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农民市民化是城市化的关键,是关系我国全面小康目标实现的重大课题。认识、政策、制度、信息和素质等因素严重制约着农民的市民化进程。针对存在的问题,要加快制度改革,增强农村劳动力进城的内动力;同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和集聚,更多吸纳城乡劳动力,促进农民市民化。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市民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是个人口大国 ,农民占我国人口的大多数 ,不能基本实现农村的城市化、农民的市民化 ,就不能最终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农民市民化在当前可通过农民工的市民化、乡镇企业的发展以及城市近郊农民市民化三种途径实现。但由于城乡二元体制的长期存在和户籍制度的弊端 ,造成了农民市民化过程中的诸多障碍。解决农民市民化过程中的种种问题 ,必须转变观念 ,推进制度创新 ,提高农民市民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3,(35)
城市与乡村有差别地发展,造成了城乡失衡的二元结构。城乡一体化就是要从整体上统筹城市与乡村,破解二元分割的格局。要实现城乡一体化的三个目标,注重城乡统筹发展,改变城乡发展局面;要切实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实现进城农民工的市民化待遇;公共资源配置向农村倾斜,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使城乡一体化真正成为我国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4.
如何缓解中国特有的挤压式农村劳动力转移方式对农民市民化的风险和压力,使农民市民化之路更为顺畅,是统筹城乡发展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成都市金牛区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将工业化、城市化与农民市民化结合起来,探索走出一条由政府引导、农民为主体、集体经济作支撑的有序化、保障型的农民市民化路径,集体经济的存续和壮大对促进城郊农民转型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农民市民化的主要障碍及对策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市民化,是我国现代经济社会结构变化不可逆转的大趋势,根据目前农民市化的进展状况,实际工作中存在着思想障碍、政策障碍、制度障碍、信息障碍、农民素质障碍等五大障碍。排除这五大障碍,必须实现“五统一”,即对农民市民化的认知统一、大中小城市并举发展的方针统一、城乡户籍制度统一、市场化就业机制统一、社会保障待遇统一,只有这样,才能加快推进农民市民化  相似文献   

6.
万春 《学理论》2014,(7):91-92
我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让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土地,离开农村进入城市生活。然而农民进城并不是简单地居住在城市,农民要实现市民化转变,要成为城市真正的主人,还面临诸多因素的制约。如何打破农民市民化的瓶颈,让失地农民更好地在城市工作生活,理应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资源剥夺与能力贫困——失地农民市民化障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推进的时期,整体考虑和解决农民市民化问题是统筹城乡发展中的重大课题。城市化是改变农村土地利用方式的过程,也是城乡资源的价值发现过程。在现行制度安排下,城郊农民在失去土地的同时未能实现资源替代,由于资源剥夺导致的能力贫困是失地农民市民化转型的根本障碍。提高征地补偿标准固然能改善失地农民的生活,但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必须着眼于资源转换和能力赋予。  相似文献   

8.
张松 《学理论》2013,(12):79-80
农村居民市民化是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实现农村居民就地市民化的重要措施。基于对江苏省垫湖村新农村建设的思考,从农民的土地产权问题、社会保障和子女教育问题、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和农村文化的保护问题四个方面分析了农村居民市民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确认土地产权、完善社会保障、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吸纳农民就地上岗、加强农村文化保护等促进农村居民市民化的措施建议,希望为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中国社会城乡发展失调的根源是生活实体农民与社会设置农民的分离,社会设置偏离了生活实体的变化。社会设置农民与生活实体农民相分离阻断了工业化与城市化自然演变的过程,造成了城乡发展的失调。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从根本上解决社会设置农民与生活实体农民相分离的状况,推动农民向农业生产经营者与市民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国外城市化进程的了解以及我国农民市民化的历史回顾,解析农民市民化对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影响,进一步提出商丘市农民转市民的对策和建议,通过改革户籍制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妥善解决就业问题、推进住房制度改革、提高农民文化底蕴等相关措施,解决农民转市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农民进城安居乐业。  相似文献   

