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承》1995,(2)
1938年3月23日:台儿庄会战开始台儿庄位于苏鲁西省边境,扼运河的咽喉,是徐州的重要门户。日军为夺取战略要冲徐州,于1938年3月中旬,调集其第五(坂垣)第十(矶谷)两个精锐师团分两路进犯台儿庄。国民政府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在白崇禧、刘斐等襄助下...  相似文献   

2.
李海流 《春秋》2012,(3):7-9
1938年3月下旬.日军的坂垣征四郎和矶谷廉介两个精锐师团30000多人在鲁南从临沂、滕县两路夹击.企图向战略要地徐州逼近.抗日军队在鲁南重镇台儿庄筑起了“血肉长城”。台儿庄。一个当时方圆不足十公里的鲁南运河小镇.上演了一场中国军队和日军的殊死决战。日军精锐的矶谷第十师团和李宗仁指挥的第五战区孙连仲、汤恩伯的部队在10...  相似文献   

3.
抗战记事     
仵德厚 《黄埔》2007,(2):31-32
1938年3月,日本军队为打通津浦铁路,连接陇海线,以华北、华东两路力量扑向中原腹地。中国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坚决死守鲁南地区的台儿庄,为徐州会战争取时间。台儿庄是徐州门户,中国守军顽强抵抗。3月下旬,我们营所在的部队奉命驰援,划归三十一师池逢城将军领导,在运河以南的一个桥底下待命。台儿庄正靠着运河。  相似文献   

4.
正2018年,是台儿庄战役胜利80周年。80年前的春天,已经侵占中国东北、华北以及上海、南京等地的日本侵略者,妄图速取台儿庄以图徐州,贯通津浦线。日军第5师团坂垣师团自胶济线南下直逼临沂,第10师团矶谷师团沿台枣支线挺进。坐镇徐州的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黄埔军校南宁分校总负责人李宗仁,  相似文献   

5.
正80年前的1938年5月20日,徐州沦陷,第五战区主打的徐州会战以全军跳出日军包围圈转移而结束。在中国的抗战历史上,大家都知道的台儿庄大捷,这是中国人引以自豪的一次战役,歼敌万余人,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台儿庄也因此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扬威不屈之地"。台儿庄大战正是徐州会战最精彩的部分,而发生在台儿庄大战后的大撤退,其意义也丝毫不比敦刻尔克大撤退差,中国军队书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一页。  相似文献   

6.
马冠群 《黄埔》2023,(1):69-71
<正>1937年日军制造“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占领了我国北平、天津、石家庄、上海、南京、济南等城市及广大地区。1938年春,日军由津浦路南北对进,企图一举夺得徐州,进一步攻占武汉,以实现迅速灭亡中国的野心。在战局危殆的形势下,李宗仁指挥第五战区广大官兵,血战台儿庄,挫败了日军会攻徐州的计划,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成为中国抗战期间国民党正面战场最为精彩最为壮烈的一幕。  相似文献   

7.
王彦平 《黄埔》2013,(2):24-25
1938年3月,日本军队为打通津浦铁路,连接陇海线,以华北、华东两路力量扑向中原腹地。中国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坚决死守鲁南地区的台儿庄,为徐州会战争取时间。台儿庄是徐州门户,中国守军顽强抵抗。3月下旬,我们营所在的部队奉命驰援,划归三十一师池峰城将军领导,在运河以南的一个  相似文献   

8.
1938年春,为打通津浦线,歼灭陇海路中国守军,华北日军沿津浦路南下;华东日军在攻占南京后,渡江北上,企图沟通南北战场,占领战略要地徐州,并最终会师武汉。国民政府鉴于战场安危,决定集中优势兵力,全力防守徐州,把日军主力钳制在津浦线北段,任命李宗仁为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指挥津浦路沿线作战。1938年1月到5月,中日双方先后集结百万军队,在以徐州为中心的津浦路广阔地域展开了一场大规模会战,史称“徐州会战”。整个会战历时五个多月。中国军队浴血奋战,为部署下一阶段武汉会战赢得了充分时间。在台儿庄战役中,中国军队击败日军两个精锐师团,…  相似文献   

9.
李海流 《春秋》2015,(2):15-19
李宗仁就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后在徐州城内巡视李宗仁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爱国将领,台儿庄战役的主要指挥者。1938年2月至5月,他指挥了中国抗战史上著名的徐州会战.其中台儿庄大捷是他一生辉煌的顶点。台儿庄会战作为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首次大捷,引起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对团结全民族抗战具有强烈的振奋意义。  相似文献   

10.
宗天颖 《黄埔》2007,(2):32-33
1937年10月,李宗仁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驻守徐州,指挥津浦铁路的防御。辖区北自济南黄河南岸,南达浦口长江北岸,东自长江吴淞口,包括山东全省和江苏、安徽、河南三省的大部。当时日军已攻占北平、天津、太原、上海等大城市,铁路沿线学校大部停办,数以千计的大中学校师生涌至徐州。然而徐州城终日遭受日机轰炸,市面萧条,人心惶惶。李宗仁看到这些流亡学生报国心切,请缨无门,随即成立了“第五战区抗敌青年军团”。但国民党中央却不给经费,李宗仁商请原广西“绥靖”公署从士兵空饷中拨款维持。前后月余,通过简单考试,陆续招收了5000多人。  相似文献   

