动力转移既有许多共同特点,也存在许多差异特征,从而给未完成农业劳动力转移任务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留下了许多有益启迪。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剩余劳动力多的国家,借鉴世界各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成功经验和历史教训,对于研究如何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基本思路,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金融困境及其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金融困境具体表现为:资金来源单一使城镇化建设加剧了政府财政负担,现有金融体制难以有效匹配城镇化建设资金供求双方需求,农村整体金融服务水平仍严重滞后于城镇化建设要求.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金融困境的成因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金融生态环境亚健康阻碍了新型城镇化的高速发展,二是资源配置失衡削弱了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效率,三是农村居民自我排斥倾向进一步削弱了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的力度.突破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金融困境,需要树立城镇化经济本质的正确认识,准确识别新型城镇化关键投资领域,以金融体制创新释放新型城镇化发展红利,探索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创新融资模式.  相似文献   

10.
《行政论坛》2013,(6):88-92
城镇化是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有机组合而成的,其中人口城镇化是核心和目的。内涵式城镇化的推进应该紧紧围绕人口城镇化这一目的,通过土地城镇化为实现人口城镇化提供相应的基础设施等物质条件。但是现实的情况是土地城镇化发展速度过快,而人口城镇化则被忽视,其发展速度远远滞后于土地城镇化,因而两者之间产生了不协调、相分离的趋势。要努力推动内涵式城镇化发展,就要协调好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促使失地农民向市民身份转化的完成。农民凭借土地可以实现对于生产要素的转换,以此完成生产方式的转变,从而确立工业化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最终促使失地农民真正地融入市民社会的生活,实现城镇化内涵式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一、中国推进城镇化进程的意义与农民工问题 城市化是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根本途径。加速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地区的转移。提高我国的城市化率,是我国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城市化进程对解决中国的人口问题至关重要。(1)城市化是解决目益严重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主要出路。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顺利进行,需要将滞留在农村的大量富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的二、三产业,摆脱目前严重失调的人口城乡分布格局对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制约。  相似文献   

12.
推进新型城镇化是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也是关系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从以下三方面阐述城镇化的意义:城镇化为农业剩余劳动力创造就业机会,拉动农业劳动力的非农化,提高农业的社会化开放竞争力;城镇化为农业经营规模的扩大创造了条件,促进了农业经营的规模化,提高农业规模竞争力;城镇化为农产品提供新的市场,拉动农业的商品化和市场化,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通过上述三方面的分析,以期为新疆的城镇化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从而推动少数民族地区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3.
城镇化视角下的农村文化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化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准,小城镇建设是农村城镇化的重要推动力量。农村城镇化必须包含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但目前我国在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同构化倾向”、乡镇成人社会衰落、村庄消失速度加快、政府职能缺位与错位等问题阻碍了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为此,需要通过合理定位和规划城镇发展类型、推动农村劳动力的就地转移、转变政府职能等方面的努力,推动我国农村文化建设健康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4.
《求知》2004,(12):48-48
有关专家撰文提出,农民32是指由乡村进入城市务32的劳动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规模不断扩大。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农民32提供社会保护,既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国32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内容。解决好农民32的社会保护问题,逐步把农民32这一群体纳入社会保障体系,无疑将有利于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一个制度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化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十二五规划"注重的是通过城镇化建设创造劳动力转移的"拉力"。和谐的转移需要建设有承载能力的城镇体系。促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的完成,制度变革是关键,而这种变革是包含产权制度、市场经济制度、劳动力流动制度、劳动就业制度、人力资本投资制度、劳动保障制度以及若干外围支撑制度在内的一个制度束的变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16.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阶段国家的治理目标。适应这一目标要求,新型城镇化要创新治理模式:治理主体由政府单中心向政府主导下的多中心转变,治理方式由运动式向制度化转变,治理目的由工具化向价值化转变。构建这一模式,就要加快政府革新,建设服务型政府;加强新型城镇化重点领域改革,推动制度创新;完善新型城镇化利益协调和监管机制,化解冲突。  相似文献   

17.
国外三种主流农协模式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业协会(简称“农协”)在当今世界农业发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在世界农业协会发展的浪潮中,逐步形成了三大主流模式:传统的欧洲模式、美国模式和东亚模式。这三种模式既有共性,也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差异性。从兴起的时间和背景上看,三种模式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中诞生,决定了三种模式是为解决不同的社会问题而出现的;从欧洲、美国和东亚处于不同的地域及不同的文化背景上看,三种模式虽然具有很多相同的特征,比如都遵循现代合作组织一些共同的特点等,其差异也相当明显;从类型上看,欧洲模式和美国模式突出其专业特性,都强调其专业的特征,因此,欧洲模式和美国模式更多的是以专业合作社闻名,而农业协会与政府间的关系不同也成为这三种模式的一个显著性的区别。  相似文献   

18.
城镇化是伴随产业升级、产业空间结构变迁和劳动力流动而发生的,其演化进程必然建立在各种要素的组合与配置上。一般而言,城镇化发展大体经历起步期、加速期、成熟期三个阶段,不同时期城镇化的驱动要素组合也不相同。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比较大,在同一个时间,不同地区所处的城镇化阶段不一样,因此在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践中,需要基于不同时间差序对驱动要素进行合理的组合与匹配。  相似文献   

19.
推进城镇化是湖南富民强省的重要动力。湖南县域城镇化是全省城镇化的“短板”,要提高湖南城镇化水平必须全面提高县域城镇化水平,必须大力发展县域范围内起“龙头”作用的县城和县级市,提高县城和县级市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走访调研、召开座谈会和查阅相关资料发现,湖南省县城和县级市发展过程中存在承栽能力不强等一系列问题,基于此,提出加快湖南省县城和县级市发展的对策建议,主要有:一是坚持政策配套,协调发展规划;二是坚持分层推进,明确比较优势;三是坚持产业支撑,优化经济结构;四是转变发展模式,解决瓶颈制约;五是坚持功能配套,提升管理水平;六是坚持体制创新,突破资源障碍。  相似文献   

20.
周鹤龄 《党政论坛》2011,(19):11-13
一、新背景 区域化党建深化和发展中,主要面临三个重大背景:一是,进入新一轮转型。整个国家和社会都要转方式(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调结构(调整经济结构)。这一次转型不亚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那次,即从单一公有制转为以公有制为主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从计划经济转到市场经济;从封闭转到开放;等等。而且是更广泛、更深刻。二是,我国的“五化”建设进入到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