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晓梦 《观察与思考》2007,(14):46-46
<正>认识于丹已经很多年了,当年北师大的“才女”如今已是声名如日中天的“学术超女”。打开电视,央视的《百家讲坛》正在热播《于丹庄子心得》,从《论语》到《庄子》,于丹在国内外掀起了一阵国学热潮。于丹的讲座贳心悦耳,她的个人魅力渲染了《论语》、《庄子》的经典传承,她的讲座不仅好听,更好看:于丹的神采飞扬,妙语连珠,率性而为……  相似文献   

2.
3月3日下午1时,雨中的北京市海淀区苏州街拥挤不堪。前方的中关村图书大厦已经被人阵包围得严严实实,有的举着伞,有的干脆淋着雨。他们怀里大多抱着一个黄色塑料袋,里面装的是《于丹〈庄子〉心得》或《于丹〈论语〉心得》。  相似文献   

3.
《松州》2014,(1)
<正>一、"大鹏之境"不逍遥于丹教授在她的《〈庄子〉心得》(自序)中说:但愿千心万心,有感有悟,性情所至,以庄子之名给自己一些华丽豪迈的梦想,让生命境界摆脱"有用"事功,化为鲲鹏,畅意一回天地遨游……显然,于丹教授是把鲲鹏之境,看作"逍遥"之境了。台湾大学哲学系傅佩荣教授说:在"大鹏南飞"寓言中,庄子提到一些小东西对  相似文献   

4.
<正>子丹对《论语》和《庄子》的感悟,符合眼下社会上兴起的“国学热”。最近以来,“学术超女”于丹遭遇了冰火两重天,她的新书《庄子心得》3月3日在北京首发,当天就售出1.5万册。但是同时,反对她的声音也很强烈,近日,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等知名大学的10名博士联名,称要“将反对于丹之流进行到底”。(3月5日《北京娱乐信报》)为何要“将反对于丹之流进行到底”?  相似文献   

5.
子丹对《论语》和《庄子》的感悟,符合眼下社会上兴起的“国学热”。最近以来,“学术超女”于丹遭遇了冰火两重天,她的新书《庄子心得》3月3日在北京首发,当天就售出1.5万册。但是同时,反对她的声音也很强烈,近日,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等知名大学的10名博士联名,称要“将反对于丹之流进行到底”。(3月5日《北京娱乐信报》)为何要“将反对于丹之流进行到底”?  相似文献   

6.
平视孔子     
陈卫平教授在上海师范大学演讲,谈到于丹《<论语>心得》时说:"……我认为对待儒学传统的正确态度也应该如此:既要有同情的了解,又要有深沉的反省。于丹的心得,只有对儒学精神光芒的尊崇。"在笔者看来,何尝于丹的心得,几乎整个"国学热",都笼罩在  相似文献   

7.
韩静 《中国保安》2012,(17):50-50
前阵子,我读完了《丹〈论语〉心得》一书,于丹用许多浅显的故事,将婚论语》中的精髓和道理变得通俗易懂,以此告诉我们为人处世的原则。自古就有一部《论语》下之说,中国的统治者也有很多人用此治理天下,现今,这些道理和智慧更应为我们所用。通过阅读《于丹〈论语〉心得》,可以改变我们看待事情的态度,让我们懂得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之中的缺憾和苦难,如何把这种缺憾转化为向前的动力……  相似文献   

8.
不久前,上海市政研会、团市委和《解放日报》在浦东世纪公园展示厅联合召开了“《论语》与人际和谐”座谈会,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论语〉心得》主讲人于丹与上海市各界人士坐而论道。与会者围绕“《于丹〈论语〉心得》成为热点,契合了人们何种心理状态和价值需求?”、“《于丹〈论语〉心得》和《品三国》等书籍的走红,是否标志着大众文化在同精英学术的较量中胜出?”、“先进文化产品如何关注大众、走向大众、引领大众?”及“传统与现代、精英与大众之间如何‘搭桥’、融通、和谐?”等话题,展开了面对面的讨论。我们联合上海市政研会推出本期专题——传统文化大众化的路径,摘刊部分与会专家学者的个人意见。  相似文献   

