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徐奇 《天津检察》2009,(1):51-51
在反贪侦查活动中,犯罪嫌疑人对检察机关的调查稍有察觉,就会毁灭、伪造证据、串供、转移赃款赃物。所以反贪侦查必须善于抓住时机,快反应、快出击、快取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犯罪分子容易隐匿、毁灭的主要证据固定下来,使犯罪分子没有喘息的机会,以快制胜、以快追赃、以快突破关系网,否则反贪侦查工作将会陷入被动,处于重重困难之中。  相似文献   

2.
在渎职案件侦查活动中,犯罪嫌疑人对检察机关的调查非常敏感,稍有察觉就会毁灭、假造证据,进行串供。所以对渎职犯罪案件侦查要善于抓住时机,快反应,快出击,及时立案。在最短的时间内把犯罪分子容易隐藏、毁灭的主要证据固定下来,使犯罪分子没有喘息的机会。这就要求渎职犯罪案件侦查工作必须科学把握立案时机。  相似文献   

3.
在当前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反贪侦查活动中的犯罪嫌疑人对检察机关的调查稍有察觉,就可能毁灭、伪造证据、串供、转移赃款赃物,所以反贪侦查必须善于抓住时机,快反应、快出击、快取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犯罪分子容易隐匿、毁灭的主要证据固定下来,使犯罪分子没有喘息的机会,以快制胜、以快追赃、以快突破关系网。否则反贪侦查工作将会陷入被动。处于重重困难之中。为此,笔者谈谈反侦查中“以快制胜”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反贪侦查活动中,犯罪嫌疑人对检察机关的调查稍有察觉,就会毁灭、假造证据,串供、转移赃款赃物,所以反贪侦查必须善于抓住时机,快反应、快出击快取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犯罪分子容易隐匿、毁灭的主要证据固定下来,以快制胜、以快追赃、以快突破关系网,否则反贪侦查工作将会陷入被动,处于重重困难之中。下面就我们在办案当中的一点体会跟大家进行一下交流:一、要保持清醒头脑和明确意图。准备充分,计划周密,把握初查到立案的转换时机,在秘密初查上下功夫。当前,执法环境比较复杂,各种关系网、人情网严重干扰案件的正常办理,这就要求我们根据…  相似文献   

5.
在自侦案件中,为了防止犯罪嫌疑人毁灭、假造证据、转移赃款赃物,反贪侦查必须善于抓住时机,快反应、快出击、快取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犯罪分子容易隐匿、毁灭的主要证据固定下来,使犯罪分子没有喘息之机,以快制胜,以快追赃,以快突破关系网,否则,反贪侦查工作将陷入被动,处于重重困难之中。 要加快办案速度,就要从案件受理开始,从每一个环节抓起,真正做到五快:决  相似文献   

6.
反贪侦查是国家法律赋予检察机关反腐倡廉的一项重要的司法权力。其任务是依照刑事诉讼法的程序收集、审查各种证据材料,使案件的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做到不冤枉无辜的人,又不放纵犯罪分子。笔者认为,反贪侦查必须遵循如下原则:  相似文献   

7.
确立微量物证技术在现代侦查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确立微量物证技术在现代侦查中的地位陈结淼近年来,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段日趋复杂化、智能化、专业化,有的犯罪分子有着较丰富的反侦查经验,熟悉用以证实犯罪的常规物证,如指纹、足迹等。为逃避侦查,他们作案以后,往往会伪造现场,破坏现场,毁灭证据。在这种情况下,...  相似文献   

8.
[核心提示]针对反贪侦查工作的规律和特点,结合兵法韬略与反贪侦查工作的内在联系,通过对基础战略、过渡战略、预备战略、狙击战略、攻坚战略、固守战略、总攻战略、决战战略等各个节点上的具体运用的实战分析,充分发挥各战略在初查、立案、获取证据、侦结处理等环节中的重要作用,展示兵法韬略在反贪侦查实践中的巨大功效。  相似文献   

9.
李志勇 《法制与社会》2010,(33):225-225
如何办好反贪案件,提高案件质量,打击腐败是摆在检察机关反贪干警面前的重要问题。本文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要加强反贪干警的业务素质和侦查能力,办案应当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加强案件线索分析;准确把握侦查时机;合理运用侦查手段;提高证据收集能力;增强保密意识,防止"跑风漏气"。  相似文献   

10.
论反贪侦查思路的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多年的反贪侦查实践中,我们曾形成了以突破口供为重心,获取口供再立案的侦查思路和工作方法,并依此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刑诉法的修改使得这一思路的法律基础不复存在。过去的方法不再有效,新的方法尚待探索,反贪侦查难的问题凸现出来。浙江省检察院副检察长朱孝清同志针对反贪侦查难的症结,抓住侦查重心、侦查方法、侦查决策、侦查机制四个关键点,对如何转变反贪侦查工作的思路作了具体、系统的阐述。相信他的见解会引起大家的关注,并对反贪侦查工作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论反贪秘密侦查及其证据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反贪秘密侦查及其证据力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樊崇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培育、发展和形成的过程中,同计划经济相比,贪污犯罪出现了新的情况和新的特点,对贪污犯罪证据的调查、收集难度更大。近年来,司法机关普遍感到同贪污犯罪斗争,立案难、查证难。定罪更难。其根本...  相似文献   

