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20篇
中国政治   6篇
综合类   3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认真学习贯彻党章是当前党的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认真学习贯彻党章要着重在进一步发展党内民主,自觉加强党内监督,努力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牢固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增强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等方面下功夫,从而在体制制度上、廉洁自律上、思想意识上、党性党风上和理想信念上永葆党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政治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志明 《新视野》2004,(3):34-36
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问题、社会结构转型期政治系统的调适问题以及传统的政治理念向治理理念转变的问题等是现代政治学高度关注的重大问题。这三个方面与党的执政能力的内在联系,阐明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对解决上述三个问题所具有的特殊作用和功效。  相似文献   
3.
在当代国际关系中,国际危机频发不仅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也成为影响国际关系稳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引起了越来越多的研究和关注.然而,作为这一研究的基础,人们对于危机的概念、属性的认识却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也成为许多观点分歧和矛盾的起点.事实上,在东西方的语境中,危机都是一个令人不安的词汇,它代表着一种处于生死抉择的极其危险的状态.危机的客观性与主观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绝对性与相对性、独立性与关联性的辩证关系决定了危机的诸多特点和危机管理的目标、原则.  相似文献   
4.
孙志明 《新长征》2012,(3):22-23
2011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稳中求进”的思路,这是应对当前动荡的国际形势的稳妥办法。会议还特别强调,要“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努力营造鼓励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5.
论研究生教育的规模扩张与内涵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扩张期,研究生教育规模迅速扩大。包括研究生教育在内的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高度的相关性。高等教育的发展在经历了规模扩张期后将达到一个"稳定值",进入到相对稳定阶段。规模扩张之后,高等教育走内涵发展的道路是其必然的选择,也是高等教育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在经历了规模扩张之后即将进入到一个相对稳定期,内涵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研究生教育走内涵发展道路就必须克服定位不准、制度不灵、效率不高等问题,必须在观念、体制、培养制度等方面不断创新,提高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6.
论"三个代表"的时代内涵与价值底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了"三个代表"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并论述了"三个代表"思想的理论创新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论述,从经济、文化、政治三个方面全面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为新时期党的建设提供了新的思想指导。“三个代表”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其中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三个代表”的核心。……  相似文献   
8.
党的先进性问题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必须多层面地进行。这些层面包括基础层面,实践层面,属性层面和职能层面。从基础层面看,党的先进性必须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强大的阶级基础和广泛的群众基础;从实践层面看,党的先进性必须从历史、现实和时代的角度来考察;从属性层面看,党的先进性规定了党必须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从职能层面看,党的先进性必须体现在党的领导、执政和使命上。  相似文献   
9.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要从实际出发,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好东北地区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对统计数据分析后可以发现,资本要素短缺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一、资金投入不足严重制约东北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的历代中央领导集体都非常重视民生问题,从解放民生到改进民生,从改进民生到普惠民生,再从普惠民生到改善民生,虽然各个历史时期各有其特点,但是其观点一脉相承,其理念与时俱进,其举措深得民心,从而取得了理论与实践的丰硕成果:不仅我国的民生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而且把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和民生理论推进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