9.
“听于丹说《论语》,让我们领略到有这样一种智慧,那就是对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确对待,对自己工作和朋友的理智看待。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法改变这个事实,但我们可以改变看待这些事实的态度。”上海建材集团水泥有限公司销售中心的党员老黄在读完《于丹〈论语〉心得》后写出了这样的感言。在该销售中心,类似老黄对这本“心得”之作着迷的不在少数。那么,一本“心得”之作何以让这些从事繁忙的营销工作的党员同志们读得如此津津有味,并感慨良多,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10.
鄢圣华 《新东方》2006,(9):57-59
在《庄子》的《秋水》篇,庄子主要是通过河伯(黄河神)和北海若(北海神)的对话展开自己的思想的,当思想充分展开之后,庄子又通过六个小故事进一步阐发之。本文旨在从河伯和北海若的对话中理清庄子的思想脉络。  相似文献   

11.
改版后的《百家讲坛》,随着阎崇年的“清十二帝疑案”、刘心武“解密红楼梦”、易中天“品三国”、于丹“论语心得”等节目热播,迅速红遍大江南北,成为央视的品牌栏目,《百家讲坛》热播现象,对部队思想教育有四个方面启示。  相似文献   

12.
刘楚仪 《乡音》2012,(1):38-38
据2011年11月12日《新京报》报道:《书评周刊》评选出"2011年度好书",《于丹趣品人生》名列50部好书之。《书评周刊》公布的获奖理由是:于丹一直在思考如何让先秦思想的精华在日常生活中落地。在沉思3年后,她的这本新书给出了答案——用古代名士的生活情趣,解决现代人幸福感缺失的都市病。虽然于丹开出的  相似文献   

13.
张弘 《小康》2008,(5):80-82
"我心里头除了希望宁静,希望朴素,意存感恩之外,我可能说不出更多的话。""出《于丹<论语>心得》的时候,我处在混沌无知的状态,对出版一无所知。可以说,我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面经历了很多从未经历过的命题。现在我除了心里头希望宁静,希望朴素,意存感恩之心,我可能说不出更多的话。  相似文献   

14.
为官先为人     
刘光全 《重庆行政》2007,(2):101-103
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倡导领导干部要践行“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和汪洋书记提出的“好读书、读好书”的要求,我在春节期间认真拜读了《于丹〈论语〉心得》和《世界是平的》两本书,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对“为官先为人”认识更深,感触更多。领导干部正确处理好为官与为人的辩证关系要着力从四个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5.
赵辉 《台声》2013,(4):90-92
10年前,本名廖婧伶的安心亚只是路人甲,第一次上台湾综艺节目《我猜我猜我猜猜猜》;5年前,她也不过是综艺节目《全民最大党》中一个默默无闻的show girl(举牌女郎);3年前,她成为综艺节目《全民大闷锅》(综艺节目《全民最大党》后期更名栏目)的固定班底。不计形象的演出让她成为全岛家喻户晓的谐星。模仿、扮丑、搞笑样样得心应手;  相似文献   

16.
试论庄子寓言的艺术特色李仁质庄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在文学史上有独特的贡献和地位。他擅于用寓言故事来寄寓表达思想哲理。他的著作《庄子》一书“大抵率寓言也”(《史记》卷六十三)。庄子认为,通过寓言可以曲折见意,把作者不容于世、不容于时的思想...  相似文献   

17.
《庄子》梦寓言──中国梦文学的开山鼻祖蒋振华中国的梦文学(以文学形式写梦的叙述性作品),在整个中国文学的庞大家族里,是常常被人们冷淡和忽略的一个旁系。其实它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庄子》之前,许多作品就有关于梦的记载,如《论语》中有“不复梦见周公”的条文...  相似文献   

18.
面对“于丹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于丹论语心得》的热播,这两年原本就热闹的“兴国学”又有升温“开锅”之势。乡下的书店我不知道,不能妄说,现在只要你一进城市书店,满眼都是这种精神快餐,不,著作——仿佛全国人民都成了小学生。当然,正像有论者说的,“今天听上去有老生常谈之嫌,但却堪称真理的一件事情是,从内容生产的角度来看,未来人类最稀缺的不是粮食,不是水,不是石油,而是人们的注意力”。没想到,这本来就不难懂的意思,现在又让“于丹现象”诠释了一回。  相似文献   

19.
读书的美感     
正左宗棠23岁时在新房门口贴了一副对联: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这成了他一生的真实写照,也使他成为清代名将。笔者对央视10频道的《百家讲坛》情有独钟。只要有时间,还要反复看,看了之后,有机会又去购买DVD,再去购买《易中天品三国》、《于丹〈论语〉》心得之类,有时间就读,爱不释手。  相似文献   

20.
庄子曾经警告过世人:“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庄子·养生主》)庄子知道人类有求知欲,他并不想与此作对,他只是给我们展示了人类的求知欲必须面对的难以逾越的障碍,这个障碍是一个悬殊巨大的对比:人寿的短暂和知识的无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