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6 毫秒
1.
近一个时期以来,针对国有企业在改革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一些人提出“国有企业退出竞争性行业”的观点。我认为,为了解决国有企业的资本量不足问题,为了改善经营,丰富管理实践,对国有企业作短期的、局部的调整,使某些国有企业暂时退出某些竞争性行业,是可行的。就像打仗的策略一样,有进有退,有得有失。但国有企业的发展事关整个国计民生,是否要让国有企业从竞争性行业全面退出,应慎重对待。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的提出与理解   “十五”期间我国将集中精力解决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小国有企业)退出市场的问题,争取用四至五年的时间,使那些丧失竞争能力、应该退出市场的企业基本退出市场。可以预见,国有企业改革在未来的一个时期内的重要内容将是建立国企的退出机制,实现国有企业乃至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   由于体制性、历史性等因素,我国国有资本中有相当一部分在已难赢利的境地中不能自拔,“凝结”在实物状态上的国有资产严重损害了我国市场经济的改革与深入,严重阻碍了经济总量的发展。对于国有企业改革,我们的认识和实践…  相似文献   

3.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搞好国有企业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作为经济体制改革中心环节的国企改革已经进人攻坚阶段。继续推进国企改革,攻克难关,最重要的是必须澄清各种模糊认识,统一思想。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是国企改革的根本目的有人认为:国企改革就是把国有企业从竞争性行业中全部“撤出来”,集中力量发展非竞争性的基础产业和国防军工等不宜撤出的行业,并提出“靓女先嫁”的口号。有的人在引用十五大报告中“国有经济比重减少一些,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这一表述时…  相似文献   

4.
信息荟萃     
董辅礽:国有企业如何脱困? 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董辅礽教授在《改革》杂志撰文针对国企如何“脱困”,提出“先行定位、再定对策”创新之见。董先生认为,为了使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摆脱困境,应先按国有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功能对其作出恰当的定位,然后根据这种定位对其布局作出总体的战略性的调整。公益性的行业(为政府调节经济和实施政策提供物质条件的企业、为满足居民共同需要提供保障的企业、关系国家和社会安全的企业)和自然垄断性行业(城市供电企业、邮政企业等)的国有企业应保留并发展,在竞争性  相似文献   

5.
目前,推动县属国有工商企业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要下决心解决好“权责不明、政企不分”的问题。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改制创新的过程中,在实现产权置换和职工身份置换以后,企业与职工建立新的劳动关系,应让广大职工成为民营经济的中坚力量,使他们从单纯的劳动者转变为既是劳动者又是投资者,使广大变为“有产者”。具体一点讲,就是要使国有资本逐步退出竞争性行业,这是今年实现国有企业改革攻坚的战略目标。具体做法:一是从现有企业的净资产中拿出一部分,实行产权置换,折股量化到职工身上,使职工成为持股者,也就是企业的投资者…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来,我省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一部分有实力的企业积极参与支持国有企业的改革和下岗职工再就业工程,并作出了显著的成绩。长期以来,我国国有经济战线太长、摊子太大、国有资本高度分散,不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有计划、有步骤地促使国有资本退出那些本应由私人资本和社会资本进入的竞争性产业领域,通过市场化的资本营运,实现国有资本布局和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开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新局面的需要,也是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契机。全省各级工商联组织积极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参与支…  相似文献   

7.
张凡 《学习与实践》2000,(10):53-54
建材业属竞争性行业,国有经济对建材业战略性调整的近期目标是收缩战线、加强重点。按“抓大放小”的方针,绝大多数国有建材企业属于国有经济不为、国有资本退出的对象,也就是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所要求的放开搞活的对象。放开搞活中小企业的途径较多,但按性质分只有动产权的和不动产权的两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要点就是:既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同时又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上起基础性作用,发挥市场在提高经济运行效率方面的积极作用。为此国有企业改革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难题就是,能否既坚持企业国有资本国家所有,同时又能政企分开,使千万个企业成为各自独立的企业法人实体。因此,必须通过企业制度创新,克服传统体制的弊端,实现国有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有效结合。 传统“国有企业”的弊端 “国有企业”是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为完成政府计划而建立的生产单位。改革开放以后…  相似文献   

