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新的历史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的责任,更是青年群体理所担当的历史责任。在和谐社会创建的征途上,青年责任促进青年发展;青年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苏文华 《工会论坛》2007,13(4):70-70
青年群体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组成部分,代表着企业的开拓创新能力和发展方向,成为引领青年群体的有效载体。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发展企业青年群体文化面临的问题和任务,搞好新形势下的青年群体文化建设,确保企业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近一两年来,台湾政局陆续发生的一些重大变化,对两岸关系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以"太阳花学运""反课纲运动"为典型,台湾青年群体对台湾社会的政治影响日益增大.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台湾青年工作,成为一个重大课题.目前,对台青年工作面临着新形势."台湾认同"成为台湾青年群体的主流政治认同,非理性参与成为台湾青年群体政治参与的显著形式,新媒体成为台湾青年群体政治运作的重要手段.加强和改善新形势下的对台青年工作,要开展有两岸青年学者共同参与的共同史观研究与撰写,创造两岸青年共同发展与生活的环境,善于运用新媒体.  相似文献   

4.
步入新世纪的网络时代,网络在青年群体中迅速普及和发展,尤其是以青少年及高校学生为代表的青年网络群体,是社交网络环境孕育出的新型网络群体。随着网络虚拟空间的多样化与复杂化,使得青年网络群体在虚拟空间的发展现状喜忧参半,引导青年网络群体在虚拟社会全面发展,积极挖掘其正能量,是促进青年一代和虚拟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5.
同辈群体是个体成长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环境因素,笔者在对同辈群体的基本特征进行概括的基础上,阐述了同辈群体在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并对其不足之处提出了引导措施,以求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确保青年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6.
党和国家事业要发展,青年首先要发展.青年是人口主体中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一个群体,其特殊的社会地位使青年发展备受社会关注.在探讨我国青年政策基本内涵的基础上,阐释中国共产党与青年政策的关系,归纳我国青年政策的价值功能,提出完善我国青年政策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近代中国社会分工经历了百年颠仆但最终回到了分工不断扩展的道路上。中国青年走四方遭遇了这一曲折历程,最终收获了一个行囊人生的形象,涉及民国时期各个阶层的青年离开乡村社区进入都市和工商业领域的开放立体形象、20世纪中后期以来农村青年戴着身份与制度镣铐走出农业一土地社区进入各种务工场所的打工群体广谱形象。这些形象主要是由唐德刚与路遥等学者和作家创造的。行囊人生形象是中国青年在社会分工处于初始状态时候的形象。随着分工扩展以及社会服务与保护系统的完善,这一形象将会发展为自由劳动者的开放形象。  相似文献   

8.
志愿服务是青年群体进行现代社会参与的一种有效方式,青年群体参与志愿服务不仅满足自身成长和发展的内在需求,而且能够强烈、有效地作用于全社会。青年群体通过志愿行动产生社会行为引领效应;青年群体倡导志愿精神产生社会价值引领效应;青年群体传播志愿文化产生社会风尚引领效应。如今,青年群体在参与志愿服务中产生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青年志愿精神正成为全社会的普遍诉求,引领和推动着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休闲文化活动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青年作为当代社会的主体之一,其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以及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青年休闲文化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代青年的文化态势及心理状况,渐渐为人们所关注.青年群体的休闲文化结构状况可从其休闲的文化层次和空间结构两方面来研究.休闲对青年群体的生存和发展具有特殊意义和价值,但青年群体的休闲活动仍存在许多问题,亟待我们采取一定措施来改善.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互联网突飞猛进的发展与日益普及,青年亚文化正深刻地影响着"90后"青年群体的行为方式、聚集方式和交流方式,反映了"90后"青年群体的个性化特征。本文对"网络青年亚文化"做了概念界定,特指借助网络新媒体传播的青年亚文化;从网络语言、网络行为、网络事件、网络人物四方面阐释网络青年亚文化的表现形式;根据对四川省部分市州的"90后"青年群体(中学生群体、中职学生群体、大学生群体)的调研访谈结果,分析网络青年亚文化在四川省"90后"青年群体中的具体表现形式和异同比较;剖析网络青年亚文化现象的形成原因,提出应当从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引导青年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搭建团属网络平台,培植网络宣传队伍;加强青年的网络媒介素养教育,构建青年自身正确的价值体系,理性引导网络青年亚文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知青文学一直是当代文学中一道亮丽而独特的风景线.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变化,知青文学已经远远超出了对往昔生活简单的复制与回忆,成为一代知青作家解读生活、解读人生的一个重要载体.知青文学注重的是知青群体话语,伴随着80年代人本主义思潮的兴起,知青文学多以呼唤人的总体价值与尊严,重塑知青的精神群像为指归;进入90年代,知青文学则更加注重个人的维度,关注的是那场动荡之中个体命运的荒谬与无奈,挣扎与自救.  相似文献   

