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近年来,中国与拉丁美洲国家关系发展迅速,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均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在整体上,中国与拉美各国的关系并非都处于相同水平,国家间关系呈现出地域性差异。根据双方政治、经济关系发展水平,可将中拉关系划分为政治稳定—经济竞争型关系、政治滞后—经济缓慢型关系和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型关系。中拉关系地域性由台湾问题、拉美国家的对外战略选择和中拉不同发展进程造成。基于双方关系的地域性差异考量,中国应该及时调整对拉丁美洲国家的对外政策。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拉关系的快速发展,国际上对这一关系的误读、误解和误判也时有所闻,有时甚至出现了"妖魔化"的迹象。迄今为止,在国际上比较流行的三种错误论调是:中国导致拉美出现了"去工业化",中国在拉美破坏生态环境,中国在拉美制造"债务陷阱"。这些论调无中生有,混淆是非,甚至是信口雌黄,对中国的国际形象和中拉关系发展都造成了不容低估的负面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摆事实、讲道理,有力反击这些错误论调。  相似文献   

3.
国际     
《时事报告》2013,(7):61-61
习近平出访拉美三国并同奥巴马举行"庄园会晤"5月31日至6月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哥斯达黎加、墨西哥三国进行了国事访问,并于6月7日至8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安纳伯格庄园同奥巴马总统举行了会晤。——专家点评:吴长胜认为,习近平主席的拉美之行是一次战略性的访问,对完善中国外交格局具有深远影响。朱  相似文献   

4.
"中国政府从战略高度看待对拉关系,致力于同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国家建立和发展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全面伙伴关系。"2015年1月9日,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闭幕。位于太平洋两端的中国与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共同体实现了历史性的握手,中拉整体合作由构想成为现实,将在新平台上进入落实、推进、深化的新阶段,为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的共同发展创造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5.
2014年7月14日至2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第二次拉美之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丰硕成果。习近平主席此次应邀出席在巴西召开的第六届金砖国家峰会,成功地对巴西、阿根廷、委内瑞拉和古巴等拉美四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在巴西举行的首次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领导人会晤;先后会见20多位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出席70余场双边和多边会谈,签署了100多份合作协议,发表了一份宣言,四份联合声明和多次演讲。  相似文献   

6.
2013年3月到6月,上任伊始的中国新领导人接连展开三次出访,分别是习近平主席3月访问俄罗斯与非洲三国,李克强总理5月访问印度、巴基斯坦、瑞士、德国,习近平主席于5月31日至6月6日访问拉美三国,并于6月7日至8日在美国加州安纳伯格庄园同奥巴马举行首次会晤。三次出访正值中国综合国力跃升新地位、国际形势激荡新风云之  相似文献   

7.
<正>加强同金砖国家和拉美国家合作是新时期中国外交一个重点方向。习近平主席此访旨在提振国际社会对新兴市场国家信心,促进发展中国家共同发展和互利合作,推动全球经济治理改革,维护发展中国家正当权益最近,国际上掀起了一波"拉美热"。巴西世界杯足球赛刚刚精彩落幕,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旋即隆重登场,习近平主席的拉美四国之行,更为"拉美热"增添了强劲的中国温度。这波"拉美热"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反映出当今世界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的时代潮流。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金砖五国作  相似文献   

8.
《台声》2013,(7):18-18
6月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安纳伯格庄园同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中美元首第二场会晤。两国元首介绍了各自国内经济形势和经济政策,并就中美经济关系深入交换意见。  相似文献   

9.
1、我们,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领导人,于2014年7月15日在巴西福塔柒萨举行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六次会晤。作为金旳国家领导人会晤第二轮首场,为体现金砖国家政府采取的包容性宏观经济和社会政策以及为应对人类实现  相似文献   

10.
目前,拉美有华裔和华侨华人估计共约600万,其中混血华裔有400—500万。纯中华血统华侨华人约百万。拉美有33个国家和12个地区,华侨华人和华裔主要集中在8个国家。以下,拟根据2002年以来笔者实地考察和资料调研情况,参照其他有关资料,对拉美华社现状与特点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1.
国际     
《时事报告》2009,(4):127-128
温家宝出席第十一次中欧领导人会晤 5月2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欧盟轮值主席国捷克总统克劳斯、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举行了会晤。中欧领导人主要讨论了中欧关系、全球经济和金融危机、气候变化与能源安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国际     
《时事报告》2014,(1):61-61
李克强出席中国一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并访问罗马尼亚、出席上合组织总理会 11月25日至2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布加勒斯特与中东欧各国总理举行了中国一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并对罗马尼亚进行正式访问,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总理第十二次会议。  相似文献   

13.
胡晓明 《半月谈》2004,(2):87-89
新年伊始,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双边关系也揭开了崭新的一页。借在巴首都伊斯兰堡参加第12届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南盟)首脑会议之际,印度总理瓦杰帕伊和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举行了一次举世瞩目的首脑会晤。这是自2001年7月瓦杰帕伊与穆沙拉夫在印度城市阿格拉举行会晤后的首次会晤。  相似文献   

14.
声音     
正"中美商贸联委会应继续发挥好经贸摩擦‘灭火器’和务实合作‘推进器’的作用,切实落实两国元首会晤达成的共识,进一步挖掘合作新契机和利益汇合点,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夯实基础。"——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第24届中美商贸联委会上表示。  相似文献   

15.
半月时政     
《今日浙江》2011,(8):4-7
决策者说□中国发展是世界发展的一部分,中国发展得越好,对世界作出的贡献越大。——国家主席胡锦涛4月14日在海南参加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三次会晤时说。□我们鼓励讲真话,  相似文献   

16.
“拉关系”在中国是妇孺皆知的概念,也是中国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由于这一社会现象的负面效应,人们往往将“拉关系”等同于“走后门”,并使得不少人对这一现象深恶痛绝。而那些参与“拉关系”的人,也往往从道德品质方面受到各种贬斥。然而,深恶痛绝也好,深受指斥也罢,在日常生活中,不少人又常常乐此不疲,在对这一行为进行贬斥的同时,又在不知不觉中卷入各种复杂的关系之中,由不得你不拉关系。在此为了表述的方便,姑且把所有建立、发展、维持和利用关系的活动都称为拉关系,精确来说,应该称为关系运作。其范围相当广泛。关系之…  相似文献   

17.
拉美有33个国家,其总统和议员的任职时间各不相同,因此大选的时间也有差异.2006年,有十多个国家举行总统选举或议会选举.如此多的大选集中在一个年份,委实少见.无怪乎2006年被称作拉美的大选年.  相似文献   

18.
倪峰 《时事报告》2006,(2):26-27
9月13日下午,刚刚抵达纽约出席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的国家主席胡锦涛同美国总统布什举行会晤,就双边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看法。这是中美关系处于关键时期的一次重要会晤。  相似文献   

19.
《时事资料手册》2009,(5):50-50
第13次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会晤8月7日-8日在新德里举行。中方特别代表、国务委员戴秉国和印方特别代表、国家安全顾问纳拉亚南就解决中印边界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  相似文献   

20.
程实 《现代领导》2005,(1):11-11
国家主席胡锦涛拉美四国之行,引起了全球广泛的关注。有媒体称,胡主席的拉美之行,在当地掀起了“中国旋风”,也令中国作为一个自信负责的大国形象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