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毛泽东与湘乡有着非同一般的关系。《韶山毛氏二修族谱》清楚地记载着韶山毛氏的开山鼻祖毛太华是从湘乡迁去的。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曾对他的秘书谭政说过:“我也是半个湘乡人。”延安时期,毛泽东与斯诺谈话时,无限眷念湘乡外婆家,深情地回忆了在湘乡东山学校求学的情景。在《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二篇文章里,毛泽东多次提及考察湘乡农民运动的情况。建国以后,毛泽东与湘乡的亲朋故旧有着密切的交往。绯紫桥(今菲梓桥)在现在的湘乡火车站附近。然而,谁会知道,毛泽东的祖先500年前是居住在这里的呢?毛泽东的20代祖先叫毛太华,是韶山毛氏的开…  相似文献   

2.
正大革命时期,青年毛泽东为了用大量的事实驳斥党内外对农民运动的种种责难,于1927年1月4日至2月5日,不畏难苦,风尘仆仆,亲赴湖南湘潭、湘乡、衡山、醒陵、长沙5县城乡考察。1月5日他来到家乡韶山,乡亲们敲锣打鼓把他迎进毛震公祠,接着他作了激动人心的演讲。毛泽东这次离开韶山后,继续投身在革命的洪流中,挑起中国革命的重担,决心推翻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改造中国  相似文献   

3.
唐春元 《党史博览》2013,(12):15-21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这是1910年毛泽东离开韶山到湘乡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时,改写日本僧人月性的一首诗,以留赠父亲,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志向与理想。走出乡关,毛泽东离故乡越来越远。然而。骨子里那固有的乡情、亲情始终未曾从毛泽东心中抹去。所以,从那时起直到辞世。毛泽东曾十四次回到生他养他的故乡韶山。  相似文献   

4.
《湘潮》2017,(2)
正沈春农,1886年8月28日出生于湘乡县湘西二都广口塘的一个封建地主家庭,后迁居城前区斑竹冲(湘乡龙洞建时村,今属韶山市)。1925年春,毛泽东回家乡开展农民运动,发展党的组织。五卅惨案后,毛泽东在韶山组织"雪耻会",以"打倒列强,洗  相似文献   

5.
王健 《湘潮》2004,(6):4-7
毛泽东当年从乡关走出,去湘乡东山高等小学堂求学,故乡离他越来越远。他明白,故乡已经不再是他的天堂,外面广阔的世界是他自由翱翔的天空。当然,骨子里的乡情却始终不曾在他的心中抹去。《建国前毛泽东八次回韶山》,证明对故乡的思念始终萦绕在毛泽东这位游子的心头……  相似文献   

6.
刘伟 《世纪桥》2009,(8):23-26
毛泽东在韶山读了六年私塾,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1910年秋,他离开家乡,先后到湘乡东山高等小学堂、长沙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等处求学。在这个过程中,他受到湖湘文化的深刻影响,同时开始接触西方文化。青年毛泽东上承程、朱理学,下继杨昌济的伦理学和修身思想,致力于贯汇宇宙大本大源和“心力”学的探寻。  相似文献   

7.
龙正才 《湘潮》2006,(2):4-10
他俩是小学和中学的同窗,先后就读于湘乡东山高等小学堂和湘乡驻省中学 易礼容,比毛泽东小5岁,1898年出生于离韶山不远的湘乡县新研铺一个农民家庭。易礼容的青少年是苦难的。父母离异后,他的学习得不到家庭的支持,过早地用柔嫩的双肩承担起生活的重担。在亲戚的帮助下,他念完私塾,并进入湘乡东山高等小学堂学习。  相似文献   

8.
他俩是小学和中学的同窗,先后就读于湘乡东山高等小学堂和湘乡驻省中学易礼容,比毛泽东小5岁,1898年出生于离韶山不远的湘乡县新研铺一个农民家庭。易礼容的青少年是苦难的。父母离异后,他的学习得不到家庭的支持,过早地用柔嫩的双肩承担起生活的重担。在亲戚的帮助下,他念完私  相似文献   

9.
肖自强 《湘潮》2004,(4):14-18
胸怀大志的毛泽东渴望了解外面世界的“精彩”  近些年来,不少史学家和从事近代史研究的同志发现,毛泽东1910年走出韶山来到湘乡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是他后来投身革命洪流成为一代伟人的一个重要台阶。那时候,毛泽东还是一个没有离开过韶山冲的少年。韶山冲虽然是一个群山簇  相似文献   

10.
毛远翔(1924—1996),号玄夫,受家庭环境的影响,自幼倾向革命,对堂叔毛泽东更是尊崇备至。 1938年,毛远翔在韶山参加了抗日民族解放先锋队,不久,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事革命活动。1949年7月,他受党组织派遣,策动湘乡县自卫总队第三大队起义,组成湘乡县凤音乡武工队,任政委。不久,武工队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六军一三八师改编,毛远翔继续留  相似文献   

11.
韶山毛泽东纪念馆编著的<毛泽东生活档案>一书这样写道: 毛泽东本人,年仅16岁就出了乡关,将中国传统的"孝道"抛在了一边--他的父亲曾竭力要将他培训成一位商人,但他却始终未按此意愿行事.为此,父亲晚年心绪黯然,临终前,他伤心地自作挽联:  相似文献   

