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次出走     
“卞旭又出走了。”周末的晚饭后,二班长找到了队长周正才。“他不会走,”周队长满有把握地说。二班长把队长拉到集体宿舍,只见床上蒙头睡着一个人。拉开被子一看:堆着的是旅行包、书。这是怎么回事呢? 卞旭性格内向,沉默寡言。技校毕业后分配到二队,近两年中,曾两次要出走。  相似文献   

2.
一九八五年盛夏的一天,宝钢二十冶一公司一队的青年木模突击队里传出一条丑闻——三年劳教释放的队员小岳又因外出打架,被派出所押送回来。这消息就象油锅里撒进一把干盐,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原来,这个突击队刚组建不久,多数队员是“企业改革、班组自由组合”的落选者。这些年轻人不堪忍受“没人要”的滋味,找到原木模班的青年班长张同荣来当队长。大家憋着一口气,“玩命”干了一阵,项项施工任务都提前完成了。可就在这时,发生了小岳这件事。这令人恼火的消息,气得张同荣真想指着小岳鼻子臭骂一顿。但一想,不行,这只能出出气,不能解决问题。只有从思想上提高他的认识,才能使  相似文献   

3.
易杳  芙蓉 《瞭望》1990,(44)
4 广东保险业继续翻番,不断推出新险种,不断克服来自有关方面的压力,也不断寻找新的动力。 1987年茂名公司经理李恒利开办“南菜北运”工程保险业务,遇到某部门的坚决阻挠。阻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习惯把党委书记称作“班长”。“当班长难”,人所共知。然而,要当好一个企业党委的“班长”更难。天津造纸公司党委书记李林祥同志就是一位带领公司党委一班人开拓进取,使企业年年迈上新台阶的“称职的班长”。前不久,由中宣部、国家体改委和全国总工会联合授予他“全国优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荣誉称号。他舍不得离开政工岗位1985年4月,已经50多岁的李林祥同志被调到一个新单位——天津造纸公司任党委书记。这是他人生道路上的第三次选择。他是1948年参加革命工作的老战士,16岁参加革命,17岁入党,既打过老蒋,也上过朝鲜战场,身上留下的伤疤,是他几十年戎马生涯的见证。1978年8月14日,他从部队转业到地方,担任天津第二自行车厂党委副书记、书记,这对一个人来说是  相似文献   

5.
我的祝愿     
我祝愿1989年一开头就处处“形势喜人”。如果不能“处处”,那么就很多处,许多处,或不少处“形势喜人”。我诚心祈祷这个带点弹性的“祝愿”变成事实,让“喜人”这个好听的富于乡土味的词儿不再是报纸上的套话。 这不是瞎说。 毛泽东同志曾有诗云;“六亿神州尽舜尧。” 我想当年他老人家的用意大概不是鼓励什么人都来当头儿。六亿个头儿,中国再怎么“地大物博”,也承受不了那么多的灵感制造者不断激发出的不知多少亿个折腾。我想他老人家大概也  相似文献   

6.
西安市机床工具工业公司经理叶干青平素不爱下棋,可对《棋经》却颇有研究。两年前——他走了一步“绝棋”:公司同企业脱钩,停收下属企业交纳管理费,发誓要把这个具有十几年历史的行政性公司,变成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公司突然断了来钱路,引起职工的思想混乱,人心思走。但叶干青却振振有词地对职工讲起《棋经》:“与其恋子以求生,不若弃之而取势……。”三年过去了,西安市机床工具工业公司不仅生存下来,而且逐步发展壮大,充满了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7.
“总统先生,我实在不愿意打扰你休息。”普雷斯说。“肯定是发生了危机。”卡特判断道。“不是。我正和邓小平副总理会见,他问了一个我无法回答的问题。他想知道能不能送中国学生到美国留学。”  相似文献   

8.
建筑一队青年架工车钟声,身体壮实,干活有劲,象只“牛犊”,可就是自由散漫,上班迟到。班长批评他,他不服气;扣发他的奖金,他认为是整他;还多次与班长发生口角。工人们给他起了个外号,叫“蛮牛”。党支部书记李国豪知道这件事后,主动找他交朋友。从多次闲聊中,他发现小车求知欲比较强,每年高考,他都要去闯一闯,虽然名落孙山也不罢休。小车这股“牛劲”还表现在工作上。在焦化大修改造期间,架工班往四十多米高的电梯间送料时,扛大毛竹,别人扛一条,小车扛两条,上下十多次也不叫一声累。抓住这些事,李书记及时表扬了他。小车明白书记的用意,深感惭愧地说:“李书记,这点小事你记得真清楚。”  相似文献   

9.
重锤敲响鼓     
陈师傅是广东茂名石油工业公司矿业公司页岩油厂原矿车间维修班班长、公司劳模。在一次事故中,因违反规章制度,被扣当月奖金不算,还在车间大会上作了检讨。劳模作检讨,在厂里引起了强烈反响。事情是这样的。一天上午10点多钟,工地饭堂突然没了石油气,炊事员急得团团转。陈师傅见司机不在,为解燃眉之急,便自告奋勇开着手扶拖拉机帮助去拉,回来的路上不慎翻了车。事故发生后,如何处理,引起了全厂职工的关注。有人认为,他是先进人物,应该维护他的威信,事故又是在做好事时发生的,可以将功补过,况且又没有造成损失,应从轻处理;但也有人认为,劳模出了事故,更要从重处罚。  相似文献   

