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秋》1998,(3)
怀着以文会友、以史传情的意愿,我们山东省政协赴韩国考察团,在征集“韩国的山东人”史料中间,访问了韩国儒学专家赵骏河教授和柳仁熙博士,并到柳博士家中做客,虽为时不长,却留下了难泯的记忆。领略出一种天涯若比邻的情境。三月阳春,给汉城裹一层绿。3月8日,赵骏河教授,作为韩国孟子学会会长、同德女子大学哲学博士,满怀喜悦,兴致盎然,亲自驾驶自己的轿车,引领我们穿山绕水,参观了他执  相似文献   

2.
沈志男 《传承》2008,(24):36-37
本文从孟子的性善论与人自身的和谐发展、孟子的社会和谐思想和孟子的人与自然和谐思想三个方面,阐述孟子的和谐思想,探讨三者相互作用与联系,剖析孟子和谐思想的精髓,并结合社会现实,为我国目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孟子的性善论与人自身的和谐发展、孟子的社会和谐思想和孟子的人与自然和谐思想三个方面,阐述孟子的和谐思想,探讨三者相互作用与联系,剖析孟子和谐思想的精髓,并结合社会现实,为我国目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杜一平 《前沿》2010,(17):74-76
中国传统儒学孟子性善论思想能为行政主体在行政实践中提供深刻有益的启发,提高行政主体的思想道德水平。把孟子性善论思想作为行政自制理论的基础进行探究,因为该思想促进行政主体更好的进行自我控制,做出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人民的行政行为,营造良好的精神家园。据此,在实践中深化道德基础的三点具体措施,即:确立和实现行政主体的善意行政意识、完善新的道德评价机制和提高行政主体的自我约束能力。  相似文献   

5.
<正>2014年9月13—14日,由中国社会保障30人论坛、韩国社会政策学会、日本社会政策学会东亚部会主办,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承办的第十届社会保障国际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来自中国、日本、韩国、美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等10多个国家100多所高校及研究机构的社会保障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当代社会保障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主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相似文献   

6.
汤浩 《求索》2006,(11)
以行政哲学的视角来透析孟子行政思想,其“民贵”论与“仁政”说在权威的来源问题上自我相悖,从而使其难以保持内在的同一性。在中国早期国家时期,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是极为难能可贵的。然而,由孟子行政思想的内在逻辑冲突及其思想文化背景所导致的认识误区,对中国传统行政文化造成了消极影响:不仅缺失建设性行政道德,也缺失责任性政府形象。消解孟子行政思想对传统行政文化的负面效应,一个关键的环节是引入“行政道德责任”概念。尤其是在现代社会重建政府权力合法性基础中,必须将责任意识转化为一种行政道德意义上的规制实践。  相似文献   

7.
孔子所创的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曲折发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家主要代表人物孔子、孟子的观点诠释了儒家的仁者爱人、民贵君轻、为政以德、内圣外王、天地人和等思想,这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面对当今日新月异变化的社会,拜金主义、官僚主义等不良思想滋生,人民警察的素质面临着诸多严峻考验,探讨利用儒家思想培养人民警察的职业素质,具有积极的现代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李欣远  周涛 《传承》2008,(16):62-63
以孟子为代表的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进步性的永恒思想主题。孟子的"制民之产"、"取于民有制"、"取物于时"、"以羡补不足"等思想是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容。为我国当前让老百姓拥有财产性收入,取消农业税、牧业税、特产税和以关注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提供了理论资源。而且,我国正处于传统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期,从经济伦理维度审视孟子民本思想在当代社会经济发展中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漫歌和谐     
和谐是一个悠久的历史名词。古往今来,许多思想家都把社会和谐作为一种理想追求和美好模式。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曾提出“和为贵”的观点,并将“仁”作为其哲学思想的核心,主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其政治理想是建立“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孟子则有“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哲理名言。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在其名著《理想国》一书中设计了一幅正义之邦的图画,主张“公正即和谐”。16世纪以来,在文艺复兴、产业革命的影响下,西方的一些思想家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力求构建公平和法治的社…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指出:“促进社会和谐是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必要条件,”铁路推进跨越式发展,实行路局直管站段是铁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过程,这是铁路行业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整个社会和谐方面具有的义不容辞的责任。一、建设和谐铁路的理论依据在中国古代,孔子提出了“和为贵”思想,并且贯彻于自己的整个思想体系,孟子提出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观念以及“小康社会”和“大同社会”的构想。在西方思想中,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把“和谐”作为一个哲学范畴;赫拉克利特提…  相似文献   