12.
元静 《天津检察》2006,(6):48-49
当前,我国反贪案件的侦查模式基本上属于“由供到证”的侦查模式。一般是在掌握一定犯罪线索、通过讯问犯罪嫌疑人获取更充分信息后,再以嫌疑人口供为基础搜集其他的证据。如果收集的其他证据与犯罪嫌疑人的口供有所出人,就继续讯问。如此循环往复,整个反贪侦查程序基本上都是被动地围绕嫌疑人口供进行。这种“挤牙膏”的侦查模式极大地制约了反贪部门的侦查成本和效率。笔者认为,为适应反贪侦查的严峻形势,提高侦查效率,采用秘密侦查不失为一种切合实际的选择。秘密侦查是指经过严格的批准程序,在严密的指挥和监控下,秘密使用跟踪、设伏、录音监听、摄像、伪装潜入等合法的手段,掌握侦查对象的动向,控制其活动,从而发现和揭露犯罪的一种侦查方法。秘密侦查对于反贪污贿赂案件的破获具有巨大的效应:  相似文献   

13.
讯问是侦查人员依照法定程序,就案件事实和与之相关的问题对犯罪嫌疑人进行的一项侦查活动,是每个案件必经的诉讼程序。首次讯问是侦查工作由秘密转向公开的开始,是第一次与犯罪嫌疑人面对面的较量,其讯问效果对于掌握侦查的主动权、突破全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结合办案的一些体会,就如何把握首次讯问的时机、营造首次讯问氛围、首次讯问的基本策略等进行粗浅探讨。一、把握首次讯问时机  1.从程序上把握首次讯问的时间  首次讯问一般在立案之后进行,这样可以利用立案后刑诉法赋予的侦查手段进一步收集、固定证据,待有相…  相似文献   

14.
在反贪侦查中建立阵地控制,实施积极的侦查措施,主动出击,实时监控资金、不动产及房屋、文物、车辆等贵重财产流动,从中发现国家工作人员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的痕迹,截获证据,证明犯罪事实,同时通过阵地控制切断外逃途径,有效查缉犯罪,并震慑犯罪分子,从源头预防职务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贿赂犯罪的证据特点及证据适用规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培育、发展和形成过程中,贿赂犯罪出现了新情况和新特点。尽管随着反腐败斗争的不断深入以及对经济犯罪分子打击力度的进一步加强,贿赂犯罪活动受到一定遏制,但同时,犯罪分子作案手段日趋隐蔽,反侦查、反审讯的经验亦愈加丰富,加之犯罪分子收受财物过程中证据的“一对一”特点,致使这类犯罪呈现出立案难、查证难、定罪难的新态势。针对犯罪手段的新变化,如果仍然坚持传统的犯罪理论、保守的分析方法、落后的侦查手段,将难以达到预防犯罪、惩罚犯罪以及消灭犯罪的目的。因此,探讨贿赂犯罪证据的特点,研究和借…  相似文献   

16.
初查若干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查是在立案之前对案件线索进行初步的筛选和过滤,以判断是否达到立案条件,并为正式侦查作准备的调查活动,它已成为刑事办案中不可或缺的前置程序。初查属于任意侦查的范畴,因此,“法无规定得行使,法有规定更得行使”;立案仅是强制侦查的启动要件,并非任意侦查的启动要件,因此初查可以先于立案而进行。在初查中,可以采取询问、同意搜查、同意扣押和调取证据材料等各种任意侦查措施,但不得采用可能强制性干预当事人重要权益的侦查手段,也不得在初查中采用行政调查手段。基于初查程序的合法性,初查中所获的证据,不论是实物证据,还是言词证据,均自始即具有证据能力,无须经过转化。  相似文献   

17.
新《刑诉法》与五机关联合制定的“两个证据规定”共同构建了我国刑事诉讼中的非法证据排除制度,这对反贪侦查工作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通过简要分析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立法背景、非法证据范围,结合我国反贪侦查工作的特点,分析排除非法证据规则对反贪侦查工作的影响及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一 部分反贪干警受传统侦查观念的影响,侦查技能与新法的要求不相适应。在实践中仍跳不出“传讯——口供——立案——强制措施”的陈旧模式,不注重全面收集证据,不注重对犯罪嫌疑人的心理活动进行全面分析研究,抓不住重点。进而形成多头突破攻势,使案件无法正常查办,达不到应有的法律效果。 二 部分反贪干警的综合素质偏低,裹足不前。特别是一  相似文献   

19.
一、以事立案的适用条件(一)法律要件。法律要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要有犯罪事实的发生。(2)需要追究刑事责任。(3)犯罪嫌疑人暂不明确。(二)侦查必需。一是案件证据必须通过侦查手段获取;二是如不迅速立案,证据可能发生变化或者灭失;三是如不迅速立案,犯罪造成的危害后果可能进一步扩大。二、以事立案对反贪工作积极作用(一)有利于合法、充分利用侦查手段。以人立案始终以“不破不立”为原则,仅以初查取得的证据不足以立案。但是,不立案就无法使用侦查措施进一步调查取证。针对此情况,在符合条件时大胆采用以事立案,在不惊动犯罪嫌疑…  相似文献   

20.
立案是启动刑事诉讼的法定程序,从法理上看,立案条件依据的是刑法有关条款对犯罪构成的规定,而立案的时机则是办案人员依照刑诉法的规定决定的。因此,立案条件与立案时机的把握,实质上就是运用程序法与实体法的有机结合。通常情况下,立案条件已达到或接近满足时,也是立案的最佳时机,而立案是否及时、得当,也直接或间接影响到能否依法迅速、准确地获取证据、查明事实。因此,应把握好立案条件与时机,开拓侦查工作的新局面。  从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案件的立案实践看,在立案条件与时机的运用上,往往把“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