11.
吴昌华 《黄埔》2008,(3):96-99
第三十七章 西辽突围 左将军为国捐躯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英勇善战,开展敌后游击斗争,牵制在华日军无法一举吞并中国的英雄事迹是有目共睹的。共产党方面的黄埔军人为捍卫社稷作出了卓越贡献,付出了鲜血。周恩来运筹帷幄,殚精竭虑为台儿庄大捷提供了战略方案;在太原会战中,林彪、聂荣臻指挥的八路军一一五师,参加右翼战斗序列,平型关大捷使敌人丧胆;徐向前在山西,左推右挡日军6路进攻,成为国共合作的典范;长江南北,有陈毅领导的新四军驰骋其间,同样给敌人以沉重打击。  相似文献   

12.
正1938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中国军队浴血奋战,取得了震惊中外的台儿庄大捷。4月8日后,中日双方集结重兵于鲁南,台儿庄战役第二阶段拉开序幕。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致电蒋介石,要求调60军开赴台儿庄增援。60军军长卢汉率将士北上抗战,自4月22日到5月19日,在台儿庄周边地区浴血奋战27天,重创日军第5、第10师团。战况惨烈,日月无光,出滇四万,伤亡过半,其中14000余壮士为国捐  相似文献   

13.
杨峰 《协商论坛》2016,(12):49-52
1937年10月,李宗仁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驻守徐州,指挥津浦铁路的防御.当时日军已攻占北平、天津、太原、上海等大城市,被占领地及铁路沿线学校大部停办,数以千计的大中学校师生涌至徐州.李宗仁看到这些流亡学生报国心切,请缨无门,随即成立了“第五战区抗敌青年军团”.  相似文献   

14.
台儿庄大捷     
《传承》2006,(Z1)
1938年3月23日至4月8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击溃侵华日军第五、第十两个精锐师团的主力,歼灭日军一万余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严重挫伤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振奋了全国抗日胜利的信念。对于台儿庄会战的前景及其战法,当时的国民政府最高统帅部副总参谋长白崇禧想听听周恩来的意见。他吩咐秘书尽快安排与周恩来见面。周恩来分析“:板垣和矶谷的企图很明显,是要从两个方向夹击第五战区的大本营徐州。他们会师的目标是台儿庄,然后再策应津浦路南段的敌军,共同向徐州合击。临沂一仗中国军队虽然获胜,但不容乐观,因为整个战局没有根本的转变。板垣的…  相似文献   

15.
《黄埔》2016,(1)
正徐州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日双方在以江苏徐州为中心的津浦(天津至浦口)、陇海(宝鸡至连云港)铁路地区进行的一次大规模防御战役,其中以1938年3、4月间的台儿庄大战最为著名,因围歼日军1万余人,史称台儿庄大捷。徐州会战,我军伤亡10余万人,歼灭日军3.2万余人。取得了抗战初期正面战场最大的一次胜利,重创了日本侵略军的嚣张气焰,打破了日本法西斯不可战胜的神话,增强了中国人民抗战必  相似文献   

16.
张国焘叛党     
《传承》2006,(4):28-28
1938年3月23日至4月8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击溃侵华日军第五、第十两个精锐师团的主力,歼灭日军一万余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严重挫伤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振奋了全国抗日胜利的信念.  相似文献   

17.
正在20世纪30-40年代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者的伟大战争——抗日战争中,广西人民作出了重大贡献。广西是中国抗日战争中出力巨大、贡献颇多的省份,仅1300万人口就动员和组织兵员100万,在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随枣会战等战场英勇抗敌,血染沙场,以及李宗仁指挥台儿庄大战、长期镇守安徽鄂西两地,白崇禧进入军事中枢参与指挥全国军事抗战,并在广西本土开展昆仑关大战、桂林保  相似文献   

18.
田慧琴  魏萍 《黄埔》2013,(2):49-51
台儿庄战役从1938年3月下旬开始,到4月上甸胜利结束。在这次战役中,中国军队虽然付出了重大代价,但它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军,共歼灭日军第五、第十两个精锐师团的主力一万余人,这是自抗日战争以来,  相似文献   

19.
宋胜健 《黄埔》2013,(2):37-38
孙连仲.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抗日战争中立下了颇多汗马功劳.1938年3月在徐州会战时.任第二集团军总司令,率部坚守台儿庄.在台儿庄给日军以重创,打了漂亮的一仗;  相似文献   

20.
李海流 《春秋》2012,(2):5-7,1
台儿庄大战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以来取得的一次巨大胜利。著名诗人臧克家冒着被轰炸的危险,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三进三出,对台儿庄主力部队第五战区的三个师进行战地采访,仅十几天就写出了长篇通讯《津浦北线血战记》。采访中,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亲自带他到前线采访,并为通讯作了长篇题词。为全面追记当时的情况,记者查阅有关史料,又与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