11.
城乡利益共享机制建构中的农民身份转变与权益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统筹发展改革是农民身份市民化转变进程中不可或缺的背景。从广州市城乡统筹改革实践出发,发现从理念、体制机制、公共政策及主体行动等四个维度建构城乡利益共享机制,不但能够有效破除农民与市民之间的身份边界,而且有利于激活农民的权利意识,从而推动农民的政治权利、经济权利和社会权利发展,提升农民的公民权益保护水平。  相似文献   

12.
王永坚 《学理论》2011,(11):29-30
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小康,城乡统筹是科学发展观中的五个统筹之一。就是要更加注重农村的发展,解决好三农问题,坚决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其切入点就是加快城镇化,而"乡下人"的"市民化",岂是一个城市户口了得,必须在政治参与、受教育以及财产等方面对农民给与平等对待,通过智性的制度安排,渐次消除"城乡二元"现象。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进程中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与就业政策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化进程是一把"双刃剑",既给农民自身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因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与就业制度的不完善,又给农民的流动与就业带来诸多困难和问题.从长远讲,城市化能够实现农村城市化、农民市民化、农业现代化;积极推进城市化也能解决长期困扰我国社会发展的失地农民就业问题.但也必须克服城乡间体制、制度性壁垒和政策缺陷,完善农村劳动力流动与就业制度,解决农民自身的思想观念、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等方面的不适应问题.  相似文献   

14.
社会资本是增强农村综合发展能力,实现农业现代化,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因素.当前农村社会资本发展状况不容乐观,影响现代化进程中农村社会资本转换的主要因素有:传统社会资本影响的式微,现代社会资本的缺失.通过充分发挥传统社会资本的现代作用,以推进农民工市民化为突破实现身份平等,完善农村民主制度设计与实施等来保障农民的公民权利,发展壮大现代社会资本,乃是实现农村稳定与繁荣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5.
关于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市民化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城乡二元体制的长期存在和户籍制度的弊端,造成了农民在社会阶层结构中的能力弱势,农民市民化困难重重。因此,应多方面采取措施,促进城化进程中农民的市民化。  相似文献   

16.
受二元社会制度制约,我国的市民化是不完全的,农民工职业转换与身份转换不同步,进城容易而融入城市困难。表现为农民工与城镇居民同城不同权,收入低,市民化动力不足,绝大多数农民工只能居住在城中村、棚户区,加快了我国"贫民窟"的形成。因此,顺利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必须构建"贫民窟"的预防机制,统筹城乡社会发展,加快社会制度改革,赋予农民工市民权,逐步提高农民工的市民化能力。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大指出了"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宏伟目标。全面建设小康,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农民工市民化是题中之义。农民工市民化是统筹城乡发展、消除城乡隔离、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途径,是保持社会安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8.
张静 《理论探讨》2012,(1):159-161
加速推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对于我国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过程中破解城乡二元社会结构难题、推进城市化进程、实现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大意义.当前,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主要面临着户籍制度、就业体制、住房以及自身素质等几大因素的制约.因此,应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就业用工制度及住房制度的改革,并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和培训,为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9.
"三农"问题仍是中国现代化建设面临的最大难题和焦点。产业落后薄利、基础设施薄弱、劳动力富余且素质偏低等发展障碍相互牵制,使得我国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在战略高度把握破题的大方向,在制度上予以创新,实施新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积极鼓励农民进城,促进农民工市民化;从制度上保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真正实现城乡建设一体化。  相似文献   

20.
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是农民市民化。由于城镇化中主体关系失衡、治理结构失调、治理方式失效及人与自然关系失和等原因,当前农民市民化陷入了经济、政治、社会、人际和生态等多重维稳风险之中。有效化解农民市民化的社会稳定风险,需要构建政府引导的多元参与治理体系,创新户籍和土地产权管理制度,培育城乡一体融合的认同文化,统筹运作绿色治理与社会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