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9 毫秒
1.
谈到黑格尔哲学,几乎无不谈到这一哲学的体系与方法之间的矛盾。按照一般的说法,黑格尔哲学将辩证法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他第一次自觉地、系统地表达了辩证法的基本特征,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把它们描写为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中,并企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不过,黑格尔的辩证法是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上的,他的庞大的唯心主义体系同样是前人所未有的,黑格尔的辩证法为了“迎合”这个体系而不得不背叛自己,这种背叛的结果,是唯心主义体系窒息了辩证法,如此等等。如果孤立地来看这种观点,似乎是完全有道理的,然而,只要把这种观点同对黑格尔哲学的另外一些解释,尤其是对黑格尔哲  相似文献   

2.
青年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培养是指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提高认识社会、观察社会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这在今天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主义。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科学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是以唯物主义和辩证法高度统一、唯物辩证自然观和历史观高度统一的完整体系代替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克服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的局限性而出现的。  相似文献   

3.
张丽红 《传承》2011,(12):38-39
辩证法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哲学发展史上,黑格尔在唯心主义的基础上第一次全面系统地论述了辩证法的基本原则和思想,但他的辩证法是头足倒置的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从实践出发批判并超越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建立了唯物辩证法。从实践出发并用实践的思维方式来思考相关哲学问题是马克思超越黑格尔辩证法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4.
在西方哲学史上,黑格尔对认识论的贡献不仅在于第一次立足于唯心主义基础把辩证法引入认识论,系统地阐述了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还在于他是第一个在唯心主义基础上把实践引入认识论的哲学家。离开了黑格尔的实践观,对黑格尔认识发展辩证过程的理解,是片面的、不完全的;离开了黑格尔认识论的辩证法思想,对黑格尔实践观的理解必定是肤浅的、不深刻的。黑格尔关于认识发展辩证过程的学说,笔者曾专文加以论述。①现在,拟对  相似文献   

5.
本文概括梳理了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的四个理论贡献:在马恩创立并全面阐述唯物辩证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指明了辩证法的核心与实质,阐述了两种发展观的对立根本;明确指出辩证法的规律和范畴之间的联系在于事物内在的自我否定;提出辩证法既是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也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揭示了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唯物辩证法。并简要评价了该文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6.
王德贞 《前沿》2008,(7):25-27
针对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中的否定性辩证法思想,进行分析,揭示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性质和合理内核,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在传统的研究思路中,唯物辩证法被理解为是以物质代替精神的一次性颠倒的产物。本文通过马克思1843——1847年间对黑格尔哲学五次批判的文本研究,揭示出唯物辩证法的诞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不仅体现为从一般唯物主义批判黑格尔哲学唯心主义,也体现为从黑格尔历史辩证法的合理内核批判直观唯物主义和人本异化史观。马克思在经济学研究的基础上,发掘出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革命的批判的方法,并把一般唯物主义提升到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的高度,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一些学者所提倡的实践辩证法,实质上是过去的解读思路在新的术语层面上的翻版。  相似文献   

8.
《周易》是中国古代一部非常重要的文化典籍,在卜筮基础上产生的《易经》部分,以爻词的形式记录了人们对自然、社会各种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和猜测,在神学唯心主义的外壳中,包蕴着丰富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这些辩证法思想不断被后人重视,发挥和扩展,形成了中国古代源远流长的朴素辩证法思想传统。在《易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易传》,以解说《易经》的形式,反映了中国战国中后期丰富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9.
谈黑格尔的真理观——读列宁《哲学笔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中,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其中关于真理的涵义、真理是具体的全面的、真理是一个过程的论述具有许多合理的思想。  相似文献   

10.
坚持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以及中学和西学之间对立的绝对性和统一的相对性,避免用其对立的绝对性排斥统一的相对性,才能从根本上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学术政策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实现精神文明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11.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在批判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基础上形成的革命性成果。全面深化改革是对唯物辩证法的继承和发展,是对凯恩斯主义改革和新自由主义改革的批判和超越。全面深化改革从实践的两重性出发,解决改革进入深水区所面临的问题,实现改革理性维度与价值维度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评本·阿格尔对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拿大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本·阿格尔,对马克思的历史辩证法作了深入研究和独到理解.他把历史辩证法与社会主义的实践可能性结合起来,认为历史辩证法是北美实现社会主义的理论武器;历史辩证法在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决定论与非决定论之间坚持“中间路线”,始终在资本主义的社会“结构性动力”与“目的性动力”之间寻求统一性,将资本主义危机与工人阶级的革命意志结合起来;用历史辩证法对资本主义社会意识形态进行解蔽,将资本主义被“合理化”的“不合理性”揭示出来,强化无产阶级改变不合理社会的阶级意识、意志和行动.  相似文献   