10.
去年二月的一天,芜湖造船厂铸锻车间发生了这样一个故事。锻工段青年工人小俞和班长老王师博,因分配工作问题发生争执,互不相让,出言不逊,小俞动了手,班长受了伤。职工议论纷纷,领导相劝不下,班组无法开展工作。车间党支部经过调查,得知原来发生口角的原因是,小俞认为,老王头是有意和自己过不去,难活、重活找他干。小俞不接受工作,班长指责小俞“欠家教”,说:“你没有老子教育你,我来当你的老子!”老王一句话,“恶语伤人六月寒”,小  相似文献   

11.
一个村的党支部书记递了一份 辞职书。这事不大。中国那么 大,每天发生的事比这重要得多了。 但一个先进党支部的书记,“一向干得不错”,获得过多项工作的先进,现在一不是因为超龄,二不是因为引咎,三不是因为另谋出路,却几经考虑,要求辞职,其原因就值得推究。 原因何在?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因为“干了太多欺上瞒下的事”,而这些事又非他所愿。他本来是想做一个好官,为乡亲们办点实事的。但是环境与形势却迫使他违心地做了许多乡亲们不满意、不高兴,自己也问心有愧的事: 前几年,粮食还没收,“上面”就把产量“估计”好了。凭…  相似文献   

12.
在生产队的所有成年男人中,他的个子最矮,然而他却是一队之长。在这个生产队里,他有着绝对权威,似乎没有人怀疑他的权威,也没有人企图取而代之,大家都服他。他当队长,是大家选的。怎么个选法,我不知道。听说他在当队长之前是一个很普通的社员,  相似文献   

13.
我们江岸车辆工厂锻工车间弹簧组,担负着货车弹簧的修理任务。职工们在高温下作业,工作条件十分艰苦,劳动强度很大。怎样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呢?这个班的班长叶广利动了不少脑筋。“思想政治工作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这段话给了他很大启发。于是,他就设计了一个“生日班长”的活动。  相似文献   

14.
班组长好干,好班长难当。有人说我:别人整不好的班组,咋你一去不出个把月准保“旧貌换新颜”? 我有个习惯,不管到哪个班,总要先给职工“号脉”。游丝组全部是女工,而且大部分是从别的车间调入的。人心散,不好管理。有一次,这个班的月计划上到了历史的最高点。恰巧班长这时休产假,其他班长都打怵,没人去。车间找到了我,让我兼任班长。有人担心我玩不转,我也着实难为了一段时间。如何把班组职工的心找到一块儿?我想交心是缩短距离的妙方,于是有事没事就找她们聊。渐渐地从中得知;女工孩子生病、丈  相似文献   

15.
四川省攀钢朱家包包铁矿铁运车间车务丙班有38名职工,分散在80多公里铁路线上的10辆机台上。由于长年在野外,条件艰苦,分配工作时,职工不愿来,来了也不安心。班长换了几个,但班组工作毫无起色,成了“老大难”。李景彬担任班长后,好多人都说他捡了个“炭圆”(寓意烫手),但他却不信春风唤不回,他要用一腔热血浇灌那心的沙漠,用一腔热情融解那难化的坚冰。 言传身教,以情感人,是李景彬“带兵”的招数。有一次通勤车晚点,使他迟到了10分钟,同车的其  相似文献   

16.
老兵新传     
大连港寺儿沟港务公司五队三班班长张悦庆在部队当过三年班长,复员后,他把解放军的好作风带到了地方,全班温暖得象个大家庭。他们班是6名老工人和6名农民临时工组成的“杂牌军”。干的是易燃、易爆和有毒液体化工产品的  相似文献   

17.
可能和脾气有关,赵秋山永远也没有那使人称道的泼辣劲,然而,全班同志却都佩服他。奥秘在哪儿?赵秋山说得好:“社会是大舞台,班组是小舞台,班长做为导演,仅靠自己不行,关键是如何把十几个人捏成一团,劲往一处使,唱好一台戏”。赵秋山是邯郸市机电安装工程公司加工厂铆工班班长。他上任伊始,就坦诚地说:“虽然  相似文献   

18.
学会打比方     
战国时期的哲学家惠施,曾任魏国的宰相。有人对国君梁惠王说:“惠施这个人讲话喜欢打比方,你要他不打比方,他就说不出什么来了。”第二天,梁惠王对惠施说:“我听说你说话爱打比方,往后,你讲什么就直截了当的,不要打比方。”惠施笑了笑,回答说:“要是现在这里有人不知道弹弓是什么样子,他来问我,我就回答他说:‘弹弓就是弹弓那个样子嘛!’那么,您想想这个人会明白吗?”梁惠王听了说:“这  相似文献   

19.
上海宝钢二十冶金建设公司的杨云海水泥班,是上海市模范集体、宝钢的标兵班组。但是,先进班组也会遇到许多新问题,甚至是棘手的问题。一天傍晚,全班正围坐着开班务会。突然,班长杨云海和工会班长因工作上的意见分歧,爆发了一场“舌战”。双方互不相让,语气渐重,最后都拍着桌子吼道:“这班有他没我,我不干了!”  相似文献   

20.
1987年初春的一天,一位中年男子走进了沈阳电工机械厂。工人们用一种异样的目光,打量着这位来自营口的不速之客,好象要看清他究竟与过去的历任厂长有什么不同。他,就是这家大企业的第14任厂长李正治。确实,42岁的李正治与前13任厂长不大相同。他不是组织部门按传统程序任命的“政府官员”,也不是伯乐独具慧眼相中的“千里马”,而是凭借自己的勇气与才智,在商品经济的“赛马场”——企业承包经营招标的擂台上,经过一番激烈角逐,以高人一筹的标底,击败81名竞争对手的获胜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