9.
在今年“两会”上,国有企业改革,一直牵动着大学的心。但现在社会上有些说法,比如,“国退民进”,国有企业要“从一般竞争性行业退出”,“国企不要同外企民企争利”等,这此提法不准确,容易造成人们的混乱和疑惑。 要毫不动摇地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绝不意味着不要国有经济、不再发展国  相似文献   

10.
赵昌文 《小康》2014,(5):20-20
我们现在一般竞争性领域分布的国有资本是80%以上,如果退出,既不可能,而且关键没有必要。国有资本可以赚钱,关键要公平竞争。  相似文献   

11.
对“退出论”进行质疑,他说,国有经济应从竞争行业中退出的论点有待高榷。理由有:一是“退出论”不利于维护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如果国有经济退出竞争性行业,就意味着国有经济的阵营里只留存一些由财政资助度日的保本或亏损企业,也就无法实现资本的保值增值。二是“退出论”不符合中国国情。目前我国的非国  相似文献   

12.
当前,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正处在攻坚阶段,整个国有经济在体制改革、结构调整、资产重组、资本运营、科技进步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等方面,都面临着突破性进展。国有企业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暴露,增强了深化企业改革、加快结构调整的压力和动力,为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步伐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也促使人们进行更深入的理论思考,核心问题是:社会主义公有制能否同市场经济相结合?怎样同市场经济相结合?本文从分析国有资本入手,寻求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结合点,进而探讨国有资本人格化的实现和建设,探索国有企业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不断发展壮大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史成志 《理论月刊》2003,(4):127-128
我国企业改革已经有近20年的历史,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也已有10年,但国有企业改革的结果却一直不尽人意.而在国有企业步履维艰的同时,民营企业却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民营企业的优势正是国有企业的不足?国有企业改革既要借鉴民营企业的优点,又要大胆退出一般竞争性行业.  相似文献   

14.
《小康》2006,(6):50-52
国有企业的国有资本存在形式是否适合市场经济体制?国有企业改革之路应该怎样走?这些疑问也许能从“王坡现象”中找到些许启示性的答案。  相似文献   

15.
调整国有资本结构实现社会总资本良性循环吴光炳在社会主义中国,社会总资本由国有资本和非国有资本两大部分组成。国有资本现状不尽人意,一直成为改革的“重头戏”。比较流行的观点是加快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笔者以为,此举是必要的,但它属于国有资本营运的微观层次,...  相似文献   

16.
汪博 《今日浙江》2007,(3):41-42
一家濒临破产的国有水泥企业,经过姚季鑫的悉心调理,1O年后神奇地进入全国三甲之列;在国有资本普遍退出的竞争性水泥行业,"三狮"掌门人姚季鑫独创的混合制经济模式,使三狮成为国有水泥企业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17.
马克  倪杨 《长白学刊》2003,(6):44-47
构建符合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的国有企业经营激励约束机制的难点,主要是激励约束的主体、客体和方式的不合理存在。实现国有资本“人格化”、国有企业经营“职业化”和激励约束方式的系统化、市场化,是解决以上难点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 :“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需要搞好宏观调控和相关的配套改革。”要“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制度。要抓紧制定和完善有关维护市场秩序、实施宏观调控、规范市场主体、健全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党的十五大报告也指出 ,要“加强立法工作 ,提高立法质量 ,到二○一○年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为了确保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顺利进行 ,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制度至关重要。从当前…  相似文献   

19.
自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笔者由于在县(区)政府工作 ,参与了构架这一体制的伟大实践。现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县(区)级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有关问题作如下分析。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县(区)级政府行使经济管理职能要遵循的基本原则第一、创环境促发展原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政府财政资金要坚决从竞争性行业、产业退出来 ,把钱投在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重点解决制约本区域经济发展的能源、交通、教育(贫困地区尤其重要)等“瓶颈”和改善投资软硬环境。昆明市这几年抓住举办“中…  相似文献   

20.
当代企业家精神构建的几个层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有企业改革是目前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而国企改革的关键是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企业制度。但是,我们注意到,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企业制度,这是一项无先例可援的伟大创举,需要我们在企业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探索。然而,对企业的改革首先是改革者自身的改革。这样,当代企业家精神问题被突显出来。当代企业家应具备什么样的精神才符合国有企业改革的要求呢?我认为有如下几个方面。爱国精神。改革是国有企业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并使企业自身摆脱困境和求得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