12.
韶山毛氏家族历史上人文荟萃,除了最伟大的人物毛泽东之外,在民国年间也涌现了不少活跃于军政界,为当地称道、为外界所知晓的人物。   仅从《韶山毛氏族谱》的记载看,这样的人就有很多。例如在与毛泽东同辈人中,族谱中就载有毛泽辉、毛泽奎、毛泽润、毛泽连、毛泽池、毛泽源、毛泽荫等人。这几个人官阶都不高,也未见动人的事迹。官位较高、事迹较著的则有毛国翘和毛岱钧。   毛国翘 (1884— 1964),又名毛鼎、派名 (即族谱上的名 )毛泽钧。光绪十年,他诞生在韶山靠近湘乡县 (今韶山乡韶光村 )的一幢土砖青瓦的乡村民居里。宣统元…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与图书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杉  子荫 《党史文苑》2003,(5):22-24
在家乡图书馆打下深厚学问基础毛泽东开始接触图书馆,是1910年秋离开家乡韶山到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上学的时候。他在这里学习了半年。东山小学后斋有个小型藏书楼,收藏着许多中外书籍。毛泽东经常到藏书楼去阅览中外历史、地理书籍,对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的文章很感兴趣,他反复阅读,甚至可以背诵。他读过一本名叫《世界英雄豪杰传》的书,其中华盛顿、林肯、拿破仑、彼得大帝等人的故事给少年时期的毛泽东留下了深刻印象。1911年春毛泽东考入湘乡驻省中学。他很爱看报纸,从《湘报》、《民立日报》上了解社会,学习课堂上学不到的新思想、…  相似文献   

14.
《湘潮》1986,(9)
上图为毛泽东同志一九五九年六月回韶山时借用的《袖珍诗韵》。他在《七律·到韶山》一诗中,留下了“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名句。他离开湖南后,经手借书的白九水(当时任省委办公厅行政处副  相似文献   

15.
正1950年国庆前夕,毛泽东在中南海设宴招待来自家乡湖南的客人。宴会前,他拉着一位面容清癯的老人的手,动情地向身边人介绍说:"这是我的九哥。他家住在湘乡十四都,是我的姨表兄。没有他,就没有我。"这位毛泽东口中的"九哥",就是他的兄长加老师——王季范。毛泽东读书命运的改变者王季范,湖南湘乡县人,是毛泽东的姨表兄,他的母亲文氏是毛泽东母亲的同胞姐姐。王季范是家  相似文献   

16.
韶山是毛泽东的故乡,全国著名革命纪念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毛泽东生于韶山,长于韶山,他不仅属于韶山,而且属于中国,在某种意义上说,又属于世界。韶山因他的出现而闻名中外。多年来,无数的人民群众和外国友人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到韶山参观后,在思想上精神上获得的感受和启示是很重要的。1963年3月25日,叶剑英元帅来到韶山。他在参观完"毛泽东青少年时代陈列室"后,激动不已,挥笔写下了一首诗,其中有这样一句:"韶山风物耐人思"。  相似文献   

17.
余玮 《党史纵览》2013,(6):4-10
毛泽东重上井冈山、毛泽东秘回故乡韶山、毛泽东畅游长江……伟人一个个经典的瞬间、一段段珍贵的回忆都被定格在一张张照片上,而这些照片连着同一个名字———著名新闻摄影家钱嗣杰。历史学家用自己的笔书写历史而钱嗣杰则是用相机真实地记录着历史。他家有一本特别的相册,里面装  相似文献   

18.
《湘潮》2015,(1)
<正>近日,笔者来到韶山市采写收集党史资料,见到韶山村村民毛泽友家的厅堂里,悬挂着一幅1959年6月26日毛泽东与乡亲们合影的照片。提起这幅照片,毛泽友脸上洋溢着幸福和自豪的笑容,他说:"这张照片,就是毛主席与亲戚、邻居聊天时照的,我父亲毛贻笙站在后排左数第二个位置。"这幅照片,曾被一位外国记者从摄影师侯波那里拿到带至国外,几十年后才被辗转送回到韶山。1959年6月26日早上7点左右,毛贻笙在毛泽东父母坟山下割牛草,一位着  相似文献   

19.
《湘潮》2020,(4)
正1950年国庆前夕,毛泽东在中南海设宴招待来自家乡湖南的客人。宴会前,他拉着一位面容清癯的老人的手,动情地向大家介绍说:"这是我的九哥。他家住在湘乡十四都,是我的姨表兄。没有他,就没有我。"毛泽东口中的"九哥",就是他的兄长加老师——王季范。少年毛泽东的良师益友王季范是湖南湘乡县人,其母亲文氏是毛泽东的姨妈。王季范是家中第二个儿子,在同族兄弟中排行老九,毛泽东亲切地称他为"九哥"。王季范从小受教于较有声望的萧竹轩先生,学习经史、  相似文献   

20.
孙士云 《湘潮》2024,(2):21-22
<正>1925年2月6日,毛泽东携杨开慧、毛岸英、毛岸青回到故乡韶山。这一次,他在韶山住了200多天,是毛泽东1921年离开韶山后回故乡待的时间最长的一次。毛泽东回韶山,本来是养病的,但没有闲着。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发动进步教师,利用原来的公立学校、族校、祠堂等,在韶山一带创办农民夜校,既教识字、珠算,又讲国内外大事,还讲三民主义,启发了农民的思想觉悟。从1925年3月起,毛泽东以毛福轩等为骨干秘密组织农民协会,发展会员,不久,这一类秘密农协发展到20多个。在这个基础上,毛泽东亲自发展了韶山第一批中共党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