11.
0年来,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所发生的深刻变化,是在他们对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现实的切肤感受中实现的。也就是说,对党的基本路线认同不认同、拥护不拥护、践行不践行,不仅要靠思想教育,还要靠他们通过现实的比较,来学会鉴别学会选择。他们作为改革开放的最大受益者,...  相似文献   

12.
以孟子为代表的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进步性的永恒思想主题.孟子的"制民之产"、"取于民有制"、"取物于时"、"以羡补不足"等思想是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容.为我国当前让老百姓拥有财产性收入,取消农业税、牧业税、特产税和以关注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提供了理论资源.而且,我国正处于传统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期,从经济伦理维度审视孟子民本思想在当代社会经济发展中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川友 《友声》2012,(4):21-22
<正>应韩国栗谷学会和栗谷平生教育院邀请,四川省友协组派四川音乐学院绵阳艺术学院羌族歌舞团一行21人于2012年6月22日至26日访问韩国江陵市,参加2012韩国江陵端午祭国际演出交流活动。2005年中国第六届花卉博览会期间,四川省友协与韩国栗谷学会、栗谷平生教育院建立了友好交流合作关系。此后双方连续7年组团互访,在文艺、学术、教育等领域开展了  相似文献   

14.
李华 《长江论坛》2010,(5):77-82
孟子一向被视为邹鲁文化的代表人物,后世也多以“邹鲁”指代由孔子开创、孟子承传的早期儒家文化。然而,人们却普遍忽视了孟子的文化承传者身份:孟子的思想言行正是邹鲁文化长期浸染的产物。而孟母教子的记载,恰恰为观照邹鲁文化对孟子的影响提供了一个绝佳角度。而了解孟子思想言行的地域文化渊源,对探索早期儒家思想形成的影响因素,无疑具有不容忽视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5.
孟子对民间文艺的运用和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要研究孟子的民间文艺思想,只能从保存比较完整的《孟子》一书中,找寻各种材料。当然,民间文学作为一门学科的提出,只是一、二百年的事情,孟子在当时不可能有专门谈民间文艺的言录,然而,在他的言录中却有不少涉及民间文艺方面的内容和观点,可以加以总结的。  相似文献   

16.
孟子和庄子在中国儒家和道家文化中都处于"亚圣"地位,两者在音乐审美思想上的认识论分别是对孔子和老子的继承与创新,深刻地影响着千百年来中国音乐的审美认知。从孟子和庄子对音乐审美的思维特点与认知目的出发进行比较,可以从认识的过程到认识的结果来概括和对比两者的音乐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7.
道德的本源问题,是伦理学最重要和最基本的问题。为了探寻这一问题,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周公、老子、孔子和孟子等都作出了自己的巨大努力。首先周公提出了天德观、然后老子提出了道德观、接着孔子提出了情德观,在此基础上,孟子提出了性德观;从而最终从天德观发展到人德观,为后来的中国传统思想界认知道德本源问题奠定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民本思想,在中国传统的政治思想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而孟子的民本思想,同古代其他思想家相比显得尤为鲜明和典型。这突出表现为孟子在封建制度刚刚确立时期,顺应历史潮流,善于总结历史经验,提出了“民贵君轻”的命题。研究孟子民本思想,对于推进“以人为本”执政理念和制度的实现,逐步构建公正公平、诚实信义的和谐社会有着重要意义。一孟子民本思想的传统资源(一)制民之产。衣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最基本需要。孟子看到经济生活状况对社会安定的重大作用,指出:“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为不为己。”①…  相似文献   

19.
日前,由中国人民大学和韩国高等教育财团主办的"国际儒学论坛·2010:儒家思想与社会治理"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隆重召开。来自中国、韩国、日本、新加坡、美国、加拿大、巴西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专家学者围绕"儒家思想与社会治理"的主题,从儒家的社会政治理论、政治智慧、中西政治哲学比较、儒家政治哲学的现代价值等几个不同维度,深入探讨了儒家的政治哲学与社会政治思想对当代社会治理的重要启迪与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0.
在战国百家争鸣的时代里,孟子首倡的“性善论”、“仁政论”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权意识的萌芽,体现了强烈的人性意识。这些思想虽有其时代局限性,但对其后的儒家法律思想乃至中国封建社会正统法律思想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