12.
当前,农村青年文化建设面临诸多困境。农村青年创业文化是一个以创业为实质、以农村青年为对象、以文化为载体的名词,其核心为崇尚农村青年创业的文化氛围和农村青年群体的创业精神。新时期以此为农村青年文化建设的着力点,依赖多方路径促进农村青年投身创业之路,有助于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和农村青年的发展致富,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村青年文化建设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与青年群体的发展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0年来,中国青年伴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发展成长,他们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也是改革开放的支持者和建设者。我们为青年群体在改革开放中所做的贡献和取得的进步欢呼、喝彩的同时。也有必要对青年群体中的一些新变化和新问题加以关注。在研究这一时期青年群体共性的同时,特别要对青年群体中的一些差异性进行研究。对这些差异性的研究,必须建立在对青年群体类型分析研究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4.
自媒体以其内容的包容性和形式的多样化表达推动着青年群体道德社会化进程趋于多样性、多变性、开放性发展。随着自媒体时代的来临,青年群体德育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如何在自媒体时代,创新青年群体德育工作方式成为新的研究课题。自媒体以其形式上的灵活多样,极大地加快青年群体的道德社会化进程,但又因其内容上的碎片化和随意性,使得青年群体的道德社会化进程结果变的不可控,尤其是引起青年群体道德行为的异化。自媒体时代,青年道德社会化进程的新变化,是可以预见和接受的。顺应时代潮流,善用自媒体,将不利转化为优势,新时代青年的道德培养事业就可以顺利高效地进行。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30年我国青年流行文化与价值观的变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改革开放30年间中国青年流行文化和价值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青年满怀豪情壮志,期望投身祖国建设、实现社会理想,80年代中后期他们试图对权威进行颠覆和解构、积极寻求个性反叛的路径;90年代初期青年经历了迷惘混乱,怀旧成为他们追溯寄托梦想的手段,90年代中后期开始,消费主义逐渐盛行,青年追求更为个性自由的生活.新世纪以来,青年文化呈现出多元发展的势头,衍生出多层次多领域的亚文化群体.这一个文化群体将成为中国未来发展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  相似文献   

16.
从布迪厄的场域和资本的角度可以看出,由于权力场对文学场的控制逐渐松动,以及财政支持政策的逐渐撤离,文学场更为自主,但同时迫于财政压力向经济场倾斜。本文分析了文学场中的期刊和出版社的演变以及它们应对经济场的压力而采取的举措是如何让"80后"少年写手进入文学场的。同时,文学场的新变化也促成了"80后"作家的发生发展。此外,"80后"作家本身的惯习也对他们能成为一个现象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犯罪青年,是青年中一个特殊群体。如何对这一群体的人权进行合理的立法保障,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对此,加拿大政府新颁布的《青年刑事审判法案》有较大进展,从而使新法案更具有人性化,对我国的犯罪青少年刑事审判立法工作有很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从布迪厄的场域和资本的角度可以看出,由于权力场对文学场的控制逐渐松动,以及财政支持政策的逐渐撤离,文学场更为自主,但同时迫于财政压力向经济场倾斜。本文分析了文学场中的期刊和出版社的演变以及它们应对经济场的压力而采取的举措是如何让“80后”少年写手进入文学场的。同时,文学场的新变化也促成了“80后”作家的发生发展。此外,“80后”作家本身的惯习也对他们能成为一个现象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农村青年妇女是当今社会一个相对弱势的边缘群体,逐步解决她们的发展问题,既可以缩小社会底层的人群数量,稳定社会生活,也可以为农业现代化提供高素质的劳动力,推动农村进步。为达这一目的,既要分析制约农村青年妇女发展的因素,也要在反思以往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解决农村青年妇女发展问题的新对策。  相似文献   

20.
论农村青年妇女的发展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青年妇女是当今社会一个相对弱势的边缘群体,逐步解决她们的发展问题,既可以缩小社会底层的人群数量,稳定社会生活,也可以为农业现代化提供高素质的劳动力,推动农村进步。这些制约农村青年妇女发展的因素,不仅涉及许多深层次的社会问题,而且也涉及深层次的心理问题,解决农村青年妇女发展问题需要一些新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