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取得实效.要实现这一目的,内容耦合与途径探究是先决要件.因为它们思考的是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相关理论由外在的理论形态内化为人们的价值认同,然后由内在的领悟意会又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为、道德规范,以及实现这些目标要通过什么途径最有效等,这些都是进行这一体系建设无法绕开的核心问题.包括内容、规定、标准、要求、特点、意义在内的任何问题,都没有像这两个问题那样直接决定和体现我们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最终目的和真正要旨.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2.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道德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志龙 《学习论坛》2007,23(10):5-8
社会主义一系列科学的道德规范,从历史与现实的联结、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上,构成了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厚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概括与提出,离不开对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历史承接;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也为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人们内在价值追求提供了现实路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从实践维度强调知行统一,促进人们在道德自律中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方向,是社会主义的精神之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逻辑理路上是一脉相承的,彼此交互作用,共同作用于社会主义伟大历史进程中,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4.
正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价值问题的基本观点和根本看法。核心价值体现着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和方向,作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深刻影响着每个社会成员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苏州市吴江区紧紧围绕争当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先行军的目标,分步骤有重点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为行。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凝结力量、鼓舞斗志的共同思想基础。如何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转化为人们的自觉追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否有  相似文献   

6.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在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本旨上就是要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要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必须系统地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价值实现的前提、动因、实质、途径与机制.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党的十八大报告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高度论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和战略要求,并指出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因此,我们要旗帜鲜明地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其理论精髓、实践形式、功能体系作为凝聚社会共识的"魂、体、用",在不同角度和不同层次取得广泛而深刻的价值认同,最大程度形成思想共识,万众一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在意蕴是凝聚社会共识之魂 每个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都有着对核心价值的共识,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反映社会意识的本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涵盖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意识形态、价值取向,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当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我国整体社会价值体系中位于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8.
如何切实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感,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大学生自身的自觉追求,是新时期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就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感问题进行了实证调查研究,提出进一步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感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任务,是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举措。要在深刻把握新形势下人们认知方式、接受方式、实践方式新特点新规律的基础上,强化理论与实际的结合,通过有效路径来传播、灌输、渗透,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价值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行为自觉。  相似文献   

10.
在和谐文化建设中,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根本。本文主要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的指导思想、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荣辱观等四方面讨论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以社会主义价值追求为核心的价值体系,它充分吸纳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精华以及现时代改革创新过程中形成的各种价值精华,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强大的吸纳力,能够在全社会发挥正确的价值导向,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着力点是将社会主义价值追求有效地转化为广大个体的价值追求。把握这一着力点,必须把社会主义价值追求有机地融合到解决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迫切的问题过程中,使其在不断享受改革发展社会成果的同时,逐步增进对社会主义价值追求的感情和思想认同,并且自觉地落实到行动中,为此必须加强相应的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制度的规范和引导功能。  相似文献   

12.
孙艺兵  孙志明 《唯实》2007,(8):26-28,9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所以重在建设,这是由它的价值和特征决定的.其中价值是前提,特征是依据,同时价值和特征又直接决定了路径.路径选择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在建设的落脚点,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孙艺兵  孙志明 《唯实》2007,(8):26-2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所以重在建设,这是由它的价值和特征决定的.其中价值是前提,特征是依据,同时价值和特征又直接决定了路径.路径选择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在建设的落脚点,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孙艺兵  孙志明 《唯实》2007,(9):26-28,9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所以重在建设,这是由它的价值和特征决定的.其中价值是前提,特征是依据,同时价值和特征又直接决定了路径.路径选择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在建设的落脚点,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它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提供了理论视野和方法论指导.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联结各个层次内容的关键,因而高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当以强化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为着力点.  相似文献   

16.
提升公民幸福指数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马克思主义的最高价值追求是人的全面发展和幸福,实现人民共同富裕和幸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自觉和路径选择,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结合发出的强音是实现伟大中国梦,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新导向和新追求,通过构建和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升我国公民幸福指数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7.
红色资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有着内在的联系和相同的价值取向,在内涵和本质上具有一致性,红色资源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新载体和新平台。发挥红色资源对人民群众的精神感召力,可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内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的实效性,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众化。  相似文献   

18.
王长红 《世纪桥》2010,(7):145-146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必要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追求。面对目前价值观多样化,文化多元化的新形势,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全面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坚持高校校园文化指导思想的一元化。  相似文献   

19.
提升公民幸福指数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马克思主义的最高价值追求是人的全面发展和幸福,实现人民共同富裕和幸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自觉和路径选择,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结合发出的强音是实现伟大中国梦,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新导向和新追求,通过构建和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升我国公民幸福指数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20.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人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从价值规范体系到价值实践体系转化的自觉过程。要真正实现这一转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要通过多方面的工作,在全社会努力营造出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