13.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哲学中的“两个对子”。正确理解这两个“对子”,对于准确把握二者的区别和内在联系,以至全面地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完整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有必要对“两个对子”的区别和联系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4.
唯物辩证法的规律究竟有几条?大家知道,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明确肯定辩证法有三条规律,“量转化为质和质转化为量的规律;对立的相互渗透的规律;否定的否定的规律。”(《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84页)当时,由于哲学战线上主要的任务是反对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因此,他们花了很大精力论证辩证法规律的普遍性、客观性,未曾深入研究辩证法规律之间的内在联系。列宁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新的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的思维轨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是人类思想史上理论创新的典范。在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的过程中,实现由黑格尔的以目的联系为基础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向以因果联系为基础的唯物主义辩证法的转变,是整个思维创新的关键。马克思通过对人类的对象化活动的研究,创立唯物主义的主客体辩证法,实现了方法论的根本性突破。运用主客体辩证法这一理论武器,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剖析,形成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一历史唯物主义最重要的范畴,科学地揭示了历史的真实联系。  相似文献   

16.
阿格尔认为当代生态学实践必须与马克思辩证法建立内在关联,由于马克思辩证法对资本主义结构矛盾和危机理论做出了显著区分,这为辩证法导向当代生态学实践从而克服日趋严重的生态危机提供了可能.然而,阿格尔对马克思辩证法的灵活运用未能解决根深蒂固的生态危机,反而使得辩证法的否定性只能降格为脱离内容的外在形式,其生态学实践最终难免退化为一种“唯心主义的方案”.因此,如何避免对马克思辩证法的外在化、形式化解读,这对于重新建立马克思辩证法思想与当代生态学实践之间的关联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辩证法不是抽象的形而上学原则,而是对客观现实的辩证关系的深刻反映,是具有实践意义的具体的辩证方法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发展表明:列宁关于对立面的统一是辩证法实质的规定是对辩证法的最有普遍意义的最高层次的概括;对辩证法实质的不同理解,是“两极相联”、“对立面的统一”,还是“对立面的斗争”、“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导致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辩证法运用上的重大差别;辩证法的实质问题是理论与实践辩证统一的关键环节。 列宁《哲学笔记》出版以后,对辩证法实质问题的探索与争鸣促进了辩证法理论的全面发展。但近几年来,在一些论著中,广泛存在着一些流行论点,这些论点经过论著者的“理解”、“引申”或“推论”,就作为对辩证法问题的定论强加在列宁头上,使人们误以为这就是列宁的结论。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在于论著者在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  相似文献   

18.
唯物辩证法是高二思想政治课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在教学中,有一些学生认为,辩证法就是变戏法,因为辩证法善于诡辩。这无疑是错误的,错就错在它把诡辩论误认为是辩证法了。辩证法不等于诡辩论。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诡辩论则是依据毫无根据的假设而发表的议论。它之所以不同于辩证法,主要因为它是用主观臆想代替客观事实,用似是而非的“论据”进行强词夺理的辩理,通过伪证的谬论冒充真理,是一些人混淆是非、颠倒黑白、为荒谬的言行作辩护的一种手段。辩证法与诡辩论的区别表现…  相似文献   

19.
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即对立统一,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斗争的焦点,这是现行哲学教科书和有关论著普遍采用的一个提法。其实,这并不符合客观事实,也不符合马列的原意。马克思主义认为,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的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会出现新的情况;同样,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也必然要改变其具体形式,它们相互间的斗争也会出现新的情况。因此,决不能把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焦点凝固化,使之成为始终不变的东西。从近代哲学来看,十五世纪后半期开始的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自然科学研究,不是  相似文献   

20.
徐琪 《人民论坛》2010,(4):166-167
在哲学史上,不同的哲学家对假象的解释是不同的,假象的涵义也不一样。马克思在批判吸收黑格尔的"假象"的基础上,对假象作了科学的规定和概括。但是作为唯心主义集大成者的黑格尔,他所提出的假象有其独